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docx
《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学案
浅谈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一、导学案概念及定位
1.导学案产生的背景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是伴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呼声而产生的。
2.导学案概念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的方案。
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线路图。
3.导学案的作用
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
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
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对照和记录本;
•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4.导学案的意义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通过“导学”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导学案的编制
(一)导学案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必须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引导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适合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显得简单而实用。
(二)编制程序
导学案编写应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力量,并且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导学案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可分五个步骤进行操作。
研读课标、文本、资料,研究学情——主备课编写——集体讨论——修改——组长审核定稿。
(编制人、审核人、时间)
(三)导学案的栏目
一份规范的导学案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质疑问难、达标检测、学习小结。
1.学习目标
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文本教学要求、课标要求、学生实际,要简单、明了,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
每课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2.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课标要求、文本内容、学生实际,明确告知学生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并提示相应的突破方法。
3.知识链接
导学案中可提示,不必详细引用。
4.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如物理:
分析归纳法、替代法、实验推理法、类比法等。
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
如:
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5.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渗透学习能力的培养。
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
内容务必容量适中,切忌过于繁琐,冲淡学生看书、思考。
内容必须问题化,问题要层次化。
6.质疑问难
该栏目完全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后在导学案中填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上课之前,教师要收看学生的导学案,发现学生的疑难,肯定学生质疑问难的思维品质,进行二次备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7.达标检测
简单的说,就是“当堂检测”要和学习目标一致。
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老师应明确指出该环节内容应该在课堂上完成。
(1)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
(4)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
实际教学中“当堂检测”内容实际上有不少学生课前就完成了。
没有真正起到“当堂检测”的作用;根据各校的实际,后面还可设设计5—8道课外作业。
8.学习小结
一是在导学案的提示下,由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的线索及体系。
二是引导学生对学科思想、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所以,归纳小结需要学生对整节课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做一个小结。
(四)导学案编写的格式要求
示例:
高一语文YW-09-01-000
(标题为3号黑体,居中)即语文,“09”为09年,“01”为高一年级,“000”为导学案流水号;一课时,编一个序号;
《》导学案
编写人:
审核人:
编写时间:
(六)导学案的容量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时的拐杖,是学习的路线图。
导学案应简明扼要,切忌繁琐复杂。
一般学科一节课以双面印16开一张为宜,最多不超过8开一张。
(字体、行距等规格要全校统一)
三、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
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交流反馈——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
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一)使用导学案对教师的要求
1.课前:
导学案要提前发放。
导学案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一般导学案提前两天发放,利用自主学习时间预习自学,在上课的前一天再由学科班长收齐上交,教师第一次批阅,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特别关注疑难问题,也既是导学案中质疑问难的内容,然后进行二次备课,并确定重点展示内容,然后在上课前再发给学生,上课使用。
2.课上:
首先,教师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
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本,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概括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寻找规律,放手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
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另外,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
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
二是精讲,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
精讲应具有启发性,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3.课后:
学生要在课下整理落实导学案,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
导学案的二次批改环节就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纠错及导学案的完善情况,课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有疑问的知识点,学生应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解决掉,并在导学案上写出来。
(二)使用导学案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
学生拿到学案后根据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学习目标、重难点进行预习,然后根据导学案过程有层次地学习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
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在完成导学案时做到:
自觉、主动、独立。
2.课上:
要引导学生课堂记录、自我整理导学案,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重点内容、补充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集体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于小组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留下,在其它组同学展示或教师的点拨时解决。
然后,进入同学的展示环节,一般一节课有6个组展示,展示的内容是导学案上的问题。
此环节用时大约15分钟左右。
在这一环节结束,对一些疑、难点的内容再由教师进行点拨和精讲、归纳,此环节用时10分钟左右,最后用5分钟时间进行当堂检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课下:
学生及时将导学案进行纠错及完善导学案,并在导学案上写出来。
学生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
四、导学案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1.重“显性目标”,轻“隐性目标”
误区:
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写在导学案上的,属显性目标,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达成,而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是隐性目标.不能写在导学案上,要靠教师适时调控。
策略:
教学中要发扬民主,注意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意志。
如:
学生的性格不同,有的内向,有的外向,在小组讨论时,外向同学参与程度较高,而内向的同学参与的程度较少,教师要注意对内向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多发言、多发表个人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信心。
2.重“讲评”,轻“探究”
误区:
有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重教轻学,包办代替养成习惯,所以实行“导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
如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已解决的内容仍以讲为主,还是注重讲深、讲细,讲透,认为“导学案”中安排的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等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策略: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据导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要适时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一些复杂性的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有的还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3.重学生的“学”,轻教师的“导”
误区:
有些人认为“导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结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
在导学案的使用中,要控制好学生的自由度。
策略:
动态地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分”与“合”是导学案运用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要实施“适时登场”和“主动撤离”,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突出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同时,加以适时的引导,强化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重“学生展示”,轻“教学任务的完成”
误区:
在上课时学生展示时存在的问题,一是展示时将问题无限延伸,尤其是成绩好的同学,思维敏捷、灵活,想象力丰富,会将问题无限延伸,有时会将问题想偏,而偏离了主题;再一个是学生展示时间过长,从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进度。
策略:
在学生展示时,教师要认真听学生的思路和讲解,在偏离主题过远时,要及时纠偏,告诉学生学习是渐进的,有些内容要留到大学里来解决,学到中学要求的程度就可以,如果有兴趣,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在课外老师帮助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拓展加深。
对于展示时间,明确告诉学生,使学生掌握好展示的时间,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教师要驾驭好教学的节奏,教师的精讲要适时、适度、适量,利用好有限的时间讲清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精讲时要把握一个原则:
学生自主学会的内容不讲,老师讲学生也不会的内容不讲,只有学生自学有疑问,通过老师点拨就茅塞顿开的内容要精讲。
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这样在使学生充分展示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导学案的编制的一些思考
邯郸市第二十六中学卢学贤
导学案是在教师科学规划下制定的有效学习计划和策略,要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法上给学生以引导,建立起一套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导学机制,体现主体参与意识,落实主体地位,使教与学的活动在方案的引领下趋向操作化、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
它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预先指导,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也是学生学习的路标。
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
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
通过半年的实践,我们有了自己的一点心得,形成了自己的一点思考,谨在此展示,求得与各位同仁思维上的碰撞,促使我校的导学案编制更加精细、精致。
第一,导学案编制的原则
导学案编制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立意为学生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确立学生在每个学习环节的学习主体地位。
这就要求导学案的编制要从学情出发,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同时,导学案中还要有具体的学法指导及策略提供,特别是互动提升课型要能突出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设计等。
导学案的各个环节还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提出切合学生实际的要求,要充分预设学生的学情,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个性需求。
二、落脚在能力
导学案的设计,尤其是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都应该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阅读能力、探究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逐步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导学案要充分彰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敢于放手让学生开展有目的、有方向、有方法的各种学习活动,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完整的、自由的发展。
为此,教师的导学案设计要特别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引导。
三、着眼于素质
邯郸市教育局为了深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推出了“十个一”进课堂活动。
“十个一”就是:
一流好品德、一身好习惯、一副好口才、一手好书法、一项好才艺、一生好体魄、一方好人气、一个好成绩、一股好精神、一种好能力。
毋庸置疑,这是紧紧围绕学生整体素质提出的,导学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素质的提升空间,给学生留有心灵成长的余地。
教师要用导学案的灵动,引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二,导学案中应包含的必备环节
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设,学法指导和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展示,当堂检测,课后反思几个部分。
其中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当堂检测包括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要体现对当堂知识进行巩固、提升、延伸。
为了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导学案可设计“方法小贴士”、“温馨提示”、“特别推荐”等栏目。
第三,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一、目标准确
导学案当中的目标必须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互动交流应该达成的目标,具有导航的作用,所以表述要尽量使用外显性动词,如会背诵、能复述、能用哪个词造句等,学生能够较容易把握,教师也能够围绕目标开展当堂检测。
同时,一课时的导学案目标不宜过多,一般以三个左右为宜,合适的目标会增强指向性和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果目标太多,就会分散学生,加大学生达到目标的难度。
二、题目精选
新课堂模式下,题海战术已经没有了舞台,靠多讲、多练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方法彻底宣告退出,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重点、考点精选题目,并且把知识点做详做大,力争以一当十。
题和题之间不刻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来”,或者是“陌生人”,而要“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弟”。
三、问题呈现
教材知识点要做到问题化,一方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生学习的主线。
另一方面,还要留有余地,能够用问题引领学生生成问题,实现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高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导学案的设计,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要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来进行问题化设计,促使学生学习从“无问题学习”向“有问题学习”的转变。
在导学案编写中教师要遵循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
这里所指的问题既包括学生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引导性的问题,还包括引领同学们提升解题方法和技巧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学生必需的训练题。
所以我们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设计一些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让同学们去思考、去动脑、去想法,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好的问题,可以让孩子的思维放飞,潜能得到开发,更能增加孩子理解知识的深度,给学生增长智慧,而这一点仅仅靠习题的罗列是不能达到的。
四、留有余地
知识习题化会直接把学生误导到做习题上去,从而把教材抛到一边,失去“导学”作用。
导学案不仅要避免“知识习题化”,也要避免“知识过度问题化”。
也就说,教师预设问题时要适当留白,不能将所有的知识问题化工作全部由教师包办。
所谓问题留白,就是要把更多的问题留给学生,由学生提出,因为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
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作”。
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不宜过于复杂,要逐步深化,体现阶梯形。
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状上升。
五、分层导学
导学案要照顾到所有学生,导学案在设计时要求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学生要能够浅入深出,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
(作者系邯郸市第二十六中学教务处副主任)
新课堂下数学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邯郸市第二十八中学闫爱莲
学案与教案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的主人不同,这就意味着编写时思考的角度大不相同。
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必须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通俗的、具体的知识。
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为学生的学习搭好台阶,让学生一步步走近学习目标。
经过精心研究,目前我校的数学学案共分八个版块,每一个版块都有其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版块一:
题目
题目中涉及以下内容:
学科、课时顺序、课时名称、课时类型、主备人与审核人姓名、学生所在年级、班级及姓名。
例如:
邯郸市第二十八中学数学学案(第五章第7课时)
5.2.2平行线的判定(预习展示课)
主备人:
闫爱莲审核人:
时明
年级_____班级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
在实践中,我们对课时顺序的编写进行了修改。
因为学案需要有几位同头课教师同时编写,在课改的第一学期,经常出现两位教师的学案出现同一个序号,学生排不出学案顺序,教师也被整的一头雾水。
第二学期我们分章备课,课时安排机动处理,写出“第几章第几课时”字样,避免了此类事情发生。
主备人与审核人姓名的标注,使得每一位备课教师更加尽职尽责,保证了学案编写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每位教师在编写整章学案时不能把课时占满,应留出实际上课时机动处理的时间,以便老师们在上课时根据学生情况对知识查漏补缺。
版块二: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达到以下要求:
告诉学生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共分几个学习目标;每一个目标用什么方法得到。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一目了然。
例如:
在5.2.2平行线的判定一节中设计的学习目标为:
1、利用“平推法”探究出两直线平行的条件(重点)
2、利用演绎推理,由平行线判定1推出平行线的其它判定方法(重点和难点)
3、掌握三种判定方法,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重点和难点)
4、会用几何语言表示三种判定方法(重点和难点)
上课时先由学生齐读,再由学生或教师解读。
或者直接由学生或教师解读。
在我上课时,经常说:
“谁来说一说今天的学习目标”,或者说:
“谁来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会什么?
”如果学生说不完整,再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补充。
版块三:
时间分配
时间分配中涉及四块内容:
教师或学生导入新课时间、交流分工板书时间、各组展示时间、总结反馈时间。
其中第二、三、四块的时间可以根据课时内容进行调整。
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对所选内容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所以对学案内容的难易程度了如指掌,编写者对学案的处理提出建设性意见,会让使用者更加轻松,同时提醒教师掌控课堂时间。
使用时教师可提醒各组学生讲解要详略得当,使学生之间互相配合。
例如:
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提出要求2分钟;交流分工板书5分钟;各组展示30分钟;总结反馈8分钟。
版块四:
忆一忆
忆一忆中内容一般是对上节课中重点知识的回顾。
有时也是与本节课有密切联系、从而直接影响本节课知识得出的相关内容。
常以粗线条的填空题形式出现,目的是让学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
例如:
在5.2.2平行线的判定一节中设计的忆一忆为:
指出右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
。
内错角:
。
同旁内角:
。
此部分相当于以前的复习提问,先由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默写,老师上课时进行抽查提问。
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版块五:
读一读、想一想
本版块的主要任务是得出本节课理论知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呈现形式为“阅读课本某某页后回答问题”,为学生明确指出解决问题可借鉴之处。
此时,教师一般把课本中例题改为问题形式,这部分是编写者最需下功夫的地方,设置问题要讲究“探究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梯度化原则”,要引领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在难度较大的地方适时适度的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部分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此部分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学。
但编写时却很难把握,设计过于详细,则限制学生思路;设计过粗,则达不到设计目的。
另外,经过学情调查如果学生都自己能够解决,此版块也就完成其任务,不再展示;若其中有特别需要强调的地方或有难度,将作为展示内容。
事实证明,初一阶段学生自学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在学案上详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路,而到了初二阶段这部分的编写将十分简单,只需要在学案上提出要求即可。
(这就是有些教师到我校听课时,说我校学案简单的原因。
)
版块六:
练一练、做一做
本版块主要解决课本上练习和习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呈现形式为“解答课本第几页几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自己检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本中练习往往与例题有很大的联系,有的甚至与例题类型相同,是编者精心编制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所以经常代替例题作为展示内容。
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展示例题而展示练习题,原因是例题在课本上已经有具体的解答过程,让学生形成依赖,甚至照抄照搬,限制了学生思路。
版块七:
议一议、析一析
本版块内容主要是课外知识补充,是知识的综合和拓展。
目的是实现分层次教学,为学生提供“知识的超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选题要讲究“灵活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合作完成。
呈现形式为“判断、选择、填空、解答”等等。
各任课教师可根据任教班级的学情,从中挑选适合自己学生的展示内容。
注意挑选内容要具有代表性,避免无谓的重复。
同时要尽量挑选能够拓展宽度和挖掘深度的题目,为学生能在课堂上即兴生成知识的提升提供良好素材,提高课堂的有效率,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
在实行过程中,此环节也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一步。
有时学生做不到老师预设的程度,此时教师就要根据自己提前准备的内容,进行提示和进一步设问,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而有时学生的做法却出乎教师意料,他们的讲解比老师想象的还要周全和精彩,方法也多种多样,此时就面临着课堂时间难以把握的问题,也是目前为止我的课堂上偶尔出现和期待解决的问题。
版块八:
小结与反馈
本版块内容主要是提醒和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在课堂上使用双色笔修改本节课学案中的错误,并总结易错点和知识点,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与同学分享(知识上、情感上、技巧等等);教师适时补充总结,将本节课知识系统化。
呈现形式为:
小结与反馈
1、用双色笔修改学案中错误。
(3分钟)
本节课易错点是:
。
2、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记录本节收获并反馈。
(知识与方法)(5分钟)
本节课我学会了:
。
以上为我校常规的数学学案模式,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我们上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部分知识感觉学生掌握的不太好的情况,还需在进一步练习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此时任课教师就要编写临时学案(习题课或复习课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案),习题课学案是从练习册或一些其他资料中搜集有代表性的题目,分专题进行编写,以弥补学生在某些知识上的欠缺,同时也使重点知识得以巩固。
复习课或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