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5257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民族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民族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民族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民族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docx

《民族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族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docx

民族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

民族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篇

【篇一】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民族教育发展情况,促进我市民族教育健康发展,于xx年9月中旬,由市政协副主席xx带队,市政协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委员会牵头,组织部分市政协常委和委员,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快我市民族教育发展这一主题,联合旗县市区政协,通过座谈交流、现场查看、广泛征求意见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族教育发展现状

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始终把民族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创建全国知名民族教育强市”的奋斗目标,相继出台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xx市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民族教育的具体要求,保障少数民族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各项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

xx年开始,市政府每年投入300万元的民族教育补助资金,启动实施了《xx市学前教育xx-xx年行动计划》,采取苏木镇场全覆盖、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等方式,在蒙古族聚集的旗县政府、苏木镇和中心行政村所在地各建1所以蒙古语授课为主的公办幼儿园,目前已建成83所。

截至xx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17所,其中,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共255所:

(公办幼儿园98所,小学117所,初中27所,高中9所,中职4所);蒙古语授课学生总数达到8.3万人。

内蒙古民族大学、xx职业学院、xx职业艺术学院开设23个蒙古语授课专业,蒙古语授课生达到6635人,形成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在内的比较成熟的民族教育体系。

多年来,xx市蒙古语教学始终走在自治区前列,特别是近10以年,xx市先后有11名考生夺得自治区蒙古语授课高考状元,其中,xx年、xx年和xx年更是一举夺得文、理科状元。

xx年,全市蒙古语授课高考考生4519人,本科升学率达到79.02%,文、理科二本上线率均高出自治区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并再次夺得全区蒙授文、理科状元,两名学生分别被北大、xx录取。

xx年全市有3482名蒙古语授课学生参加高考,3145人上本科线,上线率为90.32%,创历史新高。

二、发展民族教育主要做法及取得成绩 

(一)完善政策,推进民族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制定出台了很多发展民族教育的优惠政策,大力加强民族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

与此同时,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师资,深化改革,使民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持续提高,在传承民族文化、挖掘教育内涵、彰显办学特色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

(二)加大投入,全面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

通过实施校园绿化、硬化、美化、亮化等工程,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全市民族中小学校消除了危房,校园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通过上述工程的分步实施,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了从学前到高中的均衡、协调发展,为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一方面,多次组织开展了几轮教师继续教育新技术、新课程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小学后备干部培训以及班主任培训,新课程培训,覆盖面达100%。

近三年来,先后选派4000余名教师参加了国家、自治区骨干教师培训。

通过师资培训,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为新课程的实施和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另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印发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广泛开展了“师德标兵”评比、“师德建设年”、“师德师风建设月”等活动,有力促进了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

(四)特色办学,提升民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加强民族学校“双语”、“三语”教育,结合校本教材的开发、民族文化的传承、高效课堂的构建彰显学校教育特色。

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北部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在加强基础建设的同时,强化民族学校内涵建设,优化内部管理,通过挖内涵、创特色、树典型、促均衡,引领全市民族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发展民族教育存在的困难

近年来,xx市委、政府本着民族教育“优先发展、重点扶持”的原则,对我市民族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但是,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对民族学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民族学校仍然存在着自身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

(一)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

我市幅员辽阔,学校分布“点多、线长”。

横向来看,汉语授课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明显优于蒙古语授课学校;偏远牧区民族教育学校的基础条件和办学水平又与城区民族教育学校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方面,已完成的各项工程附属设施不配套,学校必要的设施设备还不完善,仅靠地方财政短期内难以解决。

一是教学辅助用房还没有全面达标。

通过校安工程的实施,已基本解决了中小学教室用房不足问题,但各中小学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除少数几所学校达标外,绝大部分学校均未达标。

二是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普遍不达标。

计算机生均台数不达标;图书生均册数不达标,电子图书数量不足;很多学校实验室设备不达标,现有设备陈旧;多媒体“班班通”只有旗县市区所在镇内几所学校达标。

三是体育运动场馆及设备不达标。

体育活动室、运动场及音体美器材除主城区几所学校外,其它学校均不达标。

另一方面,师资队伍因体制机制、工资待遇、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原因始终没有打破基层学校“优秀教师留不住,新生力量进不来”的僵局。

(二)资金短缺问题。

一是民族学校经费不足。

连续多年的基础建设投入,目前很多民族学校都有自身无法偿还的外欠债务。

全市学校债务达25亿元,其中民族学校债务8亿元,地方政府无力偿还。

债权者经常到学校讨债,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二是我市是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国家级贫困旗有4个,而国家和自治区下达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时,要求地方匹配比例大多是5:

5,市旗财力难以匹配。

三是编制短缺问题在经费开支方面给学校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在办学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民族学校必须拿出额外开支,解决代课教师、教学辅助人员、舍务管理人员的工资问题。

(三)师资队伍问题。

一是在城乡师资配备方面,因多方面条件限制,基层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流失现象,主要是近几年招聘的新教师,分配到基层学校任教,其中部分教师转岗或重新择业,造成师资流失,导致教师队伍总量不足及城乡师资不均衡。

二是各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师结构性缺编,主要是英语及音体美等专业教师紧缺。

三是新教师补充不足,教师队伍整体年龄偏高。

目前正处于1985年以前转正的老民师退休高峰期,受地方财力及编制限制,新补充教师与退休教师在数量上存在差距。

从现实情况来看,师资力量配备不均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育教学水平低、学校管理不规范等因素,正在影响着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制约着民族教育的发展。

(四)教材配套问题。

蒙古语授课学校普遍缺乏与本民族语言教材配套的教辅资料,很多教师在完成正常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担任大量教辅资料的翻译编写,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超负荷运转,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研究、专业成长和学校课程的全面开设,导致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阻力重重。

(五)升学就业问题。

受地域、经济、专业等方面因素制约,当前我市蒙古语授课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存在着困难和压力。

从高校录取专业选择方面来看,可选的专业单一,多数局限于区内各所高校。

从就业角度说,区内外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中明确要求只招收国内几所知名院校毕业生,而我市蒙古语授课大学生多数分布在内蒙古各高校,大多数蒙古语授课毕业生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在就业竞争方面,非蒙语授课大学生特别是区内外各高校汉语授课的蒙古族大学生对蒙古语授课大学生构成冲击。

同时,有的地方和部门,对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方面重视不够,用人导向和机制有待完善,许多素质好、水平高、能力强的优秀民族干部因干部培养和使用机制不健全,得不到应有的提拔使用,影响着蒙古语授课学校及学生求学积极性。

四、发展民族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民族教育是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有效推进民族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建议:

(一)注重基础建设,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强化基层薄弱学校配套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尽快完善各种设施设备。

二是推进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区域校际协作、学前教育联盟集团化管理。

三是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

按照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进与培养,强化条件保障,完善发展链条,优化教育体制,着力推进偏远民族地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

政府重视、政策倾斜、加大投入,把发展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作为最大的扶贫工程来抓,落实和完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惠政策,在经费投入、资金安排、人力调配等方面要始终坚持向民族地区倾斜。

一是以自治区“十个全覆盖”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上级专项资金匹配力度。

加快农村牧区薄弱学校设施建设,提高民族学校信息化水平,促进民族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强化薄弱民族学校经费保障机制。

设立薄弱民族学校专项补助经费,适当放宽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农村牧区薄弱学校取暖费补助标准,切实解决规模较小的民族学校因经费不足而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

三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鼓励单位和个人资助民族地区学校基础建设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学,通过各种途径募集资金,确保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能够实现优先发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民族教育发展内生动力。

首先要真正关心教师,特别是偏远民族地区一线教师,制定实施民族地区教师津贴补贴等待遇,改善教师生活环境,提高教师生活质量,保证基层民族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

其次是尽快补齐补全学科教师缺口,同时建立民族学校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在城市招进的师资中筛选优秀的教师先到民族学校锻炼一至二年,同时加大对民族教师培训的投入,建议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每年选派民族学校的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到教育发达地区挂职学习等,不断提高民族学校师资队伍素质,缩小城乡师资差距,提高边远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强化民族职业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首先就要提高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

而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

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将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一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许多蒙古族学生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贫困等原因无法进入高等学府学习。

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又不愿回农村生产,而他们所拥有的这此知识还不足以使他们在城市中进行技术创业,从而无奈地成为四处流动的“农民工一族”。

如果高中教育毕业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学到一门或几门实用的专业技能,就能拓宽他们创业求职之路,能够让他们走上发家致富之路。

二是开发特色产业,加强相关专业人员培养,谋求民族职业教育产教配合、校企合作。

民族地区各地具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环境资源、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从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可以更好地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比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民族饮食文化推广等方面。

民族职业教育应该做到产教配合、校企合作,积极主地地去培养适合自身需要的特色人才,满足我市特色产业发展对特殊人才不断增大的要求。

(五)落实民族政策,拓宽民族教育学生升学就业渠道。

认真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落实好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拓宽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升学和就业渠道。

一是行政、事业等用人单位录用人员时,为蒙古族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注意在与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城镇各级综合、计划、经济管理部门配备少数民族干部,使少数民族工作人员与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相适应。

二是加强对蒙古族学生自主创业、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力度,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具备强烈的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是采取有力措施,建立起相应的、有所区别的信贷机制,在大学生无息创业贷款中优先照顾蒙古族大学生,特别是蒙古语授课大学生,使更多蒙古族孩子能自谋职业,实现人生价值。

四是大胆使用民族干部,充分发挥民族干部在我市经社会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六)要设置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完整的教育体系。

我市已基本形成市和旗县为龙头,乡镇苏木为基础的民族教育体系,在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还适应不了时代的步伐。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民族教育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及职业技术教育一级一级的合理设置,要扎扎实实顺顺利利走好每一步,要能根据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平稳过渡顺利衔接,促进全市民族教育健康发展。

要统筹施策,激发民族教育发展活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办学活力,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改革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要强化外部支持,制定出台支持和发展民族教育政策,比如资金投入、经费拨付、教师配备等方面都应高于普通学校,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关心民族教育、支持民族教育,通过整合民族教育资源,把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创建一所所有特色、有品位的“xx文化魅力校园”。

 

【篇二】

各位组成人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安排,6月17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深入县蒙古族中学、县蒙古族完全小学,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以及实地察看等方式,对我县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乌兰县共有中小学14所,其中民族中学1所,民族小学1所,附设民族教学点1个。

共有在校生40xx人,其中,民族学生xx02人;共有教职工432人,其中民族学校专任教师61人,占全县教职工总数的14%。

共有民族班18个,其中,小学班11个、初中班3个、高中班4个;共有学生309名,其中,小学在校生163人、初中生78人、高中生68人,占全县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14%。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方法,推进“双语”教育迈上新台阶。

“双语”教学是乌兰县民族教育的主要特点,也是民族地区民族中小学教学活动的主要模式,我县所用“双语”教学模式为一类模式,教学教材全部使用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教材,课程设置、新课程改革等都与内蒙古同步,辅助教材也使用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教材,无教学软件开发,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情况无蒙语资源。

我县两所民族中小学均有班班通、多功能教室、电子备课室等电教设备。

自xx年以来,我县蒙古族中学开设英语课,实现“三语”教学目标,除汉语、英语外,其余所有学科均由蒙语授课。

近年来,县第二中学积极创新民族小学教育方式,除蒙语文、蒙数学外,其余课程均与汉族班同等上课,极大的提升了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完善民族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和管理机制。

全县蒙汉授课学生均参加全省民考民考试,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平均分近三年达到80-90分,近三年高考升学率均达到99%以上。

(三)不断加大民族教师培养力度。

一是落实双语教师相关待遇。

全县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共53人,教师来源为中央民大、西北民大、青海民大、内蒙古大学、内蒙师大等大专院校毕业生;教师待遇与我县普通中小学教师等同;双语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授课程及文、理科教师配备基本对口;双语教师编制基本落实。

我县双语教师培训每年完成80%以上,双语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按各校公用经费的5%支付。

二是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

近年来,根据省教育厅选派六州民族小学骨干教师参加西宁市城中区所属学校的培训通知,每期选派两名民族教师参加为期十期的培训;民族学校教师参加全省双语教师暑期培训;民族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赴xx外国语大学培训;“国培计划”;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等,有效地提高了民族教师的业务能力。

(四)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学前双语教育有序发展。

今年3月份,我县游牧民定居点幼儿园(双语幼儿园)已投入使用,截至xx年底,全县共有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约1400人,学前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

为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规范学前教育管理,缓解学前教育师资紧张的问题,我县拟购买81个学前教育服务岗位,壮大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建立一支稳定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确保学前教育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培训效果不佳。

我县蒙古族中小学均使用内蒙古民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课程设置、新课程改革等都与内蒙古同步,参加普通中小学教师培训时,教材、课程计划、课改内容不同,培训效果不理想,教师收获不大。

(二)蒙文资料购买困难。

蒙、汉双语授课的中、小学缺少蒙文课外读物、图书资料,在本地书店,甚至到了省城书店也买不到。

(三)教师结构性缺编。

虽然双语授课中、小学教职工人数不少,但是缺少英语、物理等课程专任教师。

(四)民族学校生源减少。

从我县实际来看,使用的“双语”教学模式是以民族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一类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这种模式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毕业生就业率低,选择专业面窄,因此,民族学校生源逐年减少。

四、意见建议

(一)拓宽渠道,加大民族干部和民族骨干教师培养力度。

县人民政府要以构建“现代、开放、灵活、高效”的教师教育体系为主线,以教师终身学习为目标,积极开展以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多种形式的教师全员培训,拓宽校长、教师培养渠道和途径,满足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的需求,努力提高不同学段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

(二)提高认识,继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

发展民族教育对促进全县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一是县人民政府要结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先进县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推动我县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是县教育部门要加强与内蒙古地区教育机构的联系、沟通和衔接,在教材、课程等方面力争与内蒙古地区相一致,同时,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班班通、多功能教室、电子备课室等新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

(三)健全机制,进一步强化民族学校管理。

一是进一步加快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民族教育发展的重点,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体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二是加强学校间民族文化、文体娱乐等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提升学校师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把我县民族学校打造成为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打造成为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阵地。

【篇三】

去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我区职业教育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xx参加了专题询问联组会议,在会上对我区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指示并提出了相关要求。

为了落实彭xx书记的指示要求,跟踪检查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我区职业教育情况的报告。

为做好审议前的准备工作,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区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荣仕星任组长,成员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组成人员、部分自治区人大代表等组成。

并邀请自治区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有关同志参加。

4月12-16日,调研组前往xx、梧州、xx、河池等设区的市和兴安、苍梧、钟山、宜州等部分县市区进行实地调研,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座谈,深入职业教育中心、职教园区、技工学校等地了解情况;4月19日,召开会议听取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信委、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商务厅、农业厅、扶贫办等8个部门关于近年来我区职业教育情况的汇报。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帮助下,xx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目前,全区共有高等职业院校34所,其中,国家示范性院校2所,国家骨干院校3所,自治区级示范性院校12所,自治区级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3所。

具有招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328所(其中技工学校48所),其中立项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2所、自治区示范特色学校70所,技工院校中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13所,自治区重点技工学校15所,高级技工学校11所。

高等职业院校覆盖了14个设区市中的11个,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已实现市、县区域全覆盖。

xx年,高等职业院校招生13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54%;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3.33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数的比例在全国排名位于前列。

全区每年组织各类职业培训40万人次以上。

至xx年,全区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40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92.5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3%。

(一)近年来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各级党委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列入了我区“十三五”规划,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自治区先后召开了全区教育发展大会、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区县级中专综合改革现场会,部署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工作。

自治区制订并出台《xx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xx壮族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xx-2020年)》、《xx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等30多个政策文件,就我区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办学方向、目标任务、改革重点等作出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人才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1)积极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立交桥。

建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职业教育走向了横向融通,纵向贯通。

xx年全区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生4万多人,占当年中职毕业生近25%,普通本科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1800多人,占当年中职毕业生近2%。

高职学生升入本科就读6000多人,占当年高职毕业生近6%。

(2)职业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包括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就业培训和专项培训等。

xx年自治区参加职业培训人数34万人次以上,其中取得证书人数32万人次以上。

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均有机会接受一次职业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职业至少得到一次技能提升培训,使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有机会参加一次创业培训。

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

同时完善职业技能鉴定机制。

目前,我区已形成“学校企业培育,第三方技能鉴定机构鉴定、人社部门核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机制。

“培鉴分离”制度既保障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公平公正,又不断提升了职业培训质量。

3.职教改革不断深化

(1)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我区加大改革力度,力求解决xx职业教育总体结构不尽合理,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中职以设区市为主,高职以行业和市为主,巩固先发展地区,扶持后发展地区,切实推进职业教育结构调整,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2)实施投入机制改革。

按照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职业院校经费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正在建立和完善。

制订并出台中职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建立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职生均拨款制度。

同时,结合xx高校投入机制改革政策,建立生均拨款考核和奖补制度。

(3)实施中职机构编制改革。

大力推进中职院校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动态编制机制,推行非实名编制,满足学校因办学规模、专业方向调整等变化对教职工人员结构的不同要求,妥善解决部分学校急需的实训教师难以进入学校任教的问题,不断提高优秀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

(4)实施县级中专综合改革。

全面实施县级中专综合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整体提升县级中专办学水平,推进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近年来,全区县级中专办学规模有较大突破。

xx年县级中专全日制招生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