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F技术白皮书.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317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VRF技术白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VRF技术白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VRF技术白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VRF技术白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VRF技术白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VRF技术白皮书.doc

《VRF技术白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RF技术白皮书.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VRF技术白皮书.doc

VRF技术白皮书

1  原理简介

近年来网络VPN技术方兴未艾,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根据VPN实现的技术特点,可以把VPN技术分为以下三类:

传统VPN:

FR和ATM

CPE-basedVPN:

L2TP和IPSec等

ProviderProvisionedVPNs(PP-VPN):

MPLSL2VPN和MPLSL3VPN。

本文介绍的VRF特性是MPLSVPN中经常使用的技术,中文含义为VPN路由转发实例。

鉴于VRF与MPLSVPN密切相关,下面首先对MPLSVPN作简要介绍。

 

图1是一个典型的MPLSL3VPN的组网图,运营商通过自己的IP/MPLS核心网络为BLUE和YELLOW两个客户提供VPN服务。

SITE1和SITE3分别为VPNBLUE的两个站点,SITE2和SITE4分别为VPNYELLOW的两个站点。

VPNBLUE两个站点内的主机可以互访,但不能访问VPNYELLOW内的主机。

同样,VPNYELLOW两个站点内的主机可以互访,但不能访问VPNBLUE内的主机。

从而实现了两个VPN间的逻辑划分和安全隔离。

CE设备的作用是把用户网络连接到PE,与PE交互VPN用户路由信息:

向PE发布本地路由并从PE学习远端站点路由。

PE作用是向直连的CE学习路由,然后通过IBGP与其他PE交换所学的VPN路由。

PE设备负责VPN业务的接入。

P设备是运营商网络中不与CE直接相连的设备,只要支持MPLS转发,并不能感知到VPN的存在。

 

                                                                                                                                                                                 图1

 

上面组网中VPN的设计思想是很巧妙的,但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   本地路由冲突问题,即:

在BLUE和YELLOW两个VPN中可能会使用相同的IP地址段,比如10.1.1.0/24,那么在PE上如何区分这个地址段的路由是属于哪个VPN的。

2、   路由在网络中的传播问题,上述问题会在整个网络中存在。

3、   PE向CE的报文转发问题,当PE接收到一个目的地址在10.1.1.0/24网段内的IP报文时,他如何判断该发给哪个VPN?

 

针对上述3个问题,分别有以下解决方案:

1、  为了解决本地路由冲突问题,我们引入了VRF的概念:

把每台PE路由器在逻辑上划分为多台虚拟路由器,即多个VPN路由转发实例VRF,每个VRF对应一个VPN,有自己独立的路由表、转发表和相应的接口。

这就相当于将一台各VPN共享的PE模拟成多台专用PE。

这样PE与CE交互的路由信息只是该VPN的路由,从而实现了VPN路由的隔离。

由于不同VPN的路由存放在不同的VRF中,所以VPN路由重叠的问题也解决了。

 

2、   VPN重叠路由在网络中的传播问题,可以在路由传递的过程中为这条路由再添加一个标识,用以区别不同的VPN。

正常的BGP4协议只能传递IPv4的路由,由于不同VPN用户具有地址空间重叠的问题,必须修改BGP协议。

BGP最大的优点是扩展性好,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定义新的属性,通过对BGP修改,把BGP4扩展成MP-BGP。

在MP-IBGP邻居间传递VPN用户路由时打上RD标记等VPN信息,这样CE传来的VPN用户的IPv4路由被PE转换为VPN-IPv4路由,这样就能保证对端PE能够区分开属于不同VPN用户的地址重叠的路由。

 

3、   PE向CE的报文转发问题,由于IP报文的格式不可更改,没有什么文章可以做,但可以在IP头之外加上一些信息(标签),由始发的VPN打上标记,这样PE在接收报文时可以根据这个标记进行转发。

 

      每一个VRF可以看作一台虚拟的路由器,好像是一台专用的PE设备。

该虚拟路由器包括如下元素:

一张独立的路由表/转发表,当然也包括了独立的地址空间。

一组归属于这个VRF的接口集合。

一组只用于本VRF的路由协议。

 

对于每个PE,可以维护一个或多个VRF,同时维护一个公网的路由表(也叫全局路由表),多个VRF实例相互分离独立。

实现VRF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如何在PE上使用特定的策略规则来协调各VRF和全局路由表之间的关系。

 

在VRF中定义的和VPN业务有关的两个重要参数是RT和RD,RT和RD长度都是64bit。

RT是RouteTarget的缩写,RT的本质是每个VRF表达自己的路由取舍及喜好的方式,主要用于控制VPN路由的发布和安装策略。

分为import和export两种属性,前者表示了我对那些路由感兴趣,而后者表示了我发出的路由的属性。

当PE发布路由时,将使用路由所属VRF的RTexport规则,直接发送给其他的PE设备。

对端PE接收路由时,首先接收所有的路由,并根据每个VRF配置的RT的import规则进行检查,如果与路由中的RT属性match,则将该路由加入到相应的VRF中。

以下图为例:

SITE-1:

我发的路由是蓝色的,我也只接收蓝色的路由。

SITE-2:

我发的路由是黄色的,我也只接收黄色的路由。

SITE-3:

我发的路由是蓝色的,我也只接收蓝色的路由。

SITE-4:

我发的路由是黄色的,我也只接收黄色的路由。

这样,SITE-1与SITE-3中就只有自己和对方的路由,两者实现了互访。

同理SITE-2与SITE-4也一样。

这时我们就可以把SITE-1与SITE-3称为VPNBLUE,而把SITE-2与SITE-4称为VPNYELLOW。

 

                                                                                                                                                                                 图2

 

RD是RouteDistinguisher的缩写,是说明路由属于哪个VPN的标志。

理论上可以为每个VRF配置一个RD,通常建议为每个VPN的VRF都配置相同的RD,并且要保证这个RD全球唯一。

如果两个VRF中存在相同的地址,但是由于RD不同,这两个路由在PE间发布过程中也不会混淆,因为MPBGP把RD和路由一起发送,对端PE可以根据RD确定路由所属的VPN,从而把路由安装到正确的VRF中。

RD并不会影响不同VRF之间的路由选择以及VPN的形成,这些事情由RT搞定。

PE从CE接收的标准的路由是IPv4路由,如果需要发布给其他的PE路由器,此时需要为这条路由附加一个RD。

在IPv4地址加上RD之后,就变成VPN-IPv4地址族了。

VPN-IPv4地址仅用于服务供应商网络内部。

在PE发布路由时添加,在PE接收路由后放在本地路由表中,用来与后来接收到的路由进行比较。

CE不知道使用的是VPN-IPv4地址。

 

2                组网应用

2.1             VRF与MPLS组合应用

下面以图3为例说明MPLSVPN与VRF的典型应用:

组网中两个用户站点SITE1和SITE2属于同一个VPN,在两个PE上分别配置VRF参数,其中VRFSITE1的RD=100:

1,importRT=100:

3,exportRT=100:

2,VRFSITE2的RD=100:

1,importRT=100:

2,exportRT=100:

3。

通过VRF的配置可见:

两个VRF的RD同为100:

1,说明他们属于同一个VPN;

VRFSITE1导入和导出的RT分别等于VRFSITE2导出和导入的RT,说明两个VRF分别可以接收对方的VPN站点内的路由;

PE连接CE的接口与VRF绑定,说明该接口是属于对于VRF的资源,其他VRF和公网是看不到的。

 

PE和CE之间可以运行OSPF、RIP2、EBGP和静态路由。

运营商网络要求为MPLS网络,在PE1和PE2之间建立LSP,同时PE1与PE2间通过MP-IBGP来传播VPN路由。

BGP和路由协议的相关配置请参考VRP操作手册和命令手册。

 

                                                                                                                                                                                 图3

 

VPNSITE1内的一条路由10.10/16被通告到VPNSITE2的过程如下:

PE1从接口S0/0上学习到由CE1通告的10.10.0.0/16的路由,由于S0/0是绑定到VRF的接口,所以PE1把该路由安装到对应VRF的路由表中,并且分配该路由的本地标签,注意该标签是本地唯一的。

然后通过路由重新发布把VRF路由表中的路由重新发布到BGP中,此时通过附加VRF表的RD、RT参数,把正常的IPv4路由变成VPN-IPv4路由,如10.10.0.0/16变成100:

1:

10.10.0.0/16,同时把exportRT值和该路由的本地标签值等信息一起通过MP-IBGP会话通告给PE2。

PE2收到这条VPN-IPv4路由后,先根据RD确定该路由所属的VRF,然后去掉VPN-IPv4路由所带的RD值,使之恢复IPv4路由原貌,并且根据所属VRF配置的导入策略(本地ImportRT与收到的exportRT是否一致)决定是否在本地VRF中安装此路由。

本例中导入策略允许,所以PE2把10.10.0.0/16路由添加到VRF路由表中,同时记录对应的标签。

PE2再通过CE和PE之间的路由协议,把10.10.0.0/16路由通过与VRF绑定的接口S0/1通告出去,CE2学习到这条路由后把该路由添加到路由表中。

同样的道理SITE2内的路由10.11.0.0/16也可以被CE1学到。

 

下面说明从CE2Ping10.10.0.0/16时数据报文的转发过程(假设PE1为该路由分配的标签为10,从PE2到PE1的LSP标签分别为L1、L2):

 

                                                                                                                                                                                 图4

 

首先Ping包从CE2发出,为IPv4报文,在图中用绿色方块标识。

当IP报文到达PE2时,PE2根据目的地址查找VRF的转发表,发现该路由出标签为10,同时该路由下一跳为PE1,而PE1对应的LSP标签为L1,于是PE2给报文分别打上10、L1作为内外层标签,进行MPLS转发。

MPLS报文到达P时,P根据MPLS转发表项把外层标签替换为L2继续转发。

MPLS报文到达PE1时,因为PE1是LSP的终点,所以外层标签被剥掉。

PE1根据露出的内层标签10判断出该报文是发往SITE1所属VPN的报文。

于是PE1剥掉内层标签向CE1转发IP报文。

CE1收到的是还原后的IP报文,后续处理与正常IP处理流程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2.2             VRFlite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