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894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

 

创建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

 

 

 

北京欧华信良投资有限公司

2011年8月

 

第一章摘要…………………………………………………………

第二章项目概述…………………………………………………

第三章背景分析…………………………………………………

第四章项目规划…………………………………………………

第五章经营管理…………………………………………………

第六章节能环保…………………………………………………

第七章投资预算…………………………………………………

第八章风险分析…………………………………………………

第九章关于我们…………………………………………………

第十章结束语………………………………………………………

 

第一章摘要

 

第二章项目概述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

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能耐零下30℃一40℃的严寒,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牦牛全身都是宝。

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

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

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吕氏春秋》载“肉之美

者,牦象之肉”,作为世界三

大高寒动物之一,牦牛肉被誉

为“牛肉之冠”,属半野生天

然绿色食品,富含蛋白质和氨

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带动牧户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需要,实现我公司的战略目标,经过近三年的考察论证,我公司拟征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XX乡XXX处20000亩荒山草地,创建“高原有机牦牛养殖生产基地”。

该项目若能获得相关部门批准,我们计划用5—8年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先后投资3亿元人民币,通过科学地规划设计和有效地经营管理,使之成为规模大、品质高、品种全、商品化程度最大化的高原有机牦牛养殖生产基地,积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一个阶段暂定为三年,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以基础设施建设、初期养殖规模的形成和垦荒复耕为主要目标。

在该阶段,将对区域内所有因金矿开采而被破坏的山林植被进行复垦;建设79920㎡的集办公、生活、圈养、储料、屠宰为一体的基地设施;养育2000头以上的优质牦牛。

第二阶段重点以进一步扩大牦牛养殖规模,提升养殖品种品质,健全养殖加工体系,开拓产品市场为主要目标。

该阶段力争养殖数量达到20000头以上,年出栏数量保证在10000左右,稳定占据北京、上海、天津等国内主要市场,逐步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阶段全面组建权威的专业研究机构,形成从牦牛的养殖到产品的研究、开发、加工、销售一条龙经营体系。

在该项目实施中,我们采取集中牧养和公司加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方式,以基地研发、养殖、加工为主,联合当地牧户,组织其免费代养,减少牧民经营投入,降低牧民经营风险,切实发挥促进牧民走上富裕之路的作用。

国务院于2011年6月1日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7号)要求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要充分认识促进牧区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牧区、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的规划和指导。

自2005年以来,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曲麻莱县分别制定实施了招商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为我公司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作为我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该项目获得批准后,我们将即刻组织由畜牧专家、牦牛养殖技师和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的项目组进驻曲麻莱县,务实、高效地开展项目计划的各项具体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积极维护与当地政府和藏族同胞的和谐友好关系,积极维护地区生态环境,积极维护地方经济利益,并始终将这三个维护放在企业发展的第一位,切实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高尚情操;实现先进技术与优势资源的有机结合,为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贡献力量。

 

第三章背景分析

一、自然环境

曲麻莱县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北部,三江源区,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素有“江河源头第一县”的美称。

滚滚不息的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发源于本县麻多乡约古宗列地区,长江北源主要源流勒玛河、楚玛尔河、色吾河、代曲河均发源于县境内,是我国南北两大水系的主要水源涵养地。

地理位置为东经92°56′~97°35′,北纬33°36′~35°40′。

境内高山、盆地、滩地相间,主要山脉有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可可西里、冬乌拉山。

面积5.25万平方千米,辖1镇5乡,县府驻约改镇。

人口3.2万人,藏族占97.6%,此外还有汉、回、土、满、蒙古、撒拉等民族。

曲麻莱人民勤劳勇敢,豁达乐观,民风淳朴。

境内宝藏遍地,矿产和动植物资源丰富,繁衍生息着白唇鹿、野牦牛、野驴、熊、豹等45种野兽类和66种野生鸟类;盛产冬虫夏草、红景天、雪莲、鹿茸、麝香、牛黄等121种名贵药材和蘑菇、蕨麻等;矿产资源有岩金、砂金、银、铜、铁、铅、锌、水晶石、煤炭、岩盐、盐湖盐等。

曲麻莱县已基本形成以县城(约改滩)为中心,以省道清曲公路为依托,连接国道109线与214线,辐射1镇5乡的公路交通网络。

青藏铁路在本县境内穿越185公里,并设有不冻泉和五道梁两个站。

交通便利,通讯方便,城市功能初具规模,商业、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曲麻莱县是青海省的

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畜牧业是全县国民经济的

基础产业。

截至2005年

初,牲畜存栏数达57万余

头,年产鲜奶4800吨、肉6203.04吨、

羊毛450吨、牛毛绒17吨

在畜产品资源开发、加

工和利用方面具有较大的

潜力。

曲麻莱县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地表水流极为丰富,楚玛尔河,色吾河,约古宗列曲等长江、黄河干流支系纵横交错,融会贯通。

长江水系年平均流量215.73立方米/秒,年总流量达69.03亿立方米。

黄河水系境内流程29.5公里,年

平均流量13.1平方米/秒,年总流

量4.13亿立方米。

光能资源十分

丰富,年日照数可达2700小时,年

太阳辐射总量为640千焦平方厘米

以上。

该县已查明的各类中药材121

种,著名的有牛黄、熊胆、鹿茸、

鹿角、冬虫夏草、麝香、知母、雪莲等。

曲麻莱县又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主要有野牦牛、藏羚羊、白唇鹿、雪豹、盘羊、岩羊、棕熊、猞猁和珍禽黑颈鹤、雪鸡、金雕、大天鹅等。

县东部分布着丰富的原始天然圆柏疏林,对水土保持、防风、护牧、固沙、涵养水源和栖息野生动物方面有着极具为有益的价值,还潜在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就曲麻莱县所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来说,畜牧业是其支柱产业,畜产品产量约占全省总产量的1/4,是青海省主要畜牧业产品基地。

2005年底各类牲畜存栏为277.86万头(只匹)。

2005年全州共生产牛羊肉35404.8吨,共产牛奶28818.08吨,绵羊毛1360.41吨,皮张466711张。

州内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系羊、玉树马和山羊。

全州土地面积26.7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37.02%,草场1400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067万公顷,占全省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2%。

境内草场以高寒草甸草场为主,相间分布高寒沼泽草场,西部有近5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尚待开发利用,在畜产品资源开发,加工和利用方面潜力巨大。

玉树州已基本形成了以结古镇为中心,以国道主干线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辐射的公路交通网路。

青藏公路214国道已全部实现黑色化,并可直达西宁、兰州、成都,州至县干线公路910公里,县乡公路里程1027公里,专用公路127.9公里。

2005年完成客运量22.7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为13.7万人/公里。

玉树州的邮政网点已遍布全州六县;固定电话和移动通讯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州乡镇所在地和附近村镇,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两万门。

全州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3.65%和63.84%。

 

二、产品特点

利用地域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发展优势产业是我公司投资经营的基本宗旨。

做为世界珍稀物种之一,浑身是宝的牦牛,其肉质营养丰富、皮毛价值高昂,将为该项目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牦牛的世界通用名为

雅克(yak),是藏语的音

译。

牦牛的叫声似猪、尾

型似马尾,所以又称它为

猪声牛或马尾牛。

西方国

家见其主产于我国青藏高

原藏族地区,因而也称

它为西藏牛。

据报道,牛的祖先Bosprimigieius,urus,与牦牛的祖先Bospoeohagus在亚洲的后上新世纪中属于同一祖先。

在更新世纪(200万年前)时期,随着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牦牛的祖先出现。

在喜马拉雅山脉北面。

由于受社会、经济及自然因素的制约,牦牛在4500年以前才开始了由野牦牛到家牦牛的驯化,比普通牛的驯化时间要迟得多。

    牦牛的分布主要限于亚洲

的高原和山原地,包括了喜

马拉雅、帕米尔高原、昆仑

山、天山和阿尔泰山脉地

段。

中国古代时期,牦牛的分布极为广泛。

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现代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牦牛数量的准确统计数,根据资料概算,中国是牦牛主产国。

国外的牦牛,只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阿尔泰山和肯特山区;前苏联的塔吉克、吉尔吉斯、布里亚特和阿尔泰山区等地;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区的泥泊尔、不丹、锡金、克什米尔等国和地区。

阿富汉东北部兴都库什山脉高山区和巴基斯坦北部高山区也有少量分布。

    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山地区,集中于东经70°—115°,北纬27°—55°间。

我国是世界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

我国现有牦牛1400余万头,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4%以上。

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及祁连山所环绕的青藏高原上。

即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产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

年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最低温度可达-50℃;年温差和日温差极大。

相对湿度55%以上。

无霜期90天(5—8月)。

牧草生长低矮,质地较差。

内蒙古自治区的贺兰山区以及河北省北部山地草原和北京市西山地草原,也有少量饲养,其中河北和北京地区牦牛,是近年来从青海、甘肃引种试养而适应于该地自然生环境的。

    牦牛是我国高寒民族地区的主要畜种和重要的生产资料,是青藏高原和川西北牧区不可替代的生物物种。

牦牛养殖业是高度适应高寒生态条件的特定生态养殖模式,是该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广大牧民世代经营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一位研究西藏的西方专家指出没有牦牛就没有西藏的经济,牦牛是我国西部特别是藏区人民饲养的能适应高寒、缺氧环境的一种多功能动物,象沙漠之舟——骆驼一样,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

牦牛具有肉用、役用、奶用等多种价值,其肉、奶等是具有半野生风味的天然食品,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行都与牦牛习习相关,正如十四世班禅所言,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人民。

我国是世界上饲养牦牛最多的国家,牦牛提供的奶产品,分别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区域中占该类产品的95%、90%和70%以上,牦牛分布的区域是我国西北、西南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生态脆弱区。

因此,牦牛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在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青海省省面临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和压力之下,在广阔的川西北高寒牧区,充分发挥草地资源的生产效能和牦牛业特点,充分利用牦牛最少与人争地、争粮、争夺生存空间与自然资源的优势来发展牦牛业生产,加速牦牛资源的开发,对实现向节粮型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吕氏春秋》载“肉之美

者,牦象之肉”,作为世界三

大高寒动物之一,牦牛肉被誉

为“牛肉之冠”,属半野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