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人物形象.docx
《高三语文人物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人物形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人物形象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小说专题三小说人物形象
【考情分析】
[考纲要求]
1.掌握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形象的作用。
2.学会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3.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考题分布]
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全国卷1
小说《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马里诺形象特点6分
小说《古渡头》渡夫性格特点6分
小说《马兰花》人物性格特征6分
小说《锄》
小说《天嚣》人物手法、性格分析3分。
全国卷2
小说《峡谷》“骑手”特点和人物详略处理的原因8分
小说
《鞋》人物形象、人物心态6分
小说
《塾师老汪》人物形象6分、形象比较8分
小说
《战争》性格特点6分。
全国卷3
无
无
无
小说《玻璃》作者作用6分,主人公性格特征6分。
[命题规律]
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命题的必考题。
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以主观论述题为主,分值在6--8分,难度较大。
[考向预测]
人物形象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考纲中也明确规定“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从近五年全国真题和考纲考题示例看,如果考查会以主观论述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也会可能出现叙述主体“我”的分析或人物比较题。
【核心知识探究】
[知识点一]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1.概念阐释
小说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如:
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的“蓝脸”是以莫言的爷爷和邻村一个姓孟的单干户为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
2.考查形式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性格特点。
(2)简要概括×××的形象或性格特点。
3.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①肖像描写
概念解析:
肖像描写就是人物的音容笑貌、体态服饰。
肖像描写不仅能反映人物的外形特征,而且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举例分析: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肖像描写: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一肖像描写写出了王熙凤的美丽、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狡黠。
②语言描写
概念解析:
语言描写是人物之间的对话,是内心世界的外露。
精妙的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或内心毒辣,或心细绵密,或憨厚诚实,或单纯可爱。
举例分析:
《红楼梦》中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的语言描写“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子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可谓一石三鸟,表现她泼辣、善于阿谀奉承的性格特点。
③动作描写
概念解析:
动作描写是人物的行为动作。
具体细致地动作描写,会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举例分析:
写葛朗台看到查理留给女儿的那个金匣子时,他的“身子一纵,扑向梳妆匣,好似一只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这一“纵”一“扑”强烈地辐射着葛朗台对金子的专注、贪婪,反映出他爱财如命。
④心理描写
概念解析:
心理描写是人物内心的活动。
心理活动,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举例分析:
老舍的《骆驼祥子》“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
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揭示了小福子去世后,祥子希望的破灭。
⑤神态描写
概念解析: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是人物内心的反应,更能直接揭示人物性格。
举例分析:
鲁迅《祝福》描写祥林嫂的选段: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这段对祥林嫂神态的生动形象的刻画,抓住了人物的面部变化,如脸色、眼神等,凸显了祥林嫂历尽人生苦难而临近死亡边缘时的可怕形象,让人产生同情,从而反映了旧社会对人的摧残。
⑥细节描写
概念解析: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
举例分析:
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细节描写: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
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
(2)侧面描写
①概念解析: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其他相关人物的对比、衬托,景物的烘托渲染来表现主要人物。
这种手法能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②举例分析:
2010年山东卷考查了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片段,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祥子,作者写刘四爷和虎妞都是为了从侧面表现祥子。
比如,“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从侧面表现出祥子的真诚勤快、勤劳本分、讲究干净。
[知识点二]人物形象的作用
1.提问形式:
(1)文中某某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2)你认为作者刻画某某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3)作者刻画某某这一形象的意图。
(4)某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答题术语:
(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
(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对比、衬托、烘托作用;
2揭示或凸显主旨;
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
如:
盐夫《炫车》小说巴音的两个儿子是次要人物,对刻画主人公老牧民巴音的形象作用是:
两个儿子的出走,侧面衬托了老牧民巴音改变草原面貌的执着信念和坚毅态度;两个儿子的回归,侧面验证了巴音对草原美好前景的预见。
【典题举例】(2016全国卷3)
玻璃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肴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
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
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
“我请你去喝烧酒!
”
我谢绝了。
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
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
“我不走德巴街。
”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
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
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
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
”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
”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
“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
“你……那酒店怎么啦?
”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
“是在那儿撞的。
”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
”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
”老头急起来。
“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
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
“他们到处找你哩。
”
“是吗?
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
“赔我?
”
“是赔你。
”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
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
“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
“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
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
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
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
“答应。
”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
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
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
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
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迫究责任,让他赔偿报失。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4)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
你更认同谁的态度?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8分)
【规律总结】人物形象概括的答题思路
1.审清题干要求:
分析概括哪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2.总体把握小说人情感倾向:
确定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
3.弄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情节表现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4.细究人物描写的手法: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神态、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
5.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合并同类信息,避免重复。
6.选用恰当的答题模式展示答案:
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
如:
《董师傅游湖》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案:
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
(总括身份)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分述性格特点)
②单句下定义型
如:
(考纲题型示例《林冲见差拨》)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2分)
③分点概括型(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四字短语)
如:
(2016全国卷)“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①敢于担当,深明大义:
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
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
【高考展望】
[展望1](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联考语文试题)
塾师老汪刘震云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
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
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
“老汪,你有学问吗?
”
老汪红着脸:
“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
人:
“有,咋说不出来呢?
”
老汪叹息:
“我跟你说不清楚,噪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
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
“啥叫朽木不可雕呢?
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
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
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
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
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
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 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
“我讲你们也不懂。
”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
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
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 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
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
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 乱走。
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
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
夏天走 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
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
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
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
两人在门口碰上了。
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
“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
老汪:
“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
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
“总想一个人。
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
这下老范明白了 :
“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
老汪哭着摇头:
“不会是他。
”
老范:
“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
老汪摇头:
“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
“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
老汪摇头: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又说:
“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
人劝老汪:
“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
老汪一声叹息:
“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
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
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
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
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
“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
老范:
“为啥?
”
老季:
“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
老范:
“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
老季:
“不为老汪。
”
老范:
“为啥?
”
老季:
“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
老范挥挥手:
“娘们儿家。
”
又说:
“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
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
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
“啥叫有朋自远方来?
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
(选自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塾师的他迂腐无能。
B.文中老汪毎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
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8分)
[展望2](2017黄冈模拟)
猎 人陈 毓
我终于启动穿越鳌山登太白山的决心。
但两天前,我却在途中崴了脚,像一辆瘪了胎的车,不得已滞留在猎人的木屋。
我的脚踝肿得厉害,可猎人宽慰我说,等同伴回转来,你跑得会像山上的麋鹿一样快。
他采来草药,捣碎了敷在我肿痛的脚腕上。
猎人说,睡一晚,明早醒来,如果你愿意,你就能跟着我去打猎了。
打猎?
能猎到什么?
猎人咧嘴笑:
你想要打到野鸡,山兔,羊鹿,还是狼?
他的语气像是说,整个群山都是他的花园,你想要剪一支玫瑰,月季,还是菊花,全凭你的心思啦。
但我偏说,我早知道禁猎了,你能住在这山里,也是披着个猎人的名头,没准儿你是偷偷摸摸住在山里的,恐怕猎枪早被收了。
我意外地看见猎人一改刚才的天真和得意,脸上现出那么羞涩的表情来,低头嘟哝:
你说对了。
野物少了,枪没了,我这个猎人也没了。
我一时有揭了别人短处的不安,就安慰猎人说,若是你还能套住一只野兔,我就很知足了。
但猎人在这天早上唯一做的事,就是用埋在火塘里的火种点燃一些劈碎的木柴,使火焰升起来,再在火上烧开水罐里的水,泡一壶浓浓的茶。
猎人倒一碗茶给我,又递过一大块锅盔,把一碟成盐和两根打蔫儿的青椒放在我俩之间。
我确信这就是我能得到的早餐了。
我喝掉茶,再倒一碗茶,然后学猎人的样子,吃我的早餐。
如果是在早先,我不止给你野兔汤,我该给你更好的吃食。
他的语气不是歉意,是平淡。
好点的吃食是什么呢?
我本想问,又忍住了。
但山野寂静,我又从来没像现在这样清闲、无所事事过,就努力在我和这个寡言的猎人之间找话。
我说,这锅盔我猜是你老婆烙的。
猎人再次笑:
老婆子在山下开饭馆,这个饼在店里卖得火。
猎人老婆开的小饭馆是政府用于搬迁的创业扶持项目。
要不我死活不下山的。
猎人说,老婆子倒是喜欢山下,说人多,不用整天哑巴似的不说几句话。
你呢,一个人跑来这山上?
猎人再次露出难为情的样子:
我待在山下会身子疼、脑壳疼、骨头疼。
帮不了老太婆的忙,还让她替我操心,惹她烦,她就放我回山里住几天。
环顾简陋至极的木屋,我沉吟说,如果能找一份适合你的工,你做不?
猎人吃惊地看着我,张大嘴巴,你是说我能在山下打猎?
山下除了人,鸡都见不到几只,还能打猎?
看来这哥们儿一心只在打猎上。
我想起山下围栏开狩猎场的朋友,招徕城里人玩狩猎游戏,如果让这个真正的猎人在那里教习游客狩猎,打打那些家养的兔子、山鸡,不是让那些城里人玩的把戏更有真实感,顺便还把猎人给安置了?
于是我肯定地回答猎人,我能帮他找到打猎的营生。
猎人笑,眼里完全是听笑话的表情。
我躺在一捆干草上晒太阳,在叮咚水声中朦胧睡去。
醒来。
又睡去。
这天晚饭时分,我打开我的背包,倒出里面的瓶瓶罐罐,一一开启,在地上摆了一大片,我说我请客,晚饭不用做了。
猎人也不谦让,从床下摸出一瓶酒,找来两只碗倒上,我们就坐下吃喝。
只是吃喝。
我再次体会到面对一个语言金贵的人,安静的可贵。
我发现直到现在,猎人也没问过我的职业、我的家庭、我从哪里来这样的话。
即便我说要帮他找到狩猎的差事,他也想不到对我作言语上的考察。
我忽然领悟了这个猎人身上珍稀的沉静,这使他走出我心存假象的卑微,使他的样子在我心里明亮起来,可敬起来。
我在鸟雀的吵闹声中醒来,耳畔碎银般明亮的鸟鸣声璀璨,阳光透过猎人没有窗帘的窗子射在我眼睛上,晃得我睁不开眼,真是一个奇异的陌生的早上。
我转动脚腕,不疼了,像是好了。
你终于醒了。
猎人站在门边看着我说,我都等你一个时辰了。
你再不醒,菌子可要候老了。
我跟猎人走到一棵桦树后面,我先看见一棵巨大的菌子顶着露珠站在那里。
围着那棵大菌子,一片大小相仿的小菌子侍从似的向四周铺开去。
猎人找来一堆干透的柴火,在离菌子三米的地方点燃,而后等待柴火燃尽,直到火焰消失,只剩下一堆红火炭。
猎人走到那片菌子边,蹲下,从腰间抽出小刀片,先把那棵最大的菌子齐根割下,托在刀片上,捧到那堆红炭上,一棵又一棵的菌子就这样被捧到火炭上,猎人顺势用刀尖刨开菌子,随着吱吱叫声,一股清冽的香气升腾出来,向四周弥散。
吱吱的叫声慢慢变小,菌子慢慢瘦小下去。
猎人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倒出纸包里的盐和辣椒面,直到吱吱声最后消失,火炭从红变成黑灰。
随后我们吃掉火炭上全部的菌子。
我们踢起潮润的土,掩埋了灰烬。
站起来。
太阳从桦树后面升腾起来,气象万千,美不能言。
(选自《北京文学》2014年第9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猎人用草药医治“我” 崴伤的脚踝,并保证说第二天就可以上山打猎,起初“我”对他的医术表示怀疑,但第二天早上“我”的脚踝果然不疼了。
B.在“我” 毫不留情地指出禁猎的事实后,猎人终于能够直面自己已经失去了狩猎权利这一现实,不再自欺欺人地沉浸在天真和得意之中。
C.“我”想为猎人在山下找个打猎的营生,不仅是因为不忍看他独自在简陋的木屋中艰苦生活,也是被他对打猎生活的热爱和留恋感动。
D.小说写第二天清晨“我”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