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图片文字讲解百度搜索漠阳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4232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构图图片文字讲解百度搜索漠阳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摄影构图图片文字讲解百度搜索漠阳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摄影构图图片文字讲解百度搜索漠阳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摄影构图图片文字讲解百度搜索漠阳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摄影构图图片文字讲解百度搜索漠阳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构图图片文字讲解百度搜索漠阳虎.docx

《摄影构图图片文字讲解百度搜索漠阳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构图图片文字讲解百度搜索漠阳虎.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构图图片文字讲解百度搜索漠阳虎.docx

摄影构图图片文字讲解XX搜索漠阳虎

摄影构图图文讲解(XX搜索:

漠阳虎)

图片:

图片:

图片:

平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

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图片:

图片:

九宫格构图

也叫井字构图

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

“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

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垂直式构图

 

 

图片:

图片:

曲线式构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框架式构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法 教你拍出专业化照片

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这就像写文章离不开章法一样重要,不是可有可无的,实属作品成败的关键。

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有其相同之处,有些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但有不能完全代替,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独特的规律和原理,这是不能违背的,对于从事艺术创作活动的人,只有在他对所从事的那个艺术规律掌握的娴熟的时候,才能在创作实践纵横驰骋不“逾矩”。

  1.均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

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

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变化式构图。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

富于韵味和情趣。

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X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

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紧凑式构图。

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

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

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

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S型构图。

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

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

“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

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10.小品式构图。

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

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

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11.向心式构图。

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

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12.垂直式构图。

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

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13.对分式构图。

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

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

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

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

 

大师构图五招

尼尔·特纳原作徐薇编译

   让一切保持简单

   很多摄影技法图书介绍一系列构图原则,其实这不是什么好办法,在实际拍摄中,90%的所谓原则毫无用武之地。

长期在媒体工作的经验告诉我,让一切保持简单是最好的工作方式。

我最喜欢的方式之一就是很浅的景深,人眼实际上有很强的能力聚焦于被摄主体上并用模糊的背景将其突出出来。

通常,这就意味着要把主体与背景区分开来,不过时常是脱焦的背景形成一个框架构图,反而成为照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图一是美国一位著名摄影师在幼儿园拍摄的一名4岁大的孩子,他正在跟着老师认识花园中的动物。

这张照片简直就是讲解如何让背景脱焦来提高构图水平的完美例子:

蜗牛在焦点内,但是由于镜头(70-200mmf2.8设定于180mm镜头)光圈全开,加上数码单反相机造成镜头焦距存在1.6倍延伸倍率,实际焦距相当于35mm相机配套镜头288mm,景深变得极浅,因此孩子的脸变得模糊起来。

由于当时阳光很好,所以在ISO200感光度下,相机最高快门速度达到了1/4000秒。

   通过经常使用、改进、修正和升华,这种技术就会变得炉火纯青,如果你能驾驭这一方法就会发现它十分有用,特别是当你努力想让构图变得有趣起来的时候不妨试试减小景深的办法。

1.8米时最糟糕

   最傻的办法是将相机举到眼前来拍摄。

好照片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从什么角度拍摄以及拍摄什么。

最好的照片就是在摄影者发现了最适合被摄主体的角度时产生的,很令人惊奇的是很少有被摄主体适合于在人们站立时的眼平高度(大约1.45-1.8米)来拍摄:

这是一个事实,因为大多数人也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景象———确实也没有人告诉他们说弯下膝盖或带上一节摄影短梯去拍摄能拍到更好的照片。

   不知道你注意没有,大多数世界上最好的摄影师经常穿着粗斜纹布料缝制的工作装,而他们之中很多人都以此为傲———这可不是什么巧合,那是因为他们经常需要跪着工作,躺在地上取景构图也是常事,因为只有常人所未见的视点才有可能创作出出色的作品,以至于有的摄影师不无自嘲地说自己长了一对“女仆的膝盖”。

   图二是使用佳能G1在美丽的英国牛津大学城拍摄的,当时使用了可旋转的LCD以靠近地面来拍摄,不会因为要趴在地上拍摄弄脏自己。

镜头用鹅卵石垫高了5厘米,以便通过超广角来为照片增加一种戏剧性效果。

以我这1.7米的个子,很可能像旅行者一样匆匆而过,错过这一视点,不能拍出这种与众不同的照片———尽管对我这种古怪举动的不解都在照片中的路人脸上表露无遗。

   我要告诉你的是,当你拿起相机时就要考虑镜头的高度。

如果你以正常高度站着拍摄,其实也毫无问题,但我个人90%卖出好价钱的照片都是在1.2米以下或2.1米以上拍到的。

使用框架构图

   把观看者的兴趣点留在照片的边框以内绝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不得不使用各种技术来把观者的目光尽可能长时间地留在照片内。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制造”一个框架来“框”住目光。

图三拍摄的是一位在儿童游戏室内的女孩子,我的办法是将木窗也拍在内———为观看者游离的目光制造一个心理上的“框子”。

由于上下、左右都有木框,这种构图上的限制最大地满足了我限制观看者目光的要求。

窗子、门、抽象的形状、色块和阴影都可以帮助你完成这个视觉“诡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框式构图”无论少了哪个方向的“框”都可以,但绝不能少了底部的“框”,否则感觉上会令人不舒服。

   其实有很多其他基本规则值得铭记(所有摄影规则都可以被打破,否则就不会有创意存在),比如避免被摄者被画面边缘切割或一部分人物肢体被画面中的框架割裂等,不过,最重要的是防止照片的边缘出现无关紧要的“零碎”或者照片一角有极为明亮的亮点。

   学习摄影,最好的方法第一是去试,其次是犯错误,最后是向你犯的错误学习。

数字摄影的普及使得我们有越来越多机会面对毫无先例可以借鉴的时刻,要敢于利用构图的基本原理并加以变通,敢于通过实践把它变成可资借鉴的先例。

有一双能够鉴别细节的慧眼

   每个人拍摄同一个场景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选择,即使很多第一流的摄影记者一同去拍摄同一新闻发布会,摄影记者个体的差异都会使得各个媒体刊发出迥异的照片来,这其实也是摄影之美。

   图四表现了大象眼睛的照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时是为了拍摄一组广告,有另外5名摄影师也在争夺这个项目。

广告的核心是一只年幼的亚洲象,创意是举办一场面向在校学生的环境艺术比赛并在比赛期间拍摄,我们费尽气力拍摄了一组包括这只大象、三名小学生和一些油画颜料、画架的照片,构图看起来就像有好多大象一样显得十分凌乱。

为了把一切都拍摄下来,我们都使用了17-35mm镜头,只不过我比他们另外5个人拍得都快就是了。

于是我将第二台相机换上了70-200mm镜头,把变焦推到头,然后按下快门。

于是,一张强悍的、富有趣味的、与众不同的照片诞生了,广告主在照片上打上了大字标题并广为散发,很多杂志的封底都印有这张广告。

我拍摄的其他那些大象躯体上刷有广告色的照片尽管也很有趣,但都没有入选。

   当这张照片最终被报纸排版之后,受到启发的编辑认为它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点,于是也就不再坚持照片一定要把整个故事都拍摄下来的要求。

后来,这张照片曾用于很多场合,比如家庭相册封面、明信片等。

留下给人思考的空间

   通常,我喜欢使用比较紧凑的构图,但这不等于有些被摄主体要“哭着喊着争夺”空间。

有时,前景或后景可以留下很大的空间,这样更有助于强调主体。

将很小的主体置于很大的空间中,能够帮助你讲述一个故事。

如果你将一个人放在照片角落上,能够暗示寂寞或者攻击,反其道而行之则可以表现相反的意境。

   图五是一个在一座豪华古宅前的草坪上随意站着的一个小女孩,正在享受她的自由。

照片拍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上(大约7.5米高处),隔着一块玻璃,背景是模糊的草坪,而将她置于照片右上角则暗示她有很大的空间。

正常情况下,好照片的标题都没有什么作用,但此时确是不可或缺的。

   在照片中环绕孩子的空间充满了整个画面,构图十分简单,但效果十分具有冲击力,使得照片有一种神秘感。

当然,如果孩子的母亲在空旷的左下角就会使这张照片表达的信息完全相反,但仍然会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但可能内容完全不同。

   简单的照片往往是最有冲击力的,这张照片也证明:

简单并不意味着吝啬。

来源《中国摄影》

 

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构图的外家功

图片可点击:

相机:

CanonEOS40D光圈:

f/2.0快门:

1/1000ISO:

1600曝光补偿:

-1/3EV焦距:

100/1mm

练内功不容易啊,这需要几十年风雨不变的一根钉子,一块木头的练下去。

现实内功也没有速成的。

世界是残酷的,危险的,不学上几招防防身是不行的。

这里我送大家几招三脚猫的招式,也练练我这份没有退步中的思维,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参考,残酷的世界好像就不那么可怕了。

摄影的内功就是对美的了解。

那个画鸡蛋的画家叫什么来的?

虽然忘记他叫啥,不过也知道他是一个爱鸡蛋的人,不然他也不会画那么多幅的鸡蛋画了。

其实这个鸡蛋,我也喜欢。

谁不喜爱呢?

它的维他命与蛋白质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有益的;特别是小孩,在发育的年龄上,就该多常吃鸡蛋这么好的东西。

他喜欢鸡蛋这个争论就暂且说到这里。

我认为他画鸡蛋除了他自己真的对鸡蛋情有独钟以外,他还在探索从形式上简单的鸡蛋的美。

美是哲学的问题;几千年前,我们就探索美了。

啥是美?

咋算美?

老人眼里的美和小孩眼里的美有啥分别?

等等关于美的问题就像生小孩那样生出来了;当小孩越来越多,问题也就越来越复杂了。

好。

现在希望能给大家一个美的概念了。

如果内功是美,那么外功就是丽了;因为气力和美丽嘛,气是内功,力是外功。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糊涂了。

因为我也模糊了。

丽的含义应该就是力吧。

且不说它美不美,就讲有没有力。

构图的力就有那么几个:

吸引力,冲击力,说服力。

你完全不需要懂什么为美,也不需要会艺术,只要拍照片前问问自己将要记录下来的照片具备不具备上面的三力。

与其一招一式的练习,最后苦练回来的招式用了几招就给全忘了,还不如无招胜有招的洒脱。

美和艺术这个东西既然是人研究出来的,那么你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不要让前人的形式左右你的创意。

吸引力:

作为人类,我们都喜欢美丽的事物。

两个MM;一个平凡的,一个天仙般的。

谁更具备这个吸引?

可能大家第一想法当然是那个天仙MM了。

其实那确是个错误的想法。

因为只有能把一个平凡的人,不平凡的记录才能有难度,才算真正的吸引力。

那也是常讲的化腐杇为神奇。

读读鲁迅老师的文献,大多数写的都是很平凡的人。

因为平凡,才感动人,才能吸引人。

冲击力:

世界在现实生活里是立体3D的;但当按下快门的那一个开始,这个立体的世界就变成平面2D了。

一张由冲击力的照片,第一个前提就是要尽可以在2D的空间呈现最3D的事物。

一颗巨大的树,拍出来变小了,是个好反例子。

在巨大的建筑拍人像留念,人像通常都拍的太小,过于小就谈不上冲击力了,这是第二个例子。

说服力:

相机虽然很忠诚的拍下镜头前的事物,但拍出来的东西,有没有说服力,那就不那么绝对了。

比如,本来是想拍春天为题的作品,但是拍出没有缺没有让人感觉到春天,这也就是没有说服力。

那可能是技术上的错误,以致缺乏说服。

树本来就是大的,拍出来缺乏这个大的感觉,那就是说,缺乏说服力了。

以上三丽,是值得自己深入思考研究的。

上面只是我自己基本的解释。

这三丽是独家的。

理论还不清晰,以后会修改一下。

欢迎意见。

谈谈黄金分割与摄影构图

谈谈黄金分割与摄影构图byKlausSchroiff

  让我们从介绍这个数世纪以来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的技巧开始谈这一话题,“黄金分割”是一种由古希腊人发明的几何学公式,遵循这一规则的构图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的,在欣赏一件形象作品时这一规则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条被合理分割的几何线段,对许多画家/艺术家来说“黄金分割”是他们在现时的创作中必须深入领会的一种指导方针,摄影师也不例外。

  原理1

  如图A:

“黄金分割”公式可以从一个正方形来推导,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分,取中点X,以X为圆心,线段XY为半径作圆,其与底边直线的交点为Z点,这样将正方形延伸为一个比率为5︰8的矩形,(Y’点即为“黄金分割点”),A︰C=B︰A=5︰8。

幸运的是,35MM胶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这种5︰8的比率(24︰36=5︰7.5)

  图A

  原理2

  如图B:

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得到了一个被认为很完美的矩形,连接该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对角线,然后从右上角向Y’点(黄金分割点,见图A)作一线段交于对角线,这样就把矩形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

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将你所要拍摄的景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也可以将示意图翻转180度或旋转90度来进行对照。

  图B,

  图B-1

  三分法则

  “三分法则”实际上仅仅是“黄金分割”的简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通常把被摄物置于画面中央,这往往令人生厌。

在图C1和C2中,可以看到与“黄金分割”相关的有四个点,用“十”字线标示。

用“三分法则”来避免对称在使用中有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

我们可以把画面划分成分别占1/3和2/3面积的两个区域。

  图C1

  图C1-1

  第二种:

直接参照图示的四个“黄金分割”点。

例如,设想我们看到了非常引人入胜的风景,但缺少具有优美几何结构的被摄主体,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只会是一个空洞泛味的场景,那该如何处理呢?

试着寻找一个与这种单调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物体,并将这一被摄物置于如图C2中的其中一个“十”字点位置,这样照片就有了一个明显的锚点,并将观众的目光由此出发引导至整个风景。

  

学习风光摄影-第1部分-byGuyTal

“风光摄影是对摄影师的最高测试,而且往往也最令人失望。

”——安塞尔·亚当斯(AnselAdams)

若你向人们询问在他们看来历史上最伟大的自然摄影大师是谁,大多数人会说出这样一个名字——安塞尔·亚当斯。

亚当斯不拍野生动物,在他的照片中也很少有被认为是微距摄影的作品,他从不拿着相机潜入水底,也不会躲在掩体里(拍鸟)。

事实上,他没有涉足自然摄影中的大多数领域,但他的作品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说亚当斯伟大并不是因为其照片有多么高妙的摄影技巧和主题,而是因为其照片给人的视觉冲击,是因为他善于描绘风光,巧妙安排景物要素,把一幅能唤起人们情感回响的美景呈现给观众,他让人们领略的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色,更有大自然那令人畏惧的庄严。

要得到这种效果,仅仅有引人瞩目的景物、清晰锐利的聚焦、计算精准的曝光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到构图的作用,那也是照片最终要显现的,作者要能够把他(或她)自己的灵感传达给观众。

这就是风光摄影的真谛,学会观察,训练自己对景物要素的洞察力,用摄影抓住你自己的能够摄人心魄的动人美景。

在本文中,我将着重讨论视觉和观察,而不是技术和装备,因为我觉得对于风光摄影来说,对景物的洞察力更为至关重要。

一、景物要素及其特质——风景的剖析

“你对某一事物注视越久,你就对它领悟越多;照片拍的越多,你就越明白哪些能拍而哪些不能拍。

”——埃利奥特·波特(EliotPorter)

景物要素是指构成风景的所有事物,它可以是物体、线条、人物和动植物,学习观察这些景物要素是创作一幅优秀风光摄影作品的第一步,一旦你通过观察能够把可利用的景物要素在脑子里列出清单,那下一步就是如何对它们进行编排,寻找一种构图方式能够使它们巧妙组合,相互加强、相互对比或者互补衬托,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特质是指那些对景物要素在画面中的突出性产生影响的各个要素的特点和性质,如以下以几种特质:

1、形态——风景中每一个要素都有一种其自身特有的明显的形态,简洁的或者是不规则的。

与众不同的形态会比简洁的形态更吸引人,因此要引起足够重视,这取决于你要对观众突出表现哪一个。

有些形态在一起是互补的,而有些则会分散注意力。

2、大小——一个景物要素的大小将决定它在画面中是否突出,针对你想要突出或者减少某一被摄物对观众的吸引力,你可以通过选择不同镜头或不同视点来加强或减弱这一物体与其它物体的大小关系的对比效果。

3、纹理——纹理较容易引起眼睛的兴趣而使它难以再去注视其它物体,不同的纹理可能相互混杂或者相互加强。

4、曲线——与形态不同,形态对一个景物要素来说具有唯一性,而曲线则可能是多个物体排列而成的一种效果,或者是背景的一部分。

曲线可以引导观众的眼睛指向或者离开某一景物要素。

5、格调——格调是风景中某一要素重复出现的方式,它可能是多个要素通过复制而产生的形态或者纹理的重现。

6、色彩——有些色彩搭配会显得很协调,鲜艳的色彩比浅淡的色彩更吸引人。

同样,在你决定想要突出表现哪一个物体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7、色调——在彩色摄影中,要注意同一色彩的不同影调。

对黑白摄影来说,不同的颜色的物体可能表现为同一种影调,这取决于它们的色调。

色调的高低取决于物体被照明的方式及其反射的性质。

二、组合景物要素

“最好的照片只因一些细微差别而有别于其它照片,一种要么和谐,要么不和谐的微妙关系——那就是摄影创作。

”——恩斯特·哈斯(ErnstHaas)

让我们通过练习来对下图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我们来列出所有景物要素:

①远处的岛屿;②湖岸线;③云;④湖面;⑤湖滩;⑥前景岩石;⑦残雪;⑧枯枝。

然后,利用景物要素及其特质来进行构图:

当我看到这一风景,首先印入眼帘并激发我创作灵感的是那湖面上被强风吹起的波纹,接着是远处岛屿的形态。

请注意我是怎样安排这些要素的,残雪构成的曲线将观众的视线引向湖岸线,那里小岛和水面波纹相印成趣,其它景物要素在这里处于次要地位,被用来加强这一效果,前景岩石的纹理和大小形状衬托了残雪的曲线,在天空和云层色调的映照下,突出表现了湖面上的小岛,它的明亮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三、为什么要用黑白片?

对于上述这幅照片的创作,我最后的决定是关于色彩,这幅景象由一些非常沉闷的颜色构成,事实上有些色彩会分散注意力,如浅黄色的枯花草和颜色深浅不一的岩石都会吸引视线,使用黑白胶片就消除了这种视觉干扰。

在选择彩色还是黑白摄影时是没有固定不变的速成规则的,其决窍是在你作出最后决定前把看到的景色想象成黑白的(你也可以同时拍摄黑白和彩色两张照片来进行对比)。

如果你注意到我对上面照片的分析,你就会明白这幅景象吸引我的并不是色彩,而是它的格调、形态和曲线等等,把景物“看”成黑白的窍门是辨别出其颜色的影调和密度,相同色调的不同色彩在黑白片中会有同样的影调,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那些并没有美感的杂乱颜色的干扰。

另外还有一个虽然只是属于技术范畴但却很重要的因素也要牢记于心,那就是黑白胶片比彩色片具有更大的宽容度,这使它能够记录更大范围的影调,如果一幅风景中丰富的影调细节占重要地位的话,那么黑白片总会表现出色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周密计划和前期准备

“机会属于有备者”——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法国化学家、细菌学家)

摄影是瞬间的凝固,美丽的精彩的瞬间每天在很多地方不时地发生,而大多数机会稍纵即逝,没有留下任何记录,如何才能使你增加机会抓住这些瞬间并成功地拍摄成照片?

古老的童子军信条看来很有道理——时刻准备着。

虽然我们几乎无法很确定地预测某一场景的出现,但如果我们对一个地区的情况了解越多,那么以摄影的方式抓住某个决定性瞬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以下几点建议可以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

1、明确你要去哪里并打算拍什么样的照片。

要求你在不拍照片时去那个地方至少观察一次,寻找好的视点,想象各种不同的构图方式,盘点每一个可利用的景物要素,并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透视方式检查最吸引人的景物要素。

有些摄影师在观察场景时总随身带着一个模板,一个中空的长方形框,挖空部分的长宽比例与照片画幅一致(如36X24,相当于一个便携式取景器,用于随时模拟取景),然后利用模板离眼睛不同的距离模拟照相机镜头取景时的焦距变换。

2、了解光线。

查看当地气象服务资料,掌握精确的日出和日落的时间,记录对于某一指定场景最佳的阳光的方向。

3、了解气候。

提前掌握你能预期的云、雨或者灿烂阳光的情况,争取得到能强化风景魅力的天气条件,了解何时会有绚丽的云彩,何时出现彩虹,何时有黑暗的暴风雨厚积云,何时会有湛蓝的天空。

4、提前抵达现场。

使你有充分的时间架好装备,作最后的调整,应付变化的情况,安好相机并完成对焦,确认滤镜安装到位及胶卷安装正确,只等出现精彩瞬间的这一刻按下快门。

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带上书、笔记本或者备用相机,用以打发等待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