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建设规划综合方案v.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612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建设规划综合方案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建设规划综合方案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建设规划综合方案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建设规划综合方案v.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建设规划综合方案v.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建设规划综合方案v.doc

《“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建设规划综合方案v.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建设规划综合方案v.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建设规划综合方案v.doc

“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

建设综合规划方案

2015.04

目录

1 项目概述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质检信息化发展历程 1

1.3 质监业务信息化现状分析 2

1.3.1 数据信息化整体程度低 2

1.3.2 数据共享程度低 2

1.3.3 数据标准化程度低 3

1.3.4 数据综合利用程度低 3

1.4 “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效益分析 3

1.4.1 必要性 3

1.4.2 可行性 5

1.4.3 效益分析 7

2 建设目标与思路 7

2.1 建设目标 7

2.2 建设思路 8

3 项目需求概述 9

3.1 应用系统需求 9

3.1.1 质监数据整合需求 9

3.1.2 质监数据共享需求 9

3.1.3 质监数据分析需求 10

3.1.4 质监公共服务需求 10

3.1.5 质监数据交换需求 10

3.2 应用环境需求 10

3.2.1 安全需求 11

3.2.2 设施设备需求 11

4 项目总体规划 11

4.1 项目总体规划 11

4.2 分期目标 11

4.2.1 一期目标 11

4.2.2 二期目标 12

4.2.3 三期目标 12

4.3 进度安排 12

5 平台设计 13

5.1 总体架构 13

5.2 逻辑结构 14

5.3 网络架构 15

5.4 应用架构 16

5.5 业务流程 17

6 平台功能 17

6.1 功能结构 17

6.2 数据整合平台 18

6.2.1 数据采集 18

6.2.2 数据校验 18

6.2.3 数据审核 19

6.2.4 数据保存 19

6.3 数据应用平台 19

6.3.1 数据共享 19

6.3.2 数据统计分析 20

6.3.3 辅助决策 20

6.4 公共服务平台 20

6.4.1 综合查询 20

6.4.2 数据交换 20

6.5 数据增值服务平台 21

6.5.1 数据预测 21

6.5.2 电商增值服务 21

6.6 资源监控平台 21

7 项目保障措施 21

7.1 组织保障 21

7.2 资金保障 22

7.3 制度保障 22

8 项目资金预算 23

8.1 系统软件预算 23

8.2 系统硬件及基础软件预算 23

8.3 项目建设总预算 24

“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建设规划综合方案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推动移动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国家质检总局支树平书记针对各类质检业务数据信息,提出按照统一集中、互联互通的思路,构建“大机制”、搭建“大平台”、整合“大数据”的发展要求,整合质检行业内部各类信息,合理利用信息资源。

《质量发展纲要(2011年-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求运用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依托物品编码和组织机构代码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加强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信息的采集、整合、分析和处理;推动行业质量信用建设,实现银行、商务、海关、税务、工商、质检、工业、农业、保险、统计等多部门质量信用信息互通与共享;提高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升质量安全动态监管、质量风险预警、突发事件应对、质量信用管理的效能。

1.2质检信息化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质检行业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同时信息化对质检工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对质检工作技术支撑不断加强,信息化对质检工作有效保障不断完善,信息化与质检工作科学融合不断深化,质检系统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依托国家统一电子政务内外网、互联网、移动网和物联网,基于“大质量工作机制、大质检文化”的理念建设质检行业信息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产品质量必将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保证,信息化更需要加大投入、深化应用建设。

1.3质监业务信息化现状分析

1.3.1数据信息化整体程度低

质检业务信息化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整体程度不高,部分业务仍通过传统方式进行办理,许多原始数据和信息一直通过纸制文档或者电子表格进行保存,没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统一采集、整合以及信息化处理,无法实现数据查询、统计分析、辅助决策等数据资源的加工利用。

重要的业务数据和关键指标保存分散,查询数据时需要进行层层查询,导致获取数据时间变长,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1.3.2数据共享程度低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各自为阵,系统之间数据不交换、不共享,许多基础数据多头采集、重复采集,既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又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和共享机制,无法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来获取各类数据和报表,只能通过手工的方式进行,因此许多相同的数据需要多次填报,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以及加大了数据的错误率。

1.3.3数据标准化程度低

由于系统建设之初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致使形成的大量数据不符合金质工程的标准和规范。

这造成了数据重复交叉、数据不一致、准确性差,各业务之间无法进行数据交换,造成了上下级之间、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统计数据不一致。

1.3.4数据综合利用程度低

由于缺乏统一的综合数据平台,造成了各部门各机构的数据信息集成度低、互联互通性差、信息管理分散,缺乏共享性强、网络化层度高、准确性高的数据信息资源体系,造成了数据和信息资源利用程度较低,满足不了管理决策和公众服务的需要。

1.4“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效益分析

1.4.1必要性

1.4.1.1行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信息资源在现代资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

在发达国家,信息资源是核心战略资源,各国围绕信息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全球竞争将把信息资源作为下—个战略制高点。

随着我国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宏观调控、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领域、金融监管、社会诚信体系建立、质量监督、应急管理、环保体系建设等越来越离不开高效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1.4.1.2质量发展战略的需要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

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既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

实施质量强国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选择。

建立“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可以整合质检系统基础信息和业务信息,实现跨部门、跨地区和跨行业信息共享,为领导科学决策、社会公共信息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1.4.1.3质检业务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凭技术执法、靠数据说话”是质监工作的突出特点和显著特征,实际上质检信息系统大多是按各地区、各部门业务应用需求开发的,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但在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利用方面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没有总体指导意见和设计,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不能互联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导致各业务系统数据既不能相互利用,难以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与综合性分析,不能满足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社会公共信息服务的需要。

因此,建立“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是质检业务发展和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1.4.1.4质检管理与服务创新的需要

随着质检业务系统的不断深入应用,质检信息量呈指数增长,预示质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挖掘数据资源的价值使其在科学决策、业务管理、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加以利用,促进质检管理与服务创新。

通过“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形成可用于大数据分析的质检信息资源整合库,为行业内部管理及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支撑服务。

1.4.1.5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

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社会公众需要获取权威准确的企业和产品质量信息。

质检部门所掌握的大量权威准确的企业和产品质量信息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缺乏有效的整合共享利用机制,对社会公众信息服务支持力度不足。

通过“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权威、准确、及时的质量信息服务。

1.4.2可行性

“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包括:

Ø政策支持

国家历来都高度重视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制定了包括《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等相关政策性文件、《国家质检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范措施。

Ø质监信息化发展需求

在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多年中,由于质监工作职责、任务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变化,使得原来的信息化建设越来越不适应质监局当前的管理和工作。

针对质监局未来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质监局各部门和各工作人员已经积累了明确清晰的改进需求,为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建设目标和思路。

Ø信息化技术发展成熟

当前社会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包括云计算、GIS、物联网等信息化新技术层出不穷且日趋成熟,在新一轮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这些信息化技术已经成功运用在各级各部门的电子政务信息化中,其运行得稳定性和可靠性从技术角度上保证了信息系统建设的可行性。

Ø质监信息化人才保障

通过多年质监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四川省质监局、直属事业单位以及各地市州都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员,他们既能够良好运用信息化技术又十分了解质监工作,同时积累了多年质监局信息化运行维护的管理经验,为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和后续长效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3效益分析

通过“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的建立可以打破当前的“信息孤岛”现象,建立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信息数据综合库。

同时,通过统一的综合数据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信息数据交换的单一安全通道,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也确保了各自数据信息的安全。

从应用角度来看,建立“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来加强对质监业务的监管,数据共享来提高各部门的业务协同能力,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从服务的角度来看,建立“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全面的数据信息服务,将质监信息与电子商务等应用平台结合,扩大数据的利用价值。

从发展的角度看,建立“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可以为以后新的业务系统的建设提供标准,一旦标准形成,新建业务系统都可以直接利用共享的数据信息,从而减少数据采集的资本投入,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设目标与思路

2.1建设目标

“智慧质监”综合数据平台建设目标是:

Ø构建全省质监数据综合平台框架;

Ø在全面梳理各业务系统和行业应用系统的各类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建立数据标准、体系标准,对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库;

Ø建设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交换平台层,满足内部和外部信息共享交换的需求;

Ø通过对数据分析和挖掘,为领导决策、综合业务管理、和公众信息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平台主要解决质检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数据资源“信息孤岛”的问题,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利用,全面整合行政许可、监督抽查、标准、计量、特种设备、行政执法、质量等不同来源的质检数据资源,对数据资源进行采集、加工、整合、数据分析等工作,实现跨部门、跨地区和跨行业信息共享,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提高业务监管与协同及加强社会公共服务。

2.2建设思路

围绕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贯彻质检总局“数字质检、智慧质检”的重大发展构想,结合质检业务实际需要,建设综合数据平台,促进质监工作与信息化融合、持续发展。

需求导向:

以质检业务需求为导向,确定整合信息的范围、内容和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