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中考说明.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1772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6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东市中考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丹东市中考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丹东市中考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丹东市中考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丹东市中考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丹东市中考说明.docx

《丹东市中考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东市中考说明.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丹东市中考说明.docx

丹东市中考说明

丹东市2011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考查《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第四学段规定的内容。

其中文言诗文的背诵默写只考查《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中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其中《杂说》除外)。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一部分来自教材上的课文,范围是《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中的散文部分(其中《杂说》除外);另一部分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来自课外散文。

考查现代文阅读的阅读材料一律来自课外。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

1、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

能记准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汉字;书写汉字规范,不写错别字。

2、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辨析词语的意思,能正确使用词语;能修改病句,能正确运用句子恰当地表情达意。

3、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辨析、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五种修辞方法。

4、掌握《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中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其中《杂说》除外)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

了解《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建议阅读的课外诗歌散文作品及作者、长篇文学名著及作者。

5、能正确默写本考试说明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阅读

1、现代文阅读:

(1)、能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特点进行阅读,了解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有较快的阅读速度。

(2)能整体感知现代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3)能把握现代文结构,理清现代文思路。

(4)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现代文内容和表达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6)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7)阅读科技作品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能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答阅读中的一些问题。

(8)阅读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能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9)能够根据现代文的内容,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正确区分现代文的实写

与虚写。

2、文言文阅读: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三)、写作

1、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书面表达。

2、能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做到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做到内容具体、语言通顺得体。

3、能根据表达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来丰富表达内容,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整洁。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及时间

语文学科采用闭卷考试、书面作答的形式,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为150分,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和文言诗文的积累运用,满分30分(其中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约占15分,文言诗文的积累运用约占15分),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第二部分为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满分60分,其中文言文阅读约占10分(课内约占5分,课外约占5分),现代文阅读约占50分,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第三部分为写作,满分60分,作文的命题方式包括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任选其一,写作部分命题不采用二选一的形式。

(三)、试卷内容占分比例。

(1)积累与运用20%;阅读40%;写作40%。

(2)试卷客观试题分值在15分左右。

(2)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

2:

1。

丹东市2011年中考数学考试说明

根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考试说明。

一、命题原则

1.命题以《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程度要求为依据。

2、命题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达到有效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的目的,同时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和深入发展。

3、命题注重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考查,注重对第三学段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考查,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4、命题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地评价学生通过课改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二、考试范围

考查内容以《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为依据,包括第三学段的全部内容。

其中“课题学习”不作为独立命题内容。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数与代数

试题将考查学生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考查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应避免繁琐的运算.

具体要求:

1、数与式

(1)有理数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⑥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2)实数

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②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③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④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⑤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⑥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3)代数式

①在现实情境中考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②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③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④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收集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整式与分式

  ①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②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③会推导乘法公式:

(a+b)(a-b)=a2-b2;(a+b)2=a2+2ab+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④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⑤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2、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②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③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④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②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③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3、函数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函数

  ①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②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③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④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⑤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⑥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3)一次函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②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解析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即k>0或k<0时,图像的变化情况

  ③理解正比例函数.

  ④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⑤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反比例函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②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和解析表达式y=kx(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像的变化).

  ③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5)二次函数

  ①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能从图像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③会根据公式确定图像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

  应考查学生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的基本性质,考查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考查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考查空间观念.

  推理与论证的考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在探索图形性质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与掌握了一定的图形性质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的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发展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考试中应注重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应注重对证明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证明的数量和技巧.证明的要求控制在《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

  

(一)具体要求

  

(1).图形的认识:

点、线、面

  通过丰富的实例,考查点、线、面(如交通图上用点表示城市,屏幕上的画面是由点组成的)的知识.

  

(2)角

  ①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②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3)相交线与平行线

  ①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②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③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④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⑤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⑥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⑦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4)三角形

 ①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②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③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④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

⑤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

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

  ⑥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5)四边形

①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②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③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④探索并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条件.

⑤探索并了解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等腰梯形的条件.

⑥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6)圆

①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②探索圆的性质,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③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④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⑤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7)尺规作图

  ①完成以下基本作图: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③探索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④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

  (8)视图与投影

  ①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②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③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通过典型实例,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包装).

④ 通过背景丰富的实例,知道物体的阴影是怎么形成的,并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如在阳光或灯光下,观察手的阴影或人的身影).

⑤了解视点、视角及盲区的涵义,并能在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中表示.

  ⑥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2、图形与变换

  

(1)图形的轴对称

  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②能够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③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2)图形的平移

  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②能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图形的旋转

  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②了解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

  ③能够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④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 

⑤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4)图形的相似

  ①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了解黄金分割.

  ②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比的平方.

  ③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④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⑤通过典型实例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

  ⑥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⑦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图形与坐标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4、图形与证明

 

(1)了解证明的含义

  ①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②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③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④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⑤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⑥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2)掌握以下基本事实,作为证明的依据

  ①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3)利用

(2)中的基本事实证明下列命题

  ①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④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⑤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⑦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⑧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统计与概率

  将考查学生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描述数据的方法,概率的意义,能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应注重考查学生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使学生体会统计与概率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应注重使学生从事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应注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概率的意义;应加强考查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应避免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变成数字运算的练习,对有关术语不要求进行严格表述.

  具体要求

  1、统计

  

(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

  

(2)通过丰富的实例,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

  (3)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4)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5)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6)通过实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8)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9)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10)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概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通过实验,求得事件发生的频率.

(3)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试卷结构、题型及分数分配

1.试题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类型。

选择题8道,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8道,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理过程;解答题10道,包括计算题、作图题、证明题、实际应用问题、阅读理解问题、开放性及探索性问题等。

解答题中除了以填空形式出现的问题只需直接填出答案外,其余的解答题需按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的分值比例约为4∶4∶2。

4.试题易、中、难比例约为7∶2∶1。

注:

考生不允许带计算器进入考场

丹东市2011年英语学科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五级目标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所提出的具体的内容标准及目标要求。

词汇依据《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拟采用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词汇表中的约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如果《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在2011年5月前正式出版,词汇则以《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为准。

二、考试内容

●词汇知识

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对《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拟采用的词汇表中所规定的约1600个单词(带“*”词汇只要求理解)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要求“四会”,掌握词义、词类、基本用法。

能够运用这些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掌握构词法知识。

●语法知识

1.名词

(1)掌握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形式的构成和用法。

(2)掌握不可数名词及其数量的表达方式。

(3)掌握名词所有格的使用。

(4)掌握专有名词的概念及一般用法。

2.代词

(1)掌握人称代词主格、宾格形式及用法。

(2)掌握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

(3)掌握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的基本用法。

(4)掌握不定代词、复合不定代词及反身代词的含义及用法。

3.数词

掌握基数词和序数词的构成及用法。

4.介词和介词短语

理解介词的意义,掌握常见介词及介词短语的基本用法。

5.连词

理解连词的意义,掌握并列连词与从属连词的基本用法。

6.形容词与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1)掌握形容词与副词在句子中的功能。

(2)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其不规则变化,熟练运用所学句型表示两者和三者或三者以上人或事物的比较。

初步掌握用much,alittle等副词修饰比较等级的用法。

7.冠词

掌握定冠词、不定冠词的基本使用规则和常见习惯用法。

8.动词

(1)掌握系动词be的用法。

掌握become,get,look,turn等作为系动词的一般用法。

(2)掌握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用法。

(3)掌握助动词和情态动词(can,may,must,could,should,would,need等)的用法。

(4)掌握动词六种时态的构成及基本用法。

六种时态包括:

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及一般将来时。

(5)理解过去完成时和过去将来时的用法。

(6)掌握动词不定式作宾语及状语的用法,对于动词不定式的其它用法只要求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