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9520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二.docx

《湖北省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二.docx

湖北省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二

2017年湖北省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二)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

A.郡举贤良,擢为百官B.“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C.不再重用三省长官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A.时期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是确立和完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故A项正确;B.“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故B项错误;C.三省六部制隋唐才确立;,故C项错误;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25.据考古发现,汉代尽管铁犁和牛耕技术得到了发展,但大部分个体自耕农仍主要使用耒耜及铲、锄等小型的铁制农具进行耕作。

导致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盐铁官营致使大型农具缺乏B.长期战争使耕牛数量减少

C.家庭手工业只生产小型农具D.个体小农经济财力的局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经济。

材料中的“个体自耕农”是个体小农,中国古代的个体小农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而大型铁农具和耕牛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尤其是耕牛还需要长期饲养,这使财力有限的小农家庭无力承担,加上小农具也便于精耕细作的小块土地的生产,故小型农具的使用很普遍,D项正确。

A本身说法有误;材料信息是“汉代”,当时虽有战争,但不是长期的,且战争与使用小型农具无必然的联系,B项错误。

C项说法太绝对。

 26.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

(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这反映了当时(  )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和孟子,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反映出孔子希望统治者任用自己,来实现社会繁荣、百姓安居的政治抱负,体现出儒者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虽然在统治者那里“碰壁”,但在民间却蔚然大宗,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儒者的伦理道德重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春秋时期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

27.某绘画体系大体经历了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以金石入画三个阶段,成为一个自足的绘画体系。

这一绘画体系的作品

A.体现了寄情山水的避世思想B.反映了文化世俗化的倾向

C.拘泥于客观景物的逼真摹写D.具有特有的强烈主观意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

材料关键信息是“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以金石入画三个阶段”,这描述的是文人画的主要特征,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创作者多为士大夫。

文人画表达的是知识分子的感情,不是他们逃避现实的思想,A错;文人画反映的是高雅文化倾向而不是世俗化,B错;文人画注重写意而不是逼真摹写客观自然景物,C错。

D项正确。

28.1914年,荣宗敬兴奋地点燃了爆竹,庆祝自己在上海的第三家面粉厂成立。

三年后,他已拥有10个工厂,一昼夜可生产面粉4.2万袋,这位面粉大王还同时经营纺织业,在衣、食两大民生产业中不断发展壮大。

促成这一时期荣氏企业发展壮大的因素是(  )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C.产品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D.民族工商业发展前景光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虽然由于经济的短缺问题与社会大的背景与形式问题的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这一创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另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着道路.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9世纪末,故A错误;

中国民族工业在经历了19世纪末初步发展后,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地位不断提高,这是题干中的荣氏企业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的内因,故B正确;C材料未体现,故C错误;D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

2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2年4月26日发表通电称,它将“领导工农红军和全国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实行瓜分中国,以求得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

通电发表的背景是

A.日本大举侵华东北沦为殖民地B.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政策的制定D.抗日救亡运动扩展到全国规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关键信息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2年4月26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等。

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在此背景下,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抗日通电,因此选A。

30.“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

朱执信有云:

“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1922年通电亦称:

“遣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

该现象的出现(  )

A.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带来的兵源充足B.反映了民国时期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

C.说明“为匪耻辱”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D.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所给材料看,“兵匪互换”只是出现于北洋政府期间,而且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瓦解,故A项的说法错误.“兵”是特殊职业,“匪”不是职业,B项说明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故B项错误.所给材料不能说明C项信息,故C项错误.从所给材料看,“兵匪互换”只是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表现的非常突出,也就说明这一时期不是一个安定的社会时期,而是一个动荡的时期,故D项正确.

31.1864年,薛福成在《上曾侯相书》中说:

“古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

”当时有识之士提出的对策并付诸实施的是(  )

A.“翻译一亊,系制造之根本.洋人制器,出于算学,其中奥妙皆有图可寻”

B.“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

C.“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D.“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暧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自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20多年,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实践是洋务运动.材料中时间是1864年(18世纪60年代)适应时局变化,提出并付诸实践者是洋务运动,翻译外国书籍,学习西方器物,故A项正确;“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提出自由为天赋权力,以法律条文限制国君的权力,以保障自由,其实践为戊戌变法,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是天平天国运动的产物,而1864年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时,故D项错误.

32.邓小平在1984年讲话中说:

“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了,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

”这段话能够用于说明(  )

A.“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B.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D.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意义.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一国两制构想主要是为了解决香港、澳门以及台湾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特区由于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就业人员的收入.“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说明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故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对外开放,并未体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错误;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指的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故D项错误.

33.公元前415年,雅典发生毁坏神像案.报案者称,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被判有罪.苏格拉底是贵族酒会的常客和主角,他的死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此有关.材料反映雅典(  )

A.聚众饮酒违反城邦法律B.城邦精神排斥私人空间

C.法律体现了公平与公正D.公民都有权利管理城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材料中“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被判有罪”,表明判罪的理由是“诸多可疑言行”,因此A项不符合;饮酒时的言行被举报,表明私人的空间受到限制,故B项符合;材料中的事件,不能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故C排除;D项表述错误,故排除.

34.钱乘旦在《英国王权的发展及文化与社会内涵》一文中说:

“革命(光荣革命)是以维护议会的权力为出发点的,由此才引申出“议会主权”与“人民主权”的思想;但是当革命最终以“人民”的名义把权力放回到一个人手中时,那么革命又如何解释它的合理性呢?

于是,王权在英国重建,而且恢复王权的人正是那些多多少少都曾投身革命的人……这样,一方面是专制王权重现的危险,另一方面是对革命深刻的疑惧。

英国人不得不试图找寻解决的方法……”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光荣革命”(  )

A.以避免军事独裁为主要目标B.只是反对专制并不反对王权

C.是看似合理实际并不合理的D.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权所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光荣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英国光荣革命是反对查理二世的专制独裁为主要目标,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反对国王专制独裁,“王权在英国重建”,可见它并不反对王权,是要将王权置于议会控制下,故B项正确;光荣革命实现了“议会主权”,完成了制度的变迁,是合理的,故C项错误;“光荣革命”只是借助“人民”的名义,故D项错误.

35.某学生以“世界变迁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是其章节的标题,正确的是(  )

①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②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

③斯大林模式与中国一五计划④欧共体与上海合作组织。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近代化又指现代化,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近代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启蒙运动推动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是思想的近代化的表现,故①正确;明治维新影响戊戌变法,体现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故②正确;斯大林模式促进中国的一五计划则是经济近代化的体现,故③正确;欧共体和上海合作组织都是区域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对的,与近代化无关,故④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40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4题--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年)

圈地法案(条)

圈占面积(万英亩)

1700-1760

208

34

1761-1796

1482

298

1797-1820

1727

331

……自亨利七世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

从这一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

它越过自由农民土地占有制而直接实现资本主义农场主的大土地占有制,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摘编自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

材料二英国作为一个海岛型国家,几乎无法从相邻的陆地扩张,因此,选择海洋作为扩展的通道,是一种自然的趋势。

新航路的开辟,贸易的活跃使英国不同的群体参与海洋贸易以及各种与贸易有关的活动日益增加,殖民地逐渐取代欧洲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

对海洋贸易的追逐推动了一套适合商贸原则的国家机器的构建。

为了满足商人切实需求,政府稳定地推行以商贸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务实思想贯穿了政府行为的始终。

为了市场和原料而不断打击各种竞争对手而强化海军的优势地位,为了自己的战争和军备筹款而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导致了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以英格兰银行成立(1694年)为标志。

英国人所具有的海洋意识以及坚定的海洋战略,乃至由此产生的主导英国国策的务实主义精神,对英国式的发展无疑具有某种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优势,使得英国在保持自身地位的同时,又均衡了欧洲大陆各国。

自17世纪始,一直将海洋超级大国的优势维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才衰落,前后长达300年。

----摘编自陈晓律等《海洋意识与英国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称英国是“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的理解。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海洋力量崛起发展的条件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13分)

【答案】

(1)马克思肯定了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①圈地运动比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建立起典型的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生产关系的变革大大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②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③大量失去土地的流民涌入城市,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④圈地运动还引发了农村经济变革,如大农场的建立、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12分)

(2)有利的地理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英国人的海洋意识;国家的海洋政策和海外的积极扩张;建立完善的君主立宪制;开展工业革命和技术创新,加强经济实力;实行由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建立自由主义经济体系;政府的务实思想,坚持商贸发展是国家最根本利益;现代金融机制的建立.

影响:

获取海洋霸权,海外市场广阔;率先实现工业化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长期采取“光荣孤立”政策,竭力维持利用和操纵欧陆国家间的均势;制度性构建及思想文化这些“英国因素”对殖民地区产生影响;英语是世界上通行范围最广的语言.(13分)

【解析】

(1)应从材料中寻找答题依据,资本主义处理“传统的农业关系”,被“处理”的当然是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封建土地所有制.

(2)第一小问,“贸易的活跃使英国不同的群体参与海洋贸易以及各种与贸易有关的活动日益增加,殖民地逐渐取代欧洲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国家的海洋政策和海外的积极扩张,“对海洋贸易的追逐推动了一套适合商贸原则的国家机器的构建”政府的务实思想,坚持商贸发展是国家最根本利益;“这种优势,使得英国在保持自身地位的同时,又均衡了欧洲大陆各国”有利的地理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英国人的海洋意识.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获取海洋霸权,海外市场广阔;率先实现工业化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长期采取“光荣孤立”政策,竭力维持利用和操纵欧陆国家间的均势;制度性构建及思想文化这些“英国因素”对殖民地区产生影响;英语是世界上通行范围最广的语言.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1美、日、欧经济增长速度比较(%)

美国

日本

欧共体

1966﹣﹣1970

3.0

11.0

4.9

1971﹣﹣1975

2.2

4.3

2.9

1976﹣﹣1980

3.4

5.0

3.0

﹣﹣(美)《总统经济报告》

材料二表2:

世界上主要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

美国

日本

英法德等国

1948

56.4

1.6

19

1970

38.7

9.5

25.6

﹣﹣根据王蕙提、韩玉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相关内容整理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分析准确。

【答案】信息1:

美国经济增长慢于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美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说明:

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6分)

信息2:

二战后,日本、英、法、德等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加大,与美国经济的差距缩小.

说明:

西欧国家走上联合,并摆脱了美国控制;二战后,西欧得到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战后日本民主改革和美国的大力扶植;日本和西欧国家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6分)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本题是历史阐释题,首先依据材料得出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说明.依据材料一美、日、欧经济增长速度比较表,可以看出,在三个时间段中,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币日本和西欧慢.可以得出信息一是美国经济增长慢于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美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然后结合60﹣70年代美国的处境进行说明,即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依据材料二世界上主要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表,可以看出,日本、英、法、德等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增长,与美国的差距缩小,可以得出信息二是二战后,日本、英、法、德等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加大,与美国经济的差距缩小.然后结合二战后日本、英、法、德等国的史实分析其原因即可,即西欧国家走上联合,并摆脱了美国控制;二战后,西欧得到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战后日本民主改革和美国的大力扶植;日本和西欧国家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

反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改革。

1848年财政大臣格拉斯顿组织专人就文官制度问题作了详细调查,1853年底写出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报告对文官的录用、考试、晋升、分级等提出了一整套建议,要求确立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

1855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要求在任命文官时要从被推荐的候选人中进行考试后录用,而且只限于以往充任低级职务的年轻人。

1868年格拉斯顿自由党组阁,1870年6月,枢密院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但外交部和内务部除外,某些高级文官仍可不经考试直接由大臣任命。

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更加稳固。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重要影响。

(6分)

【答案】

(1)背景:

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改革官员任用制度;有识之士建议“确立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为改革提供了依据。

特点:

由推荐候选人考试后录用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官员选拔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官员选拔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因素。

(9分)

(2)文官制度改革,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保证了行政效率;官员任期较长,不随内阁更迭而更换,有利于政策的连续性和政局的稳定;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使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更加稳固。

(9分)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注意从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有识之士的努力两个方面来回答;第二小问要结合改革的过程进行分析,依据材料关键信息“推荐的候选人”“公开竞争考试”等总结。

(2)问,从提高官员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稳固政治统治等方面来总结。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是一种非常不完美的产物,因为这种和平并不着眼于未来.而且不是出于人道精神而是出于对纯粹物质利益的理性考虑而产生.﹣﹣茨威格《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众对威尔逊如此狂热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的“和平”为什么是“不完全的和平”.(9分)

【答案】

(1)一战的巨大灾难性使欧洲人民渴望和平;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是世界和平的纲领.(6分)

(2)美国的真实意图在于争霸世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后各国之间的矛盾;国际联盟没有起到真正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9分)

【解析】

(1)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认知能力.需要从宏观上把握“一战”的相关知识,重点把握以下纬度:

①一战的破坏性和灾难性;②欧洲人民渴望和平.③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作为世界和平的纲领,符合欧洲人民渴望和平的心理.

(2)本问需要学生具备回忆、再现以及分析、认知能力.需要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的不足和局限性.重点把握以下方面:

①美国的真实意图在于争霸世界.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后各国之间的矛盾.③国际联盟没有起到真正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等.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子文曾被称为国民党中国的“资本主义灵魂”的代表。

1928年6月底,全国经济会议在上海召开。

宋子文在发言中称,“战争时期我们曾被迫使用极端手段来筹集经费”,今天“如果不让人民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定,没有任何一个政府会得到人民信任”,“为此,我们召集了可信赖的非政界人士,纳税人的代表在一块来批评我们,帮助我们和指导我们。

”这次全国经济会议“将是中国走向民主制度的一步。

”宋子文对会议提出了他作为财政部长所寻求实施的主要建议:

限制军费开支,编制预算,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取消银两制,建立中央造币厂和废除厘金税。

会议还通过了资本家提出的“保护商人财产”的议案,以及“计划限制工会和罢工”的议案。

1928年7月初,宋子文在南京召开旨在将某几种特殊的税收从各省收归南京的全国财政会议,其结果是实现中央控制税收遥遥无期。

此后,面对宋子文和支持宋的上海资本家的压力,1928年8月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与1929年1月召开的军队编遣会议,均在“原则上”同意了宋子文的建议。

至此,宋子文于1928年5月开始的试图统一全国预算和财政的努力归于失败。

﹣﹣摘编自(美)帕克斯。

M.,J、科布尔《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1927﹣1937)》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子文统一全国财政政策失败的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子文为实现统一全国财政而做的努力。

(9分)

【答案】

(1)原因:

中华民国形式上的统一,以及国内战争的长期存在;控制预算和限制军费措施,遭到蒋介石及其他将领的反对;宋子文在国民党以及军队内,缺乏有政治影响的力量支撑.(6分)

(2)评价:

从剥削与抢夺到统筹计划,体现了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与上海资本家的合作,缓和了资本家与南京政府的关系;鼓励资本家参与政治,客观上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