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0352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七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七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七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七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八单元导学案.docx

《七八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八单元导学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八单元导学案.docx

七八单元导学案

仓小导学案

课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学习重、难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3

导学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素材

激趣

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句名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齐读,个别读。

问为什么这样读?

(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齐读,个别读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自主

学习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

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自读思考:

课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

 

自主学习

交流

互动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

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

”“那又是为什么呢?

”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

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2、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2、讨论:

是什么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3、抓住“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一句,结合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和他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的话语等内容,推想一下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什么,让学生谈一谈或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

  七、深入探究,感悟升华:

   1、再读课文对比中理解,思考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

在这样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2、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3、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4、诵读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读。

    (3)个别读课文。

  八、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

有感情朗读

 

一边读一边想象

 

学生谈一谈或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

 

再读课文对比中理解

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

 

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

 

深入探究,感悟升华

 

达标检测

见达标检测题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从小立志

  周恩来**报效祖国

仓小导学案

课题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

导学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素材

激趣

导入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齐读课题

谈话导入

自主

学习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吗?

(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

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B、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1)读后评议

(2)出示填空,讨论填空

(3)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读后评议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交流

互动

三、学习第一段(1-4节)

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段。

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出示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节字幕)这一节讲了两层意思,(打出分层号)请同学们速读第1节,用简洁扼要的两句话来概括层意。

(“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老帮“我”改的。

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

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3、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

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4、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多媒体课件什么反应呢?

(指名读)

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

(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改了哪些地方呢?

你能举例来说说呢?

指导朗读“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或直线、曲线。

 5、的确,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叶老都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修改。

我们的感受和作者的相比,谁的感受更多更深些呢?

为什么?

    “我真的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6、“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处呢?

指名答出示重点句。

     这不仅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

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1)“气候”在字典里有这样几个解释:

①气象情况;②比喻动向或情势;③比喻结果或成就。

在这里句话里面,应该选哪一个解释?

    

(2)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做文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要十分投入,化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

    (4)指导朗读。

   7、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

改 评),指名读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

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

"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

   8、“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

”(出示课件)

 

(1)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

为什么这样读?

 

(2)指导朗读。

(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集体读)

9、学生置疑。

  四、总结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着重研究的。

  五、学习本课生字

   1、出示生字正音

   2、归类

   3、指导书写

 

速读第1节,用简洁扼要的两句话来概括层意

 

指名答出示重点句

 

学生接读

 

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集体读

 

多媒体课件

 

指导朗读

达标

检测

见达标检测题

 修改作文───改  一丝不苟

             评  指点鼓励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邀请作客───亲切(认真、期待)

仓小导学案

课题

27《乌塔》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重、难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准备

小黑板、地图。

教学时间

1

导学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素材

激趣

导入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

最远的到过哪?

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

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学生预习

谈话导入

自主

学习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分组通读课文

检查自学情况

交流

互动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质疑

 

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达标

检测

见达标检测题

 1.打工挣钱

乌塔  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仓小导学案

课题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学习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时间

2

导学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素材

激趣

导入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

(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

   2、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书信的内容包罗万丈,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情况的等等。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里就有两封信,请大家看看这两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参与谈话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主

学习

二、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自由阅读课文,学生简单概括

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交流

互动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师:

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

你是怎样做的?

   2、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吗?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1、猜一猜:

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

写信好友那些好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d、……

  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

(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

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

(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

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

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结尾。

(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

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

(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5)日期。

(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达标

检测

见达标检测题

板书

设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仓小导学案

课题

《语文园地七》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①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②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③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④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⑤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学习重、难点

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准备

①实物投影仪

②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时间

5

导学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素材

激趣

导入

     口语交际

  ①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

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②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③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A、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B、“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C、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④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⑤全班交流。

  ⑥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B、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

 

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

自主

学习

习作指导

  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①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

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

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发处要写具体。

  ②“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

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

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

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用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

  C、“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

《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延伸出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③写回信应注意格式: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

回信的特点要表现在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

回答问题时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二、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三、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的修改方法。

  四、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尊重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五、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

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学生起草

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交流

互动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①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②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语句通畅。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①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②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③鼓励学生投稿。

   我的发现

  ①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②指名朗读。

说说自己的发现。

  ③交流各自的发现。

  A、读书时,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B、解决问题时可采用:

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④扩展练习。

  A、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B、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C、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日积月累

  ①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②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③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④背诵名言。

  ⑤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

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一句名言。

  ⑥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地方,鼓励自己。

  展示台

  ①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②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③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④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

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背诵名言

 

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指名朗读。

说说自己的发现

 

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

达标

检测

见达标检测题

语文园地七

话题一:

编成短剧演一演。

  话题二:

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

  话题三:

自学信封写法,把回信寄给老师。

仓小导学案

课题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导学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素材

激趣

导入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探探你能感觉到什么?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自主

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

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

用“”划出来。

自由朗读课文

默读全文。

思考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交流

互动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

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

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

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

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

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

(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

思考:

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