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5006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四章 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四章 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四章 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四章 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docx

《第四章 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 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docx

第四章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

第四章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

本章要点

·认识平面构成形式法则中的平衡法则

·注意影响构成平衡的主要因素

·分类认识对称与均衡

不论是在自然界中还是在人造事物中,我们总是不难看到对称与平衡的例子。

自然界中的植物的叶子和许多花卉、大部分的动物,特别是人体都是对称与平衡的形体;我们身边的建筑物与器物的造型也大部分是对称与平衡的。

对于平衡的诉求是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的。

达到平衡的事物往往会给我们安定、平和、庄重、肃穆的心理感受。

平衡不仅只有对称一种形式(如图4—1—1),均衡也是平衡的一种表现(如图4—1—2)。

形式随着人们文明的发展,对于规律的总结与传承已经是人类审美观形成的主要途径,那么,平衡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必然成为形式美法则的一部分。

但是在我们使用这种形式法则以前,我们必须要深入地了解为什么我们在形态构成中需要平衡。

第一节什么需要平衡

在设计艺术中,对称与均衡是构成形式美的一条重要法则。

平衡为什么是绘画和设计作品或其他的艺术创作中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呢?

我们必须记住,不管是视觉平衡,还是物理平衡,都意味着同样的道理:

其中包含的每一件事物,都达到了其停顿状态时所特有的一种分布状态。

也就是说,对于一件平衡的事物来说,其形状、方向、位置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都达到了如此确定的程度,以致于不允许这些要素有任何些微的改变。

在这种情形下,整体具有的那种必然性特征,也就可以在它的每一个组成成分中呈现出来。

然而一件不平衡的构图就不同了,它看上去往往是偶然的和短暂的,因而也是病弱的,它的所有组成成分都显示出一种极力想改变自己所处的位置或形状,以便达到一种更加适合于整体结构状态的趋势。

很显然,如果这种不平衡的构图为艺术品所有,这件艺术品所要传达的含义就变得十分不可理解了。

原因很简单,由于式样结构本身是模糊的,所以就会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此时我们从中得到的是这样一种印象:

这幅画看上去没有完成,好像是一幅在创作过程中突然中断了的作品,因而需要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加工。

在这种情况下,这件艺术品本身的静止性,就变成了变化的障碍;它的所谓永恒性,也就必然让位于由突然停止所造成的那种挫折感。

每一知觉活动都是一种知觉判断。

在知觉判断中,一艘在空旷的宇宙空间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就无所谓大小、高低和快慢,也无所谓静止还是向某一方向运动。

这是因为,视觉判断出来的任何一种视觉特征,都是由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中所处的环境和位置界定的,一件达到平衡的式样也是如此。

下面所举的一个试验,是由心理学家麦特兰德·格雷夫斯设计出来测试学生的艺术敏感力的。

试将图4一l一3中的A和B加以比较,我们就会看到,A所示的是一种平衡的式样。

这是一幅由大小、比例、方向各不相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所结合起来的式样,看上去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

它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结合得如此稳定和合理,以致所有的组成部分都显得各得其所、不可缺少和不可改动。

然而,当我们观看B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A内部的那条垂直线看上去坚强有力,而B内部的那条垂线却显得摇晃不定;图A中各个小格子之间的比例显得层次分明、富有差别性;而图B中的各个小格子看上去似乎不相同,却又看不出什么差别,因此在比例上就显得模糊不定。

这样一来,当人们观看图B图4—1—3图形的平衡样式图4—1—4故宫中的宫殿建筑时,眼睛就无法判定这些小格子在大小上究竟是相等还是不相等;在形状上究竟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

一句话,人们根本就无法判定,这个式样究竟想要表现什么。

由此看来,平衡是我们力求对事物所表达的内涵清晰了解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对图面上各种因素趋于平衡才有利于我们表现设计的创作思想。

这也就解释为什么在宫殿、庙宇等具有精神作用力的地方,常常采用中轴对称的平面布置了。

这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建筑物的布局让臣民们明确地感受到“王权”的稳固、权威(如图4—1—4)。

第二节心理平衡与物理平衡

在讨论由位置产生的知觉效果时,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注意到造成平衡或均衡的因素。

尤其是在一件设计作品中,组成它的所有要素的分布必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如图4—2—1~4—2—5)。

那么,什么是平衡?

为什么平衡对设计作品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对于一个物理学家来说,如果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的各种力达到可以互相抵消的程度,这个物体便是处于平衡状态了。

产生这种物理平衡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同一事物时发生的情形,这一定义同样也适合于视觉力的平衡。

正如一个物理事物一样,任何一件有一定边界的视觉式样,也都具有一个支撑点或重心。

对于一个物理事物来说,即使一个具有最不规则形状的扁平事物,也可以通过把它放在手指尖上看其是否达到平衡而找到它的支撑点。

同理,一个视觉式样的中心点,也可以通过反复试验,看其成功和失败而找到。

按照顿曼·露丝的试验,找到视觉式样之支撑点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移动式样周围的框架,直到式样与框架二者达到平衡为止。

在二者达到平衡的时候,框架的中心便恰好与式样中心重合了。

然而在寻找式样的中心时,除了那些具有最规则形状的式样之外,几乎找不到任何可利用的理性计算方式去代替眼睛的直觉观察。

按照我们上面几节中提出的力场理论,只有当外物的刺激使大脑视皮层中的生理力的分布达到可以相互抵消的状态时,眼睛才能感受到平衡。

在物理平衡与视觉平衡之间,还存在着另外一些区别。

举例说,为一个舞蹈演员拍的演出照片,可能就看上去极不平衡(即使这个舞蹈演员在拍照的时刻,身体处于一个平衡的位置上,情况也是如此)。

一个模特儿也会发现,自己做出的姿势是平衡的,但画到画布上之后就不一定平衡。

同样,一件雕塑纵然眼睛看上去是完全平衡的,然而要想使它直立起来,就必须在雕塑内部装上填料才行,而一只鸭子却只要用一只脚支撑在地上就可以安静地睡觉了。

在物理平衡与知觉平衡之间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区别?

原因在于,诸如大小、色彩、方向等因素造成的视觉平衡值,往往与相对应的物理因素不一致。

举例说左边的图片中(如图4—2—6),所有的实体都在图片的左侧,从物理平衡的角度来讲这一图很难达到平衡状态,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图面中佛像的眼神却集中到了图面的右下角,这种平衡来源于视线的引导力量,通过这个实例,视觉平衡与物理平衡的区别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节影响平衡的因素

影响平衡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为:

重力和方向。

一、重力

重力是由构图的位置决定的。

在设计作品中每一个构图因素都存在着它们各自的视觉重量,当面积相同的平面要素出现在图面中,接近图面中心的平面要素的结构重力就小于另一个处于远离图面中心的那个平面要素,这与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较为近似,相同重量的物体远离平衡中心的那一个重力较大。

当然,图面中的重力,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透视、色彩、平面要素的形状等等。

对于色彩来说,红色就比蓝色重一些,明亮的色彩就比灰暗的色彩重一些(如图4—3—1)。

我们有不少办法对重力进行调整,其中最为有效的是对重心的调整,我们可以通过对重心的调整改变图面的平衡程度。

二、方向

如同重力一样,方向也是影响平衡的重要要素,因为方向同重力一样,同样深受位置的影响。

任何一种构图成分,不管它是一件可见物体,还是隐蔽结构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其拥有的重力首先影响它周围的物体,并对周围物体的方向产生影响。

如果说重力是平面要素本身形成的话,那么,方向则是由平面要素与图面之间的隐含作用力决定的。

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具体的设计作品中,都是通过图面上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力相互支持和相互抵消而构成整体的平衡的(如图4—3—2)。

设计作品同样可以在这样力的作用环境中迸发出迷人的生命力。

所以,不论古典还是现代艺术作品,我们都可以通过对作品中力的理解来欣赏它所要表达的思想。

第四节平衡在现实设计中的应用

前面我们谈到了平衡的原理及其为设计作品带来的实际意义,那么,平衡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的呢?

对称与均衡基本上可以概括平衡的主要现实表现,对称和均衡最为明显的区别是:

对称采用的是左右或上下完全相同的视觉平衡构图,而均衡则是左右、上下并不完全相同而通过各种视觉力的调节达到的视觉平衡。

这两种表现形式在现实中都可以达到良好的平衡感受。

但它们又存在着不同的视觉心理效果,比如:

中国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这种兽面对称式构图,与严谨的、工整的、对称的造型融为一体,使造型更显得庄重,而纹样本身又产生了威严的、神秘的力量,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均衡设计则更加灵活,它没有一定之规,更加符合人们对新奇事物的渴求。

均衡也是在设计中比较难把握的一种,它需要调动图面上的各种因素为主题服务。

例如:

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设计的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平面设计作品《宇》(如图4—4—1),看到这幅设计作品时,第一眼我们可能观察到的信息是图面的对称,但是经过进一步的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这是一幅典型的以均衡为设计原则的设计作品。

它通过平面设计要素的外形、色彩、图地及其与边框的微妙的控制,达到了一种均衡完美的视觉效果。

同时这也与作者表达的设计主题相吻合,多变而又近似,独立而又相互联系不正是宇宙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所以,在设计中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平衡表现形式是根据设计的主题思想所判定的,我们只要理解了平衡的真实价值,就可以使它成为设计者有效的设计手段(如图4—4—2~4—4—17)。

课题思考:

1.设计一幅以“对称”法则为主题的设计作品

2.设计一幅以“均衡”法则为主题的设计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