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六上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2826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美版六上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浙美版六上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浙美版六上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浙美版六上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浙美版六上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美版六上美术教案.docx

《浙美版六上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六上美术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美版六上美术教案.docx

浙美版六上美术教案

课题:

第一课徐悲鸿与奔马(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引导学生感悟徐悲鸿的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难点:

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情,赏画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一起来欣赏吧:

【课件出示八骏图】。

    师:

从画面上你看到什么了?

觉得这些马画得怎么样?

    师:

知道这幅画叫什么名字吗?

    师:

不错.这正是八骏图.它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

你们看,画上的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宛若真马一般。

那么徐悲鸿为什么能把马画得这样栩栩如生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和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1、师: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师:

刚才你们读得那么认真,相信课文里的词语朋友一定难不倒你们。

看,他们都已经跑到屏幕上去了,自己先试着读一读,看谁最先全部认识他们。

(自由认读。

   3、师:

觉得自己都能读准的孩子举手?

这么有自信呀。

从你开始领读第一行,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着他一起读。

   4、师:

你们的表现真棒。

认识了这些词语朋友,相信你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流利多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段读读课文吧。

老师想请五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5、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6、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

(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7、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学法指导:

倾听

   8、读后评议:

谁读得好?

好在哪里?

不足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品味“成功”:

   1、问题牵引,理清思路。

    

(1)师:

从刚才的汇报中,老师感觉到你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那么文中哪两句话最能概括徐悲鸿的地位和成就呢?

      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

【开头:

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擅长画马。

     师:

什么叫举世闻名?

板书:

举世闻名。

     师:

这是对徐悲鸿地位的高度评价。

哪一句话又能概括出他伟大的艺术成就呢?

     生:

结尾一句。

     师:

出示课件【结尾一句】

     板书:

艺术珍品.怎样理解“艺术珍品”?

     生:

珍贵的艺术品。

     师:

对,像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些都是珍贵的艺术品,徐悲鸿的《奔马图》和它们一样,令世人惊叹,所以它成了----

     生:

——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

     师:

让我们带着敬佩、自豪的心情齐读这两句话。

   2、直奔重点,体会“成功”。

    

(1)师:

那么他画的马,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竟让全世界都公认为是艺术珍品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四段,找一找哪句话最能概括出他画的马的特点,找到后动笔画下来。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找到的句子一样吗?

     生汇报,师出示句子:

     【课件:

他画的马,不论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

     师:

自己练习读读这句话,看看你从中能读懂什么?

     生练习读句子。

     师指名读。

提问:

你读出什么来了?

     师:

还有谁也体会到了,再来读读这句话?

注意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来表现马的不同状态。

     生读。

     师:

这句话作者借助一组关联词语,把徐悲鸿画马的特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结果是一样的。

)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下徐悲鸿画的这些马?

     生:

     师出示课件:

【各种马,伴着马蹄声】你们看,马已经跑来了:

奔马腾空而起,立马侧头远望,单马鬓毛飞扬,双马相映成趣,群马疾驰而过,真是姿态各异。

     正如文中所说:

他画的马,不论是——,生接读这句。

    

(2)师:

在这众多的画里,徐悲鸿的《奔马图》尤为突出,请大家快速浏览第四自然段,找一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幅《奔马图》的?

     指名读,师出示

     师:

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看哪个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动笔圈出来。

一会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汇报并理解意思。

(气势雄壮、四蹄生风、奔腾、一望无际)

     师:

这样的一匹马让看画的人产生什么感觉?

     生:

(听到马蹄声。

有一股振奋的力量。

     师:

为什么会这样?

     生:

画得太像了。

     师:

你还能用一个别的词来形容这幅画吗?

(栩栩如生、逼真)

     师:

画画得这么好,我们更应该把它读好,读出奔马的气势,读出文字中蕴含的力量。

请同学们先自由练习一下,一会就请你来读。

      A指名读3、4人读,评读。

      B男女生比赛读,看哪一组读的马有气势,能给人以力量

     师:

真是不分高下,作为共同的奖励,老师请你们一起来欣赏这幅艺术珍品《奔马图》,好吗?

     课件【奔马图】:

     师:

你们看,画中的马骨骼劲挺,肌肉发达.它昂首扬尾,四蹄腾空,从神态气势上看,这真正是一匹骏马。

这就是:

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

这幅图画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日本鬼子想彻底打败中国,在长沙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被日寇占领,正在马来西亚举办画展的徐悲鸿听到国难当头,心急如焚。

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

这就是:

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

这幅画不仅表现了马的神采和特征,还赋予了画家的个性和理想,更体现了一种勃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看到它,就会让人热血沸腾,全身充满力量。

这就是:

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第2课时

  一、回读“当年”,感悟“刻苦”。

    

(1)师:

徐悲鸿在绘画方面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但他并不是画马的天才,在他成功的背后,又付出的怎样的艰辛与努力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2、3段,静静地体会他为了画好马是怎样做的?

    

(2)生读文后汇报。

(出示2、3段)

      A:

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在行走时的神态和肌肉变化。

      B:

两眼只盯着奔跑的马,忘记看脚下的坑洼,摔了一跤,手脚的皮都擦破了。

       问:

只盯着,是什么意思?

如果换成“看”行不行?

为什么?

       生:

盯着是看的意思。

不能换成“看”。

因为用“看”字感觉徐悲鸿不够认真。

      C:

可是他连身上的土也顾不上拍打,爬起来追赶马车继续观察。

       师:

你们想,路上车马那么多。

像他这样观察,当他爬起来以后,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3)师:

已经专注到忘我的程度了。

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

“入了迷”,这入了迷不仅仅表现在他专心地观察奔马上,还表现在哪里?

     生:

在他睡觉的小屋里贴满了骏马图。

读第三段。

     师:

什么叫“揣摩”:

     师:

让我们一起走进徐悲鸿贴满骏马的小屋。

看看他是怎样揣摩画马的?

     大家看书上的插图,小屋里的男孩就是徐悲鸿,他正在干什么?

     生:

思考,望向远方。

     师:

他可能在想什么?

     ——引导想象,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会是什么样子。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练习句式辅助:

他看到的是();想到的是();口里说的是();手上拿的是();(),真是对画马入了迷。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对一件事这么入迷过呢?

(帮助学生理解沉浸)

     师:

就是这样,一边画,一边思考,一边修改,这样反反复复的练习就是“揣摩”。

    (4)师:

为了画马,徐悲鸿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徐悲鸿就这样一直刻苦地练习,所以才有后来惊人的成功。

从这两段的描述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徐悲鸿?

    (5)师:

你觉得他的成功和我们知道的哪些名人很相似?

      生:

梅兰芳,达芬奇,安培,牛顿,聂耳

      师:

你们知道得真多。

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

勤学苦练,下足功夫,最后才取得成功。

这就是“功到自然成”板书。

  二、拓展延伸,实践导行:

   1、师:

那么徐悲鸿的成功会给你怎样的启示呢?

课文我们已经读完了,你有什么感受,或者你想对徐悲鸿说点什么?

写下自己的心语!

   2、选取王羲之练字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进一步感受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

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

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

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3、师小结:

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欣喜地看到,勤奋的种子正在你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记得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如果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做事都能像徐悲鸿画马、王羲之练字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勤奋、专注,相信我们就一定也能成功。

因为:

(齐读:

功到自然成)。

 

课题:

第2课戏曲人物(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进入学习状态。

 

  

(1)欣赏京剧开场音乐进课堂。

 

  

(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激趣。

 

  

(1)谈话导出小组学习任务。

(请各小组长领取小组学习任务图片) 

  

(2)小组任务:

尝试用水墨表现各自小组领到的纸片上的图像。

(提示:

引导学生运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注意墨色浓淡的变化,同时探索墨破色、色破墨等基本水墨技巧的运用) 

  (3)各小组展示作业,表扬能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并注意墨色浓淡变化的同学,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4)揭示碎片的完整图案,揭示课题《戏曲人物》。

 

  3.感知引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资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 

  

(2)教师小结有关戏曲表演及戏曲人物的知识; 

  (3)欣赏戏曲表演片段,学生感受并模仿戏曲表演的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 

  (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观察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用。

(提示:

关良的《武松打虎》笔简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水墨语言的大胆运用。

) 

  4、尝试

(1)作业要求:

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

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第2课时

1.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

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

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2.评价延趣。

 

  

(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影机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教师总体评价优点及存在问题,评价要点可以是水墨语言的自如运用,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

 

课题:

第3课水墨人物(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引言:

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

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的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墨人物画——出示课题《水墨人物画》。

 

   2.引导分析,了解特点。

 

   

(1)出示课本中梁楷、刘国辉、蒋兆和三位画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画作品,教师简单说明三幅画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与分析:

他们与一般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

三张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

 

   

(2)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

 

   3.表现方法与步骤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是课本中的范画,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

它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

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

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欣赏一些学生的人物画作品,可以着重人物半身像的,引导学生有所借鉴。

 

   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人像的照片资料,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评价分析。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人像作品,介绍表现的人物,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总结表现的体会与经验。

 

   7.课堂小结。

 

 

第2课时

1.作品分析,总结经验。

 

   出示若干上节课的学生作业,简要点评作品的优点,指出在这一节课中要注意的地方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提出要求,激发兴趣。

 

   

(1)教师明确本课学习的任务与要求:

表现全身人像,构思与表现有主题的画面。

 

   

(2)激发学生的兴趣:

出示几幅学生创作的主题性人物画与周昌谷的作品 

   《两只小羔羊》,肯定这些作品主题表现的意义。

 

   3.分析画面,研究作品的表现形式。

 

   仔细观察上面出示的几幅作品:

主体人物是怎样安排的?

画面主要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他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展开交流与总结:

如主题要突出,要考虑主体,落款与背景的关系等。

 

   4.指导构思,确定表现主题。

 

   

(1)交流学生带的人物资料:

你想选择哪个人物作为画面的主体形象?

可以构思一个怎样的主题画面?

 

   引导展开充分的交流,帮助学生选择与形成自己的表现主题与构思。

 

   

(2)交流与解决一些表现中学生可能会碰到的问题:

如“一些人物形象的水墨表现”、“一些背景资料的表现”等,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常见背景资料的水墨样本,供学生参考。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与评价。

 

   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展示与评价活动,如“作品拍卖”、“艺术鉴赏会”等,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交流感受:

如“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谁的作品最有水墨的韵味”、“谁作品的中人物最有意思?

具体说说”等。

 

   进行学习主题小结:

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的体会,或教师设计一些总结语作为学习的结束。

 

课题:

第4课画家林风眠(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台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

(1)、出示课件。

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

以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2)、提问:

猜一猜,他是谁?

教师揭题并板书:

画家林风眠。

2、讲授新课。

(1)、初步了解。

(林风眠生平介绍)

A、了解林风眠生平

B、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2)、作品初赏。

A、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仕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B、教师提问。

(说一说)

问题一:

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

(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

问题二:

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C、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

(比一比)

A、教师提问:

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

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B、比较欣赏:

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仕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a.构图:

以正方形为主。

b.造型:

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

c.用笔:

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d.用色:

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

色彩浓重,彩墨交融。

e.落款:

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C、笔墨体验:

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D、教师总结。

什么是彩墨画?

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

林风眠作品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水墨画,他的作品被为“风眠体”的彩墨画。

(4)、尝试实践。

(试一试)

A、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

要求:

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

PPT演示作画步骤:

第一步:

勾线打形;第二步:

淡墨敷色;第三步:

添加重彩;第四步:

深入调整。

 

第2课时

一、学生作业。

二、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

1、作业评价。

(评一评)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3、同龄人作品欣赏、林风眠作品再欣赏。

三、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

林风眠作品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会中西”的创新思想。

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

四课后拓展。

(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

(2)、收集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课题:

第5课蔬果造型(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蔬果自身的特点加以想象进行夸张装饰,掌握蔬果造型的基本方法。

2.运用蔬果变化多样的质感、肌理及形状,采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蔬果形象。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联想,创作生动的蔬果造型。

教学过程:

1.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蔬果:

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形状及颜色特点。

(2)观察自己带的蔬果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

怎么变?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3)揭示课题。

2.深入感知,发挥想象。

(1)变变变,我是怎样变出来的?

(指向蔬果造型的不同方法。

(2)变变变,看我有几变?

(指向相同蔬果的不同造型。

①萝卜变变变。

②茄子变变变。

③菠萝变变变。

④生姜变变变。

(3)变变变,大家一起变。

(指向多种蔬果的组合造型。

3.熟悉技能,尝试表现。

(l)变变变,我来变一变。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2)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

镂、刻、组合、插接等。

(教师现场制作兔子造型。

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刀具。

(注意用刀安全。

(3)分组自由创作。

课题:

第5课蔬果造型(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蔬果自身的特点加以想象进行夸张装饰,掌握蔬果造型的基本方法。

2.运用蔬果变化多样的质感、肌理及形状,采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蔬果形象。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联想,创作生动的蔬果造型。

教学过程:

一、分组自由创作。

二、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评价。

(1)这节课你开心吗?

(2)这节课你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了吗?

(3)课后你会尝试做更有趣的蔬果作品吗?

 

课题:

第6课秋之韵(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的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用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

教学难点:

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欣赏一段时长2分钟的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

(2)说一说:

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

(在视频欣赏、图片感受、身边亲历之后谈感受。

2.欣赏评述。

(1)讨论:

所谓“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

随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

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

(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

这些树叶美在哪里?

3.技法探究。

(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的想法一样。

(2)仔细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