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调研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5785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6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调研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调研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调研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调研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调研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调研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调研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调研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调研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调研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

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B-1lC-12O-16A1-27P-31Mn-55Fe-56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铁泥(主要成分为Fe2O3、FeO和少量Fe)制备纳米Fe3O4,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提高步骤①的反应速率,可采取搅拌、升温等措施

B.步骤②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Fe=3Fe2+

C.步骤④中,反应完成后剩余的H2O2无需除去

D.步骤⑤中,“分离”包含的操作有过滤、洗涤

【答案】C

【解析】

【分析】

铁泥(主要成分为Fe2O3、FeO和少量Fe)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的滤液A溶质为氯化铁、氯化亚铁、过量的稀盐酸,加入铁粉还原铁离子:

2Fe3++Fe=3Fe2+,过滤过量的铁,滤液B的溶质为氯化亚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Fe(OH)2浑浊液,向浑浊液中加入双氧水,双氧水将Fe(OH)2浊液氧化成浊液D,反应完成后需再加热一段时间除去剩余H2O2,浊液D与滤液B加热搅拌发生反应制得Fe3O4,经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Fe3O4,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搅拌、适当升高温度可提高铁泥与盐酸的反应速率,A正确;

B.滤液A的溶质为氯化铁、氯化亚铁、过量的稀盐酸,加入铁粉还原Fe3+,即主要的离子反应为:

2Fe3++Fe=3Fe2+,B正确;

C.步骤④中,浊液C中的氢氧化亚铁被过氧化氢氧化成浊液D,为了提高Fe3O4的产率需要控制浊液D与滤液B中Fe2+的比例,为防止滤液B中Fe2+在步骤⑤中被H2O2氧化,步骤④中反应完成后需再加热一段时间除去剩余H2O2,C错误;

D.步骤⑤为浊液D与滤液B加热搅拌发生反应制得Fe3O4,使Fe3O4分离出来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D正确;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涉及对工艺流程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条件的控制选择与理解等,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

2.利用待测样品和指定的试剂设计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待测样品

试剂

A

检验补铁剂硫酸亚铁片是否部分氧化

硫酸亚铁片的水溶液

铁氰化钾溶液

B

检验洁厕剂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洁厕剂

硝酸银溶液

C

检验是否患糖尿病

患者尿液

硫酸铜溶液、纯碱溶液

D

检验海带中的碘元素

海带灰浸出液

氯水、淀粉溶液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检验补铁剂硫酸亚铁片是否部分氧化,要取硫酸亚铁片的水溶液,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或亚铁氰化钾溶液),若变为红色(或产生蓝色沉淀),就证明含有Fe3+,该补铁剂被氧化,否则未被氧化,A错误;

B.能够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可能是HCl,也可能是NaCl、Na2CO3、Na2SO4等物质,因此不能证明洁厕剂的主要成分是盐酸,B错误;

C.检验是否患糖尿病,要取患者尿液,向其中加入NaOH至溶液呈碱性,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由硫酸铜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制备),加热煮沸,若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C错误;

D.检验海带中的碘元素的方法是向海带灰浸出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发生反应:

Cl2+2I-=2Cl-+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3.某研究性小组为了探究石蜡油分解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蜡油是石油减压蒸馏的产物

B.碎瓷片加快了石蜡油的分解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乙烯

D.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石油在常温下分馏得煤油、柴油、重油等馏分,然后以重油为原料经减压蒸馏得到石蜡油,A正确;

B.碎瓷片作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了石蜡油分解的速率,B正确;

C.能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只能说明石蜡油分解生成了烯烃,C错误;D.石蜡油分解得到烯烃和烷烃,其中烯烃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4.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44.8LCHCl3中含有氯原子的数目为6NA

B.1mol葡萄糖(C6H12O6)分子含有的羟基数目为5NA

C.7gLi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0.5mol/L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小于0.5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CHCl3是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微粒数目,A错误;

B.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则1mol葡萄糖(C6H12O6)分子含有的羟基数目为5NA,B正确;

C.Li是+1价的金属,7gLi的物质的量是1mol,1molLi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NA,C错误;

D.只有溶液的浓度,缺少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质物质的量,NH4+在溶液中发生水解,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5.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

1,4-二氧杂螺[2.2]丙烷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需要4molO2

B.该有机物与HCOOCH=CH2互为同分异构体

C.该有机物的二氯代物有3种

D.该有机物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化合物分子式是C3H4O2,1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需要3molO2,A错误;

B.HCOOCH=CH2分子式也是C3H4O2,二者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

C.在该物质分子中只有2个C原子上分别含有2个H原子,一氯代物只有1种,其二氯代物中,两个Cl原子可以在同一个C原子上,也可以在不同的C原子上,所以该有机物的二氯代物有2种,C错误;

D.由于分子中的C原子为饱和C原子,其结构与CH4中的C原子类似,构成的是四面体结构,因此不可能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Z位于同一主族。

X的气态氢化物常用作制冷剂。

ZYW2能与水剧烈反应,可观察到液面上有雾生成,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该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Z>Y

B.原子半径:

W>Z>Y>X

C.把ZY2通入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褪色

D.向ZYW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X的气态氢化物常用作制冷剂,所以X是N,Y和Z位于同一主族,ZYW2能与水剧烈反应,可观察到液面上有雾生成,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该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即有SO2产生,所以Y是O,Z是S,W是Cl,ZYW2是SOCl2,据此回答。

【详解】据上所述可知X是N,Y是O,Z是S,W是Cl。

A.元素Y是O,最简单氢化物H2O是液体,Z是S,最简单氢化物H2S呈气态,由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所以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Z

B.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关系为:

Z>W>X>Y,B错误;

C.化合物ZY2是SO2,该物质与水反应产生H2SO3,H2SO3具有酸性,通入石蕊试液中只变红不褪色,C错误;

D.化合物ZYW2是SOCl2,与水反应产生SO2和HC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发生反应:

Ag++Cl-=AgCl↓,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目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本题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难度不大。

7.常温下,向10mL0.1mol/LCuCl2溶液中滴加0.1mol/L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lgc(Cu2+)与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sp(CuS)的数量级为10-35

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均满足关系式c(S2-)·c(Cu2+)=Ksp(CuS)

C.a、b、c三点中,由水电离的c(H+)和c(OH-)的积最小的为b点

D.c点溶液中:

c(Na+)>c(Cl-)>c(S2-)>c(OH-)>c(H+)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向10mL0.1mol/LCuCl2溶液中滴加0.1mol/L的Na2S溶液,发生反应:

Cu2++S2-=CuS↓,Cu2+或S2-均会水解,水解促进水的电离,结合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和溶液中的守恒思想,计算溶度积常数。

【详解】向10mL0.1mol/LCuCl2溶液中滴加0.1mol/L的Na2S溶液,发生反应:

Cu2++S2-=CuS↓,Cu2+或S2-均会水解,水解促进水的电离,b点溶液时滴加Na2S溶液的体积是10mL,此时恰好生成CuS沉淀,CuS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CuS(s)

Cu2+(aq)+S2-(aq),已知此时-lgc(Cu2+)=17.7,平衡时c(Cu2+)=c(S2-)=10-17.7mol/L。

A.平衡时c(Cu2+)=c(S2-)=10-17.7mol/L,则Ksp(CuS)=c(S2-)·c(Cu2+)=10-17.7mol/L×10-17.7mol/L=10-35.4mol2/L2,由于已知lg2=0.3,则Ksp(CuS)=10-35.4mol2/L2=(100.3)2×10-36mol2/L2=4×10-36mol2/L2,A错误;

B.向含有Cu2+的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Cu2+与S2-发生沉淀反应:

Cu2++S2-=CuS↓,加入Na2S溶液的体积越大,c(S2-)越大,c(Cu2+)越小,则-lgc(Cu2+)就越大,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曲线上各点的溶液均满足关系式c(S2-)·c(Cu2+)=Ksp(CuS),B正确;

C.a点Cu2+过量、c点S2-过量,b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uS和NaCl,a点溶液中Cu2+浓度远大于b点,c点溶液中S2-浓度远大于b点,Cu2+、S2-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根据浓度对水解平衡的影响,则b点水电离的c(H+)和c(OH-)的积最小,C正确;

D.C点为Na2S、NaCl按1:

2物质的量混合溶液,其中CuS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根据物料守恒及物质的溶解性,可知c(Na+)>c(Cl-)>c(S2-),S2-水解消耗水电离产生H+,使溶液中c(OH-)>c(H+),但水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远小于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故c(S2-)>c(OH-),因此该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为:

c(Na+)>c(Cl-)>c(S2-)>c(OH-)>c(H+),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微粒浓度大小比较的知识,把握Ksp的计算、发生的反应、溶液的组成成分及混合比例是解答的关键,要用物料守恒、盐的水解规律及沉淀溶解平衡与曲线关系分析,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A为解答的难点。

8.氧化二氯(C12O)是次氯酸的酸酐,用作氯化剂其部分性质如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常温下,C12O是棕黄色刺激性气体。

熔点:

-120.6℃;沸点2.0℃

C12O不稳定接触一般有机物易爆炸;它易溶于水,同时反应生成次氯酸。

 

实验室制备原理2Na2CO3+H2O+2Cl2

2NaCl+2NaHCO3+C12O,现用下列装置设计实验制备少量C12O,并探究相关物质的性质。

(1)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若气体从左至右流动装置连接顺序是A、___________(每个装置限用一次)。

(3)装置F中盛装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___。

(4)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当D中收集适量液态物质时停止反应,设计简单实验证明B中残留固体中含有NaHCO3:

___________。

(6)实验完成后取E中烧杯内溶液滴加品红溶液发现溶液褪色。

该课题组设计实验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

序号

0.1mol/LNaClO溶液/mL

0.1mol/LNaCl溶液/mL

0.1mol/LNaOH溶液/mL

H2O/mL

品红溶液

现象

I

5.0

0

0

5.0

3滴

较快褪色

II

0

5.0

a

0

3滴

不褪色

III

5.0

0

5.0

0

3滴

缓慢褪色

 

①a=___________。

②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答案】

(1).分液漏斗

(2).FBCDE(3).饱和食盐水(4).MnO2+4H++2Cl-

Mn2++Cl2↑+2H2O(5).取B中固体少许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滴加过量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再滴加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6).5.0(7).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的碱性越强,次氯酸钠溶液漂白能力越弱。

【解析】

【详解】

(1)根据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通过A装置制取Cl2,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取的Cl2中含有HCl杂质,为防止其干扰Cl2O的制取,要先通过F装置除去HCl杂质,再通过B装置发生反应2Na2CO3+H2O+2Cl2

2NaCl+2NaHCO3+C12O,制取得到C12O,由于易溶于水,同时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所以收集之前要先通过C装置干燥,再通过D装置收集Cl2O并验证其沸点低,容易液化的特点,同时由于Cl2、C12O都会产生大气污染,所以最后要用E装置进行尾气处理。

故按气体从左至右流动装置连接顺序是AFBCDE;

(3)装置F是除去Cl2中的杂质HCl气体的,为减少Cl2的溶解消耗,要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溶液来除去HCl杂质,故装置F中盛装试剂的名称为饱和食盐水;

(4)A中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制取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Cl2↑+2H2O;

(5)在装置B中Na2CO3与Cl2反应制取Cl2O,所以要证明B中残留固体中含有NaHCO3,就要先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使可能存在的Na2CO3转化为BaCO3沉淀除去,然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再滴加Ba(OH)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发生反应:

2NaHCO3+Ba(OH)2=BaCO3↓+Na2CO3+2H2O,产生了碳酸钡沉淀,从而可证明含有NaHCO3;

(6)①要保证每组实验时溶液的体积都是10mL,所以a=5.0;

②由上述实验可以看出: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溶液的碱性越弱,次氯酸钠溶液的漂白性越强;溶液的碱性越强,次氯酸钠溶液漂白能力越弱。

9.工业上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另含有少量FeCO3、Al2O3、SiO2)为原料制取金属锰的工艺流程如下:

(1)软锰矿“粉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浸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3)经检测“浸取液”中无Fe2+,“浸取"时Mn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在“沉锰”操作中,不能用Na2CO3代替NH4HCO3,其原因是___________。

(5)将“酸溶”后的溶液作为电解液,用下图1装置电解应采用___________离子交换膜(填“阴”或“阳”),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6)为充分利用“滤渣1”,需测定滤渣中Al元素的含量,设计以下方案。

①将mg滤渣处理成amL溶液;

②取少量①中溶液用EDTA滴定测得溶液中Fe3+、Al3+的浓度之和为bmmol/L;

③另取少量①中溶液将Fe3+用盐酸羟胺(在溶液中可完全电离出NH3OH+与Cl-)还原Fe2+,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④将③所得溶液利用吸光度法测得其吸光度为0.400(吸光度与Fe2+的浓度关系如上图2所示)。

该样品中Al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答案】

(1).加快浸取速率

(2).二氧化硅(3).MnO2+2Fe2++4H+=Mn2++2Fe3++2H2O(4).Na2CO3溶液碱性较强,会导致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碱式碳酸锰)(5).阴(6).2H2O-4e-=4H++O2↑(7).2Fe3++2NH3OH+=2Fe2++4H++N2↑+2H2O(8).

×100%

【解析】

【详解】

(1)软锰矿是固体物质,将其“粉磨”的目的是增大物质的表面积,以便于在用稀硫酸和FeSO4溶液浸取时反应速率大大加快;

(2)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另含有少量FeCO3、Al2O3、SiO2,用硫酸和FeSO4浸取时,FeCO3、Al2O3与硫酸反应产生FeSO4、Al2(SO4)3进入溶液,FeSO4与MnO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MnO2+2Fe2++4H+=Mn2++2Fe3++2H2O,而SiO2不能发生反应,所以“浸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或写为SiO2);

(3)经检测“浸取液”中无Fe2+,说明Fe2+在“浸取"时与具有氧化性MnO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Fe2++4H+=Mn2++2Fe3++2H2O;

(4)在“沉锰”操作中,不能用Na2CO3代替NH4HCO3,原因是由于CO32-的水解使Na2CO3溶液碱性较强,会导致Mn2+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或碱式碳酸锰,影响MnCO3的纯度;

(5)反应产生的MnCO3与稀硫酸反应:

MnCO3+H2SO4=MnSO4+H2O+CO2↑,要采用电解的方法使Mn2+还原为金属Mn,阴极电极反应为:

2Mn2++4e-=2Mn,阳极电极反应为:

2H2O-4e-=4H++O2↑,左边增加4个H+离子,右边减少2个Mn2+的同时剩余2个SO42-,为了维持溶液电中性,右边的SO42-要进入左边,因此要选择阴离子交换膜;

(6)③另取少量①中溶液将Fe3+用盐酸羟胺(在溶液中可完全电离出NH3OH+与Cl-)还原Fe2+,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NH3OH+=2Fe2++4H++N2↑+2H2O;

④将③所得溶液利用吸光度法测得其吸光度为0.400,根据物质的吸光度与Fe2+的浓度关系知该溶液中c(Fe2+)=0.040mmol/L,根据2Fe3++2NH3OH+=2Fe2++4H++N2↑+2H2O可知c(Fe3+)=c(Fe2+)=0.040mmol/L,因为c(Al3+)+c(Fe3+)=bmmol/L,所以c(Al3+)=(b-0.040)mmol/L,溶液的体积为amL,故n(Al3+)=(b-0.040)mmol/L×a×10-3L=a(b-0.040)×10-6mol,则该样品中Al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氮的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

研究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对于消除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2NO2(g)=N2O4(g)△H=-55.3kJ/mol

N2O5(g)=2NO2(g)+

O2(g)△H=+53.1kJ/mol

则:

N2O5(g)=N2O4(g)+

O2(g)△H=___________kJ/mol

(2)以乙烯(C2H4)作为还原剂脱硝(NO),脱硝机理如图1。

若反应中n(NO)︰n(O2)=2︰1,则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脱硝率与温度、负载率(分子筛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2,为达到最佳脱硝效果,应采用的条件是___________。

(3)T1温度时在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g)+O2(g)

2NO2(g)△H<0。

实验测得:

υ正=υ(NO)消耗=2υ(O2)消耗=k正c2(NO)·c(O2),υ逆=(NO2)消耗=k逆c2(N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

不同时刻测得容器中n(NO)、n(O2)如表:

①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υ(NO)=___________mol/(L·s)。

②T1温度时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L/mol。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化学平衡常数K与速率常数k正、k逆的数学关系是K=___________。

若将容器的温度改变为T2时其k正=k逆,则T2___________T1(填“>”、“<”或“=")。

④已知2NO(g)+O2(g)

2NO2的反应历程为:

第一步NO+NO

N2O2快速反应第二步N2O2+O2→2NO2慢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υ(第一步的正反应)<υ(第二步的反应)B.总反应快慢由第二步决定

C.第二步的活化能比第一步的高D.第二步中N2O2与O2的碰撞100%有效

【答案】

(1).-2.2

(2).6NO+3O2+2C2H4

3N2+4CO2+4H2O(3).350℃左右、负载率3.0%(4).0.03(5).363(6).

(7).>(8).BC

【解析】

【详解】

(1)①NO2(g)=N2O4(g)△H=-55.3kJ/mol

②N2O5(g)=NO2(g)+

O2(g)△H=+53.1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得N2O5(g)=N2O4(g)+

O2(g)△H=-2.2kJ/mol;

(2)以乙烯(C2H4)作为还原剂脱硝(NO),使其转化为无毒的N2,乙烯被氧化为CO2,若反应中n(NO)︰n(O2)=2︰1,则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3O2+2C2H4

3N2+4CO2+4H2O;脱硝率与温度、负载率的关系图可知:

350℃左右、负载率3.0%时脱硝率最高,达到最佳脱硝效果,故应采用的条件是350℃左右、负载率3.0%;

(3)①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υ(NO)=

mol/(L·s);

②2NO(g)+O2(g)

2NO2(g)

n(始)/mol0.200.100

△n(始)/mol0.140.070.14

n(平)/mol0.060.030.14

所以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可得K=

③υ正=υ(NO)消耗=2υ(O2)消耗=k正c2(NO)·c(O2),υ逆=(NO2)消耗=k逆c2(NO2),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同一物质表示的υ正=υ逆,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k正c2(NO)·c(O2)=k逆c2(NO2),则

若将容器的温度改变为T2时其k正=k逆,则由于K=

=1<363,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T2>T1;

④A.由于第一步反应为快反应,第二步反应为慢反应,所以反应速率:

υ(第一步的正反应)>υ(第二步的反应),A错误;

B.当化学反应分多步进行时,总反应快慢由反应慢的化学反应决定,对该反应来说由第二步反应决定,B正确;

C.反应快的说明反应的活化能低,需要较少的能量反应就可以发生;反应慢的说明反应的活化能高,发生反应需要较高的能量,所以第二步的活化能比第一步的高,C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