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日常学习方法漫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4867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日常学习方法漫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日常学习方法漫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日常学习方法漫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日常学习方法漫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日常学习方法漫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日常学习方法漫谈.docx

《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日常学习方法漫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日常学习方法漫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日常学习方法漫谈.docx

北大学子备考锦囊日常学习方法漫谈

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日常学习方法漫谈

书声琅琅中,你是否时常向往红楼飞雪的英杰辩谈?

挑灯夜读时,你是否也会想象博雅塔顶的星空?

前行路上难免有迷茫与孤独的片刻,就让燕园学子的备考锦囊陪伴你走过这段漫长辛苦的旅途。

怎样才能高效学习?

如何合理安排作息?

考前心态怎么调整?

希望这里能够解答你困惑已久的问题,点亮鼓舞前路的点点星火。

未名湖畔,北大一直敞开怀抱,等待你来圆梦!

高考改革,各学科的题型和要求有所改变,作为参加重庆最后一届老高考的“绝版”文科生,我就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些普遍适用的学习方法吧。

01做好笔记

1

课堂以听懂为主,切莫一味抄笔记而漏掉老师没有写下的重点。

如果来不及,可先记关键词,课后再补充。

和周围的同学分工合作,你抄前面,我抄后面,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一定要尽快补全,否则过不了多久,你就会看着那片残缺陷入迷茫。

2

建立固定的颜色与符号体系。

我买了很多彩色中性笔,以红、蓝、黑为主色,分别对应重点、举例、普通知识。

除此之外,考点考频考法、易错点、通用方法、逻辑关联、自己的感悟总结也分别有对应的颜色。

长期以来,就会建立起条件反射,便于复习。

3

笔记不要记在试卷或不常用的资料上,尽量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地方。

 

02整理错题

1

方法

#剪切法

同学中最流行的改错方式,比手抄效率高很多。

每科用一个活页本,按板块或时序整理。

如果做得有条理,复习的针对性会大大增强,成就感满满。

我没有尝试过,但据知情人士讲,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花掉很多时间……以及固体胶。

#留存原貌法

我没有使用改错本,因为觉得会消耗大量时间,也不忍让每张试卷“千疮百孔”,所以保留了所有试卷,用荧光笔将错题标出,以快速定位。

优点是在做同类题对比分析或板块总结时,能找到相关题目,毕竟剪贴可能把背面重要的题(当时很可能意识不到)剪掉。

然而,高中三年的试卷真的特别多!

要快速找到想要的题,必须对做过的题十分熟悉。

高三后期,我的课桌下堆满了试卷袋,难寻落脚之地,蔚为壮观。

#概括索引法

在文综合卷后探索出的升级版方法,可配合留存原貌法使用,更适用于文字学科。

在一页纸或一个本子上写下错题出处,概括题目大意,标注题型、错因、考点与新知识等,一道题就变成了短短一行字。

这样复习更高效,找题更方便,还训练了概括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不同板块、不同题型用不同颜色或符号会更加直观,可以分析出自己的薄弱板块,从而对症下药。

#科技助力法

疫情线上学习期间,我找到了更高效的方式——用Word整理错题。

电子文档复制粘贴简单快捷,新的错题想放哪里就放哪里,对比分析、板块总结、关键词查找再也不是问题!

回归线下课堂教学后仍可使用该法,拍下错题用图片转文本即可,走读同学可以试试看。

不过千万不要以此为由玩手机呀!

2

原则

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以掌握而不是收集为目的。

只要吸收了错题的精华,触类旁通,不管错题在不在、在哪里,都不重要了;仅仅剪剪贴贴而不挖掘错题背后的东西,只是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

#及时整理

如果你一直把错题晾在一边,你就会永远失去它。

#反复温习

每周末和考试前都复习一遍,复习一次在题目旁打个勾。

如果已经很熟悉,以后就不必再看;如果思路仍不通畅,下次还需多加关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边删除,一边补充,让你的错题集锦活起来吧。

03

日常积累

我买了一个本子,分成三栏,分别为“问题”“总结”“待办”,空白处写一些鼓励自己的心灵鸡汤,放在手边随时记录。

以前以周为单位,把各学科记在一起,但这样比较乱,还是每科分开记录更科学。

1

问题栏

记录自己不懂的地方和遗忘的知识点,请教老师、同学或翻书后,把答案写在问题旁。

2

总结栏

占整个版面70%-80%,记录题目中发现的零碎知识点、大题漏掉的点、尚未形成体系的新方法等。

3

待办栏

记录来不及处理的事,比如要补的作业、想做的总结等,处理完打勾,有种达成新成就的获得感!

可以用“重要紧急四象限法则”,保证自己始终在做最重要的事。

 

4

鸡汤栏

每周给自己写一句话吧,或许是名人名言,或许是对自己的期许。

激励自己的同时,也在积累了作文素材。

 

另外,我还用能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下各科答题用的术语,语文的文言词汇、文化常识和高级词语,英语的生词和介词搭配等,利用下课、排队的零碎时间背一背。

04

记忆窍门

背书不一定会考好,但不背书一定不会考好。

总原则是记少不记多,重点记忆特殊、无规律性的内容。

1

谐音口诀法

适用于记大题模板。

把每个点浓缩为一两个字,编成有趣的口诀。

比如语文的表现手法可以编为:

“想(联想、想象)虚(虚实)托(托物言志)小(以小见大)白(白描)杨(抑扬)点(点面结合)染(渲染)动(动静结合)景(以景作结)象(象征)。

2

情境代入法

现在高考特别重视情境化,记忆时也可以设身处地思考。

背诗文,就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背历史事件,就穿越到那个时代,把握社会心态;背地理,就来一次脑海中的旅行……理科同理。

把文字变成动态的画面,印象就更深刻啦。

3

理解记忆法

适用于数学公式等逻辑性强的内容。

掌握推导法,忘记也不慌。

4

反复背诵法

没有什么东西是背不下来的,如果有,那就多背几遍。

有遗忘也很正常,重新打开书,再战三百回合!

 

05

抗击睡魔

充足的睡眠是第二天精力和效率的保障。

睡眠时间视个人情况而定,我是我们寝室睡得最早的,高一高二时一般23:

00熄灯时就睡觉,高三23:

30熄灯,只好少睡半小时了。

周末和假期可以稍稍多睡一会儿,但也要保持规律的作息。

以下是在白天减轻困意的方法。

 

1

外用内服法

抹风油精或青草药膏;喝茶或咖啡。

同样因人而异,反正我对茶和咖啡敬而远之,不知何故,我喝完之后白天还是困,晚上睡不着。

2

运动放松法

下课的时候散散步、跳跳绳,随时脉动回来。

活动颈椎、伸展肢体、按摩穴位也有效果。

3

寻找刺激法

相信大家有过在与周公相会时忽然被老师抽起来,然后困意全无的经历吧。

那么,何不化被动为主动?

积极地与老师进行眼神交流、回答老师的提问,或在课后找老师请教问题,说不定就清醒过来了。

06

弥补弱科

弥补弱势学科,是一个痛苦中点缀着惊喜的漫长过程,进步或许艰难,但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从高一到高三上期,我的数学一直在中下游徘徊,甚至经历过好几次不及格,难题毫无头绪,简单题也错误百出。

所幸,我锲而不舍的苦攻在疫散花开的5月终于有了回报,上145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在高考中,我也取得了理想的数学成绩。

以此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我个人的经验吧。

 

1

相信自己

没有人可以定义你,所以,请勇敢地撕掉身上的标签,走出自我怀疑的泥沼,正视困难的同时,坚定地执灯前行。

我也曾在其他人成绩突飞猛进而自己却原地踏步时陷入焦灼与迷茫,也曾无数次在办公室、在寝室里落泪,但老师的安慰与鼓励、心中燃烧着的踏入燕园的梦想,让我重拾信心,再次投入数字与符号的海洋。

做错了就重来,一遍、两遍……直到得出那个正确的答案。

持之以恒,厚积薄发,量变引起质变的那天,总会到来。

2

合理规划

补弱越早越好,因为后期几乎没有自主安排的时间。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把时间和精力向弱科适当倾斜。

将高中三年看作一盘棋,紧跟老师步伐的同时,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有连续性的计划,双线推进。

周末、假期以及大考前后通常有大块的时间,是不可错失的良机。

当然,其他学科也不可偏废,毕竟这是一场整体战,要在探索中寻求平衡。

3

夯实基础

没有基础,提升便无从谈起。

第一步是掌握概念;然后合上书,尝试从整体上建构板块的框架;接下来细化完善,就得到了可以放入笔记本中的知识体系。

如有不熟悉的地方,翻书或之前的笔记,做上记号并多多留意。

“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去思考去实践,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掌握。

老师的要求,比如自己下来计算、探索其他解法,必须落实到位。

4

克服粗心

粗心不是意外,而是能力不足的表现,不要敷衍地以粗心为理由掩饰更深层的问题。

把每一个粗心的错误用一句话写下来,每次考试前看一遍。

在总结了六十余条“数学错题大法”后,我发现,我的低级错误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

5

突破薄弱

每一科中都有相对而言自己难以领悟、失分较多的薄弱板块,逐一啃下这些硬骨头,便能突破瓶颈。

以专题的形式总结题型、方法,一定要配几道典型的题,探寻规律并形成文字,再通过做题检验。

盲目刷题不可取,应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易到难挑选题目,在实践与认识的双向互动中得到提升。

6

寻求帮助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求助老师和同学,你或许会茅塞顿开。

我曾向数学老师询问为何我难以进步的问题,他也没找出原因,只是让我“坚持积累,多问问题”——当时,我因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而沮丧,但还是努力地照着去做了。

再回首,我幡然醒悟,这绝不是敷衍了事的空话,这就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很戏剧性地,在某一次谈话中,倒是语文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

“提升数学,需要有整体观念,站在题目以外考虑出题人的意图,而不是陷在某个细节里。

”崭新的视角加上不懈的积累,等于令人意想不到的进步。

而作为同龄人的同学,更能明白你的疑惑,和同学讨论,常常能收获巧妙的新解法,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总之,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兼具的你,一定能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07

应对考试

1

全程记录

用专门的本子,写下日期和这是哪一次考试,记录从考前复习到考后总结的全过程。

记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考前复习:

复习进度、薄弱板块、心态;考试中:

做题心路历程;考试后:

做得好的地方、不足之处、选择题失分统计(选择是高分的基础,也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部分)、低级错误失分统计、试卷的亮点、成绩和排名、看到成绩的心情、与老师交流的收获、下次的目标。

分条分栏,一目了然。

以后考试前翻来看看,可以帮助你找到最佳的状态,这个本子也承载了满满的回忆。

注意考前不要写太多,否则会挤压复习时间。

2

高效复习

普通月考提前一周复习,期中期末考试提前两周。

新课阶段按考试范围,尽量详细地覆盖到范围内的所有细节;一二轮复习阶段按自己的节奏来,可以把握整体主干,也可以集中火力攻一个薄弱板块,每一次复习都应有一个明确的侧重点。

想每次考试都复习完三年所有的知识是不现实的。

做好时间规划,先复习没有那么重要的,把重要的知识留到临近考试的时候,但一定要保证能复习完。

为难点留足时间,不过,如果实在太难,超出能力范围,考前复习阶段就暂时放弃吧,用其他的时间慢慢钻研。

计划赶不上变化,按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3

考试之中

开考前几分钟,先检查试卷和答题卡是否有异常,然后写好名字和考号。

放下笔后通览全卷,先看难题,做好预判,把握节奏。

不要用这几分钟在脑海中做题!

前面几道题做慢一点。

不要恋战。

经过思考还是没有头绪很正常,做个明显的标记,然后果断跳过。

题目顺序与难度无关,有可能后面的题更简单,不要留下会做的题没时间的遗憾。

保持清醒。

如果做了很久感觉头晕、反应迟缓,就不要强撑了。

做做颈部运动、扩胸运动,按按太阳穴,放松一下再重新开始。

谨慎改题。

没有十足把握不要改题,第一感觉比较准,因为那个时候头脑是清醒的。

实在要改,也先做做按摩。

最好一遍过,不要想着检查。

记得涂卡。

做完选择题就涂机读卡,看清题号是横着排的还是竖着排的。

涂完检查一遍有没有涂错。

 

感谢大家看到这里,希望以上的经验能给你们一些小小的启发。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愿你们始终拥有追求理想的热情与正视自我的冷静;愿你们始终保持向前奔跑的姿态,前路无惧,未来可期;愿你们在硕果累累的金秋,踏入理想学府的大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