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赫兹实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3610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弗兰克赫兹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弗兰克赫兹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弗兰克赫兹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弗兰克赫兹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弗兰克赫兹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弗兰克赫兹实验.docx

《弗兰克赫兹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弗兰克赫兹实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弗兰克赫兹实验.docx

弗兰克赫兹实验

弗兰克赫兹实验

LT

弗兰克-赫兹实验的原理可用图来说明。

其中弗兰克-赫兹管是一个具有双栅极结构的柱面型充汞四极管。

第一栅极

的作用主要是消除空间电荷对阴极电子发射的影响提高发射效率。

第一栅极

与阴极K之间的电位差由电源

提供。

电源

加热灯丝FF,使旁热式阴极K被加热,从而产生慢电子。

扫描电源

加在栅极

和阴极K之间,建立一个加速场,使得从阴极发出的电子被加速,穿过管内汞蒸汽朝栅极

运动。

由于阴极到栅极

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在适当的汞蒸气压下,这些电子与汞原子可以发生多次碰撞。

电源

在栅极

和极板P之间建立一拒斥场,到达

附近而能量小于

的电子不能到达极板。

极板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用微电流放大器A来测量,其值大小反映了从阴极到达极板的电子数。

实验中保持

不变,直接测量极板电流

随加速电压

变化的关系。

加速电压

刚开始升高时,板极电流也随之升高,直到加速电压

等于或稍大于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这时在栅极

附近电子与汞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把几乎全部的能量交给汞原子,使汞原子激发。

这些损失了能量的电子不能越过

产生的拒斥场,到达板极的电子数减少,所以电流开始下降,继续增加

,电子在与汞原子碰撞后还能在到达

前被加速到足够的能量,克服拒斥场的阻力而到达板极P,这时电流又开始上升。

直到

与K间的电压时二倍于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时,电子在

附近又会因第二次非弹性碰撞而失去能量,并且受到拒斥场的阻挡而不能到达板极,电流

再度下降。

同样的道理,随着加速电压

的增加,电子会在栅极

附近与汞原子发生第三次、第四次、……非弹性碰撞,因而板极电流

就会相应下跌,形成具有规则起伏的

曲线。

图是利用微电流放大器测得的汞原子的实验曲线,并由此定出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实验中板极电流

的下降并不是完全突然的,其峰值总有一定宽度。

这是由于从阴极发出的电子初始能量不完全一样,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另外由于电子与原子的碰撞有一定几率,当大部分电子恰好在栅极

前使汞原子激发而损失能量时,显然会有一些电子逃避了碰撞而直接到达板极,因此板极电流并不降到零。

3.实验仪器

弗兰克-赫兹实验仪

实验用线路图如图所示。

所用仪器由弗兰克-赫兹管、加热炉、温度控制仪、稳压电源、微电流放大器和扫描电源六个部分构成。

各仪器的特点及操作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弗兰克-赫兹管。

这是一个具有双栅结构的柱面的充汞四极管。

其工作温区为

,在小于

时可获得明显的第一谱峰。

(2)加热炉。

加热功率约400W。

炉内温度均匀,保温性好。

面板为实验用接线板,弗兰克-赫兹管的各电极均已连到面板上各相应接线端。

背面由玻璃观察窗,可观察到受激原子从高能态返回到正常态时所辐射的光。

加热炉外形如图所示。

(3)温度控制仪。

它由交流温控电桥、交流放大器、相敏放大器、控温执行继电器四部分组成。

控温范围

,控温精度

,同时也能指示被控温度大小。

(4)稳压电源。

稳压电源输出分为三组,均可调节。

第一组作为灯丝电压,第二组作为拒斥场电压,第三组作为控制栅电压。

(5)扫描电源。

用以改变加速电压

输出波形:

锯齿波,三角波。

扫描方式:

手动,自动。

扫描电源上有电压表指示扫描电压大小。

为使读数精确,同时再外接一个量程200V的数字电压表,指示该电压大小。

(6)微电流放大器。

该仪器使利用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制成的I-U变换器,可测量

的电流,在本实验中用来测量板极电流

使用时电路中接入一个微安表,指示被测电流的相对大小。

测量开始前调节“调零”旋钮,使电流表指针指零。

由于电流为电子流,应将极性开关扳到“-”。

微机控制的弗兰克-赫兹实验数据采集系统

系统选用的数据采集卡是AC1095多功能12位A/D接口板,它具有16路模拟输入,输入程控的放大倍数G=1、2、5、10,单极性输入幅度0V~10V,采样速率50kHz,1路12位D/A转换器等多种功能。

在选定实验条件后,整个实验过程由微机控制,在接口板D/A端的输出信号去控制扫描电压,A/D端采样,每次要采回两个实验数据,即加速电压

和板极电流

因加速电压较高,进入采集板的

是经过分压的,范围在0V~10V。

因此要准确地知道加到管子上的实际电压

是多少,就需要对采集进行标定。

 

4.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接线和检查线路:

参考图接线,将各电压调节旋钮反时针方向旋到底使电压最小;检查控温仪与加热炉之间连接线。

(2)加热炉和微电流放大器通电:

根据实验室给定的炉温控制值,在控温仪上预置炉温值,接通加热炉、控温仪电源,同时开启微电流放大器的电源。

(3)摸索实验条件,定性观察

变化情况:

开启稳压电源和扫描电源。

根据给定的

控制值,先预置一组数。

扫描电源置“手动”。

缓慢增加

,观察板极电流

的变化情况,此时应能看到

的起伏变化。

分别改变

及炉温值,观察每格参量对

曲线的影响。

最后,要求随着

的增加能观察到

有8~10个峰,峰与谷的差别应比较明显,最大峰值应接近于电流表的满量程处,但又不过载,并且在三五分钟时间内

变化规律无明显改变。

在改变条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每个参量不能超过最大允许值;②电流表不要过载;③

和炉温改变时,对

的影响有一定滞后时间,不要一下子改变很多。

每改变一次,等2min~3min再观察

的变化;④若电流

迅速增大,表明汞原子已明显电离,此时应立即减小⑤有时扫描电源也可置于“自动”,周期选用“40s”。

(4)测量

曲线:

在得到了满足3中要求的最佳条件,并待

变化规律也已达到稳定后,可开始逐点测量数据。

利用“手动”扫描方式,缓慢增加

,从0V到60V左右,逐点记录

及相应的

值。

合理选择测量间隔,峰值点附近测量点要多些。

(5)利用“自动”扫描方式和数据采集系统获得

曲线

5.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Uf,UG,UR对实验现象的影响

数值

影响

Uf

会影响出来的电子数目,导致所测电流的变化0≦Uf≦3V

UG

使出来的电子进入加速电场,电子进入电场的数目随着UG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UG很大的时候电流表的示数反而随之减小

UR

影响电子到达极板的数目,随着UR的变大电子的到达数目反而减小,当UR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甚至电流表有可能反向

当手动调节UfUGUR使得效果最佳时,灯丝电压Uf=2.8V拒斥场电压UR=6.3V控制栅极电压UG=2.2V

峰值电压表格

编号

1

2

3

4

5

6

电压值U/v

17.6

28.6

40.9

53.0

65.3

93.8

6.思考题

1.为什么IP-Ua呈周期性变化

答:

加速电压Ua刚开始升高时,极板电流也随之升高,直到加速电压Ua等于或者稍大于Ar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压,这是在栅极G2附近电子与Ar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能量传递给Ar原子,Ar原子被激发。

这时候由于电子损失了大量的能量,不能够越过UR产生的拒斥场,使得到达极板的电子数目减少,所以电流开始下降,继续增加Ua,电子在于Ar原子碰撞后还能在到达G2前辈加速到足够的能量,克服拒斥场的阻力而到达极板P,这是电流又开始回升。

直到G2与K之间的电压为2Ug时,电子在G2附近又会因第二次非弹性碰撞而失去能量,并且受拒斥场的作用不能到达极板,Ip再次下降。

同理,随Ua增加,电子会在栅极G2附近与Ar原子发生第三次、第四次……非弹性碰撞,从而形成有规则起伏的Ua-Ip曲线。

2.拒斥电压Ur↑时,Ip如何变化?

答:

当Ur↑时,Ip↓。

当Ur达到一定程度电流表甚至会反向;当Uf↓时,Ip↓当Ug↓时Ip↑

3.灯丝电压Uf改变时,弗兰克——赫兹管内什么参量发生变化?

答:

Uf改变时,管内发射的电子数发生变化。

7.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虽然操作比较简单,但是要想透彻却不容易,实验里出现的可变条件很多,Uf、Ua、Ug、Ur,他们对于Ip的影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得到它们与Ip的关系并用实验证明是重点。

另外这些量联合作用效果又会不同,情况要复杂。

开始手动扫描之前找好各量之间关系确定最佳实验条件是难点。

这样在经过多次实验之后才能得到比较完美的结果。

本次实验需要较多探索,在开始的时候只告诉我们几个电压值的范围,而具具体应该取值当什么时候较好时却需要自己探索。

我刚开始实验时可能由于灯丝电压比较低,始终无法观察到Ip变化,后来调高了灯丝电压便观察到了变化,有时候就一点的电压变化就能够使得Ip有显著的变化。

不过灯丝电压太高也不可以,不仅会使得在后几个峰的时候超过微安表的量程,而且对于灯管也不利。

此外栅极电压和加速电压也不是越高越好,都有一个最适合的范围,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在后面用电脑扫描的时候,刚开始的曲线不是很好,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曲线,进行的比较多次的扫描,但是曲线的结果却始终不是很理想,最后仔细调节,并且不断比较最终得出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可能这个与灯管也有关系,毕竟如果灯管使用久了就会影响最终实验的

 

物理实验预习报告记录表格

Uf,UG,UR对实验现象的影响

数值

影响

Uf

UG

UR

峰值电压表格

编号

1

2

3

4

5

6

电压值U/v

手测量第一峰与第二峰表格

第一峰值/v

第二峰值/v

峰值差/v

1

2

3

4

5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