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四单元+第三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答案.docx
《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四单元+第三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四单元+第三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四单元+第三节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答案
第三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命题分析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这个考点,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1)考查常见技巧。
以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为主。
贴近中学生学习的实际,不故意提高难度,对于比较容易混淆的手法很少涉足,即便涉及也都是不纠缠于名词术语。
(2)注重结合对具体诗文的理解,不在名词术语上为难考生。
鉴赏必须结合具体诗文,不能脱离诗文,这是根本。
走进高考 【p170】
(2016·天津)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 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
请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望”:
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
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本题考查的是“炼字”。
首先明确哪个字更好,然后结合诗句分析。
“望”是指站在高处向远处看,照应了诗题,引出下面所望之物。
“空”是指诗人内心之空,有种目空一切的意思。
“空”字营造了一种空旷之境,是诗人超然心态的反映。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为景物描写,“落”“下”分别形容“日”“鸟”,为动态描写;“秋原人闲”意指秋野空阔,是静景,动静结合。
诗人景中寓情,以这种闲适的景物,来表现自己闲适的心境。
)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闲”是全诗的诗眼。
首联写诗人端居不出户,闲望云山;颔联写了日落鸟宿、秋野空阔之景;颈联写在小台上往自己的居处望去,房屋已被远林遮住了;尾联写主人多半会邀客乘月出游,告诉仆人们不要早早关门。
整首诗围绕“闲”字,写了登台远望之景,写出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
考点探究 【p170】
考纲在线
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简要解读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起什么表达作用。
表达技巧就是作者在诗歌创作时所运用的技巧,又叫艺术手法。
它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风格流派等方面。
夯实基础 【p170】
一、了解古代诗歌的结构技巧
诗歌,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篇幅不长,诗歌中的意象呈现跳跃式组合。
与散文有所不同,一首诗歌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古代诗论就有“起、承、转、合”的说法,意味着诗歌的结构层次有规律可循。
诗歌的开头如何,关系到整首诗歌的布局。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起句大致有如下几种样式:
①以自然景物起句。
如刘禹锡的《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起句用“红花”“春水”引出,来比拟下联中的“郎意”和“侬愁”,整首诗浑然一体。
②开门见山,揭示主题或全篇主要内容。
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起句概括写出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下联儿童的淡淡一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诗歌好的结尾,在古代诗歌中相当普遍。
以周邦彦的词《风流子·新绿小池塘》为例,写词人想念的人见不到,所以羡慕燕子能飞到那人住处去。
他在想象的那人也在期待着他。
结尾说:
“天便教人,霎时厮见妨!
”这是情语,从中反映出词人的迫切心情,也透露出无法相见的苦闷,话也比较直率。
结尾的方式有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等。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王勃的《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最后两句写山上所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喻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作者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卒章显志 作者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古诗的结构技巧还有意象组合、前后照应等。
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而成的生活片断和场景。
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并列的名词,它们被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景象,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前后照应 指诗歌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一、二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二、体悟古代诗歌的风格与流派
风格,指的是艺术创作上的独到之处,即作者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每一个作者,都各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曹操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清新;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意境壮阔;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婉曲晦深;杜牧诗风的清丽俊逸;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词风的旷达豪迈;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清冷孤幽;等等。
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
了解作家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同题材也有不同风格,例如:
田园诗:
恬淡宁谧 山水诗:
清新优美
边塞诗:
悲凉慷慨 讽喻诗:
沉郁激愤
咏史诗:
雄浑壮阔 送别诗:
缠绵哀愁
即使同一个作者,也可能具有多种风格。
我们可在比较阅读中,了解不同作者的风格,以及不同风格作品的不同特点。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风格:
1.平淡。
具有平淡风格的诗歌,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如陶渊明《饮酒(其五)》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有人评述陶渊明的诗“平淡而思致”。
2.工丽。
具有工丽风格的诗歌,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并在每句开头用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
具有直率风格的诗歌,则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
如《诗经·硕鼠》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诗句,直斥统治者的不劳而获和无情压榨。
4.委婉。
具有委婉风格的诗歌,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想象的情景,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诗的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意思是,到什么时候能回到家,在夜里,一边剪着烛花,一边促膝交谈,将在巴山的情况说给你听。
这一想象的情景透露了诗的本意。
5.自然。
自然,指诗歌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
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
如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
具有雄奇风格的诗歌,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意思是说齐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
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
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作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10.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以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这些是形成这一风格的主要因素。
如杜甫《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全诗意境深远,语调沉郁悲凉,借暮秋的江天萧瑟之景,抒写颠沛流离、老病孤愁的暮年情怀。
既包蕴着诗人客里悲秋的无限心事,又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思。
文学史上的诗歌流派繁多,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婉约词派与豪放词派,元白,韩孟,等等。
这里选择影响较大的流派加以介绍,以利考生掌握其大致特点。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文学史上的“风”“骚”就是指以《诗经》“国风”民歌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诗作的特点:
一是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如杜甫的大量诗篇,真实而形象,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成了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白居易的《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揭示了当时社会问题的本质。
二是有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
如温庭筠《菩萨蛮》中的“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白居易《琵琵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三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如《新婚别》中的新妇等,都有其典型意义。
四是对现实进行高度的概括。
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五是多用白描手法和朴实的语言。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具有浓厚乡村气息的画面。
浪漫主义诗作的特点:
一是洋溢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如屈原《离骚》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了诗人不管天高地远,也要找到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
二是具有豪迈气概和乐观情绪。
如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表现了一种压倒一切敌人的豪迈气概。
三是以丰富的想象构成虚幻的境界。
如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想象奇异,突出表现李凭弹奏箜篌技艺的高超。
四是常使用夸张、比拟手法。
如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用感觉的夸张,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
如辛弃疾《丑奴儿》中: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用比拟手法表现了词人在博山道中见到的难以图画的山光水色和词人热爱山水的情志。
五是多用奇特而华丽的语言。
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辛弃疾《鹧鸪天》中的“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奇丽的语言表现了一种磅礴气势和澎湃激情。
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 豪放,就是说词的思想内容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词的形式不为规定的腔调、声律所束缚,以铺叙、直抒的方法表现恢宏、沉郁的艺术风格。
婉约,就是词写得比较婉曲、含蓄,多以儿女之情、离别之思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
豪放词派主要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人的作品,婉约词派主要代表人物柳永、姜夔、李清照等人的作品,应重点学习。
课堂导练 【p172】
【命题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要点】①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手法)(总述)。
②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来体会运用了技巧的句子或词语,并还原诗境(分述)。
③明确此技巧(手法)的表达效果,它描写了事物怎样的特点,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常用词语: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抒情)、映衬(又分为正衬和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白描、渲染等。
1.阅读下面这首梁诗,完成题目。
咏 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湘妃:
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
②上宫琴:
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请简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托物言志。
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的高尚志趣。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
张孝祥①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④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张孝祥:
南宋著名词人。
作此词时遭弹劾回芜湖(古属楚地)赋闲,喜闻好友虞允文在采石矶水战,大败金兵,即赋此词。
②剩喜:
甚喜,非常喜。
③然犀处:
指采石矶。
④香囊:
谢玄是淝水之战打败苻坚的大将之一,年少时爱戴紫色香囊。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请谈一谈本词的下阕是怎样借典抒情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先是借周瑜和谢玄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②接下来,借周瑜破贼的赤壁矶头落日残照、谢玄杀敌的淝水桥边荒芜不堪来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收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令词人忧伤。
③最后借宗慤和祖逖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豪情满怀、志在恢复河山的决心。
技巧导津 【p173】
一、掌握类型,熟记术语
表达技巧鉴赏题是考生失分较严重的一类考题,相关鉴赏知识的匮乏是失分的直接原因。
因此,做好相关鉴赏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工作,熟悉相关的答题角度和术语应是解答这类题的前提和关键,应认真归纳分类,熟悉掌握。
二、联系课内诗歌,挖掘源头活水
1.夯实课本:
品读课内诗歌,打基础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中一些重要的表达技巧类型,在课文中几乎都能看到,其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最为常见,其他类型也并不鲜见,鉴赏时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样板”,对诗歌加以细心体会,精心揣摩。
2.内勾外连:
赏析课外诗歌,求迁移
高考中的诗歌阅读材料一般都是课外的,在鉴赏时我们如果联系课文中已有的表达技巧,赏析的难度就会降低,方向也就明确了,准确率必会大大提升。
三、探究高考设题题型,寻求解题捷径
在高考中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的设题角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小角度”设题
此类设问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
如2018年浙江卷第20题“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解答这类题时不能泛化内容,随意鉴赏,我们只要根据与题干要求相关的表达技巧知识,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做出分析即可。
2.“大角度”设题
此类题题干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
如2016年天津卷第14题
(2)小题“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此类题比“小角度”设题的鉴赏难度要大,因未明确指出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
因此,解答该类题要善于抓关键点,即抓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表达技巧。
四、立足诗歌整体,联系思想内容
综观近几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查题目,虽然鉴赏表达技巧类题目多着眼于具体诗句的鉴赏评价,但局部分析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特别要注意的是,表达技巧只是诗歌形式上的讲究,是为诗歌内容服务的,只有全面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才能更好地体会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如2018年江苏卷第11题“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看最后两句,必须立足诗歌整体,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从具体意象的描绘上,探究其用典抒情的艺术手法,进而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和思想感情。
知识积累 【p173】
一、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考查重点是描写、抒情。
类别
概念
说明
例句
赏析
表达方式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用记叙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把握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类别
概念
说明
例句
赏析
表现手法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虚实
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离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的经历这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观念的思维过程。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郎士元《听邻家吹笙》)
这首诗描写音乐,运用丰富的想象,化无形的音乐为有形的画面:
那美妙的笙声,有如仙境中的桃花,千树万树,灼灼其华,繁缛绚丽。
写出了音乐明媚、热烈、欢快的特点。
衬托
或
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词善用衬托,上阕写雄奇壮美的赤壁之景,以烘托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指挥若定的形象,这是以景衬人;下阕极力写周瑜少年得志、建功立业以反衬自己戴罪黄州,壮志难酬的无奈。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杜诗的颔联写小儿女的无知是为了反衬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深、思念之苦。
类别
概念
说明
例句
赏析
表现手法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本联描写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处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