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531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7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docx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研基础知识.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docx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

作者:

王兆臣信息来源:

吉林省通化一中教育科研网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

(一)

  一、教育科研

  1.教育科研的转轨

  教育研究从17世纪就在科学化的道路上蹒跚前进,试图去寻求客观的、普遍的和中立的标准,强调把自然科学日益成熟的范式运用于教育研究的尝试,力图寻求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关注方法的独立性和普适性。

这种片面追求所谓的“科学化”的研究范式,造成教育研究缺少人文关怀,远离生活体验而丧失了生活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

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

”反对那种不顾“人的整体事实”,不从“整体的人”出发的所谓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主张从人的历史和存在分析入手,去对人的精神、心灵等内在世界加以体验、理解和诠释。

在研究方法论上,从传统的实证主义和规定性模式,向现象学和描述—解释性模式转移。

这种转型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哲学意蕴。

其核心是批判科技理性、客观主义知识观造成的非人化境遇,强调人之为人的精神生活。

人们认识到如果仅仅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性、价值中立性等原则要求教育研究,事实上是否认了其自身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即人自身的生活体验,导致教育研究中的人的物化,也使研究者自身处于自惭自叹的状态。

以改变宏大规划、理想与项目驱动的方式为实践驱动、学校为本和以人为出发点的方式,这正是近年来教育学界兴起一股以描述和诠释社会经验现象为特征的叙事研究热潮的直接原因。

  但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教育实验法、教育调查法、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等定量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教育科研不能简单照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质的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与注重科学主义的量化研究相比较,现在的教育科研方法注重的是人本主义的质的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运用形式,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这是一种很有意义而且容易为教师所掌握的研究方法,值得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了解、熟悉和运用。

  2.教育科研的三个层面

  教育科研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育科学研究。

对教育的研究不只是采用科学的方法,还要运用艺术认识的方法、哲学的方法。

一是要重问题,二是要重过程。

教育研究必须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作出回答,只有在教育研究成果被成功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去,教育研究才能说是取得最后的成功。

  教育研究是一个过程,它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是把握实然,弄清事情的真相,搞清楚“是什么”、实际情况到底怎么样。

不论研究什么,首先要把握实然,实际存在的状况,本来的面目。

第二是澄清价值,弄清教育应循的方向,应达的目标,就是弄清“应该是什么”。

搞教育研究,不能迷失应循的方向。

第三就是要开发从实然向应然步步逼近的方案、工程、技术,也就是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的研究是科学研究、事实研究,它要讲求一定的科学性;第二个层面的研究叫价值研究,它要追求一定的先进性、时代性、前瞻性;第三个层面的研究叫工程研究,也可以叫技艺研究,它要讲求一定的实用性。

  三个层面的研究当中,事实研究是基础,价值研究是魂灵,工程研究是关键。

好多研究为什么不能转化为实践?

为什么不能向更为合理的教育教学实践逼近?

原因就在于没有可供操作的方案、技术,所以工程研究是教育研究的关键。

  三种研究实际上是缺一不可的。

我们常常批评教育研究当中有三种现象,一是说大话,二是说假话,三是说空话,原因就在于没有把这三者结合起来。

仅有价值研究,常常流于说大话。

尽管提出了好多理念,没有事实研究、工程研究,就只能说大话。

如果没有进行科学研究,常常容易说假话,说的话不符合事实真相。

如果不重视工程技术研究,常常流于说空话。

我们就是要克服教育研究中大量存在的说大话、假话、空话的现象。

  3.教育科研的步骤

  问题、设想、尝试、总结和反思。

  首先是提出问题。

问题应该是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差异,应该在弄清实然、把握应然的基础上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这就是问题。

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差异很多、很大,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还需要适当地纯化,要有研究的价值和研究的可行性。

有的问题实在是无法解决的,最好不要去碰它。

有些问题尽管很具体,但又无法解决,就不是科研问题。

有些问题的解决可能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方案,人家已经做好了,完全可以拿来、照搬,也不一定要花多少精力去研究。

在选择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要注意适当的纯化,要有一定的价值和一定的可行性。

  建构性试验的第二个环节是设想。

设想要有理论支撑和经验基础。

  第三步是尝试,是改革实践,就是要坚定不移、不畏艰难、不断创造条件。

我们常常确实是“戴着镣铐跳舞”,但尽管是“戴着镣铐跳舞”,还是要“跳”下去,这要比单纯地“写文章”难得多!

单纯写文章,象概念游戏似的,有点哲学功底,就可以了,但是真正要把思想变成实践,困难重重!

尝试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

  第四个环节是总结反思。

要注意总结个案,注意建构模式,注意提升理念,使这三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个比较成功的、比较充实的教育研究成果,应该有大量鲜活案例,应该有一些基本的操作范式,同时还应该有一两个思想的亮点,即所谓理念,而这三者也是缺一不可的。

个案好比人的血肉,模式好比人的骨架。

现在好多人忌讳模式,但是我们作为实践工作者不能忌讳这个。

基本的东西不把握清楚,无法转化为实践,都那么玄乎是不行的。

再就是要有血肉。

血肉就是个案,没有个案积累的研究肯定是干巴巴的。

无论是在总结个案、构建模式还是在提升理念的过程中,都要十分重视反思,要有比较强烈的反思、批判意识,不能固步自封,成功的教育研究者应该是一个反思型的实践者。

  二、教育叙事研究

  1.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即叙述故事,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的、或行为的序列。

它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

这种方式向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和向别人讲述我们对世界的了解的途径。

叙事普遍地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是人们表达思想的有力方式。

叙事作为一种思维的模式、一种意义生成的承载工具和一个文化的表达模式,人们透过自己的叙事,建构存在于世界的一个版本,文化正是透过它自己的叙事为它的成员提供身份认同和行事的种种模型。

人们对于故事不可能用因果关系来加以解释,而只能用反复变化的诠释来加以理解。

叙事的原则正是多义性。

  叙事是在科学——人文这两极之间的一条中间道路。

叙事主义者相信,人类经验基本上是故事经验:

人类不仅赖故事而生,而且是故事的组织者。

进而,他们还相信,研究人的最佳方式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记录有关教育经验的故事同时,撰写有关教育经验的其他阐述性故事。

这种复杂的撰写的故事就被称为教育叙事。

写得好的教育故事接近经验,因为它们是人类经验的表述,同时它们也接近理论,因为它们给出的叙事对参与者和读者有教育意义。

  叙事研究是指任何使用或分析叙事材料的研究。

  2.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1)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叙事研究则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土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

质的研究将使教师不仅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活,而且会改变教师的存在方式。

  

(2)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

教师的叙事研究所叙之事就是教师的故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

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

这些生活故事胜过任何说教,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

教师的叙事研究是由解说者描述的,解说者其实就是研究者,它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研究教师的人;研究者解说的是教师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和研究者的分析交叉出现,使所叙之事通过研究者的解说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3.教师叙事研究的内容

  

(1)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教师对教育秉持着怎样的信仰,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采取的做法。

因此教师的叙事研究首先就要研究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以便为教师的行为寻求到理论的支撑,为教师的生活建构起思想的框架。

  

(2)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

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为中成就自己,而这点点滴滴的细节和事件构筑起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和美妙的事业人生。

叙事研究正是立足于此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有助于教师更深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由此而带来教育世界的整体升华。

  (3)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

教师的叙事研究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

  4.教师叙事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问题。

所谓“有意义的问题”,起码有两重含义,一是我们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获得一个答案;二是该问题对研究者来说具有实际意义,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

  

(2)选择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是研究得以进行的保证。

因而它需要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与合作。

首先,研究者要有敏感的心灵,能够细致入微地把握研究环境和研究对象。

再者,研究者的研究活动要得到被研究者的认同、理解与合作,双方应有从研究中共同进步的要求。

因此,选择好的合作伙伴,是教师叙事研究的重要一步。

  (3)进入研究现场。

进入研究现场就意味着走进教师活动的时空,把握教师的行为、观念所赖以产生的深层原因;对教师生活的现场观察,理解教师做法的背景。

研究现场是教师叙事研究获取真实资料的直接来源。

  (4)进行观察访谈。

观察访谈是围绕着研究问题而进行的。

观察力求客观,避免“先见”或“前设”对研究的干扰;访谈力求开放,使被访者在研究者设计的系列开放性问题中轻松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察访谈主要是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因而研究者一方面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另一方面要具有亲和力。

  (5)整理分析资料。

叙事研究强调的是对事件本身的分析,是基于资料事实进行的符合材料实际的分析。

否则,研究就偏离了叙事研究规范的要求。

在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研究者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从所收集的大量资料中寻找出“本土概念”,即被研究者经常使用的、用来表达他们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的概念。

惟此,研究才具有了独特的“个性”的特征,研究报告才具有个性色彩。

  (6)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撰写既包含研究者对所观察到的“事”的故事性描述,也包含研究者对“事”的论述性分析,两者相映相成,构成了研究报告中的细腻的情感氛围和浓郁的叙事风格。

叙事研究强调细致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使教师生活故事得以更丰富地呈现,也因此而具有教育研究中不可替代的意义。

  5.如何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

  《论语》可说是最早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集子。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撰写没有统一的格式。

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一般包括:

标题、引言、述说教育教学过程,反思或讨论等。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与教师是零距离。

我们教师每天的工作与生活都跟一个个精彩的具有“鲜活生命”的学生教育事件、教育叙事(个案故事、课堂故事等)勾连在一起。

这些故事既是教师教育生活的点缀,也是教育叙事研究很好的素材。

我们教师通过每天的细微观察,选择有一定影响和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抓住“本质东西”进行独特视觉的观察,并艺术化的描写,给这些“故事”赋予独特的情感体验,就会让人读后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好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