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教案优秀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4896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教案优秀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教案优秀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教案优秀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教案优秀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教案优秀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教案优秀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教案优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教案优秀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教案优秀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教案优秀版

《牛郎织女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的故事产生于西周末年,传至汉代,由于人们向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经过人们不断创造使得这个故事的情节逐步丰富和完善,更具浓郁的生活气息。

经历了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打磨,故事所蕴含的社会功能、文化价值与达到的艺术水准,都堪称民间故事的经典,成为我国传统民间故事创作的代表作。

 

  因为故事篇幅较长,在教材中分为两课。

故事情节曲折、人物众多,是一篇练习创造性复述的好材料。

 

  二、学情分析

 

  经过第二单元学习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快速默读的方法,如:

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连词成句地读,抓关键词句、带着问题读书。

虽然本课篇幅较长,但教师还是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运用二单元所学的阅读策略,强化实践运用。

 

  本课故事性强,学生阅读起来会比较感兴趣,但阅读时有可能更多关注故事大意,较少关注细节。

在创造性复述时学生会更多在主要情节上下功夫,可能会忽略一些有创造价值的情节,同时在发挥想象方面也会比较拘谨,还需教师通过示范有效引领,帮助学生发挥想象,更好地进行创造性复述。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嫂”“恳”等9个生字,会写“郎”“爹”“嫂”等13个字。

理解积累“好歹”“一五一十”“无拘无束”等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合理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演一演。

 

  四、教学重难点

 

  合理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牛郎织女

(一)》中“嫂”“恳”等9个生字,会写 “郎”“爹”“嫂”等13个字,理解积累“好歹”“一五一十”“无拘无束”等词语。

 

  2.能快速默读课文,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二)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1.提出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预设: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牛郎,他的爹娘死了,只能和哥嫂生活,哥嫂待他很不好,他和老牛亲密相处。

一天老牛突然说话了,让他到湖边拿一套粉色的衣裳,说衣裳的主人就是他的妻子。

牛郎照做了,就这样牛郎认识了织女,并和织女生活在一起。

 

  2.理清人物关系:

故事的大意我们了解了,找一找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可以尝试画一画人物关系图。

 

  预设1:

 

  故事中的人物有牛郎,哥嫂,老牛和织女。

 

  哥嫂待牛郎很不好。

 

  牛郎和老牛亲密相处,相依为命。

 

  哥嫂和牛郎分家。

 

  牛郎和织女生活在一起。

 

 

 

  3.利用关键词,理清主要情节

 

  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用关键词来概括,试着从文中找一找。

 

  预设:

 

  牛郎与哥嫂的关系可以用“爱理不理”“眼中钉”等词语概括。

 

  牛郎与老牛的关系可以用“亲密”“伙伴儿”“相依为命”等词语概括。

 

  牛郎与织女的关系可以用“一五一十”“同情“爱惜”等词语概括。

 

  4.依据主要情节,用自己的话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预设:

 

  牛郎照顾老牛很周到,他和老牛一起住,和老牛商量事情,和老牛在山里安了家。

 

  老牛说话了,牛郎按照老牛说的拿了织女的衣裳,把自己的情形跟织女一五一十地说了。

 

  小结:

我们可以利用人物关系图和关键词来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依据主要情节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了。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为讲故事打基础

 

  这是一个口耳相传的经典民间故事,它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让我们再读故事,细心体会。

 

  1.用讲故事的语气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词语,试着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它们的意思。

 

  2.自学本课“嫂”“恳”等9个生字,书写“郎”“爹”等字。

让学生读一读本课要求会写的15个字,观察后交流:

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学写“嫂”“妻”两个字。

 

  2.借助第三自然段,了解故事是怎样把情节写具体的,掌握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3.合理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

 

  

(一)复习生字新词,感受口语化表达

 

  1.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生字词都掌握了吗?

 

  2.指导书写学生板书“嫂”“妻”两个字,教师再次强调“嫂”“妻”等字的正确书写,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

 

  3.感受课文口语化表达特点

 

  课件出示词语:

 

 

  哥嫂 爹娘 周到 笑嘻嘻 怪有意思 

 

  好歹 稀罕 安了家 衣裳 一五一十

 

  请大家一边朗读一边体会,这些词语读起来什么感觉?

 

  预设:

很容易理解,像平时说话。

 

  小结:

老百姓说话、聊天的语言就是口语化语言,用这样的方式讲故事,自然生活,生动易懂。

 

  

(二)回顾主要情节,简要复述。

 

  大家对这个故事比较熟悉了,谁能不借助课本,看着这些词语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给大家听一听?

 

  预设: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牛郎,他的爹娘都死了,只能和哥嫂生活在一起,哥嫂对他很不好。

牛郎每天放牛,把家里的老牛照顾得很周到,因此和老牛很亲密。

后来哥嫂和他分家产,让他知道好歹,只给了他那头老牛和一辆破车,于是牛郎就带着老牛到山里安了家。

一天老牛说话了,让牛郎去湖边拿一件粉色的衣裳,说衣裳的主人就是他的妻子。

牛郎照做了,就认识了织女。

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告诉织女,织女既同情又爱惜他,就和他生活在了一起。

 

  课件出示主要情节:

“牛郎生活很苦,和老牛亲密相处——老牛开口说话——牛郎与织女相识——牛郎织女幸福生活”

 

  教师小结:

同学们围绕着这些主要情节讲述的很完整,这样一讲就能让没听过这个故事的人,很快了解这个故事讲了哪些内容。

但是,要想把故事讲精彩我们还得讲得再详细一些。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体会详细叙述的好处、感受口语化表达的特点。

 

  刚才我们简单讲了讲这个故事,同学说到“牛郎生活很苦,和老牛亲密相处”,我们就以这个情节为例,研究研究课文是怎么给我们讲故事的。

 

  快速找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能够表现了“牛郎生活很苦,和老牛亲密相处”?

 

  预设:

第一、二、三、四自然段。

 

  牛郎照顾老牛很周到,你理解“周到”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谁来像讲故事一样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大家一起来听听牛郎是怎样照顾老牛的。

 

 

  重点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重点句子“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感受口语化表达。

 

  2.指导“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牛舒服,自己也舒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牛郎如何照顾老牛:

从吃到喝,从夏到冬……体会作者是怎么把“牛郎照看那头牛很周到”写具体的。

 

  3.通过仔细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周到的意思,了解作者围绕“周到”是怎样详细讲述的。

 

  (四)学习实践,自由创编

 

  1.教师示范创编故事

 

  同学们,要想把故事讲得吸引人,可以进行合理创编。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中有什么是你想知道,却不详细的地方吗?

 

  预设:

想知道在“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

”这句话中,他看见什么?

又听见了什么?

牛郎是怎么和老牛商量事情的?

 

 

  教师进行创编示范:

牛郎的邻居是个好心的大娘,经常给牛郎送吃的,可是大娘的孩子不在身边,没人帮她种地了,牛郎看到了就和老牛商量:

“老牛,老牛,邻居大妈家的地该种了,她自己种不了,大妈对我那么好老给我送吃的,明天咱们帮帮她,帮她把地种了吧?

”老牛低下头蹭了蹭牛郎,“哞——哞——”地叫了两声,好像说:

“好啊,好啊,你真是个好孩子,就听你的。

 

  请学生评价教师讲述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讲故事时可以展开想象,合理添加情节。

 

  2.分析哪些地方可以进行创造性复述,并在文章中勾画出来。

 

  故事中有些地方已经讲得很详细了,我们就没有必要再详细说了。

有些地方写的并不详细,比如“牛郎常常把看到的、听到的事告诉老牛”像这样不够详细的地方还有没有,可以让我们把故事讲得更精彩一些,更吸引人呢?

找一找,画一画。

 

  学生默读课文,寻找勾画。

 

  3.全班交流,明确本节课要进行创造性复述的情节。

 

  预设:

 

  一年一年过去,牛郎逐渐长大了。

 

  老牛真会说话了!

 

  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说了。

姑娘听得入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

 

  仙女们商量着瞒着王母娘娘到人间看看。

 

  织女想了想,说:

“你说的对,咱们结婚,一块过日子吧”……

 

  4.小组合作,自由创编

 

  出示活动主题: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情节创造性地讲故事。

可以增加人物对话,可以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还可以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既可以讲一讲,还可以演一演。

 

  教师巡视,从想象角度、小组合作方式等方面对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预设:

如“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这一部分可以建议小组同学一起来演一演,仙女们是如何商量的;“老牛真会说话了!

”可以想象老牛的身份、来历,展开大胆想象,也可以模仿老牛说话……

 

  (五)全班交流,实践总结

 

  1.请两到三个小组汇报表演。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进行点评,比如:

说说他讲得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添加了哪些情节,是否合理,讲得是否生动等。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预设:

 

  

(1)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人物,以他的口吻讲。

 

  

(2)大胆想象,补充合理情节。

 

  (3)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讲故事,还可以加上动作。

 

  ……

 

  (六)课堂总结,引发期待

 

  看来大家不但喜欢听故事,还是讲故事的高手。

有的同学展开了合理的想象,有的同学把自己当成故事的主人公,把故事讲得越来越精彩。

今天没有机会讲的同学不要着急,我们还要举办“民间故事会”,期待你精彩的讲述。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建议

 

  1.熟读课文。

 

  2.了解《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由来。

《10牛郎织女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仔细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繁星满天的夏夜,在乡村的场地上,在纳凉的竹席上,头枕奶奶的手臂,听她讲述天上的银河边两个耀眼的星星的故事,这样的滋味该是多么令人陶醉!

今天的课文,就会带你去天宫遨游,去人间感受真情,让你认识人世间的善良和对美好的追求。

它就是《牛郎织女》。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熟读课文

1.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

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

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4.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5.故事接龙。

四、理清脉络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

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

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

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

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五、探究感悟

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

牛郎真幸运。

多令人羡慕啊,怎么他就能得到这奇遇呢?

(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

换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心)

2.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

3.交流。

(问题提得较大,便于学生大胆思维、主动探究,要求教师的引导更灵活。

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

预设:

(1)牛郎勤劳。

第3自然段、第8自然段有集中体现。

(2)牛郎关心他人。

到第3自然段中找。

(3)牛郎是个豁达的人。

一方面是:

爹妈都死了、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另一方面牛郎的态度是:

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4.小结:

勤劳、关心他人、乐观,是牛郎的这些优秀品质使牛郎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赢得了织女的芳心。

5.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形式,写下你的感想。

预设: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

“真诚的关爱必定能换来真诚的爱!

“幸福靠自己创造。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不怨天不尤人,勤劳才能改变命运。

六、拓展延伸

1.牛郎织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请爱好古诗词的你读读这首词: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善于讲故事的你可以搜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田螺姑娘》等故事,准备参加故事会。

3.爱好天文的你别忘了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七、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有哪些?

(板书:

牛郎织女老牛王母)

二、精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思考:

这段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从第1自然段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孩子?

(吃剩饭、穿破衣裳、天不亮就赶上山放牛、没有名字)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体味牛郎的孤苦伶仃。

4.仔细读课文中描写牛郎和牛相处的部分,思考:

(1)讨论:

第2自然段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

(2)牛郎在放牛时是怎样照顾老牛的?

平时、夏天、冬天,牛郎又是怎样照顾老牛的?

(3)完成板书:

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

挑最好的草地

喝最干净的溪水

到树林里休息

在山坡上晒太阳

身子刷得干干净净

牛棚拾得清清爽爽

5.牛郎这么周到地照看老牛,老牛对牛郎怎么样?

(1)理解“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这句话的意思。

(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写出了老牛跟牛郎也很亲密。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味牛郎对老牛照看的周到和老牛的善解人意。

三、解决问题

(一)再读课文,提出想解决的问题。

1.学生甲:

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2.学生乙:

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3.学生丙:

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4.学生丁:

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

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

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

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

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

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

但通过“两相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

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

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

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

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

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

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

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

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

他会受哪些苦呢?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

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地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

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

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

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

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

”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

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四、归纳总结

1.你喜欢他们吗?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2.谈谈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五、教后反思

10牛郎织女

(一)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

(一)》是我国经典的民间故事,本课是牛郎织女整个故事的第一部分,交代了牛郎的背景以及和织女相遇的故事。

本课由著名学者、教学家叶圣陶先生整理,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多方面展现了人物的形象,故事很生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垦、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积累“嫂子、床铺”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

3.发挥想象,能结合故事内容,完善故事情节。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重点)

2.能结合故事内容,完善故事情节。

(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课文篇幅很长,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内容。

因此本课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次默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2.词句分析法

本课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很多,有很多关于人物细节描写的句子,要重点分析这些词句,正确把握人物形象。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

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字典预习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简介,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了解七夕和乞巧节的来历,查找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资料。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叫做“乞巧节”也叫“七夕”,大家了解这个节日的来历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就与这个节日有关。

下面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板书:

牛郎织女

二、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己查字典进行辨认,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和词语。

3.教师范读生字和词语,学生跟读。

注意读音准确。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标出课文段落,给课文划分层次。

提示: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2自然段。

介绍牛郎凄苦的身世。

第二部分:

3-8自然段。

牛郎照看老牛,分家后与老牛相依为命,到山里安了家。

第三部分:

9-21.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与织女一起回家过日子。

3.读完课文之后,同桌之间交流,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1-2自然段。

这两段介绍了牛郎凄苦的身世。

第1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哥嫂对牛郎都不好,牛郎和牛相依为命。

请大家注意关于牛的描写:

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

这里对牛的描写显示出牛很通人性,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2.学习第3-8自然段。

这一部分讲的是牛郎照看老牛,分家后和老牛相依为命,到山里安了家。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牛郎是个心地善良,勤劳肯干,自立自强的好孩子。

大家注意这句话:

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出树林,走到山里。

这里走出……走出……走到……句式。

在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句式写句子,增强句子的韵味。

3.学习第9-21段

大家读完这一部分,觉得哪些部分比较神奇?

(老牛开始说话,并且告诉牛郎有仙女下凡。

)这就是神话故事的魅力。

我们看第9-11段,老牛开口说话,牛郎却不感到奇怪,为什么?

(因为他们俩相依为命,很是亲密。

)老牛告诉牛郎有仙女下凡,并且说其中一位会成为牛郎的妻子,神不神奇?

这一部分讲述的牛郎在老牛的指引下遇到织女,两人决定结婚在一起生活。

大家看这句话: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请注意这几个词语:

穿过……翻过……回到……,这几个动词连用使画面活了起来。

二、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内容。

刚才我们学完了本课的内容。

下面大家再把课文默读一遍,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自己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在课堂上提出来大家交流。

2.结合课后习题,发挥想象把课文中略写的故事情节说得更具体。

①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②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3.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复述故事内容,注意重点故事情节复述完整。

4.让学生思考牛郎和织女后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在课堂上交流交流。

  

三、归纳课文主旨

四、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

介绍牛郎身世(1—2)

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3—8)牛郎:

心眼好,能吃苦,勤劳善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