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讲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0723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0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丹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于丹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于丹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于丹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于丹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于丹讲稿.docx

《于丹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丹讲稿.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于丹讲稿.docx

于丹讲稿

于丹:

丹韵词音——诗意春风

今天我们在这儿说说中国的诗歌。

其实每一个中国人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我们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

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做思乡,但是孩子的眼睛会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的。

谁小的时候没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也许,我们起起落落背诗的声音就像啼鸟一样。

谁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的时候,没有想起李商隐的那个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和蜡炬成了我们心里两个可以寄托的意象。

谁在忙碌烦恼的时候不知道陶渊明呢?

都在想着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吧!

可以说,千古夕阳之下,陶渊明的心,温暖了后世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再长大,我们心事沉沉,有了更深沉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

都知道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浩荡的悲伤跟我们自己的一己之悲比起来,是不是我们的心会稍稍放下一点呢?

  年华再老去,我们都会轻轻地叹一声气,想起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但是那种淡淡面对逝水流光时候的窥探,不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

  所有这一切,里面其实都有一个核心的传承,那就是意象。

不管明月、啼鸟、菊花、蜡烛、春蚕、江水还是樱桃、芭蕉,中国人在时光中的感悟,从来不是直接去说我或喜、我或悲、我或愁、我或激扬慷慨,他一定会托付给某一个意象。

  走到今天,我们的眼界更开阔了,我们的技术更发达了,我们的物质更繁盛了,每一个人生命中的可能性都在增长。

但是我们的诗情有托付吗?

我们总会有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思上涌,但是吟不出口来。

因为我们不知道去找到一个什么样的载体,而这个载体在诗中就是意象。

很多人会说,时光走到了今天,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

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孩子的学费,还有我们的医药费,还有每一个人工作中的那些梦想,诗歌真的变得很奢侈。

但是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中国人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真的就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什么是春天呢?

春天其实是人心中朦胧的一种憧憬,是对生命所有的寄予和希望。

中国人爱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也就是说,春光之中一切还都来得及。

一点一点地,把梦想种在现实的土地上,看它开花,看它抽穗,看它结果。

这个过程你还可以企望,所以春天来得总是格外细腻。

中国人为什么诗情老是围绕着早春呢?

因为春天写的总有一些美丽的发现。

一个早春冉冉升起,直到年华渐远,一个新的岁月开始了,在这个早春中,人心中一切的舒展,如此从容。

  小学课本里就有韩愈写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寥寥四句,一首七绝,读起来每一个字那么耐人寻味。

天街小雨润如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想一想,那种酥软酥麻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今天会觉得雨打下来是潮的是湿的,你说它润,我们能理解,你能感觉到什么叫小雨如酥吗?

  他的这一句诗,总是让我想起来汤显祖写《牡丹亭》杜丽娘在游园之前看春天,二八芳华少女对春天的那种形容。

她说“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她说你看袅袅的晴光,它是摇漾着吹来了我闲闲的院落。

我眼前的春天是什么呢?

春天如同细细的彩丝彩线一样,到我的眼前,一痕一痕地抽开。

  春天要有什么样的心才能去发现润如酥的小雨,春光如线袅袅袭来呢?

韩韩愈接着说,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个感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不知道我们是不是还曾记得,远远看去,连成片的草地似乎已经朦朦绿色了,但是你近了去看,不管地上的草还是眼前的柳枝,分明还没有绿意,只有离得很远的时候,淡淡的一抹,这就叫“遥看近却无”。

柳丝已经摇漾了,什么样的柳呢?

他用了一个字,叫做“烟”柳。

“最是一年春好处”,最好的春天是摇漾的烟柳满皇都。

我们知道,形容水上含烟袅袅升起的时候,有一个词,叫做“烟波”。

烟波浩渺那也是如烟,柳丝荡漾依然如烟,人心事如烟,看世事岁月也如烟。

有些往事不如烟,它还缭绕在心,我们能够知道烟字里面,袅袅荡涌的那种气息、那种光影,对我们的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打动。

只有早春才是如此,春光再盛、再晚的时候,都不是这番景色。

  我们小的时候,都背过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个诗词我还记得,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爸爸就开始教我背,而且带着我去看什么叫做细叶新裁出,等到我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回来,又是奶声奶气地在念这首诗,所有人的年华都曾经从早春经过,我们都曾经天真地用小手拈着柳叶,去用孩子一样浪漫的幻想去想什么叫做二月春风似剪刀。

是春风一缕一缕的,像我们做手工剪彩纸那样,把柳丝裁成了这等婀娜的模样。

其实在累了的时候,我喜欢对着一盏春茶,淡淡地在心里去回忆这些小时候念熟的句子,心渐渐地就柔软了,就松弛了,被春雨滋润了,被烟柳感动了,心渐渐地就轻盈了,被春风托举了。

  我们还有多少春光可以流连?

我们现在忙得已经分不出一年四季了。

我们试一试跟着白居易走一走钱塘湖边。

  “孤山寺北贾亭西”,这个地方是哪儿呢?

“水面初平云脚低”,显然这是西湖了。

只有春天的水面渐渐渐渐地涨起来,可以用“初平”,因为它从冬天的低落已经春水上涨。

而远处天边的春云渐渐垂下来,水和天渐渐要相连了。

再看近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对得如此之工,但是新鲜、玲珑、活泼、流利。

他用的是“几处”,用的是“谁家”,想想看如果我们换一个字,说,处处早莺,那就用不着争暖树了,因为已经到处莺歌,显然春已盛;我们再换一个字,用家家新燕,那就不用小心翼翼地啄春泥了,因为那已经到暮春了,莺歌燕舞都已经多出来的时候,哪有这点“几处”和“早春”的时候,人心里蓦然相逢的惊喜呢?

渐渐地,春真的深了。

“乱花渐欲迷人眼”,花逐渐开得纷盛了,纷纷扰扰乱红之间,人眼开始变得迷离了、沉醉了。

“浅草才能没马蹄”,花绽放的时候草跟着长,但是草还未深,在这一条笔直大道的白堤上,多少人踏马游春,你想过吗?

马蹄下的小草刚刚长出来,将将没了马蹄,这是早春气象。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一条白堤,是白居易的政绩,白居易在杭州任上,看着如此风景,内心那样的一种感动。

  其实我们对比一下,他从洛阳来的时候写过洛阳的春天,洛阳的春天什么样呢?

他写的《魏王堤》写得也很好,他说,“花寒懒发鸟慵啼”,北方的花比南方的花要懒,它没那么勤快,太早的时候寒气尚重,起不来。

所以,“花寒懒发”。

你看北方有的时候,很冷的早晨,人伸个懒腰,都不愿出热乎乎的被窝。

所以花也随人,在北方的寒冷中,懒懒的、渐渐的,要晚晚的再出来。

你再看鸟,“鸟慵啼”,也是一份慵懒。

寒气还重,哪有那么多生命的欢欣?

那人要去寻春了,“信马闲行到日西”,一直找到沉沉落日都西斜了,“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终于我找到这个地方,在魏王堤上,还算是未春先有思。

春意还没萌动,这儿有柳树,我在这个地方托付一点我的思情吧。

看见这点柳条,还是柳条无力的魏王堤,白居易这种刻画,今天看起来真是让我们动心动情。

南北方的春天,我们曾经这么深地感受过吗?

  大概在穆宗长庆三年的七月到长庆四年的五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所以他在他的白堤之上去这样咏春。

后来又转任苏州刺史,到55岁的时候回到了洛阳,那么再看洛阳北方那一片慵懒沉重的春色,他的心中对江南有什么样的牵绊呢?

如果说在钱塘湖边,他看着西湖咏一个早春,那个时候还有从容细腻的发现,那么人远归之后,在轮转十多年,他对江南的那种思念就已经不是这么纤弱精细了,那是一种蓬勃热烈、魂牵梦萦。

  我们都熟悉白居易在67岁暮年时光写出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有多好?

江南的花儿、江南的水,居然如此明艳。

日出江花红,红得比火还艳;江水绿,绿得比蓝还要浓。

过去大家知道,杜甫写诗是特别善用色彩的,杜甫写“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说江有多么绿呢?

鸟倏地一下过去,碧江更衬出鸟的洁白,而山又有多么青呢?

朵朵的鲜花像燃烧一样。

这个色彩很明丽。

再比如我们更熟悉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都很显眼。

但是你看,白居易在回到北方之后,那种诗情欲燃的时候写出来照样是鲜亮的色彩,这样的诗写出来的,其实就是随物赋形,充满所在。

到处都是蓬勃,到处都是新鲜。

  其实我们今天想起来,每个人大概都曾经看过白居易也曾见到的春色,但是我们既没有那样一种细腻婉约的笔触去点染早春,也没有远离之后魂牵梦系那种蓬勃热烈去忆江南。

我们曾经相逢过的春天,在这些古人的诗句里面。

让我们一点一点的,去唤醒回忆吧。

  李山甫在《寒食》这首诗里说“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这就像刚才我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写的也是“有时”而不是“时时”,“到处”——不同的地方——有的都是“三点两点雨”、“十枝五枝花”。

这点生动就在于它的蓬勃刚刚透出一点消息,还没有到烂漫,还没有满眼满目都是春意。

  陆游说得更好,“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一夜枕上无眠,听着沥沥淅淅的春雨,然后诗人就想,到明天早晨,应该早早的就有卖杏花的人了。

这一夜春雨吹开了多少早春的花?

今天读一读这样的诗,我们去感受一下已经久违的春天,我们还有多少人能够细细地在春光里去看它的变化,从早春到暮春有什么变化?

  苏东坡写他看见的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你知道那个杏子树上,原来开的可以卖的那些杏花,逐渐逐渐就花瓣凋落了,这叫花褪残红,然后你渐渐就看到花蕊里面包裹着的那个小果子渐渐长大了,看出来那是青杏了,但是很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一个“飞”一个“绕”,你会觉得眼前一切风景是流动的,绝不僵死。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老不吹绵,你会知道柳絮吹着吹着就少了,那说明柳条已经很密了。

在这一个时刻,放眼四望已经芳草萋萋,“天涯何处无芳草”。

  写春天,有许多的玲珑与烂漫。

我们对春天的描述,要说最细腻,那我们还是来看一位女词人。

  李清照在她少女时光写的《如梦令》,眼中是什么样的春天呢?

一首小词,几句问答而已。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说的是一个贵族少女,她听着昨天晚上雨疏风骤,按照周汝昌先生的解释,这里的疏,不是疏朗之疏,而是雨很狂,哗哗夹杂着风,密集地打过来。

她说那样的风和雨打下来,人听着听着,因为她带酒,所以她入睡了。

睡醒的时候,心事还没有放下,还惦着昨天夜里的风雨,所以一撑起来就赶紧去问自己的丫鬟,说你去看看外头的海棠树怎么样。

这个粗心的小丫鬟一边卷帘一边在那儿说,还好还好,虽然说下了一夜的雨,但是海棠花没怎么变。

然后这个主人公就说,你这个傻丫头,你太粗心了,你再去看看,应该那些红的少了很多,但是绿的却添了不少!

这就叫做“绿肥红瘦”。

  今天要用这么多话来描述的一个场景,六句小词,无数曲折,一步一景,就如同我们去游一座园林,那种惜春之心,就在这样少女问答之中尽显纸上,这不动人吗?

  古人和今人隔的,只是一段岁月吗?

有的时候我想,我们隔了多少心情?

年年春来,但是我们还有当年人们的那种心事吗?

其实春天意识的苏醒,有的时候也是人心之中春意荡漾,有的时候也是春天那种女儿心情去看自己娇嫩的青春生命。

  欧阳炯的《春情》里面,真是写尽了一个少妇的春情。

寥寥八句,连用十个春字,“春来阶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春燕舞随风势,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缭乱,非干春梦无凭。

”其实,在诗词里头,一个字来回反复用,这是大忌。

八句里面连用十个春,你觉得累赘吗?

你觉得罗嗦吗?

你只觉得满纸生春、扑面春风。

你就看这下半阙,写的这个春中少妇的心情,“春幡细缕春缯”,春幡是什么?

是那些漂亮的女孩子和少妇,去迎春的时候,或者插柳树上,甚至就插在自己鬓角上,用春天薄薄的漂亮的丝绸做的那些小旗子,所以春缯就是那些薄纱。

也许这个巧手的少妇,自己桃红柳绿做了很多小春幡,想要插在自己的鬓边去迎接她的丈夫,让丈夫陪她游春。

但是丈夫没有归来,所以她懒懒地把这些春幡就扔在桌上,一点都没收拾。

眼前在深闺不眠之夜陪她的有什么呢?

只有一盏灯,所以眼下是“春闺一点春灯”。

终于熬不住了,做梦,梦见她爱人归来。

这样一番春梦远了,惊醒的时候心里更烦,于是自己明白了,“自是春心缭乱,非干春梦无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

是自己的心乱了。

春天到底在哪儿呢?

春天在人心里!

  心里有花开,心里有发现,人的生命才含春色。

《牡丹亭》写16岁的少女杜丽娘,一步跨进自己家的庭院,发现大好年光原来都在闺塾里跟着腐儒陈最良去读书了,自己家的花园没来过。

所以她长叹一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人不进来,哪知道有春天。

细细看去,“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想一想眼前不是没有春花,但姹紫嫣红开遍,不也只剩了断井颓垣陪着?

无人欣赏,就算有良辰美景但奈何天,就算有赏心乐事,可是落在了谁家院?

一切和自己无关,看那些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但杜丽娘呢?

自称“锦屏人”,一道锦绣屏风把她隔在屋里,而大好春光都在屏风之外。

“忒看的韶光贱”,这一切一切与她自己是不相关联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感春伤怀,所以她就做了那样一个惊天动地的大梦,梦见书生柳梦梅,擎着柳枝来寻她,跟她说: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这个生命的觉醒来得突如其来,来得蓬勃难挡,所以生生死死,“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们今天读这样的诗,看这样的戏,还能够深刻地去感知我们的生命中,也会有从未苏醒的春天。

不要说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少男少女的时光,你相信吗,有很多人直至生命老去,他的春天一直没有苏醒,他的生命在冬眠状态下走完了一年的流光。

他在这个世界上经历了很多的困顿、穿越了很多的沧桑,他有很多的忧伤、有很多的惶惑、有很多的焦虑、有很多的悲苦,他可能忿世嫉俗、他可能指斥命运不公,他对抗这一切只有自己忍辱负重。

但是他从来不知道,还有一种生命的春光,照样可以去抵抗生命中所有的困顿挫折,可以让一个人保持着内心的那种欢畅和少年蓬勃的梦想,让一个人生命新鲜,让一个人在面对沉重负担的时候,可以举重若轻。

那是一种境界,它需要生命真的苏醒。

  张先这个人,号称“三影郎中”,写“云破月来花弄影”。

他是个多情的人,他曾经在月色之中沉恨细思,一个人沉沉地想,一个见不得郎君这样的一个女子,她羡慕桃花杏花“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她说桃杏飞花就算吹走,起码还能够随风而去,而我的夫君何在?

所以这个多情的张先,在他的辞章里说,突然听见了杜鹃声啼,“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在子规声中他知道,又一年春尽了。

“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就剩那几枝残红了,不忍它在风雨中凋零,所以他说我要把残花折回来供在我的案头,我看着这一切,知道此刻风色紧了,梅雨时节快到了。

“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这样的一个时刻,飞花柳浓,心事还藏得深深。

突然之间,上半阕是听见了子规啼,下半阕是听见了琵琶声,琵琶上的第四弦叫做幺弦,幺弦声激切,弹出来直指人心。

所以他说,不能再弹这个琵琶声了,“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我真是觉得你的琴弦上说尽了我的心事。

我心中有什么呢?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可能跟我差不多年龄的朋友会记得二十年前特别流行琼瑶的小说,我记得我在上高中、上大学的时候读琼瑶小说《心有千千结》,从那个时候我就特别爱张先的这句词,说得那么沉痛,说得那么裹挟,说得不遮不掩,直指他的心中爱恋伤痛。

“天不老,情难绝”,天会老吗?

天不老去,情丝不死,“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这样的一颗心,打不开。

整夜过去了,“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外面的太阳还没有升起,但是深夜的灯已经燃尽了。

  这其实就是人间的离愁别恨了,所以什么是人间的春愁呢?

李商隐说得好“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天多么繁盛,但是春心要是跟春天去争发的话,你会知道人的那种相思是一寸相思一寸灰。

  凡此种种,都是人心中的怀恨,都是人的心事,我相信天不老情难绝,只要有人生的延续,这一切的故事还在上演。

  我们还有多少人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今天我们看电视剧还会垂泪,我们看网络小说还愿意伤情,但是我们还愿意念古诗吗?

我们还愿意在诗词如此简约的意象中找到那种托付吗?

诗词的意象可不仅仅讲这些小情小调,个人的离别忧伤,它是可以以一个繁盛的春天对比江山寥落的。

那种触目惊心,读起来今天每个人还会心中怦然而动。

  还是那个入宋的后主李煜,他在一个春天里听见了什么又看见了什么呢?

那样一个不眠深夜,听见“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在那些潺潺的雨声中,一个春天又凋谢了。

“罗衾不耐五更寒”,越发感到身上的被子薄了,春寒袭来,惊醒之后突然知道“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刚刚做过一个什么梦?

是梦见故国江山了吗?

是梦见当面的胜景乐事了吗?

突然惊醒“梦里不知身是客”,突然知道身在何方,起来再也睡不着了,但是不敢上楼,“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上了楼台就要远眺,想见当年故国的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什么时候再相见,今生还会有相逢吗?

不知道。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看见春花逐落水,只这四个字,“天上人间”,当年的追忆如同前尘往事,恍如隔世,人间此刻,此情何堪?

这就是李煜的春天。

  中国的诗词,真的是要念的,平白如话,朗朗上口。

我们就是念一遍,内心已经会有一些春风拂漾,已经会有一些春思涌动。

  杜甫在《曲江》这首诗中说,“一点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减一片花,春意就凋损了,何况眼前那是风飘万点。

  欧阳修写《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想起来当年与自己的恋人携手,在东风之间游遍春花洛阳城,那个时候洛阳牡丹也曾经映着他们两个人默契的笑影。

但今天,“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这里写了三年的看花,去年双双来见,今年孤单一人,但今年比去年要更好,明年的花更好,但“知与谁同”,更不知道人在何方。

这是人见世间春意烂漫而产生的那种珍惜之感,春愁重恨,真的只是一件落寞的哀伤之事吗?

有的时候,它在我们的内心唤起多少留恋?

  还是欧阳修,看见三月暮春天,“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雨横风狂三月暮”,暮春时候,春天真的要走了,所以这里有一个动作“门掩黄昏”,赶紧关上门,关上门想要把春天留住,但“无计留春住”,关不住。

所以唯有泪眼问花,能不走吗?

春花无语,无语之中,“乱红飞过秋千去”,还是走了。

所以最后的这两句,王国维先生评价说这就叫做“有我之境,处处皆着我之色彩”,这写的是花吗?

是秋千吗?

这写的是人的泪眼看的,有伤感的暮春。

  所以李清照在《一剪梅》里面写到“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这个词牌子也是小词,这么短的小词,能写人的两处闲愁,才下了眉头,强把自己的容颜解开,又上心头,但心事无处托付,这样的一点春愁,有的时候,人想要走得更远一点,偏偏看见春愁更浓了。

  秦观说“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

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这是一个什么时节?

是一个人看见少年流光留不住的时节,所以这样的时候,飞絮落花,人想要去一登楼,然后看见满眼春江,他说,就算春江都是泪,也流不动我许多愁。

春恨多深啊!

  我们今天可能会说,春恨无聊,我们今天现实的烦恼已经这么多了,为什么你在诗词里还要给我们添愁增恨呢?

诗词难道不是为了解忧的吗?

有时候我想,今天我们期待那种有品质的快乐,但其实连有品质的忧伤现在都很难得了。

我们有很多烦恼,因为失业、因为失恋、因为失去很多我们身边有形的拥有,但是烦恼不是忧愁,忧愁有时候是你骨髓深处的悲天悯人,是人看见自然流光带走世界上更多有价值东西的时候那种深深的悲叹。

真正的忧伤是人生有情,对世间的一切,人间的不公正,那些更弱势的烦恼,对他的同情和相助,所有这一切需要人心柔软,需要人心能够在流光中有一种唤醒、有一种珍惜。

  古人对春天有多珍惜呢?

辛弃疾,这样一个壮士,这样一个铁骨铮铮主战的老将,你看看他在柔春面前,谁说男儿不柔情?

他这样一个试手补天裂的老将,他的惜春心多么缠绵。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他说一番一番的风雨,匆匆间春天真的又走了。

我因为惜春,别人盼着花开,我老在祈祷花开晚点。

晚点开它就晚点走,因为它开了就要凋零。

所以他说,春花没开之前,我就跟别人不一样,我让好日子晚点来晚点来,一直到今天,果然落花要走了,这一刻他急急地去留春,他对春天断喝“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他说,春天啊,你站住吧,你回不去了,你已经迷了归途!

李白所谓“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人回头一看,全是春草,有时候会迷路的。

辛弃疾如此多情,他跟春天说你也会迷路的,春草已经迷了你的归途,你就在这儿吧!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我说了、我留了又能怎样?

春天不回答。

比我更多情的就是在画檐角上暗暗织出来的那些蜘蛛网,一天到晚的想要用自己的网子多粘一点柳絮,这算是一种挽留吧,这算是一点多情吧。

说春花红,春柳碧,这是多情。

我们今天都懂得,但是谁会觉得蜘蛛网多情?

在辛弃疾的眼中,蜘蛛网也是多情。

  所以刚才说,听不得杜宇声声催归,人在这个时候,最后人情的迸发还是思恋。

为什么古人会伤春会惜春?

说到底是他们心中有春愁,有深情。

最后人间多少情,还是落在自己的心事上。

  记得小时候写作文,老师总是说我们观察得不好,用的意象不足,让去学古人。

小的时候只知道照搬照抄别人用过的意象,但长大才明白,我们远离的其实是这份精细的心情。

  我们今天,每到春来还有那样的惆怅吗?

我们今天,再在春天里面流连的时候,我们还知道春意在心中的响动吗?

就是因为有这么多首我们所熟悉的春天的诗词,一点一点打开我们,让我们的心在春天里面都经历一次苏醒,我们才会深深看见生命的深处。

(二)暮暖清秋

 

  朋友们大家好,所谓“春华秋实”,秋天也是中国人一个意味深长的季节。

按照农耕文明的传统,到了秋天就该丰收了,所以婚嫁很多人选在秋天,而考生赶考也是在秋天十月左右到达京城。

一个清秋节包含这么多事情,它难免让人在旅途之上有很多的感慨.来来往往,看见一个变化季节的时候,心灵跟着也会有所激荡。

 

  那么秋天在路上可以看见什么呢?

所谓的秋色、秋光,是指一年的草木到了它颜色最为丰富、层次跌宕、五彩斑斓,但是马上就要进入寒冬的那个时刻。

秋天可以说从早春鲜嫩的蓬勃经历了整个酷暑一直历练到了秋天,丰厚、鲜艳,这个时候它把最美的状态呈现在天地之间。

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它把一树一树的叶子都招摇成为花朵,铺天盖地,这个季节当然让人心有所感。

 

  人生那种匆急之感容易在秋天被激发出来。

屈原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的生命一直在路上,他在奔波动荡的路上,他在迁徙流浪的路上。

他一直都看着春秋代序,时光在他的眼中跑得比谁都要匆急,其实他害怕的就是老之将至、修名不利。

 

  所以草木的摇落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感受是不相同的,有人几乎没有所感生命就过去了,有人一片落叶都会怦然心惊。

  清代的诗人赵翼说得好,“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这一句诗说得多么鲜明,鲜明中又何等惊心。

就是这点秋风,它染遍了人间的颜色,枫叶被它染红,落叶之后它就会坠地,而人间白头,也是被一度一度秋风染遍的。

这个时节,人心情摇荡,看着转瞬即逝的年华在眼前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沉郁,但是走得越来越匆急。

  李清照有一年深秋重阳,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面做官的丈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她说你看这个日子走到九九重阳,薄薄的秋雾已经起了,浓云再压下来,整个白天都不明朗。

不明朗的是天气吗?

其实是我那颗含愁绪的心。

我每天干什么呢?

百无聊赖在闺房中点着香,“瑞脑销金兽”,香袅袅而起,笼罩着兽形的香炉,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