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中考化学试题分项详解南京专用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3311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探究》中考化学试题分项详解南京专用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科学探究》中考化学试题分项详解南京专用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科学探究》中考化学试题分项详解南京专用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科学探究》中考化学试题分项详解南京专用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科学探究》中考化学试题分项详解南京专用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探究》中考化学试题分项详解南京专用附答案.docx

《《科学探究》中考化学试题分项详解南京专用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探究》中考化学试题分项详解南京专用附答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探究》中考化学试题分项详解南京专用附答案.docx

《科学探究》中考化学试题分项详解南京专用附答案

专题21科学探究

1.(2020江苏南京中考)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溶液的性质进行探究。

(引发思考)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100mL生理盐水(其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3)中含有医用氯化钠,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______。

(提出问题)溶液的某些性质是否可以通过定量实验进行验证?

(查阅资料)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实验探究1)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氯离子浓度、电导率的测定。

第一步:

读取室温为26℃,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

第二步:

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位;

第三步:

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迅速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

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分析图1实验数据:

(1)a-b段曲线呈这种形态的原因是______。

(2)请说明实验过程中液体的电导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

(交流反思1)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

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慢慢加入等体积、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部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交流反思2)推测c点时溶液的电导率是否为零,并说明理由。

_____

【答案】0.9%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氯化钠在水中逐渐溶解,氯离子浓度不断增大蒸馏水不导电,液体的电导率几乎为零;加入氯化钠后,固体逐渐溶解,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断增大,溶液的电导率不断增大;氯化钠全部溶解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变,溶液的电导率不变测定氯化钠溶液中不同位置的氯离子浓度(或测定电导率、密度等),数值相同则说明溶液是均一的不为零,因为溶液中存在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解析】引发思考:

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100mL生理盐水(其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3)中含有医用氯化钠,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实验探究1:

(1)a-b段曲线表示固体氯化钠正在溶解,呈这种形态的原因是氯化钠在水中逐渐溶解,氯离子浓度不断增大。

(2)实验过程中液体的电导率变化的原因是:

蒸馏水不导电,液体的电导率几乎为零;加入氯化钠后,固体逐渐溶解,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断增大,溶液的电导率不断增大;氯化钠全部溶解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变,溶液的电导率不变。

交流反思1:

通过实验验证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可以测定氯化钠溶液中不同位置的氯离子浓度(或测定电导率、密度等),数值相同则说明溶液是均一的。

交流反思2:

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

推测c点时溶液的电导率不为零,因为溶液中存在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2.(2019江苏南京中考)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探究)

(2)如图1所示,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滴加了紫色石溶液的蒸馏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上述试管,发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写出上述変化过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______。

(4)如图2所示,在C处放入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完成以下实验:

在A处持续而缓缓地通入气体X。

当关闭K时,C处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当打开K后,C处的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

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的二氧化碳,则B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______(填字母);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则B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B氢氧化钠溶液C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交流反思)

(5)该小组用空气样品和提高二氧化碳含量的空气的样品,控制相同条件测定二者在光照前后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3。

则与空气样品对应的温度变化曲线是__________(填“a”或“b"),二氧化碳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请简述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功与过______(各写一点)。

【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的主要成分反应CO2+H2O=H2CO3H2CO3

H2O+CO2↑随着压强的降低而减小ABABa功是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过是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使土壤沙漠化等

【解析】

(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的主要成分反应,所以收集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的主要成分反应。

(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受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H2CO3

H2O+CO2↑。

(3)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降低而减小,故填随着压强的降低而减小。

(4)由题干可知,气体X为未经干燥的二氧化碳时,当关闭K时,C处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有两种情况可以出现这样的现象,①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被除去了,则B中的液态具有吸水性,该液态为浓硫酸,即A;②B中的液体把二氧化碳气体给除去了,则该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即B,故填AB;

气体X为未经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时和上面情况类似,当气体中的水蒸气被除去或气体被吸收时,C处的紫色石蕊纸花自然不变色,能吸收水分的是浓硫酸,能与两种气体都反应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故填AB。

(5)根据图示可知,曲线b表示提高二氧化碳含量的空气的样品在光照前后温度的变化,a是空气样品对应的温度变化曲线,故填a;

温室效应的功是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过是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使土壤沙漠化等,故填温室效应的功是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过是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使土壤沙漠化等。

3.(2018江苏南京中考)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l)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提出问题)

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

物质

钠与水

铝与水

汞与水

能否发生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不反应

(交流与讨论)

(I)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

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

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_________。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上图),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

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______(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

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_______。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

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________。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

【答案】2Al+6HCl==2AlCl3+3H2↑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

4Al+3O2==2Al2O3用砂纸打磨2Al+3HgCl2==2AlCl3+3Hg上升2Al+6H2O=2Al(OH)3+3H2↑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解析】

【实验回顾】(l)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

【提出问题】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交流与讨论】

(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

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12O3。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是用砂纸打磨。

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HgCI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

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gCl2==2AlCl3+3Hg,铝比汞活泼。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这是我们检验氢气常用的方法。

【实验结论】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6H2O=2Al(OH)3+3H2↑。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

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⑴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⑵排在前面金属可以把排在其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⑶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越来越弱。

4.(2016江苏南京中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________。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集合耗尽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

(1)装置漏气;

(2)_________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氧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蒸馏水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131mL

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CD4P+5O2

2P2O5红磷不足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装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实验结果更准确20.2%铁粉、炭粉、氧化钠和蒸馏水不能;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只有0.03%,铜不能将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解析】[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集合耗尽,故选BCD;

[实验回顾]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

[进行猜想]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或实验前没有夹弹簧夹、实验装置可能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等);

[实验与交流]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交流与反思]铁丝在水、氧气的条件下很容易生锈,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

装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实验结果更准确;

[实验探究2]烧杯内蒸馏水减少的体积为氧气的体积=90mL﹣,空气中氧气含量=

100%≈20.2%;

[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铁粉、炭粉、氧化钠和蒸馏水或白磷等物质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不能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只有0.03%,铜不能将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5.(2017年江苏南京中考)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液体名称

蒸馏水

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查阅资料:

pH

~9

10~

12~14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_____色变为____色。

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a点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

(交流与反思)b点的溶质为_______(写化学式),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点的溶质______(写化学式)

(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pH值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

【答案】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无红NaOH+HCl=NaCl+H2OpH=7,恰好完全反应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NaCl、HClNaCl、NaHCO3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

【解析】

(1)有题中提供的资料可知,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

[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a点的意义为pH=7,恰好完全反应;

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交流与反思]b点时溶液呈酸性,说明盐酸过量,故溶质为氯化钠和盐酸;

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点时溶液呈弱碱性,故溶质氯化钠和碳酸氢钠;

[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

6.(2020南京市高淳区中考一模)某班化学实验课进行酸碱盐的性质实验。

(实验一)自制酸碱指示剂

(1)取少量紫包菜和白菜叶剪碎后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溶液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滤出,观察到紫包菜汁液为紫色,白菜汁液为无色。

分别装好待用。

(2)取四支试管分别用NaOH溶液和稀盐酸进行实验,观察到现象如图。

记录如下:

NaOH溶液

稀盐酸

紫包菜汁液

①绿色

②红色

白菜汁液

③无色

④淡黄色

你认为两种汁液中,更适合做酸碱指示剂的是________。

(3)再用苹果汁进行相同实验,紫包菜汁液变红色,白菜汁液变淡黄色。

则苹果汁溶液显_______性。

(实验二)探究碱和盐的性质

第一组学生进行CuSO4、NaOH溶液的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第二组学生进行BaCl2、Na2CO3溶液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实验三)废液再探究

(实验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废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

兴趣小组同学对废液进行过滤,得到无色滤液。

(提出问题)

滤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做出猜想)

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还可能含有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滤液加入试管中,滴加紫包菜汁液,溶液显绿色。

(2)继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变成红色,无气泡和沉淀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没有____。

根据

(1)

(2)判断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

(3)为最终确定该滤液的组成,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该无色滤液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

【答案】紫包菜汁液酸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颜色变浅CuSO4+2NaOH=Na2SO4+Cu(OH)2↓BaCl2+Na2CO3=BaCO3↓+2NaClNaClNa2CO3、BaCl2NaOH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NaCl、NaOH、Na2SO4

【解析】[实验一]酸碱指示剂应该是酸碱中颜色变化明显,根据表格可知:

更适合做酸碱指示剂的是紫包菜汁液,故填:

紫包菜汁液。

(3)再用苹果汁进行相同实验,紫包菜汁液变红色,白菜汁液变淡黄色。

则苹果汁溶液显酸性。

[实验二]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第一组CuSO4、NaOH溶液的反应生成Na2SO4和蓝色沉淀Cu(OH)2,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Na2SO4+Cu(OH)2↓

第二组BaCl2、Na2CO3溶液的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CO3,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

[实验三]

[做出猜想]

由于钠离子和氯离子能与其他离子都共存,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NaCl,还可能含有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

(1)取少量滤液加入试管中,滴加紫包菜汁液,溶液显绿色,说明溶液呈碱性NaOH、Na2CO3、溶液均呈碱性。

(2)继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变成红色,无气泡和沉淀产生,说明有NaOH无Na2CO3。

为进一步确定是否含有Na2SO4,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钠,因为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不共存,所以滤液的成分有NaCl、NaOH、Na2SO4。

7.(2020南京市联合体中考二模)某兴趣小组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I.基础实验:

下列是制取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3)氨气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若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II.探究实验:

对氨气的相关性质探究。

(提出问题)氨气(NH3)显碱性吗?

(实验验证)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该小组的同学用含有酚酞的三朵干燥纸质小花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实验I和II中纸花不变色,实验III中纸花变红

(实验结论)氨气_______碱性(填“显”或“不显”)。

(查阅资料)氨气溶于水过程中,部分微粒发生变化的情况如图。

(交流反思)

(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氨水显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

(2)某同学向实验III中变红的小花上喷稀盐酸,小花红色逐渐褪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根据探究结论可知,下列物质中能用于干燥氨气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生石灰

B浓硫酸

C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

III.拓展延伸

(1)查阅资料:

①NO2有毒,常温下为红棕色气体,实验中多余的NO2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处理。

③同温同压下,任何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等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