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2936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3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docx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docx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

反应中除氧气外,相关物质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其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X

Y

Z

W

分子微观示意图

——

相对分子质量

——

——

46

——

 

A.Z的化学式为C2H6O

B.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g

C.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3

D.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2.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

探究燃烧的条件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氧气验满

3.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4.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分解B.

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6.如图所示为硫化氢(H2S)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硫、氢元素质量比为1:

2

B.丙代表的是纯净物

C.34g硫化氢完全燃烧至少需48g氧气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

2:

1

7.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

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

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D.

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样品,a中是氯酸钾,b中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

B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

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A.AB.BC.CD.D

9.给量筒内液体读数,开始时仰视读数为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3mL,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16.7mLB.大于16.7mL

C.小于16.7mLD.无法计算

10.将5.6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的质量为()

A.6.4gB.15.2gC.16.0gD.30.4g

11.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则y表示的是

A.高锰酸钾的质量

B.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12.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a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1.4

B.X的化学式为CO

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

9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2+2O2

CO2+H2O+CO

13.蜡烛(足量)在如图所示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4.下列关于物质除杂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的方法

A

KCl

KClO3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加热

B

CO2

CO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C

NaCl

KNO3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D

Mg粉

Zn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A.AB.BC.CD.D

1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盛有一定量的H2O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MnO2

B.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受热

C.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红磷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A.AB.BC.CD.D

16.某化合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26,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2H2

B.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3%

C.3.9g该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13.2g二氧化碳

D.5.2g该化合物与6.9g酒精(C2H5OH)含有等质量的碳元素

17.某气体可能由H2、CO2、CO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①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④最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

对该气体成分推断合理的是

A.一定含有H2、CO和CO2

B.一定含有CO、H2,一定不含CO2

C.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H2和CO2

D.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CO2,可能含有H2

18.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碳在氧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二氧化碳

19.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

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AB.BC.CD.D

20.一瓶固体经化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固体是

A.一种单质B.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一种化合物D.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21.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

图中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

B.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

C.c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D.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

22.已知Co有三种氧化物:

CoO、Co2O3、Co3O4。

9.30g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已完全脱水成8.30g氧化物A;继续加熟A至1000℃对,剩余固体为7.50g氧化物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三种氧化物申Co3O4的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B.氧化物A的化学式为CoO

C.氧化物B的化学式为CoO

D.A到B的过程中,损失的是氧元素质量

2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O—3个氧元素B.H—1个氢分子C.K—l个钾原子D.Ca+2—1个钙离子

24.(2011年浙江宁波,19题、)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

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9

9.6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6.6

2.7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m的值为13.5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物质X能在氧气中燃烧D.物质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2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

D.

一定质量的木炭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采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作的改动是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可采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溶液不变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反应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①装置Ⅱ中生成Na2S2O5晶体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②Na2S2O5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

③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___(填序号)。

27.以下是化学实验室内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A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试管中所放化学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装置收集氧气,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4)实验过程中,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有(任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采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中加入的物质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常温下,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是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所以可用____________装置进行收集。

(8)将制取的氧气用于与铁丝反应,铁丝并未燃烧,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条)。

(9)小明同学探究B装置时,对此装置作了改进,改进的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将②换成了a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改进后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以下九种物质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B、Y为黑色固体,X、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其中箭号表示生成的意思,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X的化学式_____。

(2)Y的用途:

_____。

(3)与反应①的反应基本类型相同的是_____(填序号)。

(4)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29.如图是一些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B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E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E在气体A中的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请回忆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M、N的名称:

M_____;N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B_____;H_____;I_____;

(3)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

化合物D是由_____(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4)反应_____(填序号①~⑤)在实验室常用来验证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5)Fe3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实际上Fe3O4中铁元素呈+2、+3价,我们可以将Fe3O4写成FeO•Fe2O3;以后我们还会知道,Fe3O4也可以写成[Fe(Fe2O4)],则在

中,带“▲”号的Fe的化合价为_____价。

30.已知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A_____;C_____;E_____;

(2)若F为黑色固体,写出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_____;

(3)若G为黑色固体,写出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

8.8g+5.6g+10.8g-16.0g=9.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则可得,由于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因此,反应生成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是反应物Z提供的,由分子微观示意图可得,生成物为CO2、CO、H2O,其中水中的氢元素质量为:

10.8g×

×100%=1.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8.8g×

×100%=2.4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5.6g×

×100%=2.4g,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原则可知,反应物Z中含有1.2g氢元素,2.4g+2.4g碳元素,由于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9.2g大于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和,因此,反应物Z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

9.2g-1.2g-2.4g-2.4g=3.2g,反应物Z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8g:

1.2g:

3.2g=12:

3:

8,假设Z的化学式为CmHnOp,则12m:

n:

16p=12:

3:

8,m:

n:

p=2:

6:

1,因此Z的化学式为C2H6O;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g,氧气16.0g,其中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ⅹ2=32,从表中可得,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假设氧气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x,Z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y,根据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比=反应物的实际质量比可得,

=

,y:

x=2:

5,由此思路进行解析。

【详解】

A、由分析可知,Z的化学式为C2H6O,故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g,故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5,故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Z的化学式为C2H6O,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而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由表可知,生成物为:

CO2、CO、H2O,都是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因此,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该题的解题关键是:

牢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宏观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原则。

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硫粉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不会造成压强差,不能验证,不符合题意;

B、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题意;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因为有氧气参加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

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化学式不同,即两种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

C、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不一定为8,错误;

D、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到,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正确。

故选D。

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过氧化氢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放出氧气,不是从一开始加热就产生氧气,错误;

B、质量相等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量应该是相等的,与催化剂没有关系,错误;

C、加入催化剂反应速度要快,但生成的氧气的量相等,过氧化氢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放出氧气,本试题考察的是反应时间,故应从最开始就有氧气生成,正确;

D、加入催化剂反应速度要快,但生成的氧气的量相等,过氧化氢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放出氧气,本试题考察的是反应时间,故应从最开始就有氧气生成,错误。

故选C。

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错误;

B、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刚开始没有二氧化碳,起点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故错误;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时,反应开始前由固体,故固体的质量不为0,故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燃烧前,固体的质量为镁的质量,燃烧后固体的质量为氧化镁,故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故正确。

故选D。

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甲是硫化氢,硫、氢元素的质量之比=32:

(1×2)=16:

1,故选项A不正确;

B、丙中含有多种分子,是混合物,故选项B不正确;

C、设34g硫化氢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x

X=48g

故选项C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

1,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反应示意图,首先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再依据化学方程式逐项进行解答。

7.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A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故选项B正确;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固体的质量减小,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反应结束后不再增大,故选项C不正确;

D、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故选项D正确。

故选:

C。

8.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样品,a中是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大,b中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但是有催化作用,则b中产生的氧气少,但产生的氧气快;故选项正确;

B、利用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先变大,随着反应的结束,氧气被消耗,热量散失,压强变小;故选项错误;

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粒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溶液中的硝酸铜的质量不减少,与硝酸铜开始反应时,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CO+O2

2CO2,反应物由3个分子变为2个分子,容器内的分子总数减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9.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如果仰视测得的值比真实值要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所以开始时量筒中液体的量大于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3mL,所以倒出的液体的量大于16.7mL。

故选:

B。

【点睛】

量筒读数时正确读数方法应为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会使读得的数比实际体积偏小,俯视读书会使读得的数比实际体积偏大,解题时一定要注意。

10.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由于铁在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所以铁完全反应,根据三者反应关系可得关系式(或者根据铁元素守恒得关系式)求硫酸亚铁的质量。

设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为x。

根据

可得关系式为Fe~FeSO4

或根据铁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为:

Fe~FeSO4;

设生成FeSO4的质量为X

X=15.2g

故选:

B。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根据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小至消失;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进行分析。

【详解】

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A、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小至消失,错误;

B、钾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

C、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等到完全分解后保持不变,正确;

D、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错误。

故选C。

1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2.6+7.2-6.6-1.8=1.4,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为一氧化碳,故B正确;

C、X中氧元素质量为:

,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

0.8g:

7.2g=1:

9,故C正确;

D.设反应方程式为aC2H2+bO2

cCO2+dH2O+eCO,a:

b:

c:

d:

e=

=0.1:

0.225:

0.15:

0.1:

0.05=4:

9:

6:

4:

2,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2H2+9O2

6CO2+4H2O+2CO,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1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19%,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除了含有氧气,还含有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总质量不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1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氯酸钾中引入了新杂质二氧化锰,故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