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从柳如是诗词之美观柳如是情感人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5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从柳如是诗词之美观柳如是情感人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从柳如是诗词之美观柳如是情感人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从柳如是诗词之美观柳如是情感人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从柳如是诗词之美观柳如是情感人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从柳如是诗词之美观柳如是情感人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从柳如是诗词之美观柳如是情感人生.docx

《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从柳如是诗词之美观柳如是情感人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从柳如是诗词之美观柳如是情感人生.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从柳如是诗词之美观柳如是情感人生.docx

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从柳如是诗词之美观柳如是情感人生

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从柳如是诗词之美观柳如是情感人生

【摘要】:

    本文以柳如是的诗词作品为研究对象,以点及面,从不同时期的诗词之作分析柳如是的敢爱敢恨的情感观和民族大义的才情气节。

柳如是诗词清新婉丽与豪迈旷达并举,这与其人生际遇不无关系。

本文通过对柳如是的人生概述和作品简介,从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角度入手,以透析柳如是与宋徽舆、陈子龙与钱谦益三人的情感纠葛为主线,间以透析柳如是忧心天下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情,分析柳如是诗词所反映的独立人格、自由精神,浅析人生不同时期的遭际对其作品所产生的影响,从整体上确认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柳如是、诗词、爱情观、独立精神、豪侠气节

    一、柳如是生平概述

    柳如是(1618-1664),本姓柳,初名云娟,改名杨朝,字朝云,又名杨爱,字影怜,小字蘼芜,复柳姓,名隐,又名隐雯,继名是,字如是,号我闻居士,又号河东君,浙江嘉兴人。

早遇不幸,入“吴江故相”周道登家习歌舞(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或称其为周道登“宠妾”,恐不免有误解。

根据明代的奴婢制度以推,她是被卖入周家,或被周家收养的,身份大抵是家养歌舞之婢。

由于风姿逸丽,性聪慧,善歌舞,得到主人的喜爱,为人所妒,几至杀身,转卖入娼家。

据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崇祯四年(1631)十四岁时,柳如是自周家流落人间。

既不幸堕入青楼,不得已寄望于结识知音,为之落籍。

    崇祯五、六年(1632-1633)间,柳如是结识几社人物陈子龙、宋徵璧、宋徵舆等人。

寓居松江,与诸名士相往还。

先是与宋徵舆订情。

宋徵舆迷恋柳如是,为母施氏所怒,令跪而责之。

宋徽舆说:

“渠不费儿财。

”施氏说:

“财亦何妨。

渠不要汝财,正要汝命耳。

”宋徵舆遂渐疏远。

松江知府方岳贡逐柳如是出境,柳如是请宋徵舆商决,宋徵舆徐应之:

“姑避其锋。

”柳如是大怒:

“他人为此言,无足怪。

君不应尔,我与君自此绝矣。

”(钱肇鳌《质直谈耳》卷七《柳如是轶事》)持刀研琴,七弦俱断。

柳如是留恋的是宋徵舆的才华,而不爱宋家之财,更不会要宋徵舆的命。

施氏极力反对儿子迷恋一位青楼女子,也在自然常理之中。

柳如是与宋徵舆决裂,盖鄙弃他“怯懦不肯牺牲”(《柳如是别传》),这也符合她豪侠的个性。

    与宋徽舆决裂后,柳如是并未离开松江,转而倾情于年长十岁的云间名孝廉陈子龙。

二人彼此敬重,许为知音,产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然而命运的主宰又不在他们手中,陈子龙受困于家庭复杂的关系,柳如是嫁陈子龙为妾的理想化为幻影。

崇祯八年(1635)春夏之际,避居横云山中,深秋往盛泽镇(《柳如是别传》)。

此后三年间,一直难忘旧情。

十二年(1639)春,寓居西湖,写下大量追忆往事的诗歌。

天下有情人难成眷属,在孤独飘零中,她渴望“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金明地•咏寒柳》)。

杭州名士汪汝谦热心助其待嫁择婿。

    清人沈虬《河东君传》记载:

“昌言于人曰:

‘吾非才学如钱学士虞山者不嫁。

’虞山闻之,大喜过望,曰:

‘今天下有怜才如此女子者乎?

吾非能诗如柳是者不娶。

’”(葛昌楣《蘼芜纪闻》卷上)所谓柳如是欲嫁钱谦益,恐非空穴来风。

离开陈子龙后,她确实想重新开始人生,对当时东林党魁钱谦益早有耳闻,而钱氏也“心艳之”。

于是她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崇祯十三年(1640)冬“幅巾弓鞋,著男子服”至常熟半野堂相访。

钱谦益观其“神情洒落,有林下风”(顾苓《河东君小传》),大喜过望,文燕浃月,更唱迭和,并为筑“我闻室”精舍。

柳如是与钱谦益订情室中,留常熟度岁。

第二年正月元宵夜,泊舟虎丘,与吴中名士沈璜等人雅集,二月共至杭州西溪观梅。

钱谦益不惮于将这段“白首红颜”之恋公诸于世,六月即结缡于芙蓉舫中。

柳、钱结缘即在于一个“才”字。

他们都十分珍惜这段因缘,但世人却多有非议,钱谦益迎娶柳如是时,竟出现了“三泖荐绅,喧焉腾议。

至有轻薄之子,掷砖彩鹢,投砾香车者”的戏剧性场面(钮琇《觚剩》卷三《河东君》)。

二人结合所遇到的阻力,由此可见一斑。

柳如是归钱后,在绛云楼校雠文史。

常衣儒服,飘巾大袖,间出与四方宾客谈论,钱谦益呼之“柳儒士”(沈虬《河东君传》)。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柳如是不仅才情殊众,而且富有豪侠之气与气节。

早在松江与陈子龙相恋时,就已留意国事,心怀天下,写下《剑术行》等诗。

后在西湖赋《岳武穆祠》、《于忠肃祠》,借凭吊怀古抒写对时政兵乱的忧思。

林云凤《汪然明以柳如是湖上草并尺赎见贻,口占二绝》其一叹云:

“脱尽红闺脂粉气,吟成先吊岳王祠。

”(《柳如是诗文集》附录三)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兵下南京。

柳如是劝钱谦益殉节,钱谦益希生,柳如是欲赴池死,为家人所持。

黄毓祺在海上起抗清义旅。

钱谦益出家产,命柳如是易装至海上犒师。

不幸遭飓风,舟师全覆。

犒师之事,外间不免泄漏(钱文选《柳夫人事略》,《诵芬堂文稿》)。

顺治四年(1647)三月,逮钱谦益。

柳如是周旋上下,救之出狱。

孤节遗民叶绍袁盛赞柳如是“女流之侠”(《启祯纪闻录》卷七)。

此后,柳如是关注复明活动,一部分精力也从流连文史转移到董理家务上来。

康熙三年(1664)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病逝。

钱氏家难继作,钱朝鼎、钱曾等人向柳如是索金。

为保护钱家,柳如是在六月二十八日自经死,葬于虞山拂水岩下。

    明末清初多奇女子,柳如是以才情与气节为世所重。

陈文述《柳如是初访半野堂小像》云:

“儿女英雄心激烈,肯学尚书甘负国”,“婵娟都被须眉误,不作忠臣传里人。

”《蘼芜冢辞》云:

“尚书埋骨如何处,我来独访蘼芜墓。

”曹斯栋《柳如是小像》云:

“青楼漫说形多秽,科目何尝乏鼠辈?

不见抗节柳河东,仍是归家一杨爱。

”近人王国维也赋诗赞云:

“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柳如是诗文集》附录三)更有陈寅恪先生,晚年撰著《柳如是别传》八十余万字,沥血十年始成,以表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二、柳如是作品概观

    

(一)作品述略

    明末清初女性文学之盛,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见的。

柳如是多才多艺,工诗词书画,尤长于诗词。

今存世之集仅有《戊寅集》、《湖上草》、《柳如是尺牍》。

《戊寅集》收诗一百零六首、词三十一阕、赋三首。

据陈寅恪考证,大都是崇祯六年至八年间的作品。

盖刻于崇祯十一年戊寅,故名。

《湖上草》收诗三十五首,作于崇祯十二年春寓居西湖之际。

据陈寅恪考证,是集据柳如是手写原本摹刻。

《柳如是尺赎》收尺赎三十一通,作于崇祯十二年至十三年间,汪汝谦所刻(参见谷辉之《柳如是诗文集•前言》)。

崇祯十五年刊刻的《东山酬和集》二卷,录柳、钱唱和诗十八首,作于崇祯十三年冬至十四年间。

邹斯漪所选《柳如是诗》收诗二十九首,大都与以上诸集重复。

谷辉之《柳如是诗文集》、周书田《柳如是集》辑佚柳如是诗词亦不能多。

事实上,柳如是一生所作甚富。

仅崇祯十二年春之诗,经过她手选后,尚有三十五首,由此以推,其明末所作诗词当远在数百篇之上。

入清后二十年间的作品存世寥寥,即使与明末数量相当,一生所作也当有千篇之多,惜大都散佚不存。

    

(二)柳如是词风与陈、钱之关系

    柳如是流落红尘之初,意气铮铮,“雨雨风风能痛哭”。

她在周家习得歌舞,兼通音律,但还谈不上工于诗词。

来松江后,与几社名士往还唱和,始致力于诗词。

其间受陈子龙影响最著。

顾苓《河东君小传》所说的陈子龙教柳如是“作诗写字,婉媚绝伦”是十分可信的。

柳如是二十岁前之诗,主于哀感顽艳,正是受陈子龙等人沾薰的一种结果。

这可从《戊寅草》中《遣怀》、《晓仙谣》、《伤歌》、《杨白花》、《剑术行》、《懊侬词》等诗,得到清晰的验证。

《遣怀》、《晓仙谣》有学而不化的沉滞之病,《伤歌》、《杨白花》稍好一些,《剑术行》、《懊侬词》最佳,几与陈子龙分庭抗礼。

离开松江后,诗风渐有变化,此即《神释堂脞语》所说的“后来多传近体,七言乃至独绝”。

与陈子龙前期词一样,柳如是词也属于花间美人一派,长于写情寄托,风格婉丽。

《柳如是别传》说:

“除《金明地•咏寒柳》数阕外,其他诸词多有似曲者。

此点恐与河东君之长于度曲有关。

”《寒柳》词晚出,确实不同于《戊寅集》香软秾丽之词。

这固然是漂泊江湖的经历所造成的一种变化,但也是柳如是有意改变词风的一种结果。

    《众香词》称柳如是归钱后,又有《我闻室鸳鸯楼词》。

后人多沿此说,以为词集毁于顺治七年(1650)的绛云楼大火。

对《我闻室鸳鸯楼词》,陈寅恪持怀疑态度,指出尚待详考。

笔者认为,柳、钱结合后,诗歌唱和居多,钱谦益不长于词,柳如是词作当亦渐少,且应多有俊骨豪气,不复昔日花间美人之态。

入清后,更当是激昂慷慨,沉吟哀痛。

惜入清后词,珠玑不存,难窥其貌。

陈寅恪称《寒柳》词是“陈、杨关系及钱、柳因缘转捩点”。

我们认为,这也是柳如是词风的一个“转捩点”。

    (三)柳如是尺牍特征

    《柳如是尺赎》刻传三十一通,这一数字相比柳如是全部尺赎,应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览其《踏莎行•寄书》词及《少年游•重游》“寄我红笺人不见”之句,即可知在松江与陈子龙往来邮简频繁。

归钱后,尺赎亦一封不存。

检钱谦益《初学集》、《有学集》所收大量尺牍,笔者疑其中恐多有柳如是的捉刀。

此一时难考实,姑存疑。

柳如是追求名士风度,尺赎文字取法六朝,风神洒宕。

林雪《柳如是尺牍小引》说:

“艳过六朝,情深班蔡,人多奇之。

”柳如是尺赎也是晚明小品文情趣艺术的典型体现。

《绛云楼韵语》说:

“清词婉语,有晚明小品之风。

”(注1)晚明小品文之兴,引起现代学者的广泛关注。

然而论者注意力多集在士大夫小品文上,不免忽略女作者,《柳如是尺牍》自也难逃脱这种命运。

    就柳如是现存作品来看,诗词成就最高,在当时女作者中居于上乘。

前期诗词足与陈子龙相媲美,如《金明地•咏寒柳》、《懊侬词》等,陈子龙实不能过之。

《湖上草》中的《西陵十首》、《西湖八绝句》、《岳武穆祠》、《于忠肃祠》等,非士大夫轻易可及。

钱谦益为一时文坛领袖,但不擅长词,填词自是望尘莫及。

就钱氏擅长的诗歌来说,亦有旗鼓相当之势。

徐芳亲见其事,《柳夫人小传》记载说:

“宗伯毕力尽气,经营惨澹,思压其上。

比出相视,亦正得匹敌也。

”(注2)《东山酬和集》所收柳、钱唱和诗,难于分高下。

被钱谦益推许为“松圆诗老”的程嘉燧,也参与了唱和,相比之下,才情远逊于柳如是。

至于赋,仅存《秋思赋》、《别赋》、《男洛神赋》三篇,大抵摹拟六朝,写得很有特色,然非其专长。

前人对柳如是诗词的赞赏之语甚多,从中亦可见她的文学成就。

顾苓《河东君小传》所说的“词翰倾一时”,绝非夸大之辞。

    三、自由精神与爱情风景:

柳如是词作析论之一

    

(一)《梦江南》——追忆似水爱情

    人去也,人去凤城西。

细雨湿将红袖意,新芜深与翠眉低。

蝴蝶最迷离。

《梦江南•怀人》二十首•其一

    赏析:

《柳如是别传》指出崇祯八年(1635)初夏柳如是与陈子龙分别,入横云山,秋日返盛泽镇。

《梦江南》作于离开陈子龙不久。

陈子龙,字人中,一字卧子,号大樽,华亭人。

崇祯十年(1637)进士,授绍兴推官,擢兵科给事中。

清兵下松江,密谋抗睛,事败遁亡。

顺治四年(1647)被逮,投水死,年四十。

著有《陈忠裕公全集》三十卷。

    这组小令追忆与陈子龙的爱情近事,前十阕咏“人去”,后十阕咏“人在”,乃是各成一组的爱情词,合题作《怀人》。

陈子龙作有双调《望江南•感旧》:

“思往事,花月正朦胧。

玉燕风斜云鬓上,金猊香烬绣屏中。

半醉倚轻红。

何限恨,消息更悠悠。

弱柳三眠春梦杳,远山一角晓眉愁。

无计问东流。

”《柳如是别传》说:

“《梦江南》即《望江南》,‘怀人’亦与‘感旧’同意2。

两人所赋之词互相关涉,自无待论。

但别有可注意者,即《梦江南》及双调《望江南》两词中之‘南’字,实指陈、杨二人于崇祯八年春间同居之徐氏南楼及游宴之陆氏南园而言。

若如此解释,则河东君及卧子词中所‘梦’、‘望’之地,‘怀’、‘感’之人,语语相关,字字有着矣。

”后人多承此说。

事实上,“梦’、“望”、“怀”、“感”,并不限于柳、陈同居的徐氏南楼及游寓的陆氏南园。

    《怀人》词虽作于与陈子龙分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