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7339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docx

《#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docx

#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

新建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站前施工-3标段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

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批准:

中铁十局大西客专指挥部铺轨项目部

2013年6月

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作业指导书

1.项目概况

本标段铺轨里程为太DK9+100~大DK435+025,全线经过晋中站、太谷西站、祁县东站、平遥东站、介休东站、灵石东站,总计正线铺轨283.27km,站线12.49km。

本标段钢轨均采用U71MnK,500m-60kg/m钢轨,扣件为WJ-8A型扣件,轨道结构为CRTS双块式无碴轨道。

其中正线和到发线均为跨区间无缝线路,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为22±5℃。

2.编制依据

(1)TB10754-2010《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TZ216-2007铁建设[2010]241号《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3)TB10305-2009《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4)建建﹝2009﹞107号《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暂行办法》;

(5)铁运[2012]83号《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

(6)铁运[2013]29号《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

(7)大西铁工管通﹝2012﹞176号《关于明确WJ-8型无砟轨道扣件拧紧作业和养护要求的通知》;

(8)《中铁十局大西客专站前施工-3标段现场施工作业指导书管理实施细则》。

3.编制目的

明确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工艺、操作要点、作业标准,规范和指导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

4.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十局大西铁路客运专线站前3标工程的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

5.轨温锁定要求

路基、桥梁的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宜控制在设计锁定轨温(22±5℃)范围内。

6.应力放散与锁定工艺

作业时要量测钢轨温度,当实测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22±5℃)时,采用滚筒放散法进行应力放散。

当实测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22±5℃)的下限时,采用拉伸放散法进行线路应力放散。

本标段无缝线路单元轨节间的应力放散及锁定,拟采滚筒放散法和拉伸放散法放散。

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工艺流程见图所示。

上紧扣件

应力放散与焊联锁定施工工艺流程图

6.1施工准备

应力放散施工准备:

应力放散施工准备包括选择施工时间、测量轨温、安装撞轨器、安装拉伸器、解除无缝线路末端至零点范围的扣件、分散作业人员和工具等工作。

线路锁定前,应掌握当地轨温变化规律,根据作业区段的时间间隔,选定锁定线路的最佳施工时间。

测量轨温时,要对钢轨的不同位置进行多点测量,取其平均值。

无缝线路锁定后,立即做好位移观测标记,观测纵向位移。

6.2滚筒放散法施工

(1)测量轨温,当施工时钢轨的温度处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时,采用滚筒放散法进行施工。

(2)确定待放散线路钢轨的长度。

(3)解除本次待放散单元轨节和上次已放散线路末端25~50米长度范围内的所有扣件。

抬起钢轨每隔25米(有砟段每隔15米)左右在轨底垫一个滚筒,使轨底高出橡胶垫15mm以上,使钢轨达到自由伸缩状态。

(4)在线路放散全长范围内每500米左右设一处撞轨点,用撞轨器沿放散方向撞击轨卡,使钢轨能够自由伸缩,严禁敲击轨头及轨顶面,观测各点的位移量变化情况。

当轨端位移发生反弹时,则视为钢轨达到自由伸缩状态,此时停止撞轨;否则,应检查滚筒有无倾斜、脱落,钢轨有无落槽及撞击力不够等现象。

(5)钢轨应力放散均匀后撤掉滚筒,使长轨平稳地落入承轨槽内,同时检查橡胶垫及其他扣件有无歪斜,有错位者纠正。

(6)单元轨节末端50m范围内要迅速上齐扣件并拧紧,此时视为单元轨节已锁定,测量并记录上50m范围内扣件的开始和结束时的轨温,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单元的实际锁定轨温。

6.3拉伸放散法施工

(1)测量轨温,当施工时钢轨的温度低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时,采用拉伸放散法进行施工。

(2)解除本次待放散单元轨节和上次已放散线路末端25~50米长度范围内的所有扣件。

抬起钢轨,每隔25米(有砟段每隔15米)左右在轨底垫一个滚筒,使轨底高出橡胶垫15mm以上,使钢轨达到自由伸缩状态。

(3)在线路放散全长范围内每500米左右设一处撞轨点,用撞轨器沿放散方向撞击钢轨数次,使钢轨能够自由伸缩,当轨端位移发生反弹时,则视为钢轨达到自由伸缩状态,此时停止撞轨;否则,应检查滚筒有无倾斜、脱落,钢轨有无落槽及撞击力不够等现象。

(4)确定待放散线路钢轨的长度,并每隔100米左右设1处临时位移观测点,在各观测点上做出拉伸位移的零点标记测量此时轨温,根据此时轨温与计划锁定轨温之差计算拉伸量、锯轨量。

(5)计算拉伸量

△L=α×L×(Tjh-Tsg)

式中:

△L——拉伸量(mm)。

α——钢轨的线膨胀系数α=11.8×10-6/℃

L——放散长度(mm)为放散单元轨节与已锁无缝线路末端所拆扣件长度之和。

Tjh——计划锁定轨温(℃)。

Tsg——施工时所测单元轨节的平均轨温(℃)。

锯轨量

△L'=△L+△Ly-Lf

式中:

Lf——长轨处于自由状态时,长轨末端与下一个单元轨节始端的距离(mm)。

有轨缝时取正,无轨缝时取负。

△Ly——预留轨缝(一般取6~8mm)。

△L':

如计算出为正值则需锯轨,如计算出为负值则不需锯轨。

(6)安装拉轨器,利用拉轨器、撞轨器和手锤共同作用,按计算量△L拉伸钢轨,拉伸量达到预定长度后,此时撞轨器仍然继续作业,当各观测点处出现反弹量(应力放散已均匀),停止撞轨,并收集各临时观测点位移量,如呈线性关系,则表明已放散均匀,可进行下道工序。

如非线性关系,应检查钢轨、滚筒有无异常,对异常处进行处理,并进行敲轨和撞轨后使各观测点位移量呈线性关系。

(7)在拉轨器保压下撤除撞轨器及滚筒,使长轨平稳地落入承轨槽内,同时检查橡胶垫及其他扣件,有错位者纠正。

(8)将作业人员迅速均布到进行应力放散的全长范围内,左右两股同时进行紧固作业,每隔2根紧固1根,单元轨节末端50m范围内要迅速上齐扣件并拧紧。

测量并记录上50m范围内扣件的开始和结束时的轨温,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单元的实际锁定轨温。

继续紧完其余全部扣件。

注意:

在锁定作业完成之前不得因拉轨器的失压而使轨端出现位移。

(9)撤除拉伸器,根据拉伸的实际长度和拉伸时的轨温,换算出本根钢轨的实际锁定轨温值,该值若在计划锁定轨温范围内,则确认为实际锁定轨温,填入记录表。

否则锁定工作重新返工。

6.4锁定施工

(1)锁定轨温的控制

线路应力放散前应掌握当地轨温变化情况,根据轨温变化规律合理选定施工时间及计划锁定温度。

无缝线路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锁定,且相邻单元轨节间的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5℃,同一单元轨节左右股钢轨的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3℃,同一区间内单元轨节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10℃。

作业轨温不得高于设计轨温锁定温度。

曲线上内股钢轨的锁定轨温不高于外股的锁定轨温。

(2)扣件紧固

扣件紧固采用油压机械扳手与扭力扳手配合完成,油压机械扳手扭矩应可调节,在现场大规模安装扣件作业之前,选取10-20组扣件做拧紧试验,对满足控制标准的扭矩进行测定,取平均值作为机械油压扳手的拧紧作业标准使用,机械油压扳手紧固后再用人工持扭力扳手进行调整,使弹条达到规定的控制标准。

每次使用油压机械扳手前必须用扭力扳手进行扭力矩校验。

控制标准:

弹条中枝部与轨距挡板突出部分刚好接触(弹条不对挡板有压力),最大空隙不应大于0.5mm。

安装弹条时应注意扳手不得压坏轨距挡块。

弹条扣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W1型弹条扭矩达到160N·m左右。

若扭矩达到180N·m时(小阻力扣件到达120N·m时),还没符合控制标准,不得随意再加大扭力矩。

放散后胶垫应放正无缺损,扣件安装齐全。

7.位移观测桩的埋设

7.1位移观测桩设置原则

(1)无缝线路位移观测桩应以一单元轨节为施工单元。

(2)有砟轨道地段的钢轨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均匀布置,内侧应距线路中心不小于3.1m,桥梁地段应在固定支座上方设置。

观测桩间距不大于500米。

(3)无砟轨道地段的钢轨位移观测桩间距不大于500米,在钢轨和道床板上标识。

桥梁地段应在固定支座上方设置。

(4)位移观测桩长期使用,位置应固定,设桩牢固稳定。

观测桩间距不大于500米,距离长轨条起始点100m位置各设1对位移观测桩。

位移观测桩应错开焊接接头大于0.5m。

两轨条龙口处位移桩设置距焊头不大于10米。

以单元轨节首位各设置一对位移观测桩(1#、7#),距首尾100米处各设一对位移观测桩(2#、6#),单元中间位置再设置一对位移观测桩(4#),在2#与4#、4#与6#桩中间再各设一对位移观测桩(3#、5#)。

其中7#桩与下一单元的1#桩共用。

如下图所示(以2000m单元为例)。

位移观测桩布置图

单元轨节不大于1200米时至少设置5对位移观测桩,单元轨节大于1200米小于等于2000米时至少设置7对位移观测桩。

(5)特大桥、大桥的两端、长大下坡地段的起迄位置及长度大于1km的隧道洞口前后50m范围内,应增设位移观测桩。

(6)在轨条就位或轨条拉伸到位后,应立即进行标记。

标记应明显、耐久、可靠。

7.2观测标志及标尺设置方法

(1)观测方法:

无砟轨道地段用三角板或“丁”字尺或用弦绳测量,有砟轨道地段用仪器或弦绳测量

(2)无砟轨道观测标志及标识设置

①位移标尺用1-2mm不锈钢制作,表面刷防锈清漆,采用强力胶粘贴(或钢钉固定),位置准确。

负号刻度一侧为来车方向,正号为前进方向。

②在设观测桩同一位置处的道床板与底座(支承层)连接区域,画一红色竖线(竖线宽5mm,长100mm)贯通底坐板与道床板,用来测量道床板与底坐板(支承层)的相对位移,每百米设一个。

如果道床板与底座间有相对位移,可用直尺测量道床板与底座的相对位移。

或在底座板上粘贴标签,零点对正红线边。

③有砟轨道地段的钢轨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均匀布置,内侧应距线路中心不小于3.1m;桥梁地段应在固定支座上方设置,可标在防护墙上。

在轨腰粘标尺,设置时应对准零刻度。

7.3位移观测桩编号及观测要求

(1)位移观测桩编号

位移观测桩按列车运行方向顺序编号,编号以阿拉伯数字标注。

每个轨条一组编号。

(2)位移观测桩标记要求

①位移观测编号标注在两线间一侧的钢轨外轨腰上,红底白字,字号为50×35mm。

②观测要求

位移观测桩由铺轨单位负责设置,完成后交各线下施工单位。

在单元轨节锁定时粘贴位移观测标并置零,至线路正式交付运营前,由线下单位每月观测一遍并按规定格式做好无缝线路位移观测记录。

③其他相关要求

位移观测标尺和标志在线路锁定后进行粘贴,位移观测标识、标志应明显、耐久、可靠,便于观测。

钢轨上的标识应满足《钢轨焊接接头标识规则》(运基线路[2008]213号)要求。

8.施工注意事项

(1)单元轨节长度应满足施工进度和铺设时应力放散最佳效果的要求,以1000~2000m为宜,最短不得小于200m。

在单元轨节的终端每股钢轨设置一台拉伸器拉伸钢轨,必要时撞轨,使拉伸量传递均匀。

(2)应力放散时滚筒间隔宜在25m左右,有砟地段控制在15米左右。

(3)应力放散时,应每隔100m~150m左右设一对位移观测桩,观测放散时钢轨的位移量,应力放散应均匀、彻底。

位移观测桩应设置齐全、牢固可靠、易于观测和不易破坏。

(4)撞轨时应尽量保持一致,使震动达到最大。

两股钢轨宜同步锁定,线路锁定后才能撤出钢轨拉伸器。

线路锁定后,应立即在钢轨上标记位移观测“零点”位置,并每月观测钢轨位移情况并做好记录。

固定区位移观测桩处换算200m范围内相对位移量不得大于10mm,任何一个位移观测桩处位移量不得超过20mm。

(5)位移观测桩应编号,每对位移观测桩基准点连线与线路中线应垂直。

(6)轨道纵向位移“零点”标记应齐全,标记大小应适当、一致,色泽均匀、清晰。

(7)应力放散焊轨前要保证钢轨接头相错量不应大于100mm,超出部分要切除。

9.施工安全要求

(1)防护员要坚守岗位,随时注意工程列车动向,及时树立好防护牌。

(2)拆扣件时注意防止弹条砸飞伤人。

(3)垫滚筒时防止钢轨倾斜或滑落,应在钢轨两侧用两台起机同时打起钢轨,落筒时严禁压机突然卸载。

(4)上扣件时每人之间要间隔3根轨枕的距离,且人要站在扳手一侧。

防止相互碰伤。

(5)撞轨时要注意用力均匀,避免撞块飞出伤人。

(6)锯轨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方可作业,锯轨机正前方严禁站人。

(7)平板车在线路上停放时必须打好止轮器,防止溜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