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研究的理论范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4204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批判研究的理论范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批判研究的理论范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批判研究的理论范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批判研究的理论范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批判研究的理论范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批判研究的理论范式.docx

《批判研究的理论范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批判研究的理论范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批判研究的理论范式.docx

批判研究的理论范式

批判研究的理论范式

1、客观经验主义范式

客观经验主义范式主要来自于自然科学,也称为科学的研究或实证的研究。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促使社会研究者开始注意其研究方法。

法国哲学家孔德在19世纪中期提出了实证主义,论证了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研究的合理性。

他主张放弃神学和形而上学的那些无法认识的本源起因,而转向探求规律,即观察现象之间恒定的关系[3]。

另一位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也提出,社会研究者应该把客观的社会事实作为研究对象,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把人们的行为还原为因果关系,再经过理性的加工,就可以使这种因果关系成为未来行为的准则。

”在这些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理论的影响下,研究者们开始采用从自然科学中移植来的方法研究社会。

其中对传播学研究影响较大的是控制论和社会心理学,比较著名的理论成果是香农的传播模式和米德的主客我理论[4]。

客观经验主义范式的前提假设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自然与社会是统一的,社会中存在客观的个人规律与社会规律。

(2)人类行为的规律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

(3)观察和证明的获得不受个人信仰的影响。

(4)可以用数学来描述人和社会现象。

(5)可以通过个体行为的汇总统计推断总体,发现社会规律。

(6)研究者在研究中可以完全地或部分地做到价值中立。

对于其他范式的学者们而言,这些假设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客观经验主义范式也面临着批评,但总的来说,客观经验主义范式在目前的大众传播研究中占据着主流的位置。

2、诠释经验主义范式

诠释经验主义范式也试图用“科学”的方式来解释世界,但是这里的“科学”并不是狭义的自然科学概念,而更多的是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提倡的科学。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与自然界是又区别的,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经验而不是规律。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并参与到被研究对象的世界中去,对其作出同情的描述。

诠释经验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现象学、诠释学、符号互动论以及符号学。

它们都关注人的主观经验与解释、人与世界交往中获得的意义,并且不约而同地把传播作为研究人类经验的重要突破口。

比如符号互动论主张世界不是客观的,而是由象征符组成的,象征符具有意义,这些意义是人们在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同样的,符号学关注的是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确立的,人们如何通过符号进行私人经验的交流,这种交流的规则是什么等问题。

在这些理论的影响下,大众传播研究也逐渐出现了定性的诠释取向研究,既有针对文本的研究,也有针对社会行为、文化的研究。

我们可以把它们的主要前提假设归纳为以下几点:

(1)自然和社会不具有统一性,社会不存在规律,只存在人们约定的规则。

(2)人类的行为基于对事物的诠释,这种诠释是主观的。

(3)我们无法对人的经验进行量化测量,但是却可以对其中的意义进行诠释。

(4)意义既有个体性,也具有共享性。

(5)我们可以通过个案的积累,发现文化的模式或深层的意识形态和权利关系。

(6)在研究的过程中,价值的影响不可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少,或者必须承认并说明这种价值的存在。

3、批判理论范式

提到批判理论,就不得不提到德国法兰克福学派,这个群体的理论奠定了批判理论的核心理论。

“批判理论”这一名称就是来源于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的一篇文章。

霍克海默认为,客观经验主义所使用的实证的方法孤立地理解社会现象,只是单纯地解释世界,坚持方法上的个体主义,肯定现状,服务于现状,变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一种新的劳动分工,其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在学术研究领域的体现。

因此,他认为研究主体的态度应是毫不妥协地否定资本主义虚情假意控制的整个世界,批判的对象还应该包括无产阶级内部的落后思想。

在研究方法上,批判主义整体地、历史地研究社会,把研究对象放到资本主义商品交换的经济结构下加以研究;把研究对象放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下加以批判,而非追求永恒不变的结论[5]。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人物有:

主要人物有霍克海默、马尔库塞、洛文塔尔、弗洛姆、阿多诺等。

法兰克福学派与社会研究所是批判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

这些学者所受的训练主要是哲学方面的,所以他们不强调经验的资料收集工作,更确切的说,他们观察他们正在批判的社会的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他们的研究对象的历史。

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学说的构成是:

对于实证主义的批判,认为社会科学是一种虚假意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认为它没有完全摆脱实证主义;对于社会的批判,因为它具有引导个体对其状况采取虚假接受的态度的非理性因素。

除了法兰克福学派之外,20世纪后期还陆续兴起了许多其他流派,有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虽然它们中有些学者与霍克海默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是其基本立场还是比较接近,都主张历史地、整体联系地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象,尤其是消费主义、统治阶级的虚假意识形态、霸权主义进行彻底的批判,主张理论应该具有解放的政治作用。

批判理论范式的主要前提假设有这几个方面:

(1)自然与社会不具有统一性,不能直接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移植到社会研究中。

(2)意识形态影响着研究与理论建构过程,实用主义研究本身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

(3)提倡整体地(联系地)、历史地研究传播现象。

(4)提倡批判性地研究,揭示商品消费、通俗文化等社会现象中的意识形态、(民族、阶级和性别)压迫与霸权。

(5)提倡价值介入,理论研究是实现社会弱势群体解放和平等的政治实践,研究行为本身会产生社会后果。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以上三种大众传播研究的范式之间的关系,在这里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划分[6]:

研究范式名称

客观经验主义范式

诠释经验主义范式

批判理论范式

核心研究方法

实证的(科学的)定量研究

诠释的定性研究

辩证的、历史的批判

主要学术传统

控制论传统、社会心理学传统

符号学传统、现象学传统、社会文化传统、修辞学传统(部分)

批判传统、修辞学传统(部分)

目标

解释和预测

理解

改变与解放

 

核心假设

(1)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存在规律

(2)可以用科学(实证的)方法,确定什么是可靠的知识

(3)重视研究个体,发现客观的结构

(4)价值中立

(1)自然和社会不具有统一性,社会所具有的是规则

(2)参与的意义诠释

(3)注重意义与文化的建构过程

(4)研究中的价值不可避免

(1)自然和社会不具有统一性

(2)意识形态影响着研究与理论的建构过程

(3)提倡整体地、历史地研究

(4)提倡价值介入,研究是实现解放的政治实践

三、批判理论范式的发展

上文已经阐述了客观经验主义范式、诠释经验主义范式和批判理论范式的区别和联系,也提及了批判理论范式的后续发展,下面我们来关注一下批判理论范式的一些发展。

1、现代性批判

在对客观经验主义范式进行批判的同时,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还反思了客观经验主义范式背后的理性主义,在讨论英美式民主制度与极权制度之间的优劣之时,将矛头指向了民主制度与现代极权制度的共同基础,即现代性的源头——启蒙运动。

当然。

他们并不是完全反对启蒙运动,他反对的是启蒙运动中企图以科学和理性作为社会唯一维度的想法。

霍克海默认为,现代极权主义的兴起是启蒙运动所蕴含的单面性地必然产物。

理性知识与权力是不可分割的,理性的知识背后,是压迫者的意识形态的暗中操纵,欺骗大众。

因此,他们对启蒙运动的批判,实际上是对现代性的批判。

2、文化工业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学者们在批判现代性的时候发现,现代文化工业中同样蕴含着不平等。

阿多诺认为大众文化在精神方面也扮演着压迫和独裁的角色。

他将商业化的大众文化称之为“文化工业”,认为在资本社会中,上层建筑沦为经济基础,因为文化创作越来越具有商品生产的特征。

文化工业的最大特征就是为了消费而生产,为了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不同的文化类别都具有统一性。

尽管这种批判在很多学者看来过于极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研究的方向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点从经济基础转向了上层建筑,尤其是文化领域,这为学术界提供了全新的话语资源,是批判理论范式一大发展。

3、公共领域与交往理性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及其结构转型》一书将“公共领域”这个概念进行了发展,深刻探讨了公共意见的产生与变迁。

他认为,公共领域产生之初,公共意见的产生是自由并带有自治性的,内容由文学批判扩散到政治批判。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中垄断和危机的出现,国家开始干预私人领域,从而导致公共领域结构的转型。

他所批判的也就是国家和市场的干预,使自由、平等、理性的交流论坛空间越来越小,公众意见被各种力量左右。

而对于人类的社会交往活动,他提出了“交往理性”的概念,他认为,只要交往双方具有合作精神、具备交往的基本前提(理性、不欺骗、对所交流的内容具有确实的知识),是可以在交往理性的引导下获得共识的。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