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鉴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3275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胡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胡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胡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胡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胡鉴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胡鉴赏.doc

《二胡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胡鉴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胡鉴赏.doc

系别新能源工程系

班级16风电3班

姓名刘丽红

学号151780074

二0一七十二月二十五日

二胡十大名曲

二胡十大名曲分别是:

二泉映月、良宵、听松、空山鸟语、寒春风曲、月夜、流波曲、病中吟、三宝佛、光明行这十首曲子。

《二泉映月》是我国民族器乐曲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

曲中二泉,即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

作者华彦钧(阿炳)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家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人生。

《二泉映月》是我国民族器乐曲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

曲中二泉,即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

作者华彦钧(阿炳)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家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人生。

作者运用二胡五个把位的演奏,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流露出压抑悲怆的情调,继短小的引子后,旋律呈微型流动,恰似作者端坐在泉边沉思往事。

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出现六次,它从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

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

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而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

他在演奏各种技法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

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挥发。

此曲缠绵情深,如泣如诉,具有深厚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大江南北广泛流传,深受喜爱。

《良宵》原名《除夜小唱》,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创作于1928年。

《良宵》是作者除夕与学生、友人欢聚时的即兴之作。

在除夕之夜欢乐情绪感染下,作者兴致颇高,边拉边记谱,顷刻而成。

此曲音乐形象单一、抒情、清新、明快,给人以怡然自得之感。

乐曲充分发挥二胡各把位演奏的性能特点。

全曲分三段,第一段主要在上把上演奏,旋律流畅、浑厚如歌;第二段主要在中把演奏,旋律明亮,激情有力;第三段主要在下把演奏,旋律昂扬、华彩多姿。

全曲短小精悍,一气呵成。

作者通过轻盈柔和、洒脱自如的旋律,生动描绘了他与友人欢叙守岁、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

六十余年来,此曲仍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曲中表现出的欢乐和激情,达到乐器性能的极致发挥,是二胡曲中的精品。

《听松》华彦钧(阿炳)曲。

相传宋朝时候,兀术被岳飞打败、狼狈逃窜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喊声震天的声音。

《听松》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

这一说法虽属牵强附会,但乐曲气魄豪迈,感情奔放,也可作此解。

作者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扬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

曲调刚劲有力、跌宕起伏;结构前后对称、主体突出。

气魄宏大的引子,犹如呼啸的松涛震荡山谷,使人感受到一种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乐曲的旋律进行酣畅,一气呵成。

前半部以微弱的颤音和断奏引出强有力的号角音调,后半部采取不规整的自由变化重复。

全曲速度和力度倏忽多变,具有戏剧性效果。

在演奏上大都采用一字一弓,就是在极快速度的十六音符时也字字清楚有力,这是乐曲气势豪放的因素之一。

此曲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强烈而气势磅礴,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空山鸟语》刘天华历经十年做成此曲。

标题“空山鸟语”采唐朝王维诗句“空山不见人”(《鹿柴》)之意。

作者以富于民族性的旋律,在民间传统演奏手法的基础上,运用专业创作技巧、构成一首结构完整、富有诗意的乐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乐曲描写了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生气盎然的景象。

乐曲以拟声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在音乐中深深渗透了作曲者的情感。

结构上共五段,另加引子和尾声。

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意境深远、静穆,引人神往。

接着,非常活跃的旋律进行,作为“人”的形象出现,在全曲贯串始终,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结合,宛若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清新愉悦心情与自由自在的鸟语交织融会。

乐曲中使用了轮指(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快速按同一音)、大幅度滑音演奏手法和旋律上大三和弦的分解,表现了作者在创作上的革新精神,使二胡这一古老的乐器面目一新。

《寒春风曲》华彦钧(阿炳)作曲。

乐曲的一部分曲调、演奏手法与《二泉映月》相近,但曲调较多地在明亮音区进行,更为活泼流畅,舒展宽广,使听者感觉到明媚的春天正在走近。

《月夜》刘天华作曲。

1918年夏天,刘天华在月下纳凉,不禁触景生情,信手操起二胡望月抒怀,乐思如流。

写成了此曲的初稿,六年后定稿。

乐曲旋律舒展柔美,委婉质朴,在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中,不时出现六度、七度和八度的大跳音阶,跌宕生姿、不拘一格。

全曲分三段,主要采用展衍的旋法,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每断尾句是固定终止型,具有一唱三叹的特点,好似作曲家由衷的赞叹声。

全曲有月白风清的意境,但更多的则是感情的抒发、志趣的流露,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诗:

“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流波曲》民间艺人孙文明的代表作。

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幼年双目失明,因丧父生活贫困,只得背井离乡,以算卦糊口。

后专攻胡琴演奏,靠卖艺为生。

乐曲是他流落他乡困苦生活的自我写照。

解放后,随着生活改善、心情开朗,先后创作了《弹六》《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安心》等八首二胡曲。

并在演奏技法上进行探索和创造,如《弹六》一曲为模仿弹弦乐器,不用千斤;在《人静安心》一曲中尝试采用四胡八度定弦,以奏出八度和音;创造类似洞箫音色的技巧用于《夜静箫声》等。

《病中吟》又名《安适》或《胡适》,是刘天华的处女作,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

曲名即“人生向何处去”之意。

1915年,作者遭到失业、丧父,贫困打击,积郁成疾,病中想拉二胡以遣愁绪,又被亲友视为不务正业。

他感到处境艰难,前途渺茫。

在此种心境下,孕育了《病中吟》旋律初稿,把当时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人生安适的感叹,逆境中的挣扎和走投无路的痛苦,都倾注在乐曲中。

但这并不是一首绝望的悲歌,而是有所期待的,感人至深的内心独白。

乐曲第一段表现了苦闷彷徨,“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旋律如泣如诉、缠绵委婉。

第二段节奏果断有力,旋律较为急速,表现了一种要从苦闷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的愿望,以及誓与周围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抱负。

第三段和尾声表达了奋斗的意志不断加强和在逆境中挣扎前进的感叹和苦衷。

当音乐的发展到达顶点时,旋律忽然中断、情绪急转直下,十二度的下行滑音、造成了一种回肠欲断的悲恸效果,全曲在宛如痛苦呻吟一般的颤音中结束。

作者在标题中提出的人生“安适”的问题,通过音乐的时而幽咽微吟,时而激愤高歌,时而深情倾诉,时而呻吟叹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宝佛》乐曲中的《三汲浪》曾被扬琴家严老烈改编为广东音乐《旱天雷》,表现了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欢欣的情绪。

乐曲的其他部分婉转悠扬,节奏流畅,二胡及配器的演奏都作了细致处理,使音乐更为动听。

《光明行》刘天华作于1931年春。

《光明行》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有表现了旧时社会知识分子不断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心情。

在乐曲中,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着主导的地位。

全曲共分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

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可用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二胡十大名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