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0025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练习.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练习.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练习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分析下列现象的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B.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因为酒精分子的体积受热变大,遇冷变小

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主要成分是铝粉),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氧化铝AlO

B.碳酸钙CaCO3

C.氢氧化镁Mg(OH)2

D.氧气O2

4.如图所示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小实验。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内滴在滤纸条上相同间距的酚酞液滴从左到右依次变红,而棉花没有明显现象。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酚酞具有挥发性

C.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D.浓氨水显碱性

5.系列专题片

我们需要化学

深入浅出地为观众呈现了化学的本源以及化学的本质。

下列对化学科学认识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既具有创造性也具有实用性

B.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D.英国科学家道尔领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

6.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液体的倾倒

B.

液体的量取

C.

点燃酒精灯

D.

滴加液体

7.“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

组成

都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都能燃烧

C

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气体燃料

D

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等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天平指针偏右

B.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9.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

1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

10.2016年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少开私家车多步行

B.对废旧金属进行回收利用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D.开发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11.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和b=8

B.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g

C.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硫离子中:

质子数<电子数

D.硫是非金属元素

12.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气体表示氮气、氮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的78%

B.c气体可以供给动植物呼吸

C.CO2、NO2、SO2是污染空气的三种有毒气体

D.通常情况下,空气各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

13.下列各物质的名称(或俗名)化学式和类别三者都正确的是               ()

A.烧碱、Na2CO3、碱

B.生石灰、CaO、盐

C.熟石灰、Ca(OH)2、碱

D.小苏打、NaHCO3、氧化物

14.在探究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铁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的过程中,没有必要进行控制的变量是()

A.过氧化氢的质量

B.催化剂的质量

C.反应容器的形状

D.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的温度

15.为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你认为哪一支试管的实验是多余()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16.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燃料架空的实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7.在日常生活发生的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

A.滴水成冰

B.石蜡熔化

C.纸张燃烧

D.汽油挥发

18.以下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生锈

B.氮气液化

C.光合作用

D.酒精燃烧

19.按质量计算,地壳中下列元素的含量相对较少的是()

A.氢

B.氧

C.硅

D.铁

2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生成无色气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大量热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二、填空题

21.请用下列仪器名称填空:

(1)用于夹持木炭进行燃烧的工具是__________;

(2)作为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_;

(3)常用于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

(4)量取50ml水需用到的仪器是滴管和_________。

22.有轨电车即将步入城市生活,如图为有轨电车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识的材料中,含有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车内的座椅和拉手制作时使用的大量金属铝,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前车窗选择钢化玻璃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电刷中使用石墨,这是利用了石墨_____________的性质。

2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图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写名称)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4.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1)铝与硫酸铜溶液_____

(2)酒精燃烧_____

(3)铁与稀硫酸的反应_____

25.用化学用语填空:

2个钙离子_____。

3个氨分子_____。

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

26.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种元素。

(2)

A.

B.

C.D中表示的阳离子符号为_____。

(3)D中X=_____。

E中银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C-12原子质量的_____倍。

27.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由于金属铜具有良好的__,常用于制作导线。

(2)铝制品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_____。

(3)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___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

取一定量的废液样品,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其中的溶质是_____;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相比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无法判断”)。

三、简答题

28.小贝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图示中的两种溶液混合前后天平仍然平衡,小贝认为实验成功,你认为小贝的实验设计合理吗?

为什么?

29.住在五楼的小明夏天里家开着门窗,坐在屋里的小明闻到了楼下饭店美味菜肴的香味,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______

30.水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1)人们对水组成的认识是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开始的。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a管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说明水是一种化合物的实验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了图中两玻璃导管中的产物后,小组成员画出了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图中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______。

②此反应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一种即可,填化学符号):

______。

31.学习的目的是在于应用

请根据你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以下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进行水的净化时,除去其中的难溶性杂质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要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写一种即可

为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须做______试验;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进行______.

北宋画家张择端用墨绘制的

清明上河图

能够保存至今,是因为______.

32.甲乙两同学分别配制NaOH溶液和稀硫酸并进行两者的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配制8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他首先在左盘放上________,右盘添加一定质量的砝码和游码,左盘逐渐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直到天平平衡;

(2)乙同学用98%的浓硫酸配制20%的稀硫酸,若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取49g、20%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镁反应,则生成氢气_______g;

四、流程题

33.今年国庆假期,明明从黄河带回一瓶浑浊的河水,他在化学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需要用到的仪器为铁架台、烧杯和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操作②主要是活性炭的_________性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

(3)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是_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生活中硬水软化采用___________方法;

(4)请你列举一条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做法__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34.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其中A、C是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B是未包过氧化钠的棉花.实验中观察到A、C棉花依次燃烧,B棉花未燃烧.

(1)B棉花起的作用是_____.

(2)棉花能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_____的条件.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

1°Na2O2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和O2.

2°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3°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小组同学设计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②_____;

③_____.

(实验分析)

(3)B装置的作用是_____.

(4)E装置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是_____.

(实验结论)

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

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六、计算题

35.向160g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求b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三、简答题

1、

2、

3、

4、

5、

四、流程题

1、

五、科学探究题

1、

六、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