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7929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docx

《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docx

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经典转载  2009-09-2820:

02  阅读167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小学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因此,对学生数学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思考的发展、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为此,参照“海门市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评价方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校数学学习水平评价方案,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评价具体建议如下:

一、定量评价

1、笔试(100分)

(1)评价内容:

主要考核概念理解能力、计算能力、思考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评价标准参见学校提供的试卷。

(3)评价方法:

期末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合,期末占60%,平时占40%。

(4)评价人员:

教师。

2、口算(5分)

(1)评价内容:

考查口算能力,主要是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口算内容根据教材而定。

(2)评价方法:

编制3~5套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每套20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层次选取一套试题。

每月测试一次,最后计算平均分。

(3)评价标准: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直接写得数。

全对的为5分,每错2题减0.5分。

(4)评价人员:

教师。

3、实践操作(5分)

(1)评价内容:

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内容根据教材的实践操作内容而定。

(2)评价方法:

教师提供给学生若干实践操作的内容,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完成。

每月检测一次,每位学生一学期只要参加一次检测。

教师要作好记录,保留资料。

(3)评价标准:

操作正确、方法科学合理、程序规范。

实践操作方法具有多样性或创造性的可给予加分。

(4)评价人员:

教师。

二、定性评价

1、数学表达(5分)

(1)评价内容:

概念的形成、公式算理的推导、应用题分析推理、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描述、提出疑问等。

(2)评价方法:

课堂观察,主要通过课堂评价,教师要作好评价记录。

(3)评价标准:

能有条理、清晰地表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等均可得满分。

评价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灵活掌握。

(4)评价人员:

教师、学生。

2、课堂表现(5分)

(1)评价内容:

认真听讲、注意观察;大胆发言、声音响亮;积极参加小组活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虚心接受他人评价;不懂就问、虚心好学。

(2)评价方法及标准:

能很好做到以上几点的,得满分,某方面有不足的,酌情降低分数。

可采用学生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

(3)评价人员:

教师、学生。

3、作业情况(5分)

(1)评价内容:

包括课作、家作。

(2)评价方法及标准:

作业书写工整、正确率高或作业有进步者得满分,某方面不足的,视情况减分。

(3)评价人员:

教师、学生及家长。

4、成果展示(5分)

(1)评价内容:

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是数学日记、数学小报、设计的美观图案、数学金点子等。

(2)评价方法及标准:

主动参与展示,视作品受欢迎程度酌情给分。

(3)评价人员:

教师、学生。

  

三、说明:

综合成绩评定应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合计各部分总分为130分。

达117分以上的为“四星”;97.5~116分为“三星”;78~97分为“二星”;78分以下为“一星”。

 

 

评价内容

等第标准

四星

三星

二星

一星

学习表现

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积极举手发言

对数学学习兴趣浓,积极发言

对数学学习比较有兴趣,能够发言

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回答提问

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不肯发言

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及时订正

作业质量好,主动及时订正

作业质量较好,及时订正

按时完成,愿意订正

不交作业,经常抄袭

乐意与伙伴一起学习,倾听他人意见

乐意与伙伴一起学习,专心并听懂他人意见

比较乐意与伙伴一起学习,专心听讲

能与伙伴一起学习,能够听讲

不能与伙伴一起学习,不能专心听讲

学习能力

勤思考,会表达

认真思考,正确表达

主动思考,能够表达

愿意思考,较少表达

不愿思考,不会正常表达

爱提问,能操作

能积极提问,能规范完成操作

能够提问,能完成操作

有时能提问,基本完成操作

不会提问,不能完成操作

实践能力

积极参加数学兴趣活动

积极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并取得良好成果

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完成一定任务

能参加数学课外活动

不参与数学课外活动

 

 

 二、评价要点:

  1、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强化评价的发展性导向功能。

  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既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数学学习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参与、交往合作和探索过程的考察。

  3、强调对学生探究能力、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技能、及思维逻辑能力。

注意考查学生是否善于思考勤于提问,是否能自己"创造性"地学数学、用数学,是否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完成作业情况。

  4、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是否乐于合作、交流,愿意采纳别人意见;是否大胆提问,勇于创新。

  三、评价方法。

  1、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定,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要着眼于学生平时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探究能力、实践与综合运用能力及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书写情况、作业情况及是否认真检查等情况)、学习方法及合作状态等情况。

  2、期末考试与平时考试相结合。

对学生一学期学习以来,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查,仅凭期末考试,是无法完整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

我们要综合期末考试与平时测查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除了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等级"或"分数"。

不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

如: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是否认真,作业情况如何","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

附:

评价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这一理念基本内涵我们认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应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调控与导向的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2.评价内容应综合。

我们应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3.评价标准要分层。

既要注意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要,为其在原有水平上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4.评价主体要多元。

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反馈信息,促进个体的自我构建和发展。

5.评价方式要多样。

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以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

如成长记录袋、学生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

6.评价过程应动态。

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

(二)学习课程目标,构建评价体系

评价工作的第一步是明确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新《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体系就是我们的评价体系。

(案例“评价体系”见附件1)

(三)研究评价方法,形成实施范式

1.加强“非学业”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领域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

按人们的共识,第一方面称为基础性的目标,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应用,对技能的基本熟练程度。

而后面的三个方面则是发展性的目标,强调了要让学生认识数学,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情感,强调要让学生合作、交流,学会数学的表示等。

从学生的学习目标来看,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的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象“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些“非学业”评价有许多难度,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我们的认识是发展性目标要融合在基础性目标中实现。

这两大目标反映了数学课程目标的辨证关系,体现了数学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观。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顾及了基础性的目标,则忽视了发展性的目标;重视了发展性的目标,基础性目标又不能落到实处。

正因如此,我们提出加强“非学业”评价应根据课程目标,在恰当的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同时,应加强过程评价,重视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内容应体现“四性”。

基础性侧重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思考性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能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否具有简单的分析、推理、归纳、类化等思维能力;对问题是否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等

应用性把学生能否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作为评价的重点。

实践性通过有效的评价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由科学的评价内容派生出了相应的多维的评价目标。

与此同时,我们对“非学业”评价还作出理性思考:

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这些“非学业”评价有许多难度。

通过实验和我们的思考,我们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非学业评价的内容不能是笼统的,必须与学科教育目标和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

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等,这样就能把评价指标落到实处。

第二:

在非学业评价中,要处理好评价内容的模糊度和精确性之间的关系。

经过实验,对于某一项评价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出其中的关键与具体要素,就可以将该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提出评价的具体指标,以增强可操作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如对学习情感评价可以分解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及数学认识。

对于不能概括出评价内容的主要指标,宁可模糊一些。

第三、在评价形式上,一般要避免给学生的非学业评价一个等级甚至分数。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某些能力,简单进行定量评价是较困难的,进行权重也是不恰当的。

如对学生的合作能力用多少分数表示是不准确的,而且无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提倡用质性描述,在给学生下结论的时候应该慎重,而且要有简单描述作为支持性的资料和证据。

以下案例教师有针对性的恰当的评价,改变了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的做法,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张扬。

[案例1]

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段

师:

拿出一张纸,首先把它对折,然后按照自己的想象,剪出一幅美丽的图案。

生:

剪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案:

如五角星、苹果、蝴蝶、大树、房子、手拉手跳舞的小姑娘等。

(贴在黑板上)

师:

观察这些图案或想一想生活中见到的物体,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生1:

这些图案都是沿着一条画线对折,画线左右两边部分互相重合,它们是轴对称图形。

(师评:

你的概括能力真强)

生2:

我们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圆、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评:

你能从学过的几何图形中正确地选出轴对称图形,说明你的空间想象能力棒)

生3:

蝴蝶、飞机、人的五官也是轴对称图形。

(师评:

能举出见过的轴对称图形的子,观察能力很强)

魏峰供稿

2、强调质性评价,实现评价方法多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课程标准强调质性评价,倡导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传统教学中更多地采用终结性、静态的和量化评价,这种评价不能适应社会对未来公民在数学基本素养方面的要求,也体现不了数学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观。

所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垄断,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为学生个体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提高评价的实效性。

(1)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之际,强调质性评价。

长期以来,学习评价存在着以“硬”为标志的实证化评价方法和以“软”为标志的人文化评价方法的分野与矛盾。

前者过于注重量化因素,而后者考虑人的需要和价值,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从更适合人性的角度进行学习评价。

发展性学习评价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定性评价可采用语言描述,两者相辅相承。

《标准》指出: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注重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等多种形式。

为此,我们在实验中对表现学生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的质化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

①课堂观察

教师可以选用课堂观察的方式,从学习的认真程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观察。

观察的时机可以在学生回答或进行练习时进行。

通过观察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作出积极反馈。

(案例“数学学科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表”见附件2)

②课后访谈

课后访谈可以从教师预设的评价内容和非预设的评价内容两个方面来关注和操作,收集典型的个案以及促进学生群体发展的信息。

访谈的内容可以是知识性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的问题,也可以是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访谈要及时、客观,并作出自己的反思和回应。

〔案例2〕

对学生注意力分散的观察和访谈录

时间:

2002年9月

观察:

王思远同学注意易分散,每次都不能完整回答所提的问题。

访谈内容:

王思远你是一位聪明、可爱的学生,但老师最近发现了一个问题,不知你注意到没有,上课时,你不是眼睛看着黑板或盯着老师,而是手里拿着一支笔在桌子上滚,有时眼睛盯着一样东西一动不动,尤其是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是主动、积极思考,去争取发言,而是很被动,老师这里有一道选择题,你根据上课表现的情况,作出选择,并说说选它的原因。

项目

A、等待大家得出一个结论

B、积极动脑,参与争论

C、休息、让别人去争论

D、趁机作些其他事

根据王思远同学做了的选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阐述其利害关系,使其明白上课应该怎么去做。

林萍供稿

③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质性评价的典范。

建立成长记录的直接意义在于引领教师、学生、家长确立正确的质量观、评价观,以丰富的信息,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面临大班额的困扰,我们建议成长记录袋内容的收集、编排和保存等工作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并监控整个过程。

另外成长记录袋鼓励的是学生自省和反思,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和家长参与的开放性的自评和互评活动,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

成长记录袋在信度和效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在态度上积极热情,在行为上稳中求进。

成长记录要收集、记录和保存成长中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包括:

日常表现自评,平时成绩记录;文体活动记录,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最佳作业和作品,考试和测验信息;克服困难、取得进步的过程性资料,获得的奖励;老师、同学、家长的评价等。

(案例“成长的足迹”见附件3)

④数学日记

“非学业”评价有许多难度,为了保证教师对学生这些“非学业”评价的合理公正,我们除了平时观察外,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层反思,把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作为教师进行描述性评价的支持性资料和证据。

如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的理解,对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知晓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及兴趣。

也让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表达对数学的认识和情感。

从而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使之在自我评价反省中成长。

[案例3]

除法、分数、比三者关系

今天,大家学了比,对比的意义算完全理解,而除法、分数,比之间的关系,可能不太理解。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把除法、分数、比三种关系编成一个小童话。

这是一个星期天,除法去拜访分数,受到了热情的招待,很快成了朋友。

除法说“初次见面,没带什么礼物,为表示一点心意,我愿把自己的‘÷’中的‘-’给我。

分数接过礼物,爱不释手,对除法说:

“为了让我们友谊更加深厚,我愿把‘-’做为我的分数线,以后我的分子相当于你的被除数,我的分母相当于你的除数。

”除法一听,高兴的点点头。

下午除法和分数牵着手走到比的家,比正坐在椅子上,无聊地望着地上的小鸡,见除法、分数来到家里,高兴地迎过去说:

“欢迎光临,我正愁没人跟我说话呢!

”说完,进屋给我们端来两杯热腾腾的茶,边走边说:

“在我家不要太客气。

”于是,除法、分数,比谈天说地、道古论今,真是一种相见恨晚之意,渐渐的太阳落山了,除法、分数、比还有说不完的话,由于时间问题,它们不得不分手,在走时,除法对比说:

“朋友,我们虽不太熟,却象久别的朋友,为了表达我的一点心意,我愿把‘÷’的‘:

’送给你,希望你能好好的珍惜,比接过礼物,十分感谢,对除法说:

“我一定会好好的珍惜,从今以后,我的前项相当于你的被除数,我的后项相当于你的除数,比值相当于你的商。

”“太好了,太好了,”除法高兴地叫起来。

它们走在大街上,越说越投机。

除法说:

“我是一种运算。

”分数说:

“我是一种数。

”比说:

“我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除法、分数和比齐声说:

“我们愿结为兄弟,互帮互助。

这就是我们常见的关系式:

a÷b=a/b=a:

b

不仅如此,分数和比为了表达对除法的谢意,还根据除法的基本性质,各自规定了自己的基本性质。

同学们,看了这篇童话,知道除法、分数、比之间的关系吧!

希望大家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的更透彻。

焦波供稿

(2)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并举之时,注重过程评价

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

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可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合作交流,是否对学习有自信心和兴趣。

建构过程性评价方式是我们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研究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分课内和课外两个大的方面,预设以下评价内容和目标,从而引领教师进行过程评价。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目标

主动提问

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见解,大胆提问。

语言表达

意思表达明确,语言流畅、简练,讲普通话

实验操作

明确操作要求,领会操作意图,掌握操作要领,操作正确。

相互合作

主动参与小组学习研究,讨论问题积极,配合协调。

独立思维

学习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敢想、肯学、大胆探索、刻苦钻研。

课外

评价

作业完成

书写认真规范,按时按量完成,及时订正,思路新、方法巧。

自学、收集信息

主动预习,自觉复习,阅读仔细,兴趣广泛。

①   课前诊断评价定预案

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实验组教师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评价项目,经常布置预习作业(包括收集信息、社会调查等),了解与本单元、本节课直接相关的学生生活经验、学习动力、学习习惯、知识技能、学习环境等状况,发现制约学生发展的倾向性问题,拟订相应的教学对策方案。

(案例“意外的收获”见附件4)

②课中及时评价促形成

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观察、提问、讨论、合作、交流、作业等方式,随机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考查学生认知的状况,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善于捕捉评价时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和进步予以即时、即地、即兴的评价。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一般性的范式为:

●善用“激励式评价”教学中最大难度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用激励性的语言口头评价,让学生在赏识中成长。

●常用“期待式评价”对学困生来说,老师在真诚的期待中,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成功,促进有差异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愿用“接纳式评价”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教师采用接纳式评价,改变以往非对既错的程式化评价,体现评价的可接受性,尊重个体差异,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学生在反思中进步。

●会用“亲近式评价”倡导教师课堂上会用体态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获取激励的信息。

③课后反思促发展

象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这些“非学业”评价有许多难度。

为了保证教师对学生这些“非学业”评价的合理公正,我们除了平时观察外,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层反思,把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作为教师进行描述性评价的支持性资料和证据。

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课后访谈;

●写学习日记;

●作业反馈。

(3)在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互补之间,尝试“变静为动”的评价

发展性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进程,重视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值。

“变静为动”的评价可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各自最大的发展。

通过实验我们形成以下基本范式:

①面试和笔试相结合。

如用笔试的方法无法进行的操作性评价就可以用面试的方法来进行。

(案例“面试题”见附件5)

②分项等级评价。

分项评价就是依据学科知识结构,把“认知领域”的评价内容分成几个子项目进行评价。

如六年级一单元分数乘法单元测试,我们分成“分数乘法计算”、“应用题”和“倒数”三项出测试题。

分项测试评价能发挥学生在某学科内容学习上的潜能和优势,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上品尝成功的喜悦。

分项评价突出了教学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

通过测试,学生对自己学科学习中的成绩和不足有更具体的了解,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得失有比较具体的认识,有利于师生双方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③推迟判断。

就是给予多次测试的机会,如果学生对某次考试不满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

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本答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予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

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

“重考政策”给了学生挑战自我的机会,具有激励作用。

作业评价同样可采取推迟判断来进行。

(案例“运用延迟评价促进学生快乐学习”见附件6)

④自选难度评价。

期末测试可以设计两张难度不同的试卷。

如较容易的“基础卷”和较难的“能力卷”。

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经与家长和老师商议后选择一种进行考试。

教师根据考试成绩作出等级评定。

两张试卷虽然难度有差异,但只要达到所选试卷“优秀”和“合格”的标准,就评为相应的等级,学生觉得成绩不理想,可以选择较容易的试卷重考,觉得有潜力,可以选较难的试卷再考。

3.倡导参与互动,实现评价主体多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发展学生学习评价应由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协同作用来完成。

应形成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的、开放的、网状结构的评价体系。

为此,我们研究了主体多元的相关范式。

(1)内容要求:

①主体多元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

②   主体多元评价倡导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

③   主体多元评价强调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

④主体多元评价中的自评和互评领域主要在发展性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