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620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小流域治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参加项目编制人员

前言

受XX镇人民政府的委托,市工程咨询院和市XX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联合编制了《市XX镇XX小流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项目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制时间较紧,水平有限,本可研报告中难免有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可研报告编写组

附件及附图:

1、项目招标方案;

2、项目委托书;

3、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与项目单位

一、项目名称

XX市XX镇XX小流域治理工程

二、建设地点

项目区位于XX市XX镇东北部,北至王边路,南至和埠岭村北生产路,东至张安水库,西到和埠岭村界,涉及和埠岭、郭家庄、大龙岗石3个行政村。

三、项目单位

1、单位名称:

XX市XX镇人民政府

2、项目单位概况

XX镇地处鲁中宝地泰XX麓,佛桃之乡XX南部,因宋真宗赴岱封禅途中安驾驻跸而得名,自古以来即为“南北两京通衢,四方商埠重地”。

共辖71个行政村,8.9万人,总面积13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5万亩,为XX市第一大镇。

XX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60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15元。

四、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1、单位名称:

XX市工程咨询院

XX市XX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单位地址:

XX市青年路100号

3、工程咨询资格等级:

乙级

4、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

工咨乙118XX0041

5、发证机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与范围

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要求;

9、《XX市城市总体规划》;

10、《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1、XX市XX镇人民政府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12、XX市XX镇人民政府委托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二、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项目功能研究及建设规模

3、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4、技术及建设方案

5、环境保护、安全防护与节能

6、项目实施进度与运营管理

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项目综合评价

9、问题与建议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进一步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大农业生态建设力度,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护农田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项目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项目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有较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水平梯田标准低,面积大,坡地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率低。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现有工程较少且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不强;三是物资投入少,土壤肥力低,磷钾比例失调;四是新技术、新成果普及率低,农民技术素质与科技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五是农业机械不配套,农田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影响着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六是资金短缺,影响了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

二、建设规模

本项目规划综合治理面积2800亩,项目区东西宽约1.45公里,南北长约1.85公里,建设内容为新发展和改造经济林、新建和维修梯田、水利工程建设等。

本项目总体布局是:

改造农田1500亩,新建、改造经济林1000亩,建设土堰1.8万米、田间道路10km、水利工程(泵站2处、蓄水池4处、暗管4000m,排水沟1.6万m)等占地300亩,共动用土石方量17万方。

三、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估算总投资24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9.6%,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8%,预备费1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6%。

根据项目建设性质及资金筹措渠道的可能性,本项目所需资金240万元,拟申请上级投资96万元,乡镇自筹解决144万元。

四、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1年,即自XX年11月到XX年10月。

五、效益分析

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项目实施后,将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经计算,每年新增农田产值25.5万元,新增经济林产值595.8万元,省工效益42万元,年增加产值663.3万元,纯收入增加总额可达168.8万元,项目区共涉及3个行政村,422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年增加400元以上。

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使项目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大大提高,极大的提高土地产出率。

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蓄水保土能力和抗灾能力会明显增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得到较大提高,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附: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值

备注

建设规模

2800

 

1

林地工程

1000

全部为经济林

 

新建

600

以核桃、干果为主

 

改造

400

苹果培优

2

农田工程

 

 

 

2.1

农田改造

1500

平整归并、坡改梯田

 

梯田土堰

万米

1.8

 

2.3

田间道路

m

10000

 

3

水利工程

 

 

新增灌溉面积1000亩

3.1

灌溉

 

 

 

3.1.1

水源工程(泵站)

2

单个流量80m3/h

3.1.2

蓄水池

4

单个500m3

3.1.3

管道

4000

 

3.2

排水

 

 

 

3.2.1

过路涵

60

 

3.2.2

排水沟

万米

1.6

 

建设投资

万元

240

 

1

工程费用

万元

215

 

2

其他费用

万元

14

 

3

预备费

万元

11

 

资金来源

 

 

 

 

上级拨款

万元

96

 

 

乡镇自筹

万元

144

 

项目建设期

1

 

项目区用地现状

 

 

 

 

占地面积

2800

 

1

梯田

300

 

2

坡田

700

 

3

经济林

400

 

4

一般农田

1100

 

土方量

万方

17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第一节XX镇概况

XX市XX镇地处鲁中宝地泰XX麓,佛桃之乡XX南部,因宋真宗赴岱封禅途中安驾驻跸而得名,自古以来即为“南北两京通衢,四方商埠重地”,XX镇属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适宜的气候为早期人类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条件,使这里成为大汶口文化的发源地,齐鲁必争的膏腴之地就指这一带。

XX镇共辖71个行政村,8.9万人,总面积13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5万亩,为XX市第一大镇。

XX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60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15元。

镇驻地安庄村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是有名的村庄,后取名永安寨。

至北宋年间,这里经济繁荣,商贾云集,有通行全国的御大道在此穿过,是著名的“南北两京通衢,四方商埠重地”。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赴泰山封禅,在此安驾驻跸,将永安寨更名为XX,并将皇家待卫驻扎之处取名为护驾院。

【自然资源丰富】地方名产大樱桃、二花糙杏、平顶香李子、泉河鸭蛋等享誉省内外,自古即为皇室供品。

矿产资源种类繁多。

优质花岗岩、石灰石、河砂储量丰富,地热温泉水温之高、矿物质之多、储量之大国内外罕见,开发前景广阔。

【境内交通发达】省级干线济(南)微(山)、泰(安)东(平)公路在此交汇,北距济南国际机场80公里,东西各距104、105国道和京福、京沪高速公路30公里。

东与五岳之首泰山接壤,西与梁山水泊毗邻,南与孔子故里曲阜及微山湖相望,北依省会济南,是XX“一山(东岳泰山)、一水(济南泉水)、一圣人(曲阜孔子)”的旅游中枢。

境内村村通柏油路,与周边乡镇、县市交通便利。

【配套设施完善】镇驻地东西长10华里,南北长6华里。

交通、金融、通讯、电力、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完备。

境内各种电力设施配套齐全。

距国家大型企业135万KW石横发电厂40公里,境内设有110KV降压站一座,能源充足,价格适宜,能满足企业满负荷生产。

广大农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公路、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村村通,90%以上的农户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商业贸易】济(南)微(山)、泰(安)东(平)两条省道在此交汇,交通便利,日交通流量8000车次,车水马龙,商贸发达。

境内拥有大型农贸市场6处,镇驻地个体工商业户达到3200余家,餐饮娱乐、旅游购物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

【旅游景点】望鲁山位于镇驻地北4公里处。

山势险峻,峰峦叠翠,飞瀑流泉。

相传春秋时鲁王之女嫁与齐,后因齐鲁相争,其女不得归,怀念亲人时,只可登山顶遥望,死后葬此,故名望鲁山。

山上尚存点将台、望鲁庵、龙泉寺遗址。

东侧为上庄炉水库,总库容2870万立方米。

水色天光,一碧万顷,山水相依,是消夏休闲、观光旅游的绝好去处。

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XX镇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文物古迹众多。

较为著名的古迹有肖大亨祠、精礼寺、张志纯庙、望鲁山、锁鲁城等。

【科技推广】多年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直致力于科技推广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加强了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全镇农业技术人员达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45人,初级职称50余人。

二是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累计推广小麦、玉米优质高产配套技术二十余项,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十余个,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是开展了不同层次的科技培训。

发挥农广校的主阵地作用,对村干部实施学历教育,已培训村干部80余人,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广校学员在村里担任重要职务;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500余期,发放技术意见、明白纸10万余份,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

【文教卫生】大力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小学入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达到98%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5%以上;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涌现了一批高标准的规范化幼儿园。

现有初中3处,定点小学11处,教学点6处,显著提高了办学的规模效益、师资效益和设备效益。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了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一直位于市一类行列。

境内现有卫生院两处,从业人员300余人。

其中,XX镇卫生院技术力量雄厚、设施先进,被国家卫生部评为“一级甲等医院”,被XX省政府评为“XX省优秀乡镇医院”。

梁氏正骨术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始创于清乾隆年间,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采用手法正骨,并以上百种中草药熬制膏药,疗效独特。

梁氏正骨传人将祖传秘方与现代医学相融合,使这一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并成立了XX镇骨科研究所。

【民政就业】建立完善了政府运筹、部门负责、全民参与、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完善了农村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