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425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6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三册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初步学习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厘米,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感知1厘米大约有多长。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厘米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铅笔书本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新授:

(一)量一量:

量数学书的一条边,那我们怎么办呢?

(用尺子量)

(二)初步认识“厘米”:

1、认识尺子

学生说说你都认识尺子上的什么?

教师对学生不认识的加以讲解,引出长度单位:

厘米

2、用手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2厘米、3厘米、8厘米的长度。

3、在尺子上比一比,你手指的哪部分大约宽是1厘米。

(小组同学互相量一量)

4、说一说:

请你估计一下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1cm是1厘米

(三)测量物体长度(小组):

1、任意拿出一根铅笔,你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

(小组同学互相估计一下)

2、用自己的尺子量一量铅笔的实际长度,并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小组同学一起操作)

3、想一想:

你在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怎样测量?

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三、巩固新知:

(一)填一填:

(二)量一量,填一填:

量自己手掌的宽,一叉的长,一只臂的长。

(小组合作完成)

(三)估测:

请你想办法估计一下你的数学练习册的长和宽。

你用什么办法估计的?

(选择我们身上的测量工具)说说,请你再实际测量一下,看看他们之间的误差。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课间量自己的课桌椅的长宽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与学校生活中需要用到米的实际例子,介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使学生建立米与厘米的百进制关系。

加深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米与厘米的百进制关系。

能够说出由几米变成几百厘米,或者几百厘米变成几米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米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用直尺量黑板的长度

二、导入:

你有什么感受?

那怎么办?

引出米尺

三、新授:

(一)出示教具(米尺)。

(二)知道米用m表示。

(三)拿出米尺,实际操作:

伸开自己的双臂,量一量到什么地方是一米,

从脚到身体的什么地方是一米(小组同学一起量一量)

(四)用直尺量一量米尺有多少厘米或数一数学具米尺

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百进制关系:

1m(米)=100cm(厘米)

那么2m、3m、4m……呢?

都等于多少cm呢?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五)出示教具,向学生介绍几种常用的长度度量工具。

说说你认识的测量工具

(六)用卷尺或学具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课桌椅的高,窗台的长度等大约有多长?

(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量,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然后再实际量一量)

三、巩固新知:

(一)在()里填上厘米或米。

(结合生活实际填一填)

(二)量一量:

说说你测量的方法

(三)动脑筋:

我们4个人正好围一棵树一圈,这棵树的一圈大约有几米?

你是怎么想的?

说说你的想法

四、作业:

回去测量你家中的物品,到什么地方长度是1米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寻找身边的1米,切实的感受到了1米的长度,同时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知道了自己的身高到什么地方是1米,学生能够以此为标准试着去估计,估计和实际测量同步进行,使学生的学习知识更加巩固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线段。

知道线段的特点。

2、会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

3、培养学生认真作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

教学难点:

会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具准备:

每人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学习

(一)出示主题图:

这是一条线段,谁能说说你看到的线段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察说一说

(二)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

这条线段长多少厘米?

测量线段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三)你会画一条线段吗?

1、让学生动手在练习本上画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3、评判学生所画的线段,让学生说说谁画的好,好在哪?

是怎样画的?

4、能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吗?

学生试画,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的?

5、小结:

画线段时,要注意从“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就画到几厘米的地方就可以了。

二、巩固练习:

量一量:

()厘米()厘米()厘米

课后反思:

学生对于线段的理解个别学生还不是很到位,有的学生对于当线段斜着放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判断,也就是学生对于线段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在练习课上教师要加强训练与指导。

练习课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掌握1米=100厘米。

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教学重点:

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看谁在练习中最认真。

二、课堂练习:

(一)在()里填上厘米或米。

手电筒长10()。

地板砖边长50()。

教室的门高()。

补充:

教室中的物体的长度

(二)量一量。

书上:

实际:

自己拳头的一周长()厘米。

自己的身高()厘米。

自己的脚长()厘米。

比一比:

1、比较自己拳头的一周长和自己的脚长,你有什么发现?

2、比较自己的脚长和自己的身高,你又有什么发现?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三)画一画。

1、画一条比8厘米短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四)填一填。

7m+4m=()m1m-80cm=()cm

13cm-6cm=()cm25cm+75cm=()m

计算:

(五)先量一量你的头围,再做个头饰。

(六)估测我们教室内、外的物品,然后实际测量(临时加的内容)

表内乘法和除法

(一)

新课标所体现教学的内容: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情境中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还应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建立“倍”的概念,紧密联系除法的意义进行数量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2~5乘法口诀,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2~5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正确熟记2~5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正确的计算。

在计算中,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

在解决问题中,学生初步了解乘法含义,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初步了解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较熟练地运用口诀求商。

运用所学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熟记2~5的乘法口诀,以及用2~5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求商。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解答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乘法的含义。

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知道求相同加数的和可用乘法计算。

教学重点:

知道求相同加数的和可用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具: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公园玩,(实物投影,主题图)

二、进入情景,感悟数学

(一)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数学问题,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板书学生的算式:

加法算式(个别学生会说乘法)

(三)学生对算式进行分类,说理由。

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你式怎么想的,说出你的想法

三、新授:

(一)出示例题:

有4条船,每条船上有5人,划船的一共有多少人?

(看图列出加法算式)

(二)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自己尝试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5

学生汇报,学情预测:

5×5 4×5 5×4 5×5×5x5

师:

这么多乘法算式,哪一个对?

听老师怎样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

(1)看,相同加数是几。

5

(2)数,有几个相同加数。

4个5

(3)乘,把相同加数和它的个数相乘。

(关键)4×5或5×4

问:

4是什么?

5是什么?

4个5相加等于20也可以写成5×4=20或4×5=20

4×5

乘号

5×4读作:

5乘4;

4×5读作:

4乘5;

(三)学生独立改写试一试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仔细的小朋友要注意观察。

四、练习:

(一)判断能否用乘法计算,能的改成乘法算式。

5+5+5+5+5+5 6+8+2 100个5相加 2+2+2+2

7+8+10 a+a+a+a+a+a

(二)自己写一个能变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同桌互相交换,变成乘法算式。

(三)开放题:

6+6+6+5写一个含乘法算式的式子。

答案可以是:

6×3+5 6×4—1 5×4+3

五、回家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有乘法。

课后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学的饶有兴趣,而且学的效果很好,学生对于几个几理解的非常好,出色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明确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观察感知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观察角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请你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125+5+5+5=206+6+6=183+2+2+2=9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新授:

(一)出示主题图:

书包(实物投影):

(观察画面,说说图意,小组交流)

(二)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书包怎么计算?

说说你的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注:

3个6的和与6个3的和相同,都可以用下面的乘法算式表示)

即:

6×3=18或3×6=18

∶∶

因数因数积

(三)总结:

乘法算式与与加法算式那个简便

三、练一练:

(一)做一做书上17页的练习题。

(集体订正)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这么做?

(注意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二)补充练习

课件

四、课后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己谈体会,说出自己的真实的想法。

课后反思:

个别学生在几个几列式计算的时候还是用加法,不能够很快的想到用减法计算,学生对于乘法的应用还是不很主动,教师还要加以引导。

 第三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功固对乘法的认识;通过看图交流自己的想法,巩固新知;鼓励学生积极动脑。

教学重点:

巩固对乘法的认识和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编乘法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实物投影出示:

每堆有()个橘子,有这样的()堆,一共有多少个橘子?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观察图,小组交流,个别填空)

二、一共有多少个脸谱?

(独立完成后订正)

加法算式:

减法算式:

(明确横看竖看都行,4个6和6个4相同,可用同样的两个乘法算式表示)

三、一个杯子7元,买4个杯子要用多少元?

这是()戈()。

()x()

四、哪些算式可以改写成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