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4课 《诗经》两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7107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4课 《诗经》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4课 《诗经》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4课 《诗经》两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4课 《诗经》两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4课 《诗经》两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4课 《诗经》两首.docx

《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4课 《诗经》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4课 《诗经》两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4课 《诗经》两首.docx

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

第4课 《诗经》两首

——来自远古的声音

这是一种来自远古的声音,在中国所有的朝代之前,已经存在着这种声音。

它是哪一年形成的,是由何人最先演唱,无人知晓。

它的演唱者和传播者从没有一鸣惊人的打算,从不期望被台下观众狂热地呼喊。

它如同一棵庄稼碰到一棵庄稼所发出的声音;它是黎明时分一点打湿树叶的雨点。

《诗经》几乎

,它展现着劳动的场面,它叙述着爱情,叙述着苦难,叙述着为富不仁者的卑鄙,被压迫者的反抗。

它的旋律和语言朴素且直率,让人感到真挚和亲切。

一个人独处时,《诗经》里的一首恍若隔世的老歌就能唤起你无边的遐想——河姆渡人的骨哨和曾侯乙的编钟相继出现,一群女子从《诗经》中走出,她们长裙如风,摇曳生姿。

陌上桑青青,楚国女子清脆的歌声,从田野那端飘过,甚至能听到她们降临身边,听到她们轻蹑足音,从窗前而过……,

今夜,我只想怀着一颗崇敬的心,燃一盏灯,净一净手,好好地翻阅《诗经》,看看是什么让千年前的文字依旧灵动?

是什么让千年前的情感依旧鲜活?

我想,那是当年的人们纯洁的心吧!

心智如好水,文字如美酒,唯有纯净的水,方可酿出香醇的美酒。

《诗经》正如《笑傲江湖》里丹青生最得意的吐鲁番四蒸四酿葡萄酒,陈中有新,新中有陈,历久弥新,别有一番独特的风味!

生活在现代,《诗经》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乌托邦。

那个时候的人,不管快乐还是忧伤,都是那么纯粹。

比如这首《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基础导学

1.文学常识

关于诗经的基本常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3)颂:

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诗经的表现手法,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直陈其事。

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

如:

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不但写得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如:

《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

(3)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即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的形象揭示了统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

还有《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见惯了唐诗的华美,宋词的艳媚,如今看来却不及这些四言小句的玲珑可爱。

对我而言,与其说《诗经》是一本诗集,倒不如说它是一本故事集,有的描绘战争的残酷,有的叙述爱情的甜酸……它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人们对生活最真实的反映。

短短四个字,精炼至极却也绵长至极,仿佛只要失去一个笔画,藏在其中冗长的情感也会随之消失,即便有些长短句糅杂,却更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偷偷跑了出来,给阅读增添了几分跳跃和趣味。

2.写作背景

(1)《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2)《采薇》这首诗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汉书·匈奴传》说:

“(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

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

‘靡室靡家,

狁之故。

’云云。

”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

3.相关知识

四言诗

四言诗是诗体的一种。

“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

四言诗体盛行于西周。

春秋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

西汉一朝虽也有五言体兴起于民间歌谣,但文士之作,大体还是用四言体。

但东汉之后,五言诗很快取代了四言诗的地位。

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

如三国时期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陶渊明等。

同时,也出现过若干佳作,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钟嵘《诗品序》说,时人对于四言,“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组

氓之蚩蚩(  )       咥其笑矣(  )

乘彼垝垣(  )(  )匪我愆期(  )

夙兴夜寐(  )卜筮(  )

体无咎言(  )于嗟女兮(  )

不可说也(  )淇水汤汤(  )

隰则有泮(  )(  )将子无怒(  )

无与士耽(  )渐车帷裳(  )

载笑载言(  )靡有朝矣(  )

自我徂尔(  )

B组

孔疚(  )靡盬(  )(  )

喧嚣(  )象弭(  )

归聘(  )四牡(  )

骙骙(  )小人所腓(  )

雨雪霏霏(  )载渴载饥(  )

答案:

A组chī xì guǐyuán qiān sù shì jiù xū tuō shāng xípàn qiāng dān jiān zài mǐ cú

B组xiǎnyǔn huáng jiù mígǔ xiāo mǐ pìn mǔ kuí

féi fēi zài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匪来贸丝(       )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5)岁亦莫止(       )

(6)

狁孔棘(       )

答案:

(1)匪,通“非”,不是 

(2)说,通“脱”,脱身 (3)泮,通“畔”,边岸 (4)于,通“吁”,叹息声 (5)莫,通“暮”,年底 (6)棘,通“急”,着急

3.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

(1)言

①载笑载言(       )

②体无咎言(       )

③言既遂矣(       )

④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⑤凡六百一十六言(       )

⑥感斯人言(       )

答案:

①动词,说 ②名词,预兆 ③助词,无实义 ④名词,言语 ⑤名词,字 ⑥话,名词

(2)遂

①言既遂矣(       )

②何往而不遂(       )

③功遂身退(       )

④市罢,遂不得履(       )

⑤遂逐齐师(       )

答案:

①动词,顺心,满足 ②动词,通,达 ③动词,成功 ④副词,终究 ⑤连词,于是

(3)将

①将子无怒(       )

②故遣将守关者(       )

③出郭相扶将(       )

④将功赎罪(       )

⑤天将降大任(       )

答案:

①读qiāng,请,愿,动词 ②读jiàng,将领,名词 ③读jiāng,扶持,动词 ④读jiāng,拿,用,介词 ⑤读jiāng,将要

(4)归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

②不迎子自归(       )

③何时复西归(       )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

答案:

①回家 ②回来 ③回归 ④归依

(5)载

①载饥载渴(       )

②怨声载道(       )

③宁可共载不(       )

④白云千载空悠悠(       )

⑤载入史册(       )

答案:

①动词词头,无意 ②满 ③坐车 ④年 ⑤记载

(6)极

①士也罔极(       )

②初极狭,才通人(       )

③感极而悲者矣(       )

④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答案:

①标准 ②非常,很 ③到达极点 ④直到,到达

4.解释下列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其

①二三其德(       )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③其一犬坐于前(       )

④吾其还也(       )

⑤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

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2)而

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

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⑤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

⑥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

答案:

(1)①代词,他的 ②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

③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 ④副词,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 ⑤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⑥代词,它

(2)①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②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③转折关系。

可译为“却” ④用作连词,表示目的关系 ⑤用作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⑥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5.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

(1)二三其德(       )

(2)夙兴夜寐(       )

(3)雨雪霏霏(       )

(4)岂不日戒(       )

答案:

(1)数词用作动词,时二时三,反复无定

(2)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

(3)名词作动词,下雨

(4)名词作状语,日日

6.填空。

(1)氓之蚩蚩,    ,匪来贸丝,    。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    。

将子无怒,    。

(2)乘彼垝垣,    。

不见复关,    。

既见复关,    。

尔卜尔筮,    。

以尔车来,    。

(3)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又称“    ”。

按音乐及内容分为    、    、    三大类。

     指十五国风,共160篇,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的精华。

    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是周代贵族所作的乐歌,也有一部分民歌。

     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曲。

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     ,并沿用至今。

(4)《诗经》是我国   诗歌传统的源头,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    、    、     三种。

     者,“铺陈其事而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   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    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诗经六义即是    、    、    、    、    、    的合称。

答案:

(1)抱布贸丝 来即我谋 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

(2)以望复关 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体无咎言 以我贿迁

(3)《诗经》 诗三百 风 雅 颂 风 雅 颂 《诗经》

(4)现实主义 赋 比 兴 赋 比 兴 赋 比 兴 风 雅 颂

课堂探究

一、合作探究

1.结合《氓》这首诗歌的内容,请分析概括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答:

 

 

答案:

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纯洁善良,对氓真心实意,一片真情,且信守诺言;二是任劳任怨,婚后挑起生活重担,却毫无怨言;三是刚毅不屈,遭到丈夫遗弃,毅然离去。

2.《氓》是一首叙事诗,全诗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叙述故事的?

答:

 

 

答案:

《氓》全诗六章,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

第一、二两章写弃妇和氓由恋爱到结婚的过程。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其中第三章追悔自己误落情网,第四章指责婚后氓对她的折磨,第五章诉说被遗弃后娘家兄弟对她的冷酷讥笑。

最后一章表示她对负心汉的怨恨和决绝。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故事完整,有首有尾,可以看到弃妇悲剧的一生。

3.《采薇》描写边境生活的内容有哪些?

写了哪些细节?

体现了什么感情?

答:

 

 

答案:

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盛开的棠棣花,给血与火交织的战场平添了一份优美、一缕柔情,折射出士兵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情怀。

4.如何理解《氓》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答:

 

 

答案:

《氓》诗是诗人现实生活典型情绪的再现,诗人不自觉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歌唱抒述自己悲惨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作用。

诗中女主人公所叙述的是自己的切身经历、自己的感受,都是真情实感。

而这种真情实感在阶级社会中是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

她抓住自己和氓的矛盾,氓是夫权的代表,他们从夫妻关系而变为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透露了男尊女卑、夫权制度的社会现实。

她抓住了自己和兄弟的矛盾,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舆论,是以夫权为中心的思想和弃妇孤立无援的现实。

诗歌反映的主要矛盾是封建礼法制度与妇女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的矛盾。

这是当时社会中极为显著和普遍的现象。

5.在《采薇》一诗中,“景”与“情”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

 

 

答案:

《采薇》一诗“情景交融”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诗歌,一般的诗歌大多数是用好的景物来表现快乐的心情,用凄苦的事物来写悲哀的心境;而《采薇》则用凄苦的景物来表现快乐的心情,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情绪。

例如,士兵出征时心里是愁苦的,诗人写道: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用杨柳在春风中飘荡的美好事物来反衬士兵的愁苦。

春天是欢乐的季节,士兵却在这时被迫出征,所以加倍显得愁苦。

士兵回来时心情是愉快的,诗人写道: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在雨雪中赶路是苦的,用苦景衬托愉快的心情,可见士兵为了回家而不顾雨雪忙着赶路,这样就加倍显出了心情的愉快。

6.《氓》女主人公被氓遗弃,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观点:

 

 

答案:

观点一:

“不见复关”的暗示性;“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显示性。

另外,女主人公“三岁为妇”,年老色衰,引起“士”变心。

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

这一切告诉我们“士”的变心是关键原因。

观点二:

“抱布贸丝”至“以我贿迁”“三岁食贫”“渐车帷裳”,“士”骗取了钱财,生活由贫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钱关系。

观点三:

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二、归纳总结

图解文章

1.《氓》

2.《采薇》

主旨探微

1.《氓》是一首叙事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2.《采薇》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赋之诗,诗中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三、技法学习

情景交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在这中间,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用了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简单的画面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

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

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

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得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比兴的手法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

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

他认为: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与“兴”常常连用。

《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

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第四章紧承上节,开头就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三、四章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借此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喜新厌旧行为的怨愤。

《采薇》的前三章均以“采薇采薇”领起,“采薇”既是一种劳作,又是生活实景的写照,也表明了士兵生活的环境,此句为兴。

每章接下来的第二句“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薇草由“作”至“柔”到“刚”,是一个逐渐生长老硬的过程,很好地表明了时间的流逝,所以每章的开头两句均为起兴,很好地引领了后面思归的内容。

读写迁移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

1.在教材中提炼

(1)责任

氓,一个对感情不忠贞的人,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人,一个不念往日恩爱、无情无义的人,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

求婚时道貌岸然地“抱布贸丝”,表现出一副忠厚老实相;新婚时又信誓旦旦地许下“及尔偕老”的诺言;后来却“二三其德”“至于暴矣”,成为无情无义的负心汉。

这一极不负责任的反面人物形象一直被人们唾弃。

爱默生曾说:

“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

”科尔顿也说:

“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对责任的追求。

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

人,应该为责任活着。

(2)正视悲剧

悲剧是把美撕碎给人看,鲁迅如是说。

氓妇正是用自己沉痛的人生经历把少女时代最美的梦想——爱情无情地撕碎,血淋淋地展示给世人:

鲜嫩的桑叶必然会枯黄飘零,忠厚的丈夫会变得无比残暴,昨天还信誓旦旦地承诺明天就会“不思其反”,爱情之美转眼就会随风而逝。

我敬佩这种撕碎、这种展示,就像敬佩德国每年都在全国展示反映纳粹暴行的图片。

敢于正视并反思自己悲剧人生的,一定拥有坚韧强大的心灵;敢于直面并批判自己民族悲剧历史的,一定是个清醒自信的国家。

正视悲剧,促人成熟。

(3)国与家

诵读着《采薇》,忽然想起《十五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战士思乡,是亘古的诗材;战士保国,是永恒的主题。

思乡与报国,在战士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因为爱乡,方能思乡;因为爱乡,方能报国。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是当今战士的心声。

他们为了大家,舍去小家;他们为了国家,不顾自家。

国家有急,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人民遇险,他们挺身挡灾祸,舍我而有谁,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在名句中选择

《诗经》名句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③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⑤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

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

⑧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⑩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卫风·木瓜》

⑪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邶风·绿衣》

⑫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陈风·月出》

⑬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诗经·豳风·七月》

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⑮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诗经·小雅·鹤鸣》

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⑰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

(二)素材这样运用

 

《诗经》虽简简单单,却直戳心房,细细读来竟生出一丝疼痛,这是一种遇见知音才会产生的共鸣。

扪心自问,我不过也是这样一个凡人罢了,同样有着对现实深深的无力感。

千年前的感触,用在今日竟同样契合,《诗经》就像一座桥梁,

接了时空。

我想,这就是经典的价值和魅力。

安意如曾说:

“《诗经》在我心里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是啊,纵使隔着时空,它却与我们心灵相通。

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或许就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唱过的歌谣。

思无邪,来自于一份最原始质朴的情感,思无邪,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看过了爱情的悲剧,这并不是说《诗经》中就只有这样千疮百孔的爱情,相反,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现实,才更能突出另外一些时刻的可贵。

当我们遇见了那个对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

当他“出其东门”,看到“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只有那个淡色衣衫的人,才是我所爱的人。

当“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他与她邂逅相遇,内心的欢喜在呼喊: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夕何夕,如此良人何?

”这是一些多么美好的瞬间。

现实难以如意,人性无法完美,但我可以追求这些完美啊,这个过程,比完美本身更有意思。

关于《诗经》,关于那个时代,实在还有太多太多可以探索,可以追思。

如今,我写他们,隔着几千年的光阴岁月回望过去,年代早已经是杳杳无踪,唯剩下精神和内涵,经受过时间的洗礼,流淌在一代又一代心间。

遇见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快餐式的阅读常常使我感到消化不良,心灵不免染上尘埃,日趋浮躁,直到那日在图书馆偶遇最美的《诗经》,才领略了美到极致的斜阳余晖,花开花落,不论是在芦桑林中,还是在蒹葭苍苍的水面,我都仿佛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精神国度,在那里拾得神圣的甘草,细细咀嚼其间百味。

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表达对

追求的篇章可谓占了《诗经》的半壁江山,而故事中浪漫痴情的女子的结局总是令人叹惋。

《诗经》有云: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于是便有了张爱玲的“原来你也在这里。

”总有人风花雪月,总有人不解风情,如花美眷,也抵不过似水流年,从关关雎鸠到于以采蘋,感叹夫婿难求的女子终于出嫁了,但命运却不在她们的手里,繁花凋零空遗恨,或政治原因或情感变质或美人迟暮,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