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西结合诊治.docx
《冠心病中西结合诊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中西结合诊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冠心病中西结合诊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前进
写在课前的话
冠心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男性发病早于女性。
在我国,本病不如欧美多见,但近年来呈增长趋势。
冠心病是多病因的疾病,是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吸烟是冠心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一、流行病学资料
冠心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男性发病早于女性。
有资料表明,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1倍。
男性50岁,女性60岁以后,冠状动脉硬化发展比较迅速,同样心肌梗塞的危险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在欧美发达国家本病常见,美国约有700万人患本病,每年约50余万人死于本病,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
在我国,本病不如欧美多见,但近年来呈增长趋势。
20世纪7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本病的人口死亡率分别为21.7/10万、15.7/10万和4.1/10万;80年代分别增至62.0/10万、37.4/10万和19.8/10万;90年代我国城市男性本病死亡率为49.2/10万,女性为32.2/10万。
此外,在住院心脏病患者中本病所占比例,也随年代不断增加,以我国上海两所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资料为例,50年代为6.78%,60年代为15.71%,70年代为26.03%,80年代为26.80%,90年代为39.18%,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增长。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有哪些?
二、动脉粥样硬化病因
冠心病是多病因的疾病,是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把每个因素称为一个危险因素。
(一)年龄:
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在一些青壮年以及儿童中,从尸检中也曾发现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所以近年来临床发病率呈一种年轻化趋势。
(二)性别:
男女比例是2:
1。
女性绝经期后与男性发病率接近,这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及脂蛋白下降有关系。
年龄和性别两项是属于不可改变的因素。
(三)高血压:
血压增高跟冠心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血压持续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会明显增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60-70%有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患本病者为血压正常者的4倍。
(四)血脂:
血胆固醇、甘油三酯、LDL与VLDL升高,HDL降低者易患。
(五)吸烟:
吸烟可以造成动脉壁的氧含量不足,从而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的吸烟支数呈正相关。
(六)糖尿病:
糖尿病人代谢增加,血管内皮受损脆性增加,弹性下降,糖尿病病人的发病率较无糖尿病者高2倍。
不仅患本病的发病率高,而且病变也比较迅速。
(七)肥胖:
超标准体重的肥胖者易患本病。
(八)职业:
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者易患本病。
(九)饮食:
常进食较高热量,较多动物脂肪、糖、盐、胆固醇等食物者易患本病。
(十)遗传:
家族中有在较年轻时患本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家族史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高脂血症常是这些家族成员易患本病的因素。
(十一)其它:
A型性格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胰岛素抵抗增强;病毒、衣原体感染等。
从以上的危险因素来看,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吸烟是冠心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近年来,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所谓的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主要与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有关系,实际上主要跟胰岛素抵抗有关。
这些因素是其很重要的危险因素。
三、分型
(一)旧的分型
1979年把冠心病分成了五型,无症状型(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
1.无症状型:
患者没有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客观性证据,比如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复合心电图都明显显示出ST波的改变。
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呈现出灌注的减低或缺损。
一般来说做冠状动脉造影,明显可以看到狭窄,就可以确诊,目前认为这是很准确的一个诊断方法。
2.心绞痛型:
心绞痛是暂时性的,急性的心肌缺血所导致的一种发作性的胸痛或胸部不适。
发作的时候可以伴有心肌的缺血,在发作期间做心电图就可确诊的。
3.心肌梗死型: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一种比较重的形势,主要是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这在冠心病中是最严重的证型之一。
4.缺血性心肌病:
表现是心脏增大,心律衰竭及心律失常,长期的心肌缺血或坏死会导致心肌纤维化,临床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
5.猝死型:
是一种原发性的心跳骤然停止,而出现的突然死亡。
主要原因是缺血的心肌局部发生了电生理紊乱,从而引起了严重的心律失常而导致猝死。
(二)新的分型
近几年临床医学又将冠心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两大类型。
1.急性冠脉综合征: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出现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从而出现了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抬高性心肌梗死。
这三种情况的共同病理基础都是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只是伴发了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病理改变。
2.慢性冠脉病:
包括了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以及缺血性心力衰竭。
四、心绞痛
(一)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也叫做劳力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它的特点是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稳定型心绞痛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1.病因
(1)冠状动脉狭窄:
斑块引起了冠状动脉的狭窄,导致了心肌的供血减少。
(2)冠状动脉痉挛:
可以引起短暂性的供血减少。
(3)狭窄+痉挛:
引起的供血减少会更多。
(4)其他冠脉病变:
冠脉畸形、炎症、栓塞等。
(5)其他心脏病:
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等。
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2.临床表现
主要是发作性胸痛。
疼痛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从部位上看,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上中段、上段之后的区域可以波及到心前区,有手掌大范围。
也可以横贯整个前胸,而且界线不很清楚。
也可以有放射,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远端的可以达到无名指、小指的范围。
从上部可以放射到颈部、咽喉部等。
从疼痛的性质看,是一种压榨性或压迫性的疼痛,同时又有发闷,紧缩的感觉,有一部分人可以有烧灼样感觉,偶尔有一部分人有所谓濒死样的感觉。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症状比较轻,仅仅觉得有胸闷不适,并不认为有疼痛。
一般这种症状出现时,比如在劳作、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休息以后可以缓解。
从诱因上看,有体力劳动,情绪的兴奋、激动,寒冷的天气,吃的过饱、吸烟等,一般疼痛都是劳动之后或激动的过程中出现,而不是劳累很久以后出现。
典型的心绞痛往往在相同的状态下重复出现这种疼痛。
也有一部分人只是在早晨出现心绞痛,下午就不会有这种症状,这与早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即昼夜节律的变化有关。
从持续时间上看,疼痛以后可以逐步加重,在3到5分钟以内可以逐渐消失,发作的次数可以数天或一星期发作一次,也可以一天发作几次。
从缓解方式上看,停止原来诱发的因素后这种疼痛就可以缓解,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也可以很快得到缓解。
从体征上看,平时无异常体征,在心绞痛发作疼痛时,可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第四或第三心音出现奔马律,心尖部可以有收缩期杂音。
心尖部引起的收缩性杂音主要是乳头肌缺血,导致了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的关闭不全所致。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心电图检查:
是发现心绞痛,诊断心绞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静息时,心电图可正常或有缺血型ST-T改变。
心绞痛发作时大多数患者可以出现暂时性的心肌缺血,心电图出现ST段压低≥1mm,或T波倒置,发作后可恢复正常;心电图负荷试验,心电图改变主要是R波为主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时间大于2分钟,就是运动试验阳性。
运动试验有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所以单纯的运动试验的结果不能作为准确诊断或排除这种心绞痛的依据。
心电图连续动态监测可以发现ST段改变的情况和心律失常的情况。
(2)放射性核素检查:
201TL(铊)或99mTc(锝)-MIBI心肌显象主要是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到灌注缺损。
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99mTc)可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显示出心肌缺血区的室壁局部运动障碍。
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显像除了可以判断心肌血流灌注情况,还可以了解心肌的代谢情况。
所以通过对心肌血流灌注以及代谢显像的匹配分析,可以比较准确的评估心肌的活动能力。
(3)冠状动脉造影:
可以发现各支冠脉的病变部位,并可以估计到病变程度。
一般认为,管腔直径减少超过70%和75%以上,就会较严重的影响供血;50%到70%之间有一定意义;50%以下可能意义不是很大。
上面的左图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冠状动脉造影。
右图是有明显的狭窄,狭窄可以达到90%。
(4)冠脉CT:
可以看到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准确率不如造影高,但也有其优势,是一个无创检查。
(5)其他:
二维超声心动图,电子束或多层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血管镜检查,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等。
4.诊断
根据典型心绞痛的发作特点和体征,以及用硝酸甘油是否可以缓解。
同时看危险因素,以判断是否存在冠心病的情况,如果除外其他原因所导致的心绞痛,一般可以建立诊断。
发作时从心电图看,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发作后数分钟心电图可以恢复。
心电图没有改变的患者,可以考虑心电图负荷试验。
对于发作不典型的患者,诊断要依靠观察硝酸甘油的疗效和发作时心电图的改变,或直接做一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连续监测。
对于诊断有困难的患者,可以进行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冠状动脉CT。
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考虑做冠状动脉造影。
5.心绞痛严重度的分级
Ⅰ级:
一般体力活动(如步行和登楼)不受限,仅在强、快或持续用力时发生心绞痛。
Ⅱ级:
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快步、饭后、寒冷或刮风中、精神应激或醒后数小时内发作心绞痛。
一般情况下平地步行200m以上或登楼一层以上受限。
Ⅲ级:
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一般情况下平地步行200m,或登楼一层引起心绞痛。
Ⅳ级:
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发生心绞痛。
在心绞痛严重度的分级中,Ⅲ级的表现是()
窗体顶端
A.一般体力活动(如步行和登楼)不受限,仅在强、快或持续用力时发生心绞痛
B.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快步、饭后、寒冷或刮风中、精神应激或醒后数小时内发作心绞痛。
一般情况下平地步行200m以上或登楼一层以上受限
C.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一般情况下平地步行200m,或登楼一层引起心绞痛
D.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发生心绞痛
窗体底端
A.一般体力活动(如步行和登楼)不受限,仅在强、快或持续用力时发生心绞痛
B.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快步、饭后、寒冷或刮风中、精神应激或醒后数小时内发作心绞痛。
一般情况下平地步行200m以上或登楼一层以上受限
C.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一般情况下平地步行200m,或登楼一层引起心绞痛
D.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发生心绞痛
正确答案:
C
解析:
心绞痛Ⅲ级的表现是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一般情况下平地步行200m,或登楼一层引起心绞痛。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
1.临床表现
不稳定心绞痛在临床上表现不很稳定,发展为梗死的机率更高。
胸痛的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是也有自己的特点。
如原为稳定型心绞痛,在1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发因素变化,硝酸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1个月之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并因较轻的负荷所诱发;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发作时表现有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也属此列。
不稳定心绞痛在临床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
低危组指新发的或是原有劳力性心绞痛恶化加重,达CCSⅢ级或Ⅳ级,发作时ST段下移≤1mm,持续时间<20分钟,胸痛间期心电图正常或无变化;中危组就诊前一个月内(但48小时内未发)发作1次或数次,静息心绞痛及梗死后心绞痛,持续时间<20分钟,心电图可见T波倒置>0.2mV,或有病理性Q波;高危组就诊前48小时内反复发作,静息心绞痛伴一过性ST段改变(>0.05mV)新出现束支传导阻滞或持续性室速,持续时间>20分钟。
2.治疗
(1)发作时的治疗
一发作要立刻休息,轻度患者停止运动,症状就可以缓解或消除。
心绞痛比较明显的、情况比较重的需使用药物,可以用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
(2)缓解期的治疗
缓解期可以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单独选用,也可以联合用药。
如β受体阻滞剂,阿地洛尔、美托洛尔等,这些药物与硝酸酯类药物有协同作用,用量不要太大,尤其开始剂量要小一些,以免引起直立性的低血压;另外,用这些药物要逐步减少剂量,突然停药容易诱发心梗。
对于伴有低血压、支气管哮喘、心动过缓,或2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不主张应用这些药物。
硝酸酯制剂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可以用。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等也可以用。
除了药物还可以有介入性治疗,一般有六个方面情况可以使用介入性治疗。
如稳定型心绞痛,经过药物治疗以后症状仍然存在,同样还有大面积的心肌处于一种缺血状态,可以用介入。
再一个是狭窄很显著,同时有轻度的心绞痛或无症状,但心肌缺血非常明确,这时表明心肌容易出现大面积供血不好,可以用介入。
如果进行了介入又复发,而且管腔出现了再度狭窄一可以用介入。
如急性的ST段抬高,出现心梗发病12小时以内,或发病12到24小时,同时伴有严重的心衰,新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发心绞痛的这些患者,均可以用介入。
还有不稳定心绞痛,虽然用了药物治疗,但病情总不稳定,心绞痛发作的时候看到心电图的ST段压低大于1毫米,时间持续大于20分钟以上,这种患者也可以考虑介入。
另外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比如左冠状动脉主干的狭窄程度大于50%,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端的狭窄大于70%,或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而且心绞痛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的情况都可以考虑用手术。
介入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五、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胸痹心痛系心脉闭而不通,因而引起憋闷疼痛的病证,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一)病因
1.寒邪内侵
阳虚的病体正气不足,邪气侵入,出现了寒凝气滞。
寒邪最容易伤阳气,所以出现胸阳不振,血液运行不畅,闭阻了胸阳,从而出现胸痹。
一般来说寒邪侵袭都是阳虚感受寒邪发病。
2.饮食失调
过食膏粱后味、嗜好烟酒的病人容易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就会失常,导致水势停聚,聚而成痰成湿,痰湿阻滞上泛心阳,阻遏了心阳,导致胸阳不振,气极不通畅,最后心脉闭塞,而出现胸痹疼痛。
痰浊内生、痰浊闭阻时间长了,会导致瘀血阻滞、气极不畅、经络不通,导致瘀血阻滞出现痰瘀互结,同样可以加重胸痹。
3.情志失调
思虑伤脾导致脾虚不运,水液不能正常运化导致水势内停,而出现痰浊,肝脾互相影响。
余怒伤肝,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气郁、痰阻互相影响导致静脉闭塞,血流不畅,出现气滞血瘀或痰瘀互结。
这种情况下导致胸阳不振,心脉闭塞从而出现胸痹。
4.劳倦内伤
过度的劳累、长期从事疲劳的工作或久病可以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滞,产生气血不足,导致心脉失氧,出现急剧而痛。
日久劳累或本身阳气不足,或日久积劳以后伤阳,导致心肾阳虚,出现心阳不振,容易引起寒邪侵入,最后导致静脉闭阻,出现胸痹。
5.年迈体虚
年老之人肾阳虚败,精血亏损,不能鼓动五脏之阳血脉湿瘀,从而出现血脉闭阻不畅通,而出现胸痹。
老年人肾阴亏虚,不能滋养五脏,从而出现水不涵木,肾阴肾水不能上及于心阴,最后导致心肝火旺,心阴耗损,出现胸痹。
老年人心阴也可以出现亏损,心阴不足,阴虚出现火旺,心火致胜,下浊肾水,好损肾阴,从而也出现了五脏之阴受损。
再一方面心肾本身阳虚,阳虚不能蒸腾水液,所以出现水引内停,从而可以阻止心脉,出现胸痹。
从以上因素来看,主要是以阴虚至实,出现寒凝、气滞、血瘀、痰浊,这些病理产物导致了胸阳失运,最后心脉闭阻,而产生胸痹。
(二)病机
基本病机是上焦阳气虚弱,阴寒之邪乘虚而入,导致血行不畅,心脉闭阻。
而血液的运行一般都是靠气推动,心气亏虚、肾气亏虚或脾肺亏虚明显的跟宗气不足有关系。
这是产生冠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病位来看,病位很明确在心,但实际上与其他脏腑关系也非常密切。
本病属于本虚标实,本虚是以脏器亏虚为主,如阳气虚、阴血虚,主要损及的脏腑是心肾,同时可以累及到肝脾。
可以由气虚至阳虚,阳损及阴,最后可以导致阴阳具虚。
标实主要是血瘀痰浊,这两个因素比较常见,同时可以看到气滞和寒凝。
从上面的诱因来看,实际上劳累、情绪激动、饮食过饱、受寒等,这些因素都可以加重血瘀、寒凝和气滞以及痰浊,从而加重胸痹。
冠心病发作期和缓解期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三)发作期的治疗
1.寒凝血瘀
主症:
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治法:
芳香温通。
方药:
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等。
这主要是寒邪易上扬,可以闭阻经脉,所以出现疼痛,一般治疗是芳香温通。
2.气滞血瘀
主症:
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治法:
辛散温通,行气活血。
方药:
速效救心九,麝香保心丸等。
(四)缓解期的治疗
冠心病经常会见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情况,可以采用标本兼治的方法,一般用补虚与通痹两法。
1.心血瘀阻
主症:
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日久不愈,伴胸闷气短,心悸不宁,口唇及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脉弦涩或结代。
治法: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心可舒,丹七片。
加减:
若兼有气滞而见胸闷憋气等症者,加桔梗、枳壳、柴胡;血瘀严重,疼痛剧烈者,可加元胡、三棱、莪术;兼有气虚者,可加党参、黄芪、黄精等。
2.痰浊闭阻
主症:
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降逆。
方药:
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温胆汤加减,保心丸。
加减:
伴见口干口苦,苔黄腻,可去薤白,加黄连、郁金、石菖蒲;兼有心肾阳虚者可加附子、干姜;有水肿者,加大腹皮、冬瓜仁、益母草;若伴乏力、便干或不成形,则加党参、白术、薏苡仁。
3.寒凝心脉
主症:
猝然心痛如绞,每因受寒而诱发或加剧,胸中窒闷,甚则胸痛彻背,背痛彻心,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
祛寒活血,通阳宣痹。
方药:
当归四逆汤合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冠心苏合丸。
加减:
若胸中寒凝较甚,心痛较剧者,可酌加吴茱萸、良姜;如舌紫暗有瘀斑,可酌加乳香、没药、红花等,或用降香、血竭、川芎等。
4.气虚血瘀
主症:
胸痛、胸闷,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治法:
益气活血。
方药:
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通心络胶囊,山海丹片,养心氏片,参芍片。
加减:
若兼脘腹胀满,大便稀溏可加茯苓、白术、山药;若胸痛甚者,可加三七粉、丹参;若心悸重者,可加柏子仁、炒枣仁、生龙牡;若胸闷苔腻者,可加石菖蒲、全瓜蒌;五心烦热,汗出甚者加麦冬、五味子、沙参、玉竹。
5.气阴两虚
主症:
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治法: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
生脉散加减,益心舒,心通口服液。
加减:
胸痛甚者,加川芎、郁金、元胡;阴虚甚者党参改用西洋参或太子参,并加生地、玉竹、沙参;若心悸失眠重者,可加龙骨、牡蛎、炒枣仁等。
6.心肾阴虚
主症:
胸闷且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膝酸软,耳鸣头晕,舌红或有紫斑,脉细数。
治法:
滋阴补肾,养心安神。
方药:
左归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滋心阴口服液,血府逐瘀合天王补心丹。
加减:
若阴虚内热,烦躁不安者,可加玄参、麦冬、知母;兼有气虚乏力、神疲自汗者,可加党参、黄芪、黄精等,或用生脉散;兼有阴血不足,症见面色少华,头晕目眩,唇舌色淡者,可加阿胶、白芍。
7.阳气虚衰
主症:
胸闷气短,心痛频发,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咳嗽喘息,语言低微甚者神志昏蒙,唇甲淡白或暗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脉微欲绝。
治法:
益气温阳,活血通脉。
方药:
保元汤合右归饮加减,心宝丸。
加减:
若胸痛胸闷甚者,加丹参、红花、元胡、郁金;若畏寒甚者加桂枝、细辛;若腰酸乏力,肾虚者可加桑寄生、仙灵脾。
(五)针灸疗法
1.耳针
主穴为心、神门、皮质下、交感、舌,配内分泌、肾、胃、脾、小肠。
每次选3—5穴,左右耳轮换针刺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或用王不留行籽按压,每日2-3次,每次5分钟。
2.穴位注射
取穴内关、郗门、心俞、厥阴俞,用0.5%普鲁卡因10毫升,每穴注射2.5毫升,
或丹参注射液、毛冬青注射液每穴注射0.5—1毫升,每次选1—2穴,每日或隔日1次。
3.艾灸
取内关、膻中、心俞相伍,以悬灸法、可降压、降脂、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力。
(六)调护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
饮食要有节制,不能暴饮暴食,忌食辛甘厚腻之品。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顺应四时气侯变化,比如冬天比较冷,心脏不好不要进行晨练,可以改到晚一点,注意增添衣服保暖。
适当锻炼,动静结合,增强适应能力。
做一些舒缓的锻炼,比如太极拳、瑜珈等。
控制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高血脂病人尤其要注意降低血脂,血脂高的病人容易引起动脉斑块的形成,出现管腔狭窄,动脉硬化,所以一定要配合降低血脂;糖尿病病人要注意控制饮食和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要注意禁止吸烟,少饮酒,避免过于肥胖,肥胖的病人可以引起高血脂,糖尿病,减肥对血脂、冠心病都有一定好处。
所以饮食上、情绪上、生活起居上都要配合药物进行调护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胸痹心痛系心脉闭而不通,因而引起憋闷疼痛的病证,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故要进行药物治疗,还要配合饮食上、情绪上、生活起居上的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