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班常规培养.docx
《小小班常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小班常规培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小班常规培养
小小班常规培养
小小班常规培养
小小班常规教育的10大方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小小班幼儿是孩子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
小小班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一般来说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相对容易些;同时,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
因此,对小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呢?
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
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加以指责,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
如,在刚开学初,很多幼儿都不会轻拿轻放小椅子,推着小椅子到处跑的现象处处可见,坐的时候也常常把小椅子翘起来或不停地摇晃。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一次起床后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
我对大家说:
“中午小朋友睡觉的时候,老师听到教室里有谁在哭,我找啊找,原来是小椅子,小椅子为什么哭呢?
它告诉我,小朋友不爱护它,用两只手推着它跑,坐的时候翘起它的两条腿,还晃来晃去的,弄疼了它。
小椅子都不愿和小朋友做好朋友了,怎么办?
”小朋友都说:
“我们不推小椅子了”“我们不翘椅子了。
”我说:
“那好吧,如果小朋友想和小椅子做好朋友,就请大家像老师这样做。
”我给小朋友们做了示范,并详细讲解了怎样双手拿椅子,怎样轻轻放椅子,然后,请全班小朋友一起练习。
小朋友们都模仿着我的样子,轻拿轻放小椅子。
此后,推椅子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哐当哐当”晃小椅子的声音也听不到了,如果有谁偶尔忘记了,立刻就会有别的小朋友提醒他改正。
二、在游戏中学习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
如在开学初,我组织幼儿玩“配对”的游戏。
请幼儿在一套图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片,然后再拿着这张图片到茶杯架前,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
此时,我就告诉幼儿:
“好宝宝,你找到了自己的小杯子,这张漂亮的小图片就送给你。
”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小杯子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我把标记换成名字,小朋友也能找到自己的杯子了。
三、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小小班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分阶段提出。
例如,刚入园时,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毛巾、茶杯、书包等物品的位置;过了一段时间后,可要求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认任务,会拿茶杯喝水,会自己吃饭等;接着要求幼儿养成良好的入睡习惯,按规则参加游戏或集体活动等;还有一个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初步学会基本的自理能力,如穿衣、脱衣、洗手、洗脸等。
四、提供充分的观摩和实践机会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小班幼儿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重点。
所以,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让幼儿直接参与。
例如:
给幼儿园示范讲解洗手,往往让幼儿难以习得正确的洗手方法,究其因是因为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思维,枯燥的讲解,幼儿难以接受。
因此,我们可以分批带幼儿进入盥洗室,让幼儿实地观察洗手的地方,有水龙头,肥皂,毛巾,然后老师亲自具体示范,让幼儿看到具体洗手步骤和方法,便于幼儿的掌握。
此外,孩子习得洗手、洗脸等日常常规之后,要在一日生活中不断提供反复实践的机会,逐渐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
五、巧妙地运用文学作品
我班幼儿很喜欢听故事念儿歌,在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运用这一形式。
比如说,在去排队做操时,我先让幼儿念儿歌:
“你不推,我不挤,一个跟着一个走。
老师走,我也走,老师停,我也停。
”这样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的引导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走。
六、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
有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
有一次,我请小朋友入厕,发现三个小朋友争执起来,仔细询问后了解到,原来某某小朋友没有排队,硬挤到坐厕上,差点把他们两个挤摔交了。
于是,我就在集体活动时,请小朋友先来说说谁对谁不对,应该怎么办。
并让大家知道上厕所应该排队,如果挤挤来挤去容易发生危险。
在安排幼儿座位时,通常是排马蹄形位子,但是幼儿经常为了椅子发生矛盾,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针对这样的现象,可以在地板上用线做上相应的标志,固定幼儿椅子的位置,便与幼儿放好椅子。
地上的线可以给孩子暗示,而小小班幼儿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实践证明效果是比较好的。
七、坚持一致性和持久性
在进行常规训练的时候,老师和保育员的要求要保持一致,切忌有不同的做法。
如,你教的洗手是冲干净就行,可另一位教师却教的是冲干净后,甩三下,拿自己的毛巾打开擦干后挂好再离开。
两种教法,你说孩子该听谁的?
所以事前老师要沟通好,达成一致的教学目标与规则,这样,孩子的常规教育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外,常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成效,你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如果你自己都放弃,那孩子也都会放弃了。
如果你坚持,到了中、大班,孩子已经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每个过渡环节都可以轻松带过。
八、榜样示范作用
对于小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
而同伴间的影响力对幼儿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例如:
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
“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乖,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
”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
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乖宝宝”专栏,把小朋友的照片贴在花朵里,用不同的形象来表示小朋友不同方面的进步。
如笑脸表示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小苹果表示能好好吃饭,五角星表示安静入睡。
这样,不但记录了幼儿的表现,同时还鼓励小朋友争做乖宝宝,努力遵守各项活动常规。
九、语言简洁、规范,富有情趣
教师在向小小孩子讲解规则和要求时,应特别注重语言简洁、规范,富有情趣。
首先,讲给孩子听的话,应该是孩子一听就能明白的,尤其是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效果会更好。
语言、动作和思维相结合,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
一
次提的要求和规则不能太多、太杂,应突出重点,语速相对慢些。
其次,教师应尽量让自己的语言富有情趣。
要用富有童趣的口吻讲解各种要求和规则,把要求和规则游戏化、趣味化、情景化。
如培养孩子喝完水后把被子放回茶杯架的习惯时,教师就组织孩子玩“送茶杯回家”的游戏。
每次喝完水后,让孩子愉快的将茶杯送回家。
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幼儿一旦形成了好的生活习惯以后,还需要不断地巩固、强化。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模样。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重视家长工作,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教师可以帮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
在家庭中请家长保持和幼儿园一致的要求,做到家园同步,使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
总之,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更需要教师和家长有长久的耐性、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相信小朋友的一生将在这种教育中受益匪浅。
扩展阅读:
论小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培养
浅谈小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培养
内容摘要: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
小小班阶段是幼儿园的开始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对一切事物感到新鲜好奇。
而常规教育的培养则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各项学习和各项能力的培养。
只有抓好常规方便的教育,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正常有序地开展。
如果常规不好,严重点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生活习惯,礼貌习惯,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素质。
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所以在小小班进行常规教育是必须的。
关键词:
常规反复实践持之以恒
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
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
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时候不可以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
特别是对于小小班幼儿,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
同时,幼儿期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特别是从小抓起,从幼儿的生活常规抓起。
那么?
我们该怎样去培养小班幼儿的常规呢?
一、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常规要求。
做为新生入园,从一开始,教师就应注重幼儿常规的培养。
不管是早上入园、下午离园,还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环节,教师都应有个详实的计划,并且要理清理好。
如早上入园让幼儿跟老师和同伴问早问好,晨间活动的要求,吃饭前先洗手、安静休息、分组排队有序地领取饭菜,安静就餐、不掉饭粒,饭后能收拾自己的餐具和椅子,上课时认真听讲、不随意走动、积极回答问题,做操时的要求,午睡前自觉洗脸、排尿、会正确摆放自己的衣物和鞋子,起床后自己穿衣服、简单整理床上用品,喝开水应注意的问题,户外活动时应遵守的纪律,下午离园时的要求等等,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按步就班,把常规教育贯穿于幼
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养成习惯,于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常规的关键。
孩子在穿脱鞋子方面,由于在家中都是由父母包办。
本学期,由于看到孩子年纪小,手部的协调性还不强,冬天的时候又怕孩子着凉。
所以大多数都是老师、阿姨一个一个地帮孩子脱、穿鞋子。
这样浪费了很多活动和游戏的时间。
所以我开始训练孩子穿脱衣服的能力。
专门利用一个户外活动的时间教会孩子穿衣和脱衣的方法。
放学的时候告诉家长在家里要训练孩子穿脱鞋子的能力,还在这次的家长会上也特意提到在家里培养幼儿穿脱鞋子的能力。
开始的时候,我们鼓励能力强的孩子自己尝试穿脱鞋子。
当他们成功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后,孩子们可高兴了,到处表演给同伴看。
我就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其他孩子也像他们一样自己穿脱鞋子。
同时有个别幼儿会帮助没有学会的孩子。
很多孩子已经学会了穿脱衣服的方法。
现在,每当到午睡时间,孩子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自己的鞋子脱了放好,还能给鞋子宝宝排队了;现在老师只需要帮助年纪小的孩子穿脱鞋子。
三、常规教育要持之以恒。
在进行常规训练的时候,班上的老师和保育员的意见和方法一定要一致,要形成共识。
不可以这个老师这样要求,另一个老师这样要求;一个硬一个软。
这样的话,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
一个老师如果定下了一项要求,必须让另外一个老师也知道,这样,两个老师才能紧密合作。
而且,当常规一但确立,就必须要天天坚持,长抓不懈。
不能一看到成果就立刻把注意力转到别的事情上。
四、注意语言的简洁,规范,富有情趣。
老师在向小小班孩子进行讲解规则和要求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见解,规范和富有情趣。
讲给孩子听的话,应该是孩子一听就能明白的。
老师可以在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一边做一边说,提高语言的示范性和直观性。
一次提的要求不能太多太复杂,要突出重点,语速要相对慢一点。
另外,老师要尽量让自己的语言生动有情趣。
要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讲解各种要求和规则,把要求和规则游戏化,趣味化和情景化。
例如在让孩子养成轻轻放椅子的习惯时,我通常会告诉孩子,椅子喜欢爱护他的孩子。
如果小朋友大力搬椅子,椅子会摔跤,会生病,他的小脚还会断呢。
同时,一边说一边请平时能够轻轻放好椅子的孩子来进行示范。
孩子示范以后,老师会告诉孩子,马楷鉴小朋友的椅子今天可高兴了,他说以后也好和他做好朋友。
这时,其他的孩子也会向刚才示范的孩子一样轻轻放椅子了。
又例如在请孩子轻轻上厕所的时候,我也要求孩子学小猫走路。
小小班的孩子喜欢模仿,他们都会模仿小猫走路时的动作轻轻去厕所的。
五、注重幼儿的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
在小小班,教师应更加注重幼儿的全面性与个别性,采用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这更有利于幼儿各项常规的培养及形成。
(一)稳住幼儿情绪。
众所周知,新生刚入园,怎样在较短时间内让幼儿迅速适应班集体生活、稳住情绪呢?
这对于许多幼教工作者来说也许是个大难题。
怎么办呢?
在这个问题上,我采取了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个幼儿的性格特点来“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本班的谢文泽小朋友,他年龄偏小,性格又有点怪,每天早上家长来送都是又哭又闹,不肯进教室,一天哭几次(“马拉松”式的、哭累了就停、想想后又哭、又停)。
针对这种情况,就只能作个别教育,研究一种属于他的教育方式了。
经过我们的耐心教育,这位小朋友现已有很大进步、大有改观了,早上和妈妈手拉手来幼儿园,并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后积极到操场参加晨间体育锻练活动,吃饭、睡觉、上课都能正常化了,自理能力也明显增强。
谈到他的变化时,他爸爸妈妈都竖起大拇指,脸上笑眯眯的,一副满意、开心、知足的样子。
(二)日常生活、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个别性
谁都知道,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智商是不可能比的。
同样,小孩也是一样,有些聪明点,就学得快、容易接受;反之,则反应缓慢、迟钝些。
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
如教幼儿学区域活动,对于小小班的幼儿,是第一次接触区域,从区域常规到区域操作,是挺有难度的。
为此,我绞尽脑汁,煞费苦心。
除了在区域时间让孩子操作,其他多余时间我也让孩子操作(如课间休息时间、离园接送时间),尽可能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学习,幼儿也学得轻松、愉快,容易接受,自然而然地学到了知识。
这方法确实不错,一段时间下来,孩子的区域水平可真是大有改进,有些比小班的小朋友还厉害呢!
所谓“环境造就人材”,应该如此吧!
五、教师的榜样教育与暗示教育尤其重要
面对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一群群洁白无暇的幼儿,这个时候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可塑性也极强。
为此,在幼儿面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行举止应显得自然大方,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具有正面的、榜样的教育意义。
同时,教师要擅于用眼神、双手来表达情感,批评、指责时显得严厉点,表扬、赞许时面带微笑、轻轻抚摸等,给幼儿一个暗示,这样既让幼儿容易接受,又不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真是棒极了。
特别是小小班幼儿,对这方面的需求也许更为强烈,做为教师应适时地给幼儿这种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直观地告诉幼儿是与否、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分不开的。
教师的教育方法得当,对本班幼儿常规的培养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紧密联系的。
幼儿的常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解决工作,它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中,要让幼小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刚开始时保教人员是很辛苦的,但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时时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慢慢的、自然而然的就会使其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所以,一个班级的常规好与否,取决于班上的保教工作者,班级常规好了,教室里不会吵吵闹、乱乱麻麻的,护外活动时安全意识增强了,教师也要少些担心。
总的来说,常规好的班级的教师相对来说要轻松些。
作为幼儿家长或老师,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听之任之,那样的话可能会害了孩子,因为,一个人一生中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友情提示:
本文中关于《小小班常规培养》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小班常规培养:
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