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识图作答题10题中考会考生物高频易错题提分王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7235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1 识图作答题10题中考会考生物高频易错题提分王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专题11 识图作答题10题中考会考生物高频易错题提分王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专题11 识图作答题10题中考会考生物高频易错题提分王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专题11 识图作答题10题中考会考生物高频易错题提分王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专题11 识图作答题10题中考会考生物高频易错题提分王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1 识图作答题10题中考会考生物高频易错题提分王解析版.docx

《专题11 识图作答题10题中考会考生物高频易错题提分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1 识图作答题10题中考会考生物高频易错题提分王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1 识图作答题10题中考会考生物高频易错题提分王解析版.docx

专题11识图作答题10题中考会考生物高频易错题提分王解析版

2021中考(会考)生物高频易错题提分王

专题11识图作答题(10题)

精准预测(背诵版)

一、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

1.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生活方式由以________生活为主转变到________生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由上图可知,人类的体型一代一代地向着________的方向发展,这样________肢得到解放,促进了________的发育;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________的工具越来越复杂。

(3)黑猩猩能利用树枝取食洞穴内的蚂蚁,与人类使用工具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树栖;下地;森林大量消失

(2)直立行走;前;脑;制造

(3)黑猩猩利用树枝,不具有创造性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促使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行为,解答时可以从人类的起源、进化过程、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方面来切入。

做此题要求我们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明确人与类人猿的关系,了解人和类人猿的区别等。

【解答】

(1)人类的进化,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地区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丛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栖生活向着地面陆栖生活过渡。

(2)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体质特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下肢更适于直立行走,脑量逐渐增大,终于萌发了意识,产生了语言。

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

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

直立行走使前肢解放出来,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使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

但是它们并不是和现代人一样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有目的研究发明了各种工具。

(3)黑猩猩能利用树枝取食洞穴内的蚂蚁,与人类使用工具的不同是黑猩猩利用树枝,不具有创造性。

2.如图,甲、乙、丙分别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我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及三大主要有机物在消化道内消化曲线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________是淀粉的起始消化器官,淀粉最终被消化成________,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________是蛋白质的起始消化器官;能够吸收

蛋白质消化终产物的器官是[]________;脂肪类食物消化的起始器官是[]________,脂肪的消化终产物是________;[6]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

(2)乙图中,某同学长期摄入“平衡膳食宝塔”中的第Ⅲ、Ⅳ类食物,而很少吃第Ⅰ类食物,这会导致人体内缺乏的重要供能物质是________;牛奶中含有丰富的________,青少年的生产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这类营养物质,因此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青少年应多食用“平衡膳食宝塔”中的________(填代号)类食物;多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第Ⅱ类,可以补充维生素,如果人体缺乏________,就容易得夜盲症。

(3)丙图中,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b、c,3条曲线分别代表哪类物质的消化过程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基本要求,写出一份较为合理的午餐食谱:

________。

【答案】

(1)[1]口腔;葡萄糖;[4]胃;[6]小肠;[6]小肠;甘油和脂肪酸;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8]肝脏

(2)糖类;蛋白质;Ⅲ、Ⅳ;维生素A

(3)C;淀粉、脂肪、蛋白质;3种物质在人体内开始进行消化的器官

(4)米饭、鱼、适量的蔬菜和水果(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消化系统结构、营养搭配及三大主要有机物在消化道内消化等知识以及曲线分析能力,难度一般。

【解答】

1)甲图中,[1]口腔是淀粉的起始消化器官,淀粉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4]胃是蛋白质的起始消化器官;能够吸收蛋白质消化终产物的器官是[6]小肠;脂肪类食物消化的起始器官是[6]小肠,脂肪的消化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6]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8]肝脏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

(2)乙图中,某同学长期摄入“平衡膳食宝塔”中的第Ⅲ、Ⅳ类食物,而很少吃第Ⅰ类食物,这会导致人体内缺乏的重要供能物质是糖类;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青少年的生产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这类营养物质,因此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青少年应多食用“平衡膳食宝塔”中的Ⅲ、Ⅳ类食物;多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第Ⅱ类,可以补充维生素,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A,就容易得夜盲症。

​(3)丙图中,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C;a、b、c,3条曲线分别代表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判断的依据是3种物质在人体内开始进行消化的器官。

(4)请你根据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基本要求,写出一份较为合理的午餐食谱:

米饭、鱼、适量的蔬菜和水果。

3.如图是人体的部分系统和器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器官或其内含有的腺体分泌的消化液对脂肪的分解和消化发挥作用的是         (填序号)。

器官3既能分泌一种消化液,其内的一些细胞还能分泌           等激素。

(2)图二为肺泡以及周围的一条毛细血管,当肺泡慢慢鼓起时,此时膈肌处于            状态,氧气扩散进入血液,氧气分子经图三中的[ ]            泵出心脏,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图三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

(3)人体进行代谢活动时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请用图四中的标号和箭头表示肾小球血液中的尿素在尿的形成过程中所经过的途径            。

(4)下肢肌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下肢肌肉细胞→下肢毛细血管→            →肺泡→体外(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5)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囊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很薄,有利于物质的透过。

这体现了            的生物学观点。

【答案】

(1)1、3、4;胰岛素

(2)收缩;b主动脉;瓣膜(或者写房室瓣和动脉瓣)

(3)3→4→5→6

(4)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

(5)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胰岛素的调节作用,心脏的结构,肺通气的过程,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过程,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肺通气的过程,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血液循环的途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解答】

(1)图一是人体的消化系统。

对脂肪有消化作用的有1肝脏分泌的胆汁、3胰腺分泌的胰液和4小肠分泌的肠液。

所以在甲图所示器官或其内含有的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对脂肪的分解和消化发挥作用的是1、3、4。

器官3既能分泌一种消化液,其内的一些细胞还能分泌胰岛素等激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2)图二为肺泡以及周围毛细血管,当肺泡慢慢鼓起时,是吸气状态,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胸腔上下径增大,肺内气压减小,气体入肺,氧气进入血液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氧气分子由图丙三中的[b]主动脉泵出心脏,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组织细胞。

图三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防止血液的倒流,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因此,图三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瓣膜(或者房室瓣和动脉瓣)

(3)尿的形成经历了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过程。

人体进行代谢活动时产生的尿素等代谢产物主要以尿液形式排出,肾小球血液中的尿素在尿的形成过程中所经过的途径是: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出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都到收集管就形成了尿液。

即3→4→5→6。

(4)下肢处毛细血管,此处含二氧化碳量多,氧气量少,血液流经此处时,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这样含二氧化碳量较多的静脉血进入下腔静脉,收集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右心房的血进入右心室,心室收缩时开始了肺循环,血液进入肺动脉,最终达到了肺部毛细血管,静脉血内的二氧化碳量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量,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经过呼吸运动排出体外。

因此,下肢肌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下肢肌肉细胞→下肢毛细血管→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体外。

(5)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囊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很薄,有利于物质的透过,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4.每年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遵守交通规则应成为我们的行为规范。

请据图,结合所学生物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准则,在城区内行车要做到礼让行人,少鸣笛,车辆的“鸣笛声”会刺激甲图一定的区域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 ]___________传递,最终在乙图A处形成听觉。

(2)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属于______反射,形成视觉的感受器位于丙图上,红灯发出的光线主要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______(填文字)形成物像。

(3)当救护车停在远方再缓缓向你开过来的途中,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4)某司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他能缩手也有痛觉,其产生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_____________(请用乙图和丁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5)司机在行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控制排尿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听神经

(2)条件反射/复杂反射;视网膜

(3)曲度由小变大/曲度变大

(4)a→b→c→g→A

(5)大脑可以控制简单反射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听觉的形成过程,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及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答此题要结合图示解答视觉,听觉的形成,还要认识眼球,耳朵,脊髓的结构模式图。

【解答】

(1)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1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2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3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因此,车辆的“鸣笛声”会刺激甲图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4】听神经传递,最终在乙图A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也称为复杂反射。

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

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主要是晶状体,能感受光的刺激的结构是视网膜。

故形成视觉的感受器位于丙图视网膜上,红灯发出的光线主要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形成物像。

(3)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

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

因此,当救护车停在远方再缓缓向你开过来的途中,③晶状体的变化是曲度由小变大(或曲度变大)。

(4)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

感到疼痛说明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

产生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g上行传导束→A大脑皮层。

 

(5)脊髓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如排尿中枢、排便中枢、膝跳反射中枢、缩手反射中枢,它的反射活动要受到大脑的控制,如当尿液在膀胱内积存到一定量时,就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同时,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向上传到大脑,使人产生尿意,所以司机在行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控制排尿说明大脑可以控制简单反射。

5.下面图1是验证唾液淀粉酶相关问题的实验设计,图2表示淀粉的消化终产物a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

请分析作答。

(1)细细品尝馒头会尝出一些甜味,是因为口腔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分解成了________。

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是需要一定温度的。

若想验证“低温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你将选择图1中的________组。

如果需要通过改进你选择的这组实验设计来探究“病人发烧时没有食欲的原因”这一问题,你将怎样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2可以看出,人体吸入的气体b通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结合,随血液循环,最终被组织细胞通过________作用利用。

在此过程中释放的________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

(3)e进入血液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

在正常情况下,d与f在成分上的区别是f内不含有________。

【答案】

(1)麦芽糖;B;将B组中的冰水换为40℃的水

(2)血红蛋白;呼吸;能量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葡萄糖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三种系统的组成及运转过程,知识点较多,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难度较大。

【解答】

(1)细细品尝馒头会尝出一些甜味,是因为口腔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分解成了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是需要一定温度的。

若想验证“低温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将选择图1中的B组。

因为B组中含有一组除温度外其他全部相同的对照组,可以更好的观察实验结果。

因为实验要求探究发烧的人的食欲问题,所以将冰水换成40℃的水。

(2)人体吸入的气体b通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最终被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

在此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

(3)e进入血液的生理过程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在正常情况下,d与f在成分上的区别是f内不含有葡萄糖。

原尿d在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因此e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被吸收回血液的物质。

正常情况下,d、e、f三种成分中不含a葡萄糖的是f尿液。

6.如图甲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乙为人体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活动,Ⅰ、Ⅱ表示尿液形成中两个生理过程。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肺循环的起点是______(填图中字母),图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有______(填图中数字)。

(2)小明同学感冒引起扁桃体发炎,静脉注射药物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中,流经心脏四腔的顺序是______(用图甲中字母和箭头表示),药物从进入血液至患病处需经过心脏______次。

(3)乙图中,食物中不需要经过①过程的有机物是______,它可以直接经过②过程进入血液,过程②是______,进行②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该器官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______。

(4)乙图A系统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______。

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

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先是两个心房收缩,同时两个心室舒张,此时心脏内瓣膜的开闭情况是______。

(5)乙图中表示排泄途径的是______(填图中序号),其中最主要的排泄途径通过______系统完成。

Ⅰ与Ⅱ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由肾脏流出的血液中明显减少的是______( 至少写出两种)。

【答案】

(1)右心室;②⑤⑥  

(2)A→B→D→C;2 

(3)维生素;吸收;小肠;小肠很长,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毛细血管;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5)③⑤⑥;泌尿 重吸收;滤过;氧气、尿素等

【解析】解:

(1)人体内血液循环及成分变化图解如下:

从图中可知,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图中流静脉血(颜色标识为蓝色)的血管有:

②肺动脉;⑤各级静脉;⑥上、下腔静脉。

(2)小明同学感冒引起扁桃体发炎,静脉注射药物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为:

上臂静脉→上腔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D左心房→C左心室→主动脉→颈动脉→扁桃体处毛细血管,流经心脏四腔的顺序是A→B→D→C,药物从进入血液至患病处需经过心脏2次。

(3)乙图中,食物中不需要经过①消化过程的有机物是维生素,它可以直接经过②过程进入血液,过程②是吸收,进行②吸收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该器官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小肠很长,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A表示血液循环系统,其中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

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此时心脏内瓣膜的开闭情况是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保证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

(5)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⑤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③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⑥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I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II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尿素、尿酸等含氮废物会明显减少。

7.考场上的你,信心满满,大脑如陀螺般飞速运转,笔尖轻快地写下答案。

这些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图一是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二表示的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三是模拟呼吸作用示意图。

请分析:

(1)细胞中的有机物来源于食物,食物中含能量的有机物有蛋白质、脂肪和___________。

(2)吃饭时越嚼越甜,是图1中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将饭粒中的淀粉初步消化成___________的缘故。

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结构是_______(填序号)。

生活中的药品大多由胶囊或糖衣包裹,而这些成分主要是糖类,可以减少对______的刺激,因为该器官不可以消化糖类。

(3)图二中曲线AB段表示_________(吸气或者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相当于图二中______所示状态。

【答案】

(1)糖类  

(2)麦芽糖;2;胃         

(3)吸气;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知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以及正确识图。

【解答】

(1)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2)吃饭时越嚼越甜,这是由于口腔内1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将饭粒中的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的缘故。

2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够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

生活中的药品大多由胶囊或糖衣包裹,而这些成分主要是糖类,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因为该器官不可以消化糖类。

(3)图二中曲线AB段表示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相当于图二中乙所示状态。

此时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处于收缩状态。

8.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

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

无机盐、维生素等摄入量不足,缺铁性贫血现象普遍存在;多糖分、高脂肪的饮食习惯使肥胖儿逐年增多。

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等错误的营养消费观念,是导致学生营养状况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图显示,不同人群每天摄入的食物比例是不同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肥胖患者的饮食中粮谷类和________的摄入量较正常人偏多。

(2)营养不良会影响健康,如缺铁易患________病。

(3)在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里,成为人体能量主要来源的是________。

(4)过度肥胖会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下面比较科学的减肥方法是(   )。

A.手术抽脂   

B.到药店买减肥药

C.尽量少吃或不吃食物   

D.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

【答案】

(1)肉类

(2)缺铁性贫血

(3)糖类

​(4)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合理膳食的知识,知道平衡膳食宝塔的基本知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的含义,并掌握主要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解答】

(1)比较图形可知,肥胖患者的饮食中粮谷类和肉类的摄入量较正常人偏多,各占44%和15%,粮谷类含较多的淀粉,在体内转化成糖,肉类含较多的脂肪,多吃易导致肥胖。

(2)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因此缺铁易导致贫血。

(3)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无机盐等六类营养物质,其中淀粉等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主要从粮谷类食物中获得;脂肪作为备用能源,一般储存在皮下脂肪中;蛋白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

(4)要达到合理营养,必须合理调配膳食,满足对各种营养素的要求;科学搭配食物,按比例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

故D正确。

9.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形成尿液。

下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的液体A、B、C分别取自于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数据。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液体A(克/100毫升)

液体B(克/100毫升)

液体C(克/100毫升)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1)图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有________,结构2与结构1中流动的血浆成分比较,浓度增高的是________。

(2)分析表中各成分的含量变化,液体B应是________。

B取自于图中的________部位,是经过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液体A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答案】

(1)1、2、3;大分子蛋白质

(2)原尿;肾小囊腔;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

(3)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尿的形成过程。

【解答】

(1)图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有1、2、3,结构2与结构1中流动的血浆成分比较,浓度增高的是大分子蛋白质。

(2)分析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