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1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0324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0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文学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文学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文学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文学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10.docx

《文学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10.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10.docx

文学10

14.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与特色

15.姜夔词的艺术成就与特色16.北宋末年词坛的发展

17.重要词集的作者及其词风18.苏、辛词之比较

19.周邦彦、姜夔之比较20.词曲异同

21.试以重要词家为例,说明词体于唐宋间的演进情形。

(唐五代重要词人及词风、北宋词人及词风、南宋词人及词风)。

宋文论

1.《词源》的作者与内容2.《沧浪诗话》的诗歌理论

3.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的文学见解

4.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主张5.唐、宋两次古文运动的异同

宋话本

1.何谓话本?

2.话本的结构特色3.话本兴起的原因

4.话本的家数5.话本的艺术成就6.话本的作品7.话本对后代文学的影响8.唐传奇与宋话本之比较

9.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认为「传奇」之名,自唐至明凡有四变,试胪陈比较之。

元曲

1.元杂剧兴盛的原因2.元杂剧的体制与结构

3.元杂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4.元杂剧的代表作品及其特色

5.关、马、郑、白、王五大作家的艺术成就与贡献

6.元代散曲的分期与代表作家及其特色

7.元代散曲兴盛的原因8.散曲的形式与特点

9.词曲异同10.中国戏曲的分类与特色

11.元明杂剧的异同

明诗文

1.茶陵诗派的文学成就2.台阁体的代表作家及其特点

3.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及其得失4.唐宋派的文学主张及其得失

5.公安派的文学理论及其影响6.竟陵派的文学理论及其得失

7.晚明小品文的特色与成就

明传奇

1.明传奇的发展与代表作品2.明代的戏曲理论

3.南戏的起源与发展4.「荆、刘、拜、杀」四大南戏的作者与内容

5.徐渭杂剧的特点与发展6.《琵琶记》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7.昆曲的兴起与影响8.《玉茗堂四梦》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9.吴江派与临川派的作品特色与理论比较

10.元明杂剧的异同11.南戏与杂剧的区别

12.传奇与南戏、唐传奇的关系13.传奇与杂剧之区别

14.明代杂剧的特点与发展

15.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认为「传奇」之名,自唐至明凡有四变,试胪陈比较之。

明小说

1.明代小说兴盛的原因与发展2.明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与影响

3.章回小说的特点及其发展状况4.《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与历史地位

5.《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版本6.《西游记》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

7.《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8.「三言」、「二拍」的编著者与其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明文论

1.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及其得失

2.唐宋派的文学主张及其得失3.公安派的文学理论及其影响4.竟陵派的文学理论及其得失

5.李卓吾的文学理论

清诗

1.清代诗学的派别及其主张2.黄遵宪在文学史上的成就

3.同光体的代表作家与其特色

清散文

1.桐城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2.阳湖派的文学理论

清代词曲

1.清代戏曲的发展2.纳兰性德词的特色

3.浙西词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4.常州词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

5.李渔的戏曲理论6.洪升《长生殿》的主题内容与价值

7.孔尚任《桃花扇》的主题内容与价值

清小说

1.《聊斋》的艺术成就2.《儒林外史》结构的特点与艺术

3.《红楼梦》的主题、结构、人物塑造与文学价值

4.晚清谴责小说兴盛的原因与特色及代表作家

5.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与重要作品

清文论

1.清代诗学的派别及其主张2.桐城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

3.阳湖派的文学理论4.浙西词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

5.常州词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

强烈推荐古代文学教学大纲3

第三学期 元明清文学(34学时)

第六编 元代文学(8学时)

绪论(0.5学时)

一、元代的社会概况与文学

二、元杂剧的繁荣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0.5学时)

第一节 说话艺术

说话的定义 说话“四家” 话本

第二节 小说话本

现存的小说、讲史、说经话本 小说话本的体制

第三节 诸宫调

诸宫调的含义 诸宫调作品 董西厢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话本。

诸宫调。

董西厢。

(2)南宋说话四家是哪四家?

每类包括哪些题材范畴?

(3)《董西厢》对莺莺故事的沿袭与发展。

第二章 关汉卿(2学时)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

人格构成的二重性 杂剧分类及其代表作:

社会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历史剧

第二节 《窦娥冤》

深刻的思想内涵  人物形象 悲剧艺术特色

第三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尽快入戏 曲词的动作性 巧妙设置悬念 张弛有致的情节节奏 本色当行的语言。

思考题:

(1)从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角度来判别《窦娥冤》的悲剧内涵。

(2)如何理解窦娥身上的浓重的贞孝观念?

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2学时)

第一节 《西厢记》的作者及莺莺故事的创新

王实甫的生平 《西厢记》对杂剧文本体制的新创(5本20折)主题的改造

第二节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及语言艺术

戏剧冲突 点铁成金的人物 语言艺术 了解《西厢记》在写情文学的深刻影响

思考题:

(1)《西厢记》故事演变的几个重要阶段。

(2)简述莺莺、张生、红娘形象的特点及其蕴涵的思想内涵。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与第五、六章共1学时)

第一节 白朴

元曲四大家 白朴的生平 《梧桐雨》的本事来源 《梧桐雨》的主要内容及蕴涵 梧桐夜雨意象渲染的悲凉、感伤的氛围 《墙头马上》的情节及尊情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马致远

马致远的生平、创作 《汉宫秋》 神仙道化剧及其主要叙事技巧。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元曲四大家 

(2)《梧桐雨》极力渲染的主题意蕴是什么?

(3)《汉宫秋》中对历史与现实有哪些体悟?

第五章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第一节 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赵氏孤儿》 《潇湘雨》 《竹坞听琴》 《不认尸》

第二节 河北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燕青博鱼》 《柳毅传书》 《风光好》 《看钱奴》

第三节 山东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水浒戏 《李逵负荆》、《双献功》、《张生煮海》、《老生儿》

第四节 山西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秋胡戏妻》、《曲江池》、《灰栏记》

思考题:

北方戏剧圈的代表作家作品。

第六章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第一节 杂剧的南移与衰落

创作中心由以大都为核心的北方向以杭州为核心的南方的转移 体制的局限 元杂剧的衰落

第二节 郑光祖

《倩女离婚》的艺术构思、本事来源及其情节关目

第三节 乔吉与宫天挺

乔吉才子佳人剧《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 宫天挺《七里滩》中的隐逸情调

第四节金仁杰、杨梓秦简夫

《追韩信》《敬德不伏老》 《东堂老》的文化意义

思考题:

元杂剧衰落的原因。

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1学时)

第一节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南戏的形成及其体制特点 早期南戏作品

第二节《琵琶记》

《琵琶记》故事的流变过程中的彻底翻案及其原因 《琵琶记》的主要情节关目及其悲剧蕴涵蔡伯喈与传统文人的软弱性格 赵五娘与礼教制度下的女性  双线结构

第三节 四大南戏

《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记》《杀狗记》

的具体所指,及其剧情。

重点:

通过蔡伯喈、赵五娘形象看传统文人的软弱性格、在封建礼教压制下妇女的深重灾难,了解。

难点:

理解作品体现出来的封建伦理自身的矛盾。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南戏 四大南戏 

(2)从赵五娘、蔡伯喈形象看《琵琶记》的悲剧内涵。

(3)分析《琵琶记》苦乐交错的双线结构形成的巨大感染力。

(4)南戏有哪些不同与杂剧的体制特征?

第八章 元代散曲(1学时)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

散曲兴起的原因 散曲的体制  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显豁酣畅)

第二节 元代散曲的创作

元前期散曲作家的基本概况  马致远的《秋思》。

元后期散曲创作 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哀婉蕴藉的主流情调

思考题:

结合具体作品看散曲的文体风格与审美取向。

第九章 元代诗文(自学)

第七编 明代文学(12学时)

绪论(1学时)

一、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

二、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

三、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四、众多的文学群体与文学的论争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2学时)

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三国故事流变过程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国志演义》主要版本

第二节 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

《三国志演义》的多重主旨 《三国志演义》的悲剧意蕴

第三节 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实与虚的关系  非凡的叙事才能  全景军事文学的特点(精彩的战争描写) 特征化的人物塑造(三绝)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历史演义的繁荣起来  在国外的影响

思考题:

(1)《三国志演义》如何处理史实与虚构的关系?

(2)《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艺术。

(3)《三国志演义》的多重主题意旨。

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2学时)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水浒故事流传的几个关键阶段 《水浒传》的繁、简本

第二节 《水浒传》的主题

忠义的悲剧 忠义思想的复杂内涵

第三节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的群像

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 同中见异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连环勾锁、百川归海的叙事结构

第四节 《水浒传》的影响

社会影响 文学地位 其他英雄传奇小说

思考题:

(1)《水浒传》忠义悲剧的复杂内涵。

(2)《水浒传》中“犯中见避”的人物塑造。

(3)怎样看待《水浒传》中描写的传奇性与现实性。

第三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2学时)

第一节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

西游故事的嬗变及孙悟空形象的演化 作者问题 《西游记》的版本情况

第二节 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

戏笔中存至理 “游戏中暗藏密谛”的隐喻、象征性

第三节 神幻世界和奇幻美与诙谐性

极幻与极真的辨证统一 三位一体的人物塑造方法 多色调、多侧面地刻画形象 诙谐特点及对三教的游戏态度

第四节 《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 《西游记》等神魔小说的影响

思考题:

(1)怎么理解《西游记》主题意旨的隐喻性、象征性?

(2)《西游记》人物塑造的几种主要艺术方法。

第四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1学时)

第一节 《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

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成书的时代 作者之谜,版本情况

第二节 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

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的辐射式写法 对人性丑恶的剖析 戒世目的 《金瓶梅》的悲剧性 关于性描写

第三节 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由审美向审丑的转向 人物性格塑造的立体与多元 网状的叙事结构 生活化的人物语言 《金瓶梅》奠定了世情小说的基础  在后代的影响

思考题:

(1)怎么理解《金瓶梅》的悲剧性?

(2)如何正确看待其性描写?

第十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1学时)

第一节 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

初期话本小说的刊行情况 冯梦龙与“三言”  凌濛初与“二拍”的基本情况 《型世言》及明末的其他白话短篇小说集。

第二节 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商人形象的美化 女性意识的张扬 婚恋自主的愿望 清官的市民化与对贪官污吏的抨击

第三节 “无奇之所以为奇”

传奇观念的变化 关注平常生活蕴涵的“奇” 细腻入味的心理描写 文人特点的增强

第四节 明代的文言小说

《剪灯新话》与其他传奇小说 文言小说专集与丛书的大量刊行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三言”、“二拍”

(2)“三言”、“二拍”中体现出来的新的时代内涵。

第十一章 明代杂剧的流变(与第十二章共用1学时)

第一节 明初宫廷剧作家的杂剧创作情况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杂剧向短剧的转型

第三节 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徐渭的生平 《四声猿》

思考题:

(1)“四声猿”杂剧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有无新的特点?

第十二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第一节 明初传奇概述

传奇的渊源与体制 明初传奇道学化、八股化的逆流及少数不为其牢笼的作品

第二节 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

三大传奇 “四大声腔”流布的地域、特点

第三节 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明代后期传奇概述

第四节 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剧作家

吴江派与临川派作家群体及其风格特色 “沈汤之争”的实质及各自的偏颇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四大声腔。

吴江派。

临川派。

(2)沈、汤之争的重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十三章 汤显祖(1学时)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思想

生平 “至情”论

第二节 《牡丹亭》

《牡丹亭》的题材来源及汤显祖的改造 奇特的的情节构思 浪漫主义的风格,文化警世意义

第三节 “临川四梦”中的另三部戏

“临川四梦”及汤显祖写梦的特点

第四节 汤显祖的影响

在社会领域、文学领域的深远影响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临川四梦。

(2)结合时代背景谈谈《牡丹亭》的文化警世意义。

第十四章 明代诗文(1学时)

第一节 明代初期的诗文

台阁体、茶陵派

第二节 明代中期的诗文

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 唐宋派的文学主张

第三节 明代后期的诗文

李贽及其童心说 公安派及其性灵说 竟陵派 晚明小品文 复社与几社,陈子龙、夏完淳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台阁体、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 童心说 公安派 竟陵派

(2)简述明代重要诗文流派发展的脉络及其相互关系。

第八编 清代文学(共12学时)

绪论(与第一章共1学时)

一、清代的文化专制和文学

二、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

三、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与绪论共1学时)

第一节 清初诗坛

遗民诗人: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 吴伟业和“梅村体”王士禛与康熙诗坛

第二节 古文三大家

侯方域、魏禧、汪琬

第三节 词的中兴和纳兰性德

清词三大家 陈维崧与阳羡词派 朱彝尊与浙西词派 纳兰性德及其悼亡词 京华三绝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梅村体 清词三大家 

(2)纳兰性德词的主要特点。

(3)“梅村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歌行体的新贡献。

第二章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1学时)

第一节 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

诗坛多元格局 袁枚与性灵派诗人 郑燮、黄景仁诗作中的盛世哀音

第二节 桐城派

桐城派的出现 一祖、三宗 创作主张 审美标准

第三节 浙派词的嬗变和常州词派的兴起

思考题:

(1)袁枚性灵诗歌的基本特点。

(2)桐城派的三宗及其创作主张。

第三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2学时)

第一节 清初戏曲

吴伟业、尤侗寄托心曲的抒情剧 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作家群 李渔的风情喜剧

第二节 《长生殿》

洪升的生平 李杨故事的嬗变过程 《长生殿》的主题意蕴 《长生殿》人物形象的塑造 关键道具的运用 艺术风格

第三节 《桃花扇》

孔尚任的际遇  《桃花扇》的主题意蕴 《桃花扇》中的史实与虚构 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 以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情节构思 关键道具的运用及其象征意义。

重点:

《长生殿》、《桃花扇》的主题意蕴。

思考题:

(1)通过主要情节关目及关键道具的运用分析《长生殿》的主题。

(2)《桃花扇》如何处理儿女之情与兴亡之感的关系?

第四章 清初白话小说(1学时)

第一节 小说续书与《水浒后传》

第二节《醒世姻缘传》

主要情节 因果报应的叙事模式 对社会众生相的生动描画,叙事的喜剧风格与幽默色彩

第三节 李渔的短篇小说

清初的拟话本小说 李渔小说的个人化、主娱乐与讽喻色彩

第四节 才子佳人小说

婚姻梦想,顺乎情而不违礼 小说的模式化倾向。

思考题:

(1)李渔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第五章 《聊斋志异》(2学时)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蒲松龄的生平及心灵挣扎 《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成书过程

第二节  狐鬼世界的建构

一书而兼二体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神鬼梦幻的艺术 形式化 人情化和意象化的花妖狐鬼形象

第三节 狐鬼世界的内涵

抒情表意倾向 对科举失意、落寞生活的补偿 对贪虐现象的无情讽刺  对现实伦理的精神超越

第四节 文言短篇的艺术创新

多种小说模式 丰富多彩的情节形态 诗化倾向 富有表现力的文言叙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思考题:

(1)怎样理解《聊斋志异》的一书而兼二体?

(2)如何理解花妖狐鬼形象体现出来的人情化、意象化倾向?

第六章 《儒林外史》(2学时)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生平家世 取材于现实写士林的丑史与痛史

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命意在批判八股科举 科举下的浇薄社会和无行文人 科举派生的毒瘤——名士

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

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内涵 真儒理想与实学思想 对理想人格的不懈探求

第四节《儒林外史》叙事艺术

长篇小说结构的新形式 叙事艺术的新特点 理解讽刺艺术的新成就。

思考题:

(1)《儒林外史》在讽刺文学上表现出来的新的特质。

(2)如何评价《儒林外史》的“松散”结构?

第七章 《红楼梦》(2学时)

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和《红楼梦》的创作

生平遭际 红楼梦》的版本系统

第二节 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宝黛爱情婚姻悲剧 大观园毁灭的象征意义 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 人生的大悲剧

第三节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丰富、复杂内涵

第四节《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写实与诗化融合产生的逼真与间离效果 网状叙事结构 叙事视角的灵活变换 炉火纯青的叙事语言

第五节《红楼梦》的深远影响

思考题:

(1)怎样理解《红楼梦》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突破?

(2)《红楼梦》悲剧意义的多重性。

(3)分析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第八章 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1学时)

第一节 《镜花缘》

寄寓理想、讽刺现实、炫鬻才学

第二节 案头化的文人戏曲创作

第三节 地方戏的勃兴和京剧的诞生

第四节 讲唱文学的盛行

第九编 近代文学(共2学时)

绪论

一、西学东渐

二、作家主体的转型 

三、文学观念和作品形态的变化

四、文化下移与文体革命

第一章 近代诗文词

第一节 龚自珍和近代前期诗文词

龚自珍的诗文  反帝爱国诗潮 宋诗派、桐城派、常州派与近代前期词

第二节 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诗界革命 梁启超的新体散文

思考题:

(1)龚自珍诗文中的危机意识与变革意识。

(2)龚自珍诗歌的艺术风格。

第二章 近代的小说与戏曲

第一节 近代小说

侠义公案小说 人情世态小说 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的兴起 四大谴责小说

第三节 近代戏曲

地方戏的发展和京剧的兴盛 戏剧改良运动与话剧的诞生

思考题:

四大谴责小说各自的艺术特点。

参考书目:

臧晋叔《元曲选》,中华书局,1958年。

王季思校注、张人和集评《集评校注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隋树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施耐庵《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冯梦龙《警世通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冯梦龙《醒世恒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凌濛初《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洪升《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蒲松林《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吴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钱仲联《清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鲁 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

杨 亿《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年。

董乃斌《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中国社科出版社,1994年。

体化倾向 专断的叙述与叙述技巧,

1、《诗经》的艺术特色:

《诗经》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如:

《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在形式上《诗经》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

章法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复沓方法,可以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如“周南”《芣苢》全诗三章十二句,中间只换六个动词,却写出了采集所得由少到多的情况和采芣苢的妇女们的欢乐情绪;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最突出的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叠字,如“依依、涟涟、踟蹰、参差”等语词来描绘复杂的的感情和自然景物,同时也造成了诗歌音律节奏的和谐优美。

比如“周南”《螽斯》全诗六句竟用了六个叠字描声状态,绘声绘色地刻画出嗡嗡乱叫,到处毁灭庄稼的蝗虫形象,用以比喻剥削者子孙众多,夺尽人民的粮谷,表达了人民对统治者的厌恶与憎恨。

2、《左传》艺术特色:

1精彩细密的叙事。

a.书中出现了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逼真的细节和场面,大大曾强了故事性。

b.具有讽刺意味。

c.突出体现在战争方面。

一是很多著名的战事都写的曲折完整,精彩动人;二是作者不仅写出纷纭复杂的战争过程,而且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

.2个性鲜明的人物。

a.主要采用随事写人的方法。

作者在历史事件的发展中,通过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构成相对完整的形象。

b.对一些次要人物,写出一两个富于特征的细节,便收到形神毕肖,声情并现的效果,如写先轸发怒只用了四个字“不顾而唾”,就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微婉巧妙的辞令,《左传》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

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

例如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

《左传》虽以细密婉曲著称,但又不尚铺陈,不事夸张,无论记事记言,都能言简意赅,韵味悠深。

3、《战国策》在人物塑造方面和辞令方面有哪些特点?

1)《战国策》,叙事写人也有很高成就,书中围绕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描写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

往往在一篇作品中集中笔墨叙写一个人的事迹,不但用夸张、渲染、乃至虚构表现人物性格,而且注意揭示其内心世界。

《战国策》叙事记言,都以人物为纲,书中所记,多为权谋之士出奇智异策,转危为安,因此,奇异曲折的情节与恢奇卓异的人物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作品带有传奇色彩。

作者在写人叙事时,不惜笔墨,加以细致入微的描写。

2)游说辞令是《战国策》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这些说辞纵横驰骋,辩丽姿肆而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