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作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5794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题报告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结题报告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结题报告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结题报告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结题报告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题报告作文.docx

《结题报告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题报告作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题报告作文.docx

结题报告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现状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空话”、“大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

“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这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国教育界也越来越认识到生活教学的重要性,自觉不自觉地把学生的生活实践逐步引入了课程中,生活进入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生活教育的研究也不断引向深入。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跳出课堂小圈,从而放大生活外延。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的生活与活动贡献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

因此,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

作文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写作源于生活,是学生生活实践的再体现,作为能够形成学生世界观和培养学生主体个性有效手段之一的写作教学,理应体现“生活教学”的思想。

学生习作的灵气应来自于他们纯净之心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感受,来自于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情感。

语文教师有责任解放学生的头脑,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潜能,开拓视野,找回写作的乐趣。

提倡“作文教学生活化”,符合语文学习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也是继承了叶圣陶作文教学的思想,引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自然和社会,情动辞发,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灵性。

二、课题的界定

我们对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作如下的界定:

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是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纲,紧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探索优化作文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学习作文中提高生活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学生习作从被动、依赖走向主动和独立,写作兴趣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学生身心获得和谐与全面的发展,个性和学习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3、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改进作文教学方式,学生作文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生活的主人,作文生活化策略必须绝对尊重学生的主体,所谓教师的主导,也是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来反映。

要在生活中激发主体参与作文意识,逐步从被动训练作文的必然王国,走向主动自能作文的自由王国。

主体性还体现在协作性上,鼓励学生利用差异相互提高。

(二)活动性原则。

陶行知说,学生的意义即“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

生活是活动生成的,活生生的生活要依靠学生的人生活动,在人生活动中体悟生活,提高生活作文能力,是本研究的又一原则。

离开了活动性就没有生活性,没有生活化策略。

(三)生活性原则。

这是生活作文教学的个性体现。

作文来自生活,作文教学应当来自生活,作文教学过程应该体现生活性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四)整体性原则。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做到学校、家庭教学目标的一体化,并强调作文教学与各学科有机地结合。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在开展作文生活化策略研究的时候,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使作文能力、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和谐发展。

在教育中,要处理好德育与作文的关系,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关系,处理好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以求整体的合力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单个力量来促进人的发展。

(五)发展性原则。

生活向前发展,作文也向前发展。

发展性是生活作文的原则之一。

作文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生活能力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措施

1.营造氛围,寻找生活切入点。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突破教科书的局限。

《课程标准》也提出: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只有把课堂的点向课外的面拓宽、延伸,才能使学生将课内习得的方法和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加深,才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开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结合“书香校园”的活动,每学期开展好读书节系列活动,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开展“师生共读经典书”、“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感悟。

引导学生创作读后感悟,加深体验。

①丰富书源。

一是开放学校的图书阅览室,让学生自由读书;二是充实班级图书角和校内“读吧”,扩大图书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书籍阅览。

并把学生阶段性的习作集锦放在“读吧”传阅,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②保证时间: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③加强指导。

一是将课内指导的读书方法,迁移至课外阅读中,二是课外阅读中加强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④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

”要求学生除了在书上进行圈划批注外,再写一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类型有摘抄型、体会型、提纲型、评价型等。

⑤开展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励学生读书热望,增强读书的欲望,激活学生读书的活力,主要实行“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三赛(朗读比赛、背诵比赛、读写知识竞赛),“两评”(读书笔记和手抄报剪报展评)制度。

设立学校的文学社,使一批写作尖子有更多的锻炼提升的机会。

(2)走向社会、生活,提高写作能力。

天津师大田本娜教授说过:

“不要把孩子关在室内读书,要把儿童带到生活中,去引导儿童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活动中、在观察玩赏中,自然有序地学习语文。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本无字书。

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不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①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

攀登峰峦雄伟的高山,欣赏烟波浩渺的太湖,游览四季葱郁的竹海;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感受春的生机,夏的热烈、秋的浪漫,冬的纯洁。

其次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种花栽树,游园踏青,参观访问,义务清扫街道卫生,替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还可以了解家乡的丰富物产,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了解家乡的仁人志士,了解过程也是增长知识的过程,同时,不适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指导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及时地写下来,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

身边形形色色的人是小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的好对象,想要更好地了解他们,不妨从采访入手,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通过采访优秀同学、任课老师、清洁工人、体育名人等,编写采访稿,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这样的活动创作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也锻炼了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开掘家庭生活。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另一重要天地,家庭生活也有很多作文材料,学生对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感悟是来自于家庭的,我们要求学生在家庭里:

参加家务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开展养花养草养小动物活动;和家庭成员或小伙伴开展科学小实验、小制作活动;开展家长与孩子的经常对话活动。

另外通过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观察“我的家”、“我家的成员”或布置“我为家庭作贡献”之类的活动,促使学生关心家庭,关爱亲人,提高家庭生活的质量。

(3)抓住作文契机,增强成功体验。

教师要善于寻找作文的时机,抓住学生行为、思想感情的爆发点,在学生有话想说,有事要做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进行即兴练笔。

通过贴近生活的小练笔,让学生明白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可以写作的题材。

(4)建立作文档案袋,积累生活素材。

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命名为“心情随笔”的笔记本,平时能认真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随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引导学生以“我手写我心,以我话表我情。

”这点点滴滴,记录着学生喜怒哀乐的生活情感的日记,都可成为学生习作素材的源泉。

2.开展多彩活动,丰富生活体验。

生活阅历、情感体验、语言语汇、方法技能、人文思想等的匮乏,是学生习作中出现“编”、“抄”、“套”、“假”、“大”、“空”现象的最主要根源。

唯有“厚积”,方能“薄发”。

丰厚的积累是通畅表达、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的基础。

有了丰富的素材,写作的源泉就永远不会枯竭。

因而,我们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自主体验、自主积累的意识、兴趣、能力及习惯。

我们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亲历体验、角色体验、换位体验等机会,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生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丰富,对周遭事物的感受能力和辨别能力也自然有所提升。

(1)结合班级工作,引导体验。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每天主动将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在“我的发现”(人手一册)和班级“流动日记”(班级公用)中。

每个实验班每周安排两次在班上进行“我的发现”、“流动日记”交流。

(2)结合游戏比赛,引导感悟。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我们都深知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玩耍中,孩子会尽情展露出自己的灵性。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失为开掘学生童真、童趣的另一有效手段。

如扳手腕比赛、吹鸡毛比赛、吹泡泡比赛,放风筝比赛,贴鼻子比赛以及包饺子包馄饨、野炊等活动,这些活动学生最感兴趣,参与率也高,且人人亲自经历,自然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写出的作文也童趣盎然。

习作前的情境创设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习作质量。

我们十分注重借助即时、简易、活泼、有趣的活动或游戏来优化习作情境。

实践证明,诸如“天才测试”、“猜猜他(她)是谁”等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能够有效消除学生的畏作心理,活跃学生的思维,诱发其表达欲望和兴趣。

我们也借助学校内、外开展的系列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A、文娱活动。

如参加文娱活动后,写活动过程。

B、班队活动。

如召开主题班队会时,面向全班征集主持稿。

C、征文活动。

D、实践活动。

如进行社会调查、军营参观等活动后,写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

E、公益活动。

如我们学校两次开展了两次爱心义卖、成立了许小爱心基金会,结合活动契机,号召同学写倡议书、新闻报道、练习写作。

学生在这样的亲身活动中,加深了情感的体验,培养了关怀他人、乐于奉献的美好品德,同时了提高了习作能力。

F、演讲活动。

如竞选班委前写演讲稿。

G、读书活动。

如写读后感。

(3)结合即时事件,引导关注。

即时事件中往往蕴含着极佳的练笔契机。

我们十分珍视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

我们要求实验班教师自己真正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留意季节时令变化、密切关注时事及偶发事件,敏锐地捕捉、开发、利用这些稍纵即逝的课程资源,将练笔需求显性化。

如连续几天浓雾重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雾写雾;“嫦娥二号”卫星近月成功,组织学生畅想月球旅游,抒写满腔自豪……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生活看成七色阳光,即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是一种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自己思考写作的好题材,而不能把它当作是一种烦恼,一种包袱。

在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的心灵的色彩。

3.改革评价机制,尊重独特体验。

消除学生的畏文心理,是推进课题研究的前提基础。

我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认真分析了学生畏文心理产生的根源,慎之又慎地对“症”下“药”,努力给予每位学生实质性的激励、引导和帮助,切实消除其习作畏惧心理。

(1)重建师生关系,拉近彼此距离。

实验班教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沟通,不断强化在学生心目中的指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及知心好友的形象,提升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继而使学生逐步喜欢上作文课。

每一篇作文都可以成为师生沟通的载体,一行行、一段段文字无处不隐含着孩子的思想、灵魂。

我们要求教师每一次作文要有班中三分之一的同学做到面批,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去体验,了解学生对某一个问题、某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和学生取得共同语言,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及时采取谈心、沟通等方式,矫正学生的一些人格上的不良适应、人格双重倾向问题,以防患于未然,做到了从生活出发,以生活来进行教育。

(2)降低过高要求,开发表达潜能。

认真贯彻《课标》中关于作文教学的表述精神,取消条条框框,淡化表达技巧,切实把过高的、不切合学生实际的要求降下来。

与此同时,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自由表达(含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机会,开发其潜能,使之在通畅表达、自由表达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有个性地表达。

(3)强化过程指导,教师下水示范。

在写作技巧传授方面,我们始终坚持《课标》提出的“精要有用”的原则,全力摒弃凭空说教,教师适时、适度地下水示范,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技法帮助和心理支持。

(4)坚持鼓励为主,增强习作自信。

成功体验不足,也是学生畏作心理产生的一大根源。

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写作、乐于写作,因而对学生文章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

我们一贯坚持激励性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充分的成功体验。

要求实验班老师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应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要及时表扬。

一位老师在交流时谈到:

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在批语中这样写道:

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能更上一层楼。

这样做,能让一些写作困难的学生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我们的具体做法有:

A、口头肯定。

即教师用语以激励为主,对于学生观察、积累、表达等环节的点滴进步给予即时、充分肯定。

B、评语肯定。

即习作批语以激励为主,在确立学生习作自信的基础上,委婉地提出修改建议。

C、庄重肯定。

对于进步较大或写作水平突出的学生,充分利用颁发奖状、奖品,在校、班、队刊及红领巾广播站上刊登、播发其习作等方式给予公开肯定。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积极的作文教学改革实践,经过近四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

1、促进了作文教学的优化。

(1)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构建“生活作文”教学内容新体系

学生作文内容应当是学生生活内容(包括现实的和幻想)的反映,我们研究“生活作文”的教学,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的新体系,也就是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我们在实践研究中,发现作文教学要树立大作文观,仅仅教学这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比这些内容更重要,更需要老师教给学生的至少有以下三方面:

①教学生“心入生活”,感悟生活,发现真、善、美

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可供作文表现的真、善、美,关键是要“心入生活”,用心去体会,做生活的有心人。

②教学生阅读,积累语言,提高认识力

阅读分课内和课外。

对于课内阅读,要根据“生活作文”教学的思路进行改革,重点指导读书的方法,并把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大量的读书活动中去。

对于课外阅读,更要加强,首先要激发阅读兴趣,其次要保证有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籍,第三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读书时间,第四要开展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朗诵会等)。

③教学生表达,表情达意,明白自如怎样才能把意思表达得清楚、明白呢?

首先要文通句顺,通则懂,不通则不懂。

其次要连贯,要连着说,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一个意思说完,再说另一个意思。

其三要言之有序,有条理地说。

在“生活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作文课上,先口头作文,再写成书面文字,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表达。

(2)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开辟了“生活作文”训练新途径

小学生的习作训练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从“生活作文”教学实践研究来看:

一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表达能力);二是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

总的一句话,以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力求学作文与学做人协调同步发展。

围绕此最终目的,“生活作文”的训练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不拘一格的。

我们也总结了一些。

①课堂素描

它通过描写各种静物、动物、陈设或人物动作,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它训练方式灵活,还可当堂讲评,使学生受到独立写作、修改的训练,减轻师生负担,以其精细、短小和真实的特点弥补了传统作文教学的不足。

②阅读中写

阅读中写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仿写、改写、扩写、缩写、想象写、续写等。

③口头叙述

如“三分钟新闻发布会”、“校园新事”等。

④日常生活中的训练

如借阅图书,必须写规范的借条;请教问题,也可以书面提问;学生报告班级好人好事或反映不良现象,可以用板报稿的形式反映;班级重大事件,人人都可以发表书面意见等等。

2、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由于本课题立足于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有了新的改变。

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有所增强。

原来大部分学生一直以为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事,现在明白了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每门功课都需要写作,因而增强了写作的兴趣,加强了写作训练,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年的课题研究,学生的习作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上学期有3位学生的习作在全国级刊物《阅读》上发表,5位同学结合校本课程所写的作文在全国级刊物《小学生导刊》上发表,3位同学参加“雷锋精神伴我行”活动的征文在《滨湖德育》上刊登,全校三十多位同学在全国诗歌比赛中分获二、三等奖,另有反映校本特色的一些文章在刊物上将陆续刊登。

3、深化了课题研究者的思想。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课题组成员大胆实践,勤于探索,积极总结,在研究中也产生了许多精品课例,精彩论文。

参加研究的老师都有丰富的收获。

江玲玲老师的《让每个孩子享受写作的快乐》发表于2011年《滨湖教育(教研版)》第四期,在无锡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江玲玲、周萍、张扬老师的《作文,姓甚名谁》、《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作文训练四部曲——看想说写》分获二三等奖,吴芳、沈君贤老师的《抓住“段落”,轻松写作》、《让孩子在作文课堂中“牙齿晒太阳”》在区论文评比中获得三等奖。

本课题组的老师都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本课题研究者的思想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课题研究已将近结束,从各方面来看,学生的作文也的确得到了提高,但有一点困惑在这里提出:

生活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多色彩的。

要写好生活作文,学生必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

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有较自由的时间和较广阔的空间投入生活、熟悉生活,值得探讨。

总之,作文教学改革,首先要改革就作文谈作文的狭隘观念。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这工程,远远超过“课堂教学”的范围。

写作不只是文字表达的技巧与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与多种思维能力的问题。

有许许多多方面要重新认真研究,有许许多多事情要过细地去做,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小学作文生活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桥东里小学李爽

一、研究背景

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的“假”、“大”、“空”、“抄”、“套”等问题,究其原因:

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

课改以来,一直呼唤“加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时候,我们强烈地意识到,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实践活动,广泛接触自然、社会生活,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习作素材,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受到品德、情感的陶冶。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为出发点,我们将“小学生活化作文”作为课题,旨在让学生“在生活中作文,在作文中做人”。

二、研究意义

1.“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小学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通过研究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写作。

2.我们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的研究,也想为课改推波助澜,试图从“生活”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寻找写作的源头,积累写作的材料,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

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能写出真、善、美的生活化习作。

三、现状分析

我国教育史上就有组织学生课余活动的实践,《学记》指出: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古代学校既有课堂学习,又有课余活动。

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这一观点强调了生活与教育是不可分离的,要求儿童的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生活的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人们开始进一步关注学生生活的引导与教育,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把学生的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更是成了众多老师研究的目标。

如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读写结合受到小学语文老师的一致好评,特级教师于永正结合学生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以及特级教师陈炳章结合校园生活培养学生作文能力,锡山市“小学自能作文教学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范例。

本课题让学生享受校园生活,感受家庭生活,关注社会生活,走进自然生活。

创建生活化的写作模式,把生活化作文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挖掘习作源头,写出具有童真童趣的作文。

四、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

2.叶圣陶的教育教学思想。

修订版“大纲”也强调,指导学生作文:

要从内容入手,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改变单调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五、研究内容

1.探索写作素材的积累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2.探索“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新模式。

3.探索多样化的练笔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能发现并能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2.通过研究,创建“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促进作文教学的改革。

3.研究中,通过多样的练笔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促进作文教学的优化。

七、研究对象

以桥东里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八、研究方法和过程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研究过程:

我们进行生活作文研究,首先理清的一个思路就是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即:

作文即做人,教文以教道,生活与作文是统一的,生活作文是富于生活教育之中的。

1.学习教育理论,明确研究方向

我们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教改新信息和新经验,每月有计划地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并参阅其他理论如:

《追寻生活的作文》、《走进生活 找米下锅》、《对当前小学习作教学问题与对策的思考》等与生活作文相关的理论材料,不断地理论充电,使我们明确了研究方向。

2.落实例会制度,提高研究实效

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全面商讨课题进展情况和工作步骤。

每周一次的课题组活动中,进行理论学习,探讨课题研究的方法,交流不同的做法和研究的成果,对自己的课题进行反思、交流。

每月进行课题汇报,每学期参与实验的老师上课题研讨课,评课、交流、研讨、反思,大家互相学习,在实践探索与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理论水平有了提升。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有意识地经常安排学生观察生活,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

(1)享受校园生活

抓好每天在校时间,安排读、讲、说的机会。

尽量利用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