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测评3文明的对话苏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5094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单元测评3文明的对话苏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单元测评3文明的对话苏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单元测评3文明的对话苏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单元测评3文明的对话苏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单元测评3文明的对话苏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单元测评3文明的对话苏教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单元测评3文明的对话苏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单元测评3文明的对话苏教版必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单元测评3文明的对话苏教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单元测评3文明的对话苏教版必修3

单元综合测评(三) 文明的对话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

莫把汉学当国学

慕朵生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举办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

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

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

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其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

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

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

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

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

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

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

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

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

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实国学的优美价值。

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

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

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

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

(选自《学习时报》,有删改)

1.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

B.汉学已有600多年历史,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

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

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处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

A [A项,“中外学者”错。

应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

]

2.下列对原文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充分阐述了不能把汉学等同于国学的观点。

B.文章第二自然段阐明了汉学的由来及其发挥的作用。

C.第四自然段指出了汉学的本质,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

D.第五自然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章太炎的例子说明了遗失国学的危害。

D [D项,应为“引用论证”。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20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因而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

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抛弃了传统,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

C.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

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汉学定能成为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快速地复兴。

B [A项,因果倒置。

“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是原因。

C项,未然说成已然。

“已经变成”“也变成”不正确。

原文是“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

D项,说法太绝对。

原文是“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15分)

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

文化创新是文化在传承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里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理解二者的内涵与关系,对新时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开展文化创新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化创新在当代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是靠传统文化内生动力新陈代谢,谋求发展;二是对外开放,吸收融汇外国文化之长,以达到创新发展之目的。

立足于客观实际是文化创新的基本前提,没有文化传承就没有文化创新。

在传承中不仅要尽可能完整地保护传统文化生态,有选择地汲取并与当代文化融合,而且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而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顽固守旧与自我封闭。

同时,文化创新的机制需要掌握各类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筛选、加工与改造,赋予文化新的内容,体现新的价值。

譬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作品,都是作者在民间传说基础上创作完成的。

文化创新又是文化自觉的实现路径和落实方式,文化自觉包含着认知和实践文化真善美的三重含义:

一是文化自我觉悟,认识文化的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二是文化自我觉醒,培育历史意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三是文化自我觉察,开展文化审美并发挖其价值,进行合乎目的性的改造。

费孝通先生指出:

“文化自觉的含义应该包括对自身文明和他人文明的反思,对自身的反思往往有助于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文化反思是文化自觉的核心,在反思过程中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等的反思。

我们要更彻底更纯粹的文化自觉,只有意识层面上的文化自觉,才能为文化创新提供持久不断的正能量和推动力,培养起文化安全意识,树立起文化自信,阻止西方强势文化的侵略。

对文化思维方式的反思固然十分重要,但文化思维方式只是认识文化规律和文化价值的手段而并非目的,对文化良心与文化道德的反思更重要,文化良心是对文化的道德担当与社会责任。

有些人为了眼前利益毁坏文物,摒弃珍贵文化遗产,直接造成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迷失,而价值观的迷失又严重影响着我们在漫长而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所形成的价值伦理共识,造成道德底线的失守。

因此,培育当政者与民众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良心刻不容缓。

一个社会与民族要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其突出标志是培育一种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

当代中国健康文化观的建构,必须蕴含经验与超越、真理与价值、历史与未来的双重关切。

(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中,立足于客观实际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B.认知和实践文化真善美的含义是文化自觉的基本内容,并构成了文化创新的路径与方式。

C.文化自觉的核心是文化反思,但反思对象不是文化思维方式,而是文化良心与文化道德。

D.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互为促进的动力,建构健康文化观,必须要有双重关切的辩证思维。

D [A.对象归属不当,原文是“立足于客观实际是文化创新的基本前提”。

B.颠倒“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原文为“文化创新又是文化自觉的实现路径和落实方式”。

C.文化反思对象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关系,选项中的“不是……,而是……”的表述错误,从原文“对文化思维方式的反思固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可知,选项表述错误。

]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在阐述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的内涵基础上,梳理出二者的正确关系。

B.第二段先阐述文化创新的基本形式,再阐述态度,然后阐述原则,指出文化创新的机制及价值体现。

C.在阐述文化自觉时重点论述了文化反思,并分析了反思文化良心与文化道德的意义。

D.运用了引用、举例等论证方法有助于加深理解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B [“再阐述态度,然后阐述原则”顺序错误,正确顺序为“再阐述原则,然后阐述态度”。

]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如果不能正确地进行文化反思就无从树立起文化自信,从而无从阻止西方强势文化的侵略。

B.衡量一种文化的优劣,内容上是否有创新,意义上能否提高人的文化自觉是重要的标准。

C.培育历史意识会更好地传承文化及承担历史、社会责任,培育文化自觉会坚守住道德底线。

D.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文化自觉包括反思其他文明,两方面都要有开放性。

C [承担社会责任应该是“文化自觉”中“文化反思”的结果,不是“培育历史意识”的结果。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20分)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

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

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

“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

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

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

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

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

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

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

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

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

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

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

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

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

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

“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

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

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

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

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D [D项“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说法错误。

材料三结尾说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其中的“难以涉足”不等于选项所说的“尚未涉足”。

]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 [C项“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于文无据且表述不合情理。

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是发现自然奥秘,探究宇宙的未知,进而为人类更好地生活服务。

如果将中国和欧洲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通信安全技术的首要目的简单地归为“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未免太狭隘。

]

9.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三则材料来自不同媒体,各自定位不同、出发点不同,所以侧重点自然有所差异。

在阅读的过程中,考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从而把握各则材料的重心。

材料一来自《人民日报》,其承担重要的宣传导向责任,所以重在展示我国科技成就,增强民族自信;材料二来自《自然》杂志,它是一本专门报道科学研究成果的刊物,且从选文标题又可看出这则材料是以报道人物成就为中心的,所以重在介绍科学家的能力与成就,体现其研究成果的影响;材料三是日本新闻报纸上的报道,侧重于介绍他国成就,从而引起本国政府、学界和民众的注意。

在具体分析原因时,考生既要结合材料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又要考虑不同媒体的不同背景与立场。

[答案] 第一问:

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第二问:

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二、语言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9分)

当前人工智能很火,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进入微信,点进网站,随处可以看到有关人工智能的字眼,甚至________、茶余饭后的话题都离不开人工智能。

人们对人工智能异常关注,也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言论,其中有许多是不科学的。

(    ),用一位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罗素的学生——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就是“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必须保持沉默”。

因为对任何不科学的________的言论进行探讨、辩论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面对实际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不断推动计算机的智能化。

这与胡适所说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有________之处。

当然我们并不反对未来科技进行的发展幻想,进行发散式的交流与思考,但应该明确自己是在做什么。

可以说,完整地实现人工智能的确是极具挑战性的。

但是有一点是________的,这就是:

人工智能技术将会不断发展,计算机将会变得越来越智能。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对未来科技的发展进行幻想,进行发散式的交流与思考

B.当然我们并不反对进行发散式的思考与交流,对未来科技的发展进行幻想

C.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对未来科技的发展进行幻想,进行发散式的思考与交流

D.对未来科技的发展进行幻想,当然我们并不反对进行发散式的交流与思考

C [应先“思考”再“交流”,排除A、D。

B项语序不当。

做本类题,要记住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题目的实质还是病句题。

在不离开语境的前提下,做到三查:

一查句子主干;二查句子语序;三查语言逻辑。

只要做到这三点,无论题型怎么变化,病句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

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更应该去积极努力并做到的事情

B.对这些言论,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C.每一个有头脑的社会成员,都应该采取这样的一种态度

D.关于这些言论,我们最应该采取的态度就是

B [补写的语句应与上句中的“言论”紧密衔接,排除A、C。

下文中已出现“就是”的字样,所以排除D。

故选B。

]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街谈巷议 模棱两可 异曲同工 不容置喙

B.芜词俚曲 模棱两可 殊途同归 不容置疑

C.街谈巷议 似是而非 异曲同工 不容置疑

D.芜词俚曲 似是而非 殊途同归 不容置喙

C [街谈巷议: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

芜词俚曲:

形容杂乱粗俗的词曲。

似是而非:

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模棱两可:

对事物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异曲同工”和“殊途同归”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

但“殊途同归”偏重于“方法、道路不同,而结果、目的相同”;异曲同工则偏重于“方法、做法不同,而取得同样的好效果”。

不容置疑:

不允许有什么怀疑。

不容置喙:

不容许插嘴。

]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近年来,在传统文化热持续升温的可喜氛围中,①,穿汉服、行跪礼、女德班、退学读经等闹剧时有所闻。

须知传统文化是古人解决他们面对的时代问题的智慧结晶,彼一时此一时,②,无异于刻舟求剑。

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我们要弘扬的,不应是那些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旧形式,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个空,要根据后文关键词语“闹剧”的感情色彩和“穿汉服、行跪礼、女德班、退学读经”几个不合理的表现去推理,应该填写“也出现了一些让人警惕的现象”,领起下面现象列举。

第二个空,根据后文“无异于刻舟求剑”推知应该填写现在怎么对待传统文化的,所以应该填写“把传统文化直接拿来解决当代问题”。

第三个空,根据关联词语“不应是”,可以推断是“而应是”;由“格格不入”,推知后文应该是“适应现代”,由“旧形式”,推知后文应该是“传统文化精华”,对比推断。

[答案] ①也出现了一些让人警惕的现象 ②把传统文化直接拿来解决当代问题 ③而应是适应现代的传统文化精华

14.为提高学生社团活动开展能力,某中学学生会计划举办一次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活动安排如下图。

请用一段话介绍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安排的流程。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题前先确定叙述顺序,方框里的内容不能被遗漏,注意箭头走向,表述不能与箭头走向相反,可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

[答案] 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分为筹备、活动和总结三个阶段。

筹备阶段包括成立各国代表团和选举大会秘书长两项内容;活动阶段安排了经济交流论坛和文化交流论坛;总结阶段要进行最佳代表团评选活动。

三、写作(5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落下帷幕。

外卖小哥雷海为一路过关斩将,问鼎总冠军;北大文学硕士、《诗刊》编辑彭敏获得亚军。

雷海为:

钟爱诗词,喜欢音乐和琴棋书画,会武术,爱交友。

夺冠后,他一如既往地淡定。

他的获奖感言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获奖后的体会是“我就算赢,也是赢在了心态上”。

彭敏:

做菜放进过柴油,走路掉进过粪坑。

他是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的年度总冠军。

他对“诗词的现实作用”的理解是世界上空虚寂寞的人那么多,诗词还是能拯救几个的。

网友:

热爱和兴趣,能使人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腹中贮书一万卷”的彭敏,输在了心急气躁上。

评委:

诗词深入人心,深入民间。

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回归,昭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请给雷海为、彭敏、网友或评委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

针对确定的收信人,选择材料中两三个观点,使之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

统一以“潍生”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