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915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docx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docx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

附件一: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

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的趋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及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等,都对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自1992年第四次全国高教工作会议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操作平稳,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新的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当前,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等问题以及教学经费不足和教师队伍不适应特别是骨干教师队伍不稳等困难,严重地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

为全面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思想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改革的目标是: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我国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教育思想;初步形成能够主动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能充分调动学校和师生教学积极性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使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普遍有所提高,并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个性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切实落实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类高等学校都要不断调整和明确办学思想,真正做到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地位,把教学工作作为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把教学改革作为高等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

当前,特别要妥善处理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发展学校规模,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与其它工作等方面的关系,坚持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教学基本建设的优先地位不动摇。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的领导,都要把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形成制度,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人才培养工作是“211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校应成为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既要出优秀科研成果,更要出高质量人才。

本科教学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走向成熟的阶段,是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基础。

·同时,本科人才是我国未来建设事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来源。

因此,在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是基础,本科教育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各类高等学校都必须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切实增加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投入,确保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二、改革教育思想观念,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革,高等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高等学校要在努力挖掘、继承和发扬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积极吸收、大胆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指导教学改革实践。

当前,在教学领域中,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要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上,树立人才培养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三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的思想;在基础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上,树立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思想;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上,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加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思想;在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树立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以及加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在本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上,树立本科教育要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

从整体上讲,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中心是面向21世纪,增强富有时代意义的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

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未来社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的紧迫性,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要强化质量意识,并且扬弃旧的人才质量观,建立起现代的人才质量观。

当前,要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

高等学校要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为重点,全面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当前,在高等学校中正在开展关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讨论,高等学校的广大师生是改革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主体,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引导他们参加讨论。

同时,要依靠和发挥教育研究队伍的骨干作用,加强教育研究,特别是加强教育理论研究与教改实践的结合,提高研究水平,推动教育思想观念的讨论不断深入。

三、加强思想政治和文化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学校要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要通过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等多种途径,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需要,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充分发挥“两课”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两课”改革的核心是进一步解决好邓小平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问题,这也是高等教育贯彻十五大精神的一项特殊重要的任务。

因此,“两课”的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规范“两课”课程设置,修订教学基本要求,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两课”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两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具体指导,妥善解决在教学安排、师资培训、条件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工作步伐,争取早日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丰富和拓宽了德育的内涵,对于开启学生智力、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将制订《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各高等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通过系统教学与专题讲座、课堂与课外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等活动,把广泛而丰富的、高品味的文化素质教育内容,融入学生心灵深处,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人生追求奠定基础。

四、拓宽专业口径,调整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构建适应21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高等学校要贯彻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在新时期的本科教育是更加注重素质培养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按照科学、规范、拓宽的方针做好现有专业目录修订和专业调整工作。

教育部将在1998年上半年公布新修订的专业目录和《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高等学校要根据新的专业目录,相应地调整专业设置,并根据《原则意见》,从修订教学计划入手,着力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调整。

调整工作要按照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原则进行。

要大力调减、合并与职业对口的狭窄专业,扩大专业口径,对一些确有一定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可通过在宽口径专业内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或选修课程组进行培养。

要拓宽基础,其中既包括自然科学基础,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既包括本专业学科基础,也包括相邻专业学科知识;既包括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传授,也包括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

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的教育,加强对学生能力特别是自学、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双学位、主辅修等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大批复合型人才。

要进一步利用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发挥综合性大学、多科性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为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分工不同、行业和地区之伺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高等学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决定了不同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

因此,要求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层次和类型,自主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创出学校的声誉和特色。

五、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本科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要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从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

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

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文科教学改革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处理好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学术研究和教学、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理论与实践、文科教育和理工等其它学科教育的关系。

充分发挥文科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文科人才。

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是全国范围内有组织、较系统、起点高、立意新的教学改革计划,涉及高等教育思想、模式、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各方面的改革。

其目标是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各个专业领域形成一批优秀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先进的课程内容、优秀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精品等教学改革成果,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相对落后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有明显的改观。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都要高度重视这项计划的实施,认真贯彻《关于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推动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关系。

要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尤其是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调整的整体走向,抓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基础与应用、继承与创新以及统一性与多样性等关系。

同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也还具有特定的改革目标和自身规律,要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现和深化。

二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关系。

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通过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