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0篇名人传读书笔记摘抄.docx
《精选40篇名人传读书笔记摘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40篇名人传读书笔记摘抄.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40篇名人传读书笔记摘抄
精选40篇名人传读书笔记摘抄
三个人的人生旅程,给我们带来了三种独立的个性与三种非同寻常的坚持与坚决。
或许,这就是现在的我们,性格中所缺少的重要局部。
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柔韧吧,让坚强与勇敢伴随着我们一路走下去,相信我们所坚信的一切。
这就是,我们所需要有的生命,拥有它所以有意义。
1、贝多芬在幸福和艰难时刻都创作过很多震撼人心灵的曲子。
在艰难、绝望时,贝多芬很多时候想过自杀,但是他坚毅的天性和对艺术的享受和热爱支持他,陪伴他度过孤单的日子。
2、只要我们体会到《名人传》给我们心灵崇高的升华,使英雄的鲜血呈现在我们面前,英雄的红旗在我们的头顶上飘扬,我们就慢慢地感受到,在这个人们躲避崇高辞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我们的灵魂也被所升华为一种崇高。
3、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
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
惟其痛苦,才能欢乐!
4、他们一生追寻着真善美,他们为此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他们用自己永恒的作品向世界表达出他们对人生的崇敬和爱,他们的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的信念,伟大的理想。
面对质疑他们坚持着真理,面对疾病他们不屈不挠,再大的困难他们都不言放弃。
5、除开这一点儿外,本书的笔者罗曼罗兰也想奉告我们一点道理:
凄惨的命数和苦痛的考验不止来到在平常的人的身上,一样也来到在伟人的身上。
当我们受到艰难困苦的时刻,应当想到这些个勉强承受并打败苦痛的楷模,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决自个儿的崇奉
6、《名人传》写作目的崇高,创造精神世界的太阳,呼吸英雄的气息,使人们在痛苦、失望的现实中获得心灵上的支撑。
《名人传》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
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
7、人生是艰苦的。
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
我想,即使没有人看到听到贝多芬的努力雨艰辛,但是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正如晚年多获好评,至少受人尊敬的贝多芬成功了。
8、瓦萨里把他所谓的再生的进化分成三个阶段,它们大体对应于和这三个世纪。
每一时期都有鲜明的特征,对应于人的生命的某个阶段。
第一个再生时代等同于人类的婴儿期,始于年左右。
契马布埃点亮了绘画的第一个光辉。
乔托接踵而至,创立了新的学派,步履踉跄地走向完美。
9、尽管米开朗基罗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尽管他一直没能实现自己最伟大的方案,可谁也不能否认他的艺术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精神,从大卫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理想,人的尊严,人的意志;从摩西和奴隶身上看到了人与命运的抗争米开朗基罗塑造的是神灵,但他表现的却是现实中。
10、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
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
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
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
11、《名人传》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所着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
通过这几部传记,作者试图恢复二十世纪文学崇高的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
该书描写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
12、他的面貌有了固定的特征,永远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之中。
宽广的前额上两道微弯的皱纹,白色的双眉异常浓密,一部忠厚长者的胡须,使人想起第戎的摩西像。
苍老的面庞变得平静温和,留着病痛忧伤和慈祥的痕迹。
从二十岁时的粗野豪放塞瓦斯托波尔参军时的呆板严肃,到现在的他改变有多大啊!
但明亮的眼睛仍然锐利深沉,显得坦白直率胸无城府却又明察秋毫。
13、对于创作完美歌曲的热情,对于寻觅欢乐的执着,对于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为了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与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间的那种交战,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用苦痛换来欢乐就足以浓缩了他的人生。
米开朗琪罗又何尝不是呢?
他有力量,他有幸生来就是为了奋斗,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胜利。
那不是他所企望的。
14、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音乐家。
他没有感受过家庭温情,爱情也屡屡化作泡影,而他的侄子又浪荡无能。
这一切都是如此地无情,而后的耳聋使他近乎绝望。
耳聋,对于一个音乐家是多大的打击,这简直可以将一个音乐家摧毁。
面对痛苦,贝多芬想到了自杀,然而,在死亡的边缘,贝多芬发出了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
他经过这一思想转变,成为了命运的强者。
他还用顽强的意志奏出了生命中的优美旋律。
15、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说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
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
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
急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16、涅赫留多夫二十岁。
他放弃了大学去为农民效劳。
一年以来他干着为农民谋福利的工作;其次,去访问一个乡村,他遭受了似嘲似讽的冷淡,牢不可破的猜疑,因袭,浑噩,下流,无良等等。
他一切的努力都是枉费。
回去时他心灰意懒,他想起他一年以前的幻梦,想起他的宽宏的热情,想起他当年的理想,爱与善是幸福,亦是真理,世界上惟一可能的幸福与真理。
他觉得自己是战败了。
他羞愧而且厌倦了。
17、俄罗斯底伟大的心魄,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精纯的光荣。
在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抚我们青年底心魄。
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吧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
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于这神圣的会议,表示我的感谢与敬爱。
18、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
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
正因为他有着超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
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
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却不是直面困难。
而贝多芬,因为脾气乖僻,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
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
19、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异。
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
据画家克勒贝尔记载他曾于一八一八年为贝多芬画像。
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
据医生米勒一八二○年记载:
他的富于表情的眼睛,时而妩媚温柔,时而惘然,时而气焰逼人,可怕非常。
20、在这一切作品之上,矗立着这第一期山脉的最顶峰,托尔斯泰最美的抒情小说之一,是他青春的歌曲,亦是高加索的颂诗:
《哥萨克》。
虽然这些作品在一八六零年时才完成〔发刊的时期是一八六三年〕,但这部着作中的大局部却在此时写成的。
白雪连绵的群山,在光亮的天空映射着它们巍峨的线条,它们的诗意充满了全书。
在天才的开展上,这部小说是独一无二之作,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
青春的强有力的神威,永远不能复得的天才的飞跃。
春泉的狂流!
爱情的洋溢!
21、他至少还能保有假设干关于父亲的。
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食邑中度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
托尔斯泰失怙的时候正是九岁。
这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魂中充满了绝望。
《童年时代》第二十七章。
这是儿童和恐怖的幽灵的第一次相遇,他的一生,一局部是要战败它,一局部是在把它变形之后而赞扬它。
这种悲哀的痕迹,在《童年时代》的最后几章中有深刻的表露,在那里,回忆已变成追写他的母亲的死与下葬的表达了。
22、作者写的这三位名人,他们都是很平庸的人,可他们却比常人遇到更多难以想象的磨难和障碍。
不过他们都是从重重困难中勇敢站起来的人,也是从种种困难中造炼出来的伟人、名人,而且还是不屈服于命运对他们的挑战和考验。
他们三个都是作者认定的英雄人物,因为他们都具有同样的英雄品格:
一是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二是永远保持人格的尊严,恪守个性的独立,既不屈从于强权,也不盲目地随大流;三是具有关心人、保护人的博爱精神,甘心为人类的福址奉献自身。
23、有时,他沉迷于慈悲的幻梦中。
他曾想卖掉他的坐车,把卖得的钱分给穷人,也想把他的十分之一的家财为他们牺牲,他自己可以不用仆役因为他们是和我一样的人。
《青年时代》第三章。
在某次病中,他写了一部《人生的规那么》。
一八四七年三月至四月间。
他在其中天真地指出人生的责任,须研究一切,一切都要加以深刻的探讨:
法律,医学,语言,农学,,地理,数学,在音乐与绘画中到达最高的顶点他相信人类的使命在于他的自强不息的追求完美。
24、这是大地向春天唱它感谢神恩的歌。
它布满了花朵。
一切都好,一切都美。
一八五二年,托尔斯泰的天才吐出它初期的花苞:
《童年时代》,《一个绅士的早晨》,《侵略》,《少年时代》;他感谢使他繁荣的上帝。
一幅一八五一年时代的肖像,已表现出他在心魂上酝酿成熟的转变。
头举起着,脸色稍微变得清朗了些,眼眶没有以前那么阴沉,目光仍保有他的严厉的凝注,微张的口,刚在生长的胡须,显得没有神采,永远含着骄傲的与轻蔑的气概,但青年的蓬勃之气似乎占有更多的成分。
25、我们的着名批评家曾有一种论见,说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都是汲取于我们的浪漫派作家:
乔治桑,维克多雨果。
不必说乔治桑对于托尔斯泰的影响说之不伦,托尔斯泰是决不能忍受乔治桑的思想的,也不必否认卢梭与司汤达对于托尔斯泰的实在的影响,总之不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疑心,是不应当的。
艺术所赖以活泼的思想圈子是最狭隘的。
他的力强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给予思想的表情,在于个人的调子,在于艺术家的特征,在于他的生命的气息。
26、三位伟人虽然出身经历不同,性格特点迥异,但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同样都需要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障碍,承受这样的那样的磨难、挫折或失败的打击,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生而平等的。
人生就是奋斗,幸福就产生在奋斗的过程之中。
不经奋斗得来的享受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快乐、只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后攀登上生命的巅峰,才能感受到灵魂升华的喜悦。
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创造的,要想让生命迸出火花,没有任何捷径,也不必乞灵于神明。
可以视为神示的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贝多芬所说的:
人啊!
靠人自己吧!
27、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国古典主义最伟大的音乐家,是这样一个不幸而坚强的人:
在青年时期就开始耳聋了。
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呢?
谁又能想象他在漫长的酷刑中的心情和痛苦?
上帝真是残忍,把最美的音乐赋予了贝多芬却剥夺了他欣赏音乐的权利,他听不到自己的音乐,人们都在尽情享受他的音乐带来的欢愉的同时,他却必须单独忍受无声的折磨!
而就是这个人,写出了那样大量的乐曲,而且往往是欢乐的乐曲从天国发出的,传播到人们内心的欢乐!
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苦斗的成果,是胜利的标志。
28、面对痛苦面对孤独,贝多芬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作为一个听不到任何声音的音乐家,他给人一种傲慢的错觉,对于政治上的专制统治,无情的战乱,他却选择了对抗,为了和平,贝多芬曾说:
只要是为了获得更美的事物,任何规律都可以破除。
这句话准确地表达了他当时反对专制的心理,而米开朗基罗又何尝不是呢?
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
而托尔斯泰那么用他的笔杆描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
29、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一七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名人传科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
他的出身是佛兰芒族。
他的祖父名叫路德维希,是家族里最优秀的人物,生在安特卫普,直到二十岁时才住到波恩来,做当地大公的乐长。
贝多芬的性格和他最像我们必须记住这个祖父的出身,才能懂得贝多芬奔放独立的天性,以及别的不全是德国人的特点。
今法国与比利时交界之一部及比利时西部之地域,古称佛兰德。
佛兰芒即居于此地域内之人种名。
安特卫普为今比利时北部之一大城名。
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
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30、托尔斯泰所尤其不能原谅这些文学家的,是他们自信为一种优秀阶级,自命为人类的首领。
在对于他们的反感中,他仿佛如一个贵族一个军官对于放浪的中产阶级与文人那般骄傲。
在某次谈话中,屠格涅夫埋怨托尔斯泰对于贵族出身的无聊的骄傲与自大。
还有一项亦是他的天性的特征,他自己亦成认,便是本能地反对大家所成认的一切判断。
我的一种性格,不管是好是坏,但为我永远具有的,是我不由自主地老是反对外界的带有传染性的影响:
我对于一般的潮流感着厌恶。
〔致比鲁科夫书〕对于人群表示猜疑,对于人类理性含藏着幽密的轻蔑,这种性情使他到处觉察自己与他人的欺罔及谎骗。
31、面临苦痛、面临伶俜,贝多芬挑选了坚决保持自个儿的信念,作为一个听不到不管什么声响的音乐家,他给人一种骄慢的错觉,对于政治上的专制统治,无情的战乱,他却挑选了抵抗,为了和平,贝多芬曾说:
但凡为了取得更美的事情,不管什么规律都可以除去。
这句话正确地表现了他当初不赞成专制的心理,而米豁朗基罗又何尝不是呢?
为创造表达真善美的永不磨灭好作品而献出了一生的精神力。
由于他信任只要自个儿的魂灵能够坚忍果断,不因哀苦而一味沉沦,那末就一定会冲破神魂上的约束限制,本想他的人机体机能想中。
而托尔斯泰那么用他的笔杆描画除开当初社会形态的阴沉,对神的崇奉是他持之以恒地用笔头儿向人类社会撒播爱的胚珠。
32、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
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辞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为难,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
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
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顶峰上生存。
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
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
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
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33、托尔斯泰是名门贵族,地位优越,衣食无忧,既不需依附任何人,也不必像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那样终日劳碌;他身体健康,婚姻美满,有深爱他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几乎没有经历过艰难的习作阶段就获得了成功;他蔑视已经拥有的一切,包括他的文学声誉,惟独渴望拥有他所未知的生命真谛,于是他以毕生的精力去求索,去探寻。
他对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震惊,为农民的贫困和愚昧而痛苦,为难以摆脱家庭的羁绊而烦恼。
他假设像旁人一样心安理得地享受命运的安排,也许就没有烦恼了,然而托尔斯泰的伟大就在于不肯安享富贵,不肯虚度年华,他想要通过造福于人类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于是烦恼接踵而至:
他因为执着于自己的信念而受到来自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压力,甚至得不到家人的认同和理解。
34、他是孤独的。
他恨人,也遭人恨。
他爱人,但无人爱他。
人们对他既钦佩,又惧怕。
最终他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种宗教般的崇敬。
他凌驾于他的时代。
于是,他稍稍平静了一些。
他从高处看人,而人们那么从低处看他。
他始终是单身。
他从不休息,连最卑贱的人都能享受到的温柔他也尝不到,他一生中连一分钟都不曾在另一个人的温柔怀抱里入眠。
他从未得到过女人的爱。
在这荒漠般的天地里,只有维多利亚科洛纳的友情,曾闪过一道纯洁而冷峻的星光。
周围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炽热的思想流星他的欲望和疯狂的梦境奔驰而过。
贝多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黑夜。
因为这黑夜就在米开朗基罗的内心。
贝多芬的悲愤是社会的过错,他本人却天性快活,且渴望快乐。
米开朗基罗那么忧郁成性,令人害怕,使人本能地躲开他。
他在自己周围造成了一片空虚。
35、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第一次会见时即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一八六一年,两人发生最剧烈的冲突,以致终身不和。
屠格涅夫表示他的泛爱人间的思想,谈着他的女儿所干的慈善事业。
可是对于托尔斯泰,再没有比世俗的浮华的慈悲使他更愤怒的了:
我想,他说,一个穿装得很考究的女郎,在膝上拿着些龌龊的破衣服,不啻是扮演缺少真诚性的喜剧。
争辩于以发生。
屠格涅夫大怒,威吓托尔斯泰要批他的颊。
托尔斯泰勒令当时便用手枪决斗以赔偿名誉。
屠格涅夫就懊悔他的卤莽,写信向他。
但托尔斯泰绝不原谅。
却在二十年之后,在一八七八年,还是托尔斯泰忏悔着他过去的一切。
在神前捐弃他的骄傲,请求屠格涅夫宽恕他。
远离之后,他们都镇静下来努力要互相表示公正。
但时间只使托尔斯泰和他的文学团体分隔得更远。
他不能宽恕这些艺术家一方面过着堕落的生活,一方面又宣扬什么道德。
36、列夫托尔斯泰的情况那么完全不同,他是贵族出身,地位优越,衣食无忧;他身体健康,婚姻美满,有深爱的妻子儿女;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评如潮,他是巍然耸立的文学顶峰,他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俄罗斯近代历史的广阔画面,还精彩地谱写了俄罗斯民族之魂,他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让人们点点头说:
是的,俄罗斯人就是这样的。
总之,他是一个一般人看来什么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
他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镇静,为农民的生活贫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裕而内疚,为自己不忍心摆脱家庭羁绊去过苦行生活而苦恼总之,他的博爱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难,他渴望天下,人民兴盛,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
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首先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让自己和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实行改革,解放农奴,把土地分给佃户,他推行爱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恶,甚至提出敌人要打你的左脸,要把右脸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变本加厉,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财产,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绝之后,他以八十二岁高龄离家出走,最后孤独地死于出走途中人的苦恼和感情!
37、贝多芬的痛苦来自病痛的折磨,米开朗基罗的痛苦来自他充满矛盾的灵魂:
他既无残疾,也不贫穷。
他出身高贵,是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
但他的祖国多灾多难,外族入侵,人民被奴役,他的心血之作一次又一次被毁于战乱。
他非常富有,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会获得一大笔酬劳,但他却过着像穷光蛋一样的生活,只吃面包,喝点葡萄酒,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他惊人的长寿,一生渴望爱情,写出大量炽热纯洁的十四行诗,但他却终身未婚,孤单到老;他的家族从未给他任何温暖,总是一次又一次从他身上榨取金钱,利用他的名誉到处炫耀,而他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和光宗耀祖思想却使他出手大方;他骄傲固执,目空一切,他在艺术上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不惜和教皇闹翻,但他又软弱可笑,总是在关键时刻选择妥协投降,做出种种与他名誉不符的可笑举动;他的艺术天分惊人,雄心勃勃,创作出《大卫像》《奴隶》《摩西》等惊世杰作,但他又不得不为教皇奔波卖命,这个任务还没完成,又有新的任务在催促着他,因此他方案中最伟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废。
他一生都在超负荷的工作,同时还要为那些没完成作品忍受内心的谴责;到了老年,他已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艺术大师,人们对他像对上帝一样敬重,无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但他却越来越虔诚,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