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说话读书心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3772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数字说话读书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让数字说话读书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让数字说话读书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让数字说话读书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让数字说话读书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数字说话读书心得.docx

《让数字说话读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数字说话读书心得.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数字说话读书心得.docx

让数字说话读书心得

让数字说话读书心得

  让数字说话读书心得1

  入了这个只知上班时间,不晓得下班时间,天天满脸笑容跟在客户身后跑的行当,说再多怨天尤人的话也是于事无补的,还是多花点时间储备点经验教训,起码让自己有点底气,可以积累出“说走就走”的勇气!

想走没有工作经验,起码要有张金牌证书吧。

虽然目前我两者皆无,但这就像面包和爱情,要乐观坚信,他们迟早会来的!

就像Ted找个“真命天女”要花9年的时光,凡事欲速则不达,心态要好。

如果你和我一样也在这一行迷茫、挣扎;或者想进入这一行磨练个三两年,那么我推荐大家找来《审计一家言》来看看。

这本书是出自K家奥迪特之手,行文间引经据典,语气轻松幽默,把各种艰涩的审计、会计准则,各类枯燥的数字钩稽用最浅显的语言概述了出来,同时还附上两三笔实践经验总结,看了发人深省,引入深思。

看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去年没有通过CPA的审计科,查分看到结果的刹那真的是有万箭穿心的感觉,想到闭关背了一个月教材,最后离及格线就差了那么几分,心中生出的更多的是对于今年还要继续被接近600教材的恐惧感,而不是懊恼失望伤心的挫败感。

所以今年在真正进入备考之前,先抛开教材,看一点轻松的入门书,算安抚一下自己脆落的神经。

至于这本书去哪里看,我相信万能的google会给你指出一条明路的~以下各条tips皆摘自《审计一家言》:

1.如果是经营租赁,就要考虑有没有免租期、租金每年固定增加等安排。

因为,按照有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每期的租金不一致,就应该将合同期内的总租金在整个租赁期内按直线法摊销,将每期摊销额与每期实际支付金额之差记在预提/待摊费用里。

2.如果做固定资产的审计师多了解一下这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用到哪些固定资产,再看看账上记录了哪些,这两部分之差就可能和租赁有关。

3.应付账款,关注完整性。

方法:

函证。

账上金额很小甚至为零的应付账款,可能是少计应付账款之后的结果。

选择发确认书的应付账款,应该是挑这一年主要的供应商。

如果某个供应商上年和这一年的年末余额波动很大,我们也担心有特殊事件,也会发确认书来验证一下。

4.采购和付款流程的关注点:

(1)企业的供应商是否经过招投标产生,招投标是否做得比较规范和严格?

其实这与企业财务报表的正确与否没有直接关系。

区分内控是否是否与财务报告有关,只要将这个内控延伸下去,看一看如果没有它,或者它的控制无效,是否会导致财务报表错误。

如果不会,他就是与财务报告无关的。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看这个供应商是如何产生的?

因为这是最容易出管理建议的地方,这里的管理建议也是企业的管理层和股东最愿意听的。

一般企业里,考虑到这里是企业大把往外掏钱的地方,故而最容易出现舞弊问题。

审计师不需要太仔细地去看企业的招投标程序等,只要问一问这方面的情况就可以了。

如果企业没有招投标过程,或企业人员自己都能说出不足之处,就可以提管理建议了;如果有招投标过程而且听起来没什么问题,审计师也没必要再追查下去,毕竟这是一个财务报告无关的内控,审计师可以点到为止。

5.关于存货暂估入库。

对于是否要暂估入库,或者是先计“在途存货”,思考的核心是货物的所有权及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到买方,如果已经转移,就应该记账。

“存货暂估入库”的问题:

(1)是否要暂估进项增值税应该不用暂估。

因为企业只有在取得增值税进项发票时,才算取得了这种抵扣销项增值税的权利。

在此之前,权利并未取得。

退一步说,万一供应商无法开出增值税发票,企业的负债当然也就没有这部分增值税。

(2)如何保证发票到的时候,能够将发票和原来的入库对应上?

好的方法:

会计每收到一张入库单,就将其存放好。

每收到一张发票,就将其与已存放的入库单做核对,如果核对上了,将这两者放在一起,做一个存货入库凭证。

到了月底,会计将所有没有与发票核对上的入库单做一个汇总,列一个清单,做一个存货暂估入库的凭证,但并不把这些入库单都订在凭证本里,而是仍然留在手边。

第二个月月初,会计马上做一个相反分录,将上月末的存货暂估入库冲回。

然后,在第二个月里,和第一个月一样将收到的发票与手边的入库单核对。

这样的做法,可以始终很清楚地知道,哪几笔存货还未收到发票。

并且由于有这种“月底暂估,月初冲回”的动作,自然而然地将暂估与实际发票金额之差就消除了。

6.其他应付款里有时还会有向分销商收的押金。

这时,就要了解一下按照合同规定,这种押金是否可以每次都抵应收账款。

并且,可以考虑对余额是否可以做一个合理性测试。

7.关于预提费用举例:

预提职工的年终奖,年终奖一般在第二年发放,因此做预提是正常的。

审计师在工作底稿中做了一个合理性测试,员工人数乘以没人500元,最终计算结果与客户预提数吻合。

我就问那个审计师,为什么是500元,而不是5000元,或者800元?

他说这个数字是人力资源部提供的。

我猜,我要是直接去问企业的会计怎么做的年终奖的预提,会计也会说是人力资源部提供的。

审计师真正应该追问下去的,是这个500元有没有什么协议,或者董事会决议、管理层会议纪要之类的证据支持。

这才是真正预提费用的基础和原由。

8.对于任何一个资产负债表科目,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其期末余额,而不是中间变化和过程。

对那些中间产物做检查,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标。

9.销售成本调节表,公式:

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采购的原辅材料+生产中发生的工资+生产中发生的折旧和其他间接费用+/-其他存货流入或溢出=销售成本解释:

假设存货的期初余额是一个筐,在这一年里,采购的原辅材料会被扔到这个筐里,生产中发生工资、折旧和其它间接费用也会被扔进去,这就是成本核算;然后从这个筐里拿出来的是销售成本,剩下的就是存货的期末余额。

通过这张表,审计师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生产和成本核算中有哪些费用在发生,有哪些存货流入和溢出的因素。

另外,将这张表中各个项目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就能看出在生产过程中,有多少是材料成本,有多少是折旧,有多少是人工,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成本构成。

如果再与去年的这张调节表做比较,就可以看到成本构成是否有什么变化。

10.关于“买十送一”的处理:

所谓“买十送一”,实质上就是降价。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这十一件货物都是销售,其成本都应该记在销售成本里。

而其销售收入,就是那十件货物的标准售价。

所以不存在销售费用。

  让数字说话读书心得2

  对于周转天数的分析、解释和讨论,除了前面提到的与信用期结合来看以外,很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和以前期间的周转天数做比较,看看被审计企业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或遇到了什么事件,才使得周转天数增加了或减少了。

这同样是与企业的经营联系起来看问题。

  所以,当审计师从客户那里拿到账龄时,一定要先问一下,这个账龄是按照信用期还是发生日做的,是按不同发票还是最早的发票做的。

  一般的国内企业,可能有少提坏账准备的倾向,因为担心提取太大会影响利润。

但是,也可能会有相反的情况,也有的企业或者是银行的管理层,会愿意多提准备,甚至很痛快地将收回可能有一定难度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冲销,而并不是积极地去收回它。

这里就可能有欺诈和舞弊的可能性,因为管理层可能会因此从客户那里暗中得到回扣,作为他们将这个客户的应收账款从账上“抹掉”的报酬。

  在其他应收账款这个领域,非常强调每个明细项目的性质(nature)。

  正常情况下,对于其他应收账款,是没有什么内控测试好做的。

在做其他应收账款的审计工作时,第一步就是取得其明细,了解每一个大的项目的性质,也就是核算内容。

然后,才能根据了解到的性质,决定具体做什么样的实质性测试。

当最终要测试某个项目的存在性和估值时,所使用的方法,与应收账款那部分的手段大体相同,也是发确认书、翻看原始凭证、检查并分析账龄这些方法。

  首先,我们对于其他应收账款的“预期”是:

它不是由企业的主要业务产生的,尽管它是个筐,什么都装,但一般不会装太大的东西,所以它的余额不会太大。

如果余额大,就是不正常的,必然其中有一些特殊项目。

遗憾的是,管理不好的企业这个科目的余额经常都很大。

  与应收账款相同,一个有效检查其他应收账款的办法就是看是否在期后已经收到款。

如果已经收到款,一般就比较放心了。

  金额小的其他应收账款,可以不必管,因为在存在性上无论如何不会有大问题。

除非被审计企业自己做的简介和注释让人觉得性质上有问题。

  应收员工预借款

  员工预借款中还包括由采购员出差带给供应商的采购款。

这样,金额就可能远远超出一般出差之用。

这样的金额,严格说来,应该将其重分类至预付款或者与应付账款冲销;

  ?

有的员工一次性出长差,可能要几个月。

所以,借的钱也多,也没有回来报销。

这个解释本身就意味着,有一些费用已经发生了,但因为没有报销,所以企业没有记账入费用。

这时怎么办?

可以将这笔费用先通过预提费用的方式预提出来;

  ?

员工报销不及时,拖欠公司的钱比较多。

有的员工还可能旧的钱没回上/没报销,就又借新钱出差去了。

这也意味着有一些费用已经发生了,所以审计师应该建议将这笔费用预提出来;

  ?

被审计企业的会计不知道原因。

这种行为,类似于“打死我也不说”,是很令审计师恼火的一种“非暴力不合作”行为。

此时,审计师可以了解一下,这个企业的员工平均每次出差花多少钱(这个可以通过看以前的报销看出来),平均每次出差要花多长时间,以及大概有多少员工会出差。

根据这些信息,总能大概估计一下多少员工预借款余额是合理的,那么超出部分可能就是该报销而没报销的了。

  一家企业的其他应收账款余额中,每年都有很大的应收母公司款项,而且这家企业年年盈利并有正现金流,相应的,应收母公司款项也年年在增大。

  当来自国外的审计师真的搞明白这件事情之后,他们提了几点很专业的意见:

  ?

这笔应收母公司款项尽管被记在流动资产——其他应收账款里,但并没有被母公司归还过,而且,被审计企业和母公司都没有明确的偿还计划,因此,这不象一项流动资产,而可能是一项长期资产;

  ?

这笔款项的本质更象是对母公司分派红利,因此,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将其从资产里调整到利润分配中。

但这样做,可能缺少分派红利所必需的有关法律文件;

  ?

即使不将这笔款项看作是分派红利,试问,母公司目前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能够还上这笔钱?

如果有疑问,则要考虑对这笔应收账款项提取坏账准备。

  看到了吧,这些意见,都是围绕着“表达与披露”、“估值”、“实质重于形式”这些基本的审计思路产生的。

但听起来,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分析得非常透彻。

  其他应收账款里也可能会有一些工程物资或工程款,审计师一般的反应就会是做一个重分类调整,将其金额调整到在建工程及工程物资科目中去。

如果审计师能够先问客户一句“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记在其他应收账款里”,有时会发现,这些其实可能是已经完工的固定资产,而且已经投入使用了。

仅仅由于某种特殊原因,比如供应商的发票未开过来,客户就把它记在了其他应收账款里。

如果是这样,这个重分类调整就应该是调整到固定资产并考虑相应补提折旧了。

  与关联方的往来要做什么

  最正宗的路数,是先向客户了解清楚,哪些是关联方,把这个范围定下来。

可以找客户要一个关联方的名单,将其放进工作底稿中。

  审计师见到企业有预付账款,应该问的第一个问题是:

为什么应该有预付账款?

这就是前面说过的“审计师的预期”。

一般只有在被审计企业的业务中,供应商地位较高时,被审计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原材料供应,只好先掏一部分钱,后领原材料。

这时,才会出现预付账款。

而且,这种预付账款一般是在合同里有规定的,往往还不是100%的预付,仅仅是一部分,比如说30%预付。

款付出之后,原材料应该很快就会到货,因此预付账款的账龄一般不会太长,一两个月还可以,再长就不正常了。

有时,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太仔细,可能会出现货到以后,会计忘了原来有过预付款,因此将全部货款都记成应付账款了。

这时,审计师就要让会计找出来,有哪些预付款应该和应付账款对冲,然后做一个审计调整。

最后提醒一句,预付给大型设备供应商和工程承包商的款,在中国会计准则下,是算到在建工程里。

  应付预付不同项目的核算没有书面证据不能对冲。

这主要是出于破产清算的考虑。

不管是哪一个公司,一旦进行破产清算,所有的资产,包括应收账款,都要先冻结,尽量收回全部的应收账款。

然后看所有的债务,能赔个100%当然最好,赔不了100%,赔个60%也可以,反正是有多少赔多少。

在这个时候,某一个债权人不能说“我还欠这家公司一笔钱呢,那钱我也不还了,这家公司欠我的钱我也不要了”。

其它债权人会要求,你欠这家公司的钱仍要还,因为一进入破产清算,所有的钱都是我们全体债权人的钱。

至于这家公司欠你的钱,将来能赔你多少算多少。

  按理说,存货和其它资产应该一样,都是主要关注存在性和估值。

为什么会多了一个完整性和一个准确性呢?

先挑容易的说。

准确性指的是存货的成本核算。

因为存货的成本是计算出来的,所以要考虑其准确性。

  至于为什么要特别关注完整性,这个讲起来复杂一点儿。

我们先回过头来看一下,为什么应收账款不必太关注完整性?

看一看这部分3.2.1公众对审计的期望,我们会发现,一般来说,一项资产的完整性可以自动地被另一项资产的存在性、某一项负债的完整性、某一项收入的完整性或者某一项成本费用的存在性所弥补和替代。

这是借贷记账法的逻辑决定的。

拿应收账款做例子。

如果应收账款的完整性有问题,就是说少记了应收账款,那么,最大的可能是收入也少记了,而这恰恰是收入那一部分主要关注的。

那么,对于存货呢?

如果存货的完整性有问题,就是说存货少记了,可能是其它哪个科目记错了呢?

一是应付账款也少记了,这恰恰是应付账款那一部分会主要关注的;二是销售成本多记了,这应该是销售成本那一部分主要关注的,可是,在销售成本那一部分,我们的手段有限!

也就是说,我们表面上是在关注存货的完整性,事实上是在关注销售成本的存在性,这两者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是一回事。

由于在销售成本那里,可做的工作太少,我们就将一部分工作挪到存货这里来做了。

对于很多费用项目,我们可以有直接的手段来检查这些费用的存在性,比如看发票,看合同,等等。

只有对于销售成本,我们没有多少直接的手段,因为销售成本就是由存货-产成品转出去形成的,它事实上是个为了会计核算而内部产生的一个科目。

  审计师在考虑存货减值准备时,要考虑的方面包括:

  ?

某种存货是否数量上太多了,在未来半年一年甚至两年都用不完/销售不完,其剩余部分会是要么技术上被淘汰永远没机会用了,要么是放的时间太长质量上出问题了;

  ?

某种存货是否在技术上已经被淘汰了;

  ?

某种产成品是否由于市场需求的改变,已经再也卖不动了。

如果这样,这种存货及其相应的半成品、在产品和原材料都可能要提取减值准备;

  ?

某种产成品是否成本太高,要卖出去的话,只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了。

如果是这样,相应的半成品、在产品、原材料是否价格也太高了,都要提取减值准备;

  ?

某种原材料是否成本太高,要用于生产的话,形成的产成品是负利润。

如果是这样,这种原材料就要被提取减值准备。

  我总结做制造业企业的审计,有个六字真言,就是“人财物、产供销”。

  所谓“人”,是要看企业有没有核心的一两个人,比如技术核心,或者营销天才,管理大师什么的。

为什么看一个制造业企业要了解这个呢,因为只有了解了这个,你才有可能知道,这家企业和其它企业相比,为什么能赚钱。

反过来说,这家企业的要害在哪里,最大的经营风险在哪里,你才能了解清楚。

所谓“财”,就是看其现金流,看其有多少银行存款和贷款,看其毛利率和净利率如何。

所谓“物”,主要是其存货和固定资产,有时也可能包括其无形资产,比如商标、专利之类的。

要了解企业主要的产品有哪些,需要什么主要的原辅材料,企业主要的厂房设备是什么,是不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

所谓“产”,是指生产。

要了解企业大概的生产工艺是什么样子,有多少核心技术(可能是技术专利,也可能是技术诀窍),有没有在生产上和技术上的核心人员,研究开发是谁在做。

所谓“供”,是指供应,就是采购。

要了解企业主要的供应商是谁,供应哪些原辅材料,有没有在某种原辅材料上,过分依赖一家供应商的现象。

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如何。

所谓“销”,就是销售。

要了解企业主要的市场和主要的销售客户,销售渠道,竞争对手。

企业与这几方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了解了一个企业的上述几个方面,审计师对这个企业的经营也就把握得差不多了,也就算是做好了存货审计的准备工作。

  存货的特殊性:

金额=数量×单价

  审计其它的科目,一般都是直接看金额,只有存货,虽然也看金额,但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把金额分解成数量和单价然后分别开展审计工作的。

  看存货的数量,基本上就是两招:

一是存货盘点,二是分析性复核,主要是分析产量、产能、收率这些东西。

  不管是审计师对盘点做内控测试还是做实质性测试,都会做双方向的抽样。

就是说,从实物这个方向抽取样本核对到账上,也会从账上抽取样本核对到实物。

这是为了同时保证存货的完整性和存在性。

  对于存货的单价,首先得理解客户是如何进行成本核算的,比如说,在材料出库的时候,是用的加权平均,还是先进先出。

在此基础上,再检查账上显示的单价是否符合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这样的方法是否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存货成本核算是需要一点儿算术知识、一点儿常识加一点儿想像力的。

  原材料一般盘点起来也容易,检查其单价是否准确也不难,无非是加权平均等几种方法。

但是,“冷次残背”的存货也最容易出现在这里,因为企业的生产计划很可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类型的,就是说“按订单生产”,所以在生产环节出现“冷次残背”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原材料的账龄分析一般是要做的。

严格区分的话,在产品和半成品是不同的。

在产品指的是在期末截止时还在生产处理中的产品,而半成品是已经完成了某一道生产处理,正在等待下一道工序的产品。

所以,只要在期末时稍微安排一下生产,很多制造业企业可以将在产品全部完工,或者只留极少量的在产品。

如果是需要化学反应的生产,就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

有的化学反应一做就要几天,停不下来的。

  如果企业真的有在产品的话,往往是很难盘点的。

不过,一般这样的企业都会有其生产上的特殊之处,审计师总能找到一些特殊办法来形成对在产品余额的期望。

在古龙的楚留香系列中,楚香帅说过一句他的信念“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15。

审计师只要坚信这一点,就可以在遇到困难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人生的很多事情也是如此。

  我见过有的审计师,对于在产品和半成品的期末余额不做什么实质性测试,仅仅依赖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内控测试,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在制造业里,在产品和半成品很容易成为一个无底洞,所有乱七八糟的花费都先扔到“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这些成本核算科目里,然后再从里头把头面齐整的产成品捞出来记到存货里。

这样,留在“生产成本”科目里的,就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历史遗留问题了,象什么生产中的废品啦,质量有问题的原材料啦,等等。

结果就可能是,“生产成本”科目的余额的总体趋势是不断增大的,跟中国的人口数量似的。

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将“

  让数字说话读书心得3

  这本书干货非常非常多。

  审计可以分为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政府审计,就是国家审计署他们做的事情,主要是检查各级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的收支情况。

国家审计署的人员可能是最像“经济警察”的一群人,做好老百姓和国家财产的“看门狗”,是他们的职责。

  企业内部审计,则是企业内部设置的检查内部各部门经营管理情况的一项职能。

  注册会计师审计,也称独立审计。

它是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人类道德上的普遍不健全和大脑功能的普遍不完善而产生的。

独立审计,很多时候并不是以查问题为主,而更像是在解一道几何证明题。

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会计记录就是一道几何题的已知条件,要求证明的就是管理层所提交的会计报表是真实可靠的。

  审计竟然是建立在人类彼此不信任的基础上,是基于人性恶的产物。

但是,也正是由于审计的出现,使得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进一步的分离,使得企业越发展越大,都成为了可能。

  一家事务所在某个项目上的审计质量,主要由三方面决定。

一是项目工作人员,包括现场工作人员和项目负责经理的水平;二是最终审阅的合伙人的水平;三是整个事务所的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

这三点里,第三点又是最重要的。

  有的事务所是按照客户的资产规模及收入规模收费。

这是很不科学的一种定价方法,因为审计工作量的大小,是一个多因素的结果,并不完全依赖于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规模及收入规模。

  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不同级别的员工都有一个费率,员工级别和经验越多,这个费率也就越高。

这个费率是对外收费的一个基础。

  要先签业务约定书,后干活

  所谓会计责任,就是说企业自己要能够做出一份完整的会计报表,包括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做出的各种披露和注释,并且能提供有关的总账、明细账和其他会计记录。

而审计责任,指的是审计师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和会计记录来验证其正确性。

  有的企业因为海外上市的原因,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做会计报表。

企业事实上没有能力遵守国际会计准则。

但这是企业不得不完成的会计责任,不能一下子推给审计师就了事呀。

于是,企业就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的要求,套用国际会计准则的格式,做一份非常粗浅、漏洞百出的所谓符合国际会计准则标准的会计报表给审计师来审计。

审计师一旦指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企业就可以说,那你审计师就给我做审计调整呗!

这事实上是变相地将会计责任推给审计师了。

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还不少。

最近,美国证交会要求,只要出现重大审计调整,就可以认为企业会计方面的内部控制有问题,就要将这一问题披露出来。

这对于那些自己没有能力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会计准则做会计报表的上市企业是一个噩耗,不知道他们将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管理当局声明书是审计师工作中一定会用到的一个东西,它是干什么用的呢?

声明书是审计师万般无奈下的终极武器。

在任何一次审计中,审计师都会对于有些科目和有些事项无法取得完全放心和满意的证据。

这时,就会将这件事写在声明书里。

声明书是审计师拟好了内容的一封信,这封信以客户管理层的口气向审计师诅咒发誓说这些事项都是真实准确无误的。

你看没看过美国电影里证人在法庭上作证之前宣誓说自己要讲出“truth,thewholetruth,nothingbutthetruth”(中文大概可以翻译为“讲出事实,完整的事实,绝不说假话”),声明书跟那个是差不多的意思。

  不容易审计的内容才放进声明书里

  对于“不容易审计”的项目,例如或有负债的完整性,审计师眼睛仅仅盯着账内那点东西是没有用的。

因为你的目标是找出该记在账内但现在在账外的东西。

  我们来设想一下,审计师一旦被人起诉,上了法庭,怎么样为自己辩护才能脱身呢?

首先,既然是被起诉了,肯定是人家认为,审计师该发现的一些问题而没有发现。

这时候,从逻辑上说,审计师可以做如下申辩:

一是贬低自己,说自己智障,所以没发现问题。

这就好像很多犯罪嫌疑人都说自己是精神病一样的手法。

但这一手大概过不去,法官也好,陪审团也好,社会公众也好,很难相信能考取注册会计师‘执照’的人是智障。

二是抬高对手,说我们已经尽力了,“不是我们不小心,实在是敌人太狡猾”。

这样的说法,有点儿丢面子。

不过,如果社会公众能接受这样的说法,这一个坎也算过去了。

  审计工作的开始:

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既是审计工作的起点,也贯穿于审计工作全程中,更是与审计结论紧密相连,怎么估计它的重要性都不算过分。

  例如,在著名的银广夏一案中,一位记者在揭露银广夏问题的报道中指出,银广夏所编造的它自己的某种特殊化工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销售量,如果倒算一下所要消耗的原材料的话,已经远远超出了目前全球这种原材料的供应量。

银广夏竟然伪造了海关出口单据以支持它所编造的出口销售量。

有的审计师因此总结说,下次做审计,不仅要向银行发函证,还要向海关发函证来验证海关单据的真伪了。

我的看法是:

如果审计师仅仅这样子跟在造假者后面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细节测试的步骤,终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