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2664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docx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docx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

 

TONGJIUNIVERSITY

 

《站场与枢纽》

 

项目设计报告

 

项目名称

K站比例尺图

成员

 

学院(系)

 

交通运输

完成日期

2010年12月19日

 

第一章原始资料分析及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1.列流图如下:

 

10+20+4+3

10+20+4+3

10+20+4+3

10+20+4+3

旅列+直通+区段+摘挂

2.确定车站配置图

1)车站类型的确定双线横列式

 

2)区段站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

 

机务段、货场、车辆段位于站对右,站修所位与站对并第二章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1.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

1)到发线数量

列车换算对数:

10×+20×1+4×2+3×2=39(对)

 

设置6条到发线

 

2)客运设备设计

上、下行各1条到发线;由于一次上下车最大旅客数为600人,应设置地道

 

3)机车走行线

机车线的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可参阅教科书。

每昼夜机车经过机车走行线的次数:

20+4+3+20+4+3+2+2=58>36

 

应设置1条机车走行线

 

4)机待线

在站对左位置,即无机务段一端,采用尽头式,有效长为45m

 

5)机车出入段线

机车每昼夜出入段次数:

10+20+4×2+3×2+10+20+4×2+3×2+2×2+2×2×

 

2=100>60

 

应设置出、入段线各1条

 

6)调车线

 

上行、下行、本站作业车停留线、其它车辆停留线各1条

 

设置4条调车线

 

7)牵出线

有调列车每昼夜经牵出线调车次数:

4+3+4+3+4+3+4+3=28>7

 

设置2条牵出线:

左右两端各1条

 

2.咽喉设计

1)按照平行进路的要求设计道岔

右端:

列车到、列车发、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

左端:

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入)段、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

 

调车]

 

2)在满足平等进路要求的基础上,绘制详图,到发线、调车线符合要求

 

4)检查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渡线道岔的布置有无多余,修改后计

 

算坐标

 

5)计算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

①确定线间距离

 

车场间及牵出线与其相邻线间距为m

 

站内正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线路隔开布置,线间距未

 

加宽

 

②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

 

按书中要求确定各道岔号数

 

查表确定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

 

③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

 

查表确定警冲标至道岔中心的距离

 

查表确定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考虑辙叉号码、线路间距、曲线半径、道岔的顺向或逆向、有无轨道绝缘及信号机的基本宽度(380mm)等因素

 

④确定个别线路连接尺寸

 

平行错移,查表求解坐标值

 

⑤计算车站咽喉的长度

 

左端:

 

右端:

 

⑥计算到发线有效长

 

线路编

运行方

线路有效长控制点x

各线路有效长

各线路有效

坐标

左端

右端

之差

1

2

3

4

5

6

7

Ⅰ、3

上行方

0

850

下行方

0

850

上行方

1091

下行方

1088

4、5

上行方

957

下行方

921

7

上行方

988

下行方

988

8、9

上行方

889

 

下行方

889

 

⑦确定车站全长

L全=l左咽+l效+l右咽=++850=<1950符合要求

 

3.车站比例尺平面图(比例尺1:

1000)

 

见附图(略去中部直线部分)

 

第三章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1.车站通过能力计算(到发线、咽喉及车站最终通过能力)

 

(1)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利用率计算法)

 

2)到发线固定使用方案

 

线路

固定用途

一昼夜接(发)

线路

固定用途

一昼夜接(发)

编号

列车数

编号

列车数

通过列车用

接A到解区段

4

通过列车用

发A自编区段

4

8

3

接发A至B旅客列车

10

接B到解区段

4

接发B至A旅客列车

10

发B自编区段

4

4

接发A至B无改中转货

6

接A到解摘挂

3

接发B至A无改中转货

6

发A自编摘挂

3

9

5

接发A至B无改中转货

14

接B到解摘挂

3

7

接发B至A无改中转货

14

发B自编摘挂

3

 

2)计算各种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

 

列车种类

每次作业占用时间

无调中转列车

74

部分改编中转列车

89

到达解体列车

75

自编出发列车

81

 

各项作业占用咽喉及到发线时间标准

t

 

(min)

 

T

 

t中技

 

t′中技

 

t解技

 

t编技

 

客货客

 

 

占用时间

30

4525

3078

56

 

t牵t转t

待解t待发t机

t取送

1215

30303货场

机务段

专用线

10

5

10

 

3)计算到发线总占用时间

T=n中t中+n`中t`中+n解t解+n机t机+Σt固+Σt其他=2184

 

任务书中没有提及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在此省去

4)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

K=(T-Σt固)/(1440M-Σt固)(1-r空)

 

K1=

 

K2=

 

5)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

Nⅰ=nⅰ/K

 

分别按方向别到发场别计算

 

每次作业

占用时间(min)

每昼夜

作业项目

作业次数

所需时间

总时分

其中固定作业

(min)

T

时分∑t固

接发B至A旅客列车

10

42

420

420

接发A至B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6

74

444

接发B至A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6

74

444

总计

22

1308

420

接B到解区段,摘挂列车

7

75

525

接A到解区段,摘挂列车

7

75

525

发B自编区段,摘挂列车

7

81

567

 

Ⅱ发A自编区段,摘挂列车

7

81

567

 

总计

28

2184

 

K1=(1308-420)/(1440

×2-420)=

K2=(2184–0)/(1440

×3-0)=

列入

到发线通过能力(列)

算中

作业项目

到发场

到发场

列车

到发场Ⅰ接A至B无调中转列

20

7

到发场Ⅱ接A到解列车

20

A

到发场Ⅰ发B至A无调中转列

6

到发场Ⅱ发B至A无调中转列

14

7

到发场Ⅱ发A自编列车

27

到发场Ⅰ接B至A无调中转列

6

到发场Ⅱ接B至A无调中转列

14

B

7

到发场Ⅱ接B到解列车

20

到发场Ⅰ发A至B无调中转列

6

7

到发场Ⅱ发B自编列车

 

27

 

到发线Ⅰ的通过能力:

+++=列

 

到发线Ⅱ的通过能力:

+++=列

全站到发线的通过能力:

+=列

 

(2)车站咽喉通过能力的计算

1)绘制咽喉区道岔分组图(详见附图)

 

2)计算咽喉道岔组占用时间

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

编号

作业进路名称

1

3

5

7

9

11

13

15

1

4

道接A至B无改中转车

6

8

48

48

48

48

2

4

道发B至A无改中转车

6

6

36

36

36

36

3

5

道接A至B无改中转车

14

8

112

112

112

112

4

7

道发B至A无改中转车

14

6

84

84

84

84

5

8

道接A到解区段列车

4

8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6

8

道发B自编区段列车

4

6

24

24

24

(24)

24

24

7

9

道接A到解摘挂列车

3

8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8

9

道发B自编摘挂列车

3

6

18

18

18

(18)

18

18

9

4、5道本务机车经6

道入段

16

3

48

48

48

10

4、5道本务机车经6

道出段

16

3

48

48

48

11

7

道本务机车入段

14

3

42

42

42

12

7

道本务机车出段

14

3

42

42

42

13

8

道本务机车经

6道入段

4

3

12

12

12

14

8

道本务机车经

6道出段

4

3

12

12

12

15

8

道本务机车入段

4

3

12

12

12

16

8

道本务机车出段

4

3

12

12

12

(12)

12

17

9

道摘挂机车经

6道入段

3

3

9

9

9

18

9

道摘挂机车经

6道出段

3

3

9

9

9

19

9

道摘挂本务机车入段

3

3

9

9

9

20

9

道摘挂本务机车出段

3

3

9

9

9

(9)

9

21

9

道自编摘挂列车转线

6

15

90

90

90

编号

作业进路名称

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

1

3

5

7

9

11

13

15

 

16

3道接A至B旅客列车

10

7

70

70

17

4道发B至A旅客列车

10

5

50

50

50

50

18

往货场送车

2

10

20

19

向货场取车

2

10

20

∑t固

70

50

50

50

T

286

318

252

420

394

341

383

230

T-∑t固

216

268

252

370

344

341

383

230

K=

(T-∑t固)________

(1-γ空费)(1440-∑t

固)

 

3)按方向别计算咽喉道岔组的通过能力这里,只计算A方向,A端咽喉

受控

A端咽喉

7号

9号

制咽

喉道

岔组

咽喉道岔组

无调

9

经由道岔组号

A方向

组号K

有调

7

A

无调

1、5、9

9

小计

方向

有调

1、3、7、11、15

7

无调

9

A方向

发A

无调

3、7、9、13

7

有调

7

方向

有调

3、7、11、15

7

小计

A方向货物列车接车能力:

N货接A=+=

A方向货物列车发车能力:

N货发A=+=

 

(2)车站最终通过能力的计算

作业

列入计

最终通

到发场

到发场

受何

方向

和列车

算中的

过能力

道岔组7

道岔组9

控制

种类

列车数

(列)

无调

20

到发场

A

有调

7

到发场

13

到发场

20

到发场

无调

 

7

道岔组

有调

7

27

无调

20

到发场

7

到发场

有调

B

27

到发场

到发场

6

无调

有调

7

到发场

13

到发场

利用率K

 

全站最终通过能力:

(B端咽喉未计算)

 

N接=+=列

N发=+=列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次计算未对B端咽喉进行计算,但根据一般同类型车站的情况来看,咽喉区的受控点主要在机务段一端,因此,这样的求解方法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也是可以采信的。

 

第四章总结

1、存在不足和缺憾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在实践中查找出了自己在课程学习上的欠缺,在不断地发现错误、改天错误的过程中,此次设计得以逐渐改善,最终成型。

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再去改正。

 

(1)线路有效长计算时,只考虑了不超规定,在仍可以节省的情况下,尚有部分进一步减少用地的余地;

 

(2)到发场Ⅰ和到发场Ⅱ的利用率和之间的差值还有进一步减小的可能。

今后的学习中,努力达到最优化的设计和安排。

2、得到的体会和心得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特别是进行区段站的设计,我对区段站的认识和理解运用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有机会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收获很多。

 

(1)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设计区段站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我只注重了理论的学习和知识点的识记,却没有将之与实践结合起来,这也是后来课程设计遇到诸多障碍和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一次次的审核、修正,我终于能够较好地协调各个设计要素间的关系,圆满完成这次设计;

 

(2)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一直处于书本上理论分析的内容得以付诸实践;

 

(3)在向老师请教中,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学到了不少好的方法,形成了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实践出真知,感谢老师的指导,感谢同学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