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钓鱼的启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8908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钓鱼的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3钓鱼的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3钓鱼的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3钓鱼的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3钓鱼的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钓鱼的启示.docx

《13钓鱼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钓鱼的启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钓鱼的启示.docx

13钓鱼的启示

13、《钓鱼的启示》

第1课时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2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雨。

【自学导航】

【自主学习】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声音()地抖动

()的涟漪()地操纵

()的目光()地一收一放

2、缩写句子。

(1)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涟漪。

(2)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3、填空:

(1)道德只是个(     )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34年前那个(    )的夜晚,给我留下了(   )和(     )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学案

【内容导航】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使人终生受益的文章。

课文通过回忆父亲带“我”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广场的街道,让我知道“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并懂得生活中的路也是如此。

随后通过“我”的两次人生经历,让人感悟到:

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顽强的意志可以克服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历经苦难后,脚下的路就会多一条。

【知识链接】:

教堂:

基督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处所,基督教:

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奉耶稣为救世主。

罗马广场:

位于意大利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的罗马城中。

巴黎:

法国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

巴黎还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有革命纪念地公社社员墙以及巴黎圣母院、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罗孚博物馆、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著名建筑物。

【自主学习】

1、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塔顶(dǐngdìng)午宴(yànyān)和蔼(ǎigě)

特殊(zhūshū)挑拨(tiāotiǎo)教导(jiāojiào)

2、补充词语。

()不绝()不同()不断

星()()布()头()气心()手()

3、填空:

通往广场的路。

生活也是这样。

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的话,就可以走试试。

4、我能够根据句子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

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

(2)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

(3)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

 (4)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

 

15《落花生》

第1课时学案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合作学习通过自主阅读,自学生词,读懂课文,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之后,和大家交流自己的体会,汇报收获,解决疑问。

【知识链接】:

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

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

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落花生,即花生,也叫长生果,豆科,一年生草本。

我国栽培极广,以黄河中下游各地为最多。

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主要用作油料,或作副食,糖果辅料。

果壳可制酒精等。

茎、叶可做饲料。

【自主学习】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2、用心地把课文读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3、把课文中的生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把这些好词抄写两遍,并会用上其中的一两个造句。

4、通过预习,我知道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16、珍珠鸟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按阅读提示,通过自主阅读,自学生词,读懂课文,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之后,和大家交流自己的体会,汇报收获,解决疑问。

【知识链接】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

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著名民间文艺家。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自主学习】

一、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

二、布置预习任务:

以自学为主,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也可请求同学帮助。

1、读第一遍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查字典,把拼音写在书上。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该停顿的地方划上“∕”。

读完后,盖上拼音读生字,读错的再拼拼音记住为止。

2、读第二遍课文,达到读正确、读流利:

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停顿恰当。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句的意思,不明白的查工具书或上网搜查:

(1)雏儿  索性  细腻   伏案  信赖  神气十足  不由自主

(2)把“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改为陈述句。

4、回答问题:

珍珠鸟是怎么逐步信赖我的?

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5、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比如人与动物之间,甚至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你以后想怎么做?

可搜集信赖和爱鸟护鸟的名言警句。

 

6、写生字、生词、重点句子,达到写好、会写:

描红一遍;在生字下面写出生词(一类字词);把生词、课后3题生词、重点句子抄写两遍,第一遍看着写,第二遍默写对照。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情朗读课文时先体会感情,然后酝酿感情练习朗读。

朗读时语气、表情可夸张,为充分表达感情也可加上动作。

8、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2、从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及这对父子间的相互信任。

语言训练目标:

在角色写话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首先让我了解同学们对这些词语是否熟悉。

出示:

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阿曼达疾步爆炸瓦砾砸着颤抖

(1)、谁会读?

 

(2)、结合课文用这些词语说几句话。

2、同学们的回答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上节课我们学习

1-*自然段,在你心中除了了不起,他还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沉着、冷静、坚强、有责任感等)

师:

就是这样一位沉着冷静、坚强的、了不起的父亲。

面对着坍塌的教学楼,面对埋在废墟中的儿子,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

再次走进令人感动地父与子的故事中。

二、感悟“了不起”

(一)、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1、请大家默读课文5-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能体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

及时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1)①第5自然段:

“就在----哭喊过后,便绝望的离开了。

”而阿曼达的父亲却埋头接着挖。

(从这句能够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别的孩子的家长都绝望地离开了,他却依然坚持,不放弃,)

②在刚才我们学习的这部分内容中,有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

快速找出来

读一读。

读这3句你发现了什么?

(意思一样)。

父亲在说这3句话的时候心情一样吗?

(第一次是渴求,真诚的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第二次是恳求,第三次是

绝望中的祈求)

当所有的家长看到教学楼已成废墟,绝望地离开,但你却说:

-----“谁愿意帮助我“(读出祈求的语气)当所有人都在劝你走的时候,你又在说: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也来阻拦你,但是你依然在说: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③父亲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一直坚信自己的儿子没有死。

请你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如果你是这位父亲,其他孩子的父母都绝望地离开了,你为什么没

有离开?

指名说原因。

所有人都离开了,你为什么没有离开?

指名说原因。

此时还会不断发生余震,随时有生命危险,你为什么没有离开?

指名说原

因。

小结:

因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请同学们接着汇报;第12自然段: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

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出示小黑板

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

(时

间漫长、挖得艰辛等)

①想象说话──想象画面读:

   A、8小时过去了,你能想象出父亲在废墟里挖掘的画面吗?

36小时过去了,你能想象出此时父亲形象吗?

   B、能结合你看到的画面来读读这句话吗?

先自由地读读。

再指名读。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可他仍不放弃,这样的外貌描写,你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写?

(艰辛、焦急不顾一

切、忘记疼痛,只想着救自己的孩子等)

   ②个性化理解──个性化朗读: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的声音为什么越来越低?

(找不到孩子心情沉重):

你的声音为什么越来越高?

(找不到孩子心情焦急)

   ③ 情境感受读:

   A、是什么支撑着父亲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坚持挖下去呢?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儿子在等着我!

”(齐读句子──个性化读)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B、导:

因为父亲要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于是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④ 深化朗读:

   A、导:

8小时过去了,12小时过去了,24小时过去了,36小时过去了,没人再来阻挡他因为(指名说;时间太长,没有生的希望了)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大家也这么认为吗?

(是呀!

这就是爱,深深的父爱。

)板书:

爱。

B、诗化读:

    师引读:

是这深深的爱和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总结:

这伟大的力量正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可见父亲对儿子信守承

诺。

(二)、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师:

作者通过对父亲的语言,动作及外貌描写,刻画出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的高大形象。

那儿子的了不起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请大家再次利用刚才学习父亲了不起的方法来学习剩下部分,默读课文划出句子,并进行适当批注。

  2、全班交流,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1) 说说自己的理解:

(儿子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能如此沉着冷静真了不起!

  

(2)你能把阿曼达对同学说的话沉着冷静地再说一次吗?

(第三人称转换)

  (3)请大家再来读读这句话,你还读出了什么?

(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

  (4)阿曼达还会对同学说什么?

(展开合理想象练习说话)

   (5)师小结:

亲情,产生信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于是阿曼达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齐读句子)

 3、导:

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儿子的了不起呢?

  “不!

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很善良,勇敢,对父亲很信任)

  

(2)个性化读:

(指名读)

  (3)引读师:

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

当父亲声音颤抖地说:

“出来吧!

阿曼达。

”儿子的回答是──“不!

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          

(4)课文为什么多处出现这样的句子?

4、朗读指导(13~19小节)。

导读:

当父亲听到地下传出儿子的声音,当儿子得知是父亲来救他时,父子间展开一段感人的对话,能读出这对父子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同桌分角色练──指名分角色读(评价)──男女分角色读。

5、师小结: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了地震中的奇迹,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儿子对父亲的信任,让我们内心震撼。

当父亲疲惫不堪的时候,是什么话给予他

无穷的力量?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让我们凝视他们父子相拥的镜头,一起读一读我们期待已久的结局吧!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让我们记住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记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

一起!

(三)、学习写法:

让我们再回头看看这篇感人的课文。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指名说)课文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

的父子之情的。

三、深华“父爱”

   小练笔:

此时假如你是14个得救孩子,或是一位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或是先前劝说过这位父亲的好心人、警察等,心里会想写什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请选择一种角色,写一写──交流。

四、总结拓展;

1、孩子们,阿曼达的父亲以永不放弃、信守承诺表达了对儿子的爱。

而更多的时候,父母的爱并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它常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

父母的关爱在热气腾腾的饭菜中,父母的关爱在他的温暖的怀里,父亲的关爱雨天的伞里……(指名说)我们都在生活的点滴上,在细节中感受着父母的爱!

请你们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且把

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好吗?

2、另外向大家推荐一篇好文章;朱自清的《背影》。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子

爱       信任

  

 

《地震中的父与子》学案

一、预习检测:

互查字词掌握情况,组长把关。

洛杉矶  混乱 昔日 废墟 疾步  爆炸  瓦砾  阿曼达 砸碎颤抖 破烂不堪

二、小组合作学习: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问答。

在(     )年美国(         )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     )和年仅7岁的(     )靠着互相坚定地(      ),坚持了38个小时,终于在一片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14个同学,谱写了一首(      )的颂歌。

三、拓展延伸:

你认为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想想他们还会谈论些什么?

或者向这对父与子说什么?

1、对这位父亲说:

“..............”

2、对阿曼达说:

“...............”

《地震中的父与子》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我能体会到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

学习重、难点:

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导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

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能够驱走严寒。

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同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回顾课文: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对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板书:

了不起)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

互动一:

小组讨论交流:

你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

互动二:

(1)把父亲和儿子的语言、外貌、动作,勾画出来,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讨论:

读了课文后,你想对这位父亲和阿曼达说些什么?

三、适时点拨

1、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预设: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拦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比较句子:

读读这两句,哪一句话的表达效果更好。

A: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拦他。

B: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拦他。

同样表示挖掘的时间,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

(3)指导朗读,感受父爱。

2、找出儿子的语言来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抓住儿子语言读出儿子的自信。

(2)“不!

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读出儿子的勇敢。

3、总结:

这是一次生离死别的重逢,这是一份创造了生命奇迹的父爱。

有爱,生命就有了希望。

“了不起”赞美的是父亲的执著;赞美的是儿子的勇敢;赞美的是父与子互相的信任和爱!

四、测评巩固

1、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课文中的父亲了不起,是因为--------------------------------

儿子也了不起,是因为---------------------------------------

2、学完课文后,把你想对这位父亲和儿子说些什么?

写下来。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爱

 父亲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儿子

                                 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