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六百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3042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红火火六百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红红火火六百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红红火火六百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红红火火六百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红红火火六百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红火火六百年.docx

《红红火火六百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红火火六百年.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红火火六百年.docx

红红火火六百年

 

红红火火六百年

——角山商代窑址展览提升方案

 

鹰潭市博物馆

2017年2月

提升方案说明

角山商代窑址是20世纪八十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这一发现受到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的高度关注,苏先生感叹道:

“鹰潭角山窑址的发现活了闽、浙、赣一大片地区的青铜文化”。

尔后经过多次发掘证实了角山窑址是中国先秦时期最大的窑场,以烧造高质量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著名。

为此曾被评为中国重要考古发现,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制了《角山窑址总体保护规划》,总体规划中提出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本条件,将这一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展示好。

为宣传好角山窑址,市博物馆在2008年开辟了角山窑址陈列室,由于困于经费和认知水平所限,展览内容显得陈旧,且纯属于考古报告式的陈列,跟不上时代发展对文化产品的需求。

今根据近年考古学者、陶瓷学者和公众对该专题展览的要求,拟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展览作创新性提升。

一、站在时代发展需求的高度,重新给予展览定位:

历史年代准确、信息量丰富、人文精神凝聚的城市文化名片。

二、展示内容力求科学准确、通俗易懂,大视角来展示丰富多彩的角山文化。

三、形式设计以场景装产品的展示手段为主,突显遗产真实性,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之感,感受其红红火火六百年照亮中华陶瓷早期历史的星空,传递中华古文明所作贡献的历史信息。

前言…………………………………………………………1

第一部分得天独厚的窑业基地……………………………2

第一单元黄金水道舟楫之利…………………………2

第二单元陶瓷原料储量丰富…………………………4

第三单元易燃松柴上等窑料…………………………4

第二部分窑业遗存丰富完整………………………………6

第一单元制陶作坊流程有序…………………………7

第二单元先进窑炉各显其威…………………………8

第三部分窑业产品丰富多样………………………………10

第一单元创新产品几何印纹…………………………10

第二单元原始瓷器角山粗创烧………………………11

第四部分产品外销性大窑场………………………………12

第一单元内外销售同时并举…………………………13

第二单元高端产品树立品牌…………………………13

第三单元刻划符号数学宝库…………………………14

第五部分拟建角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观览………………17

第一单元泥火艺术遗址展馆…………………………17

第二单元制陶工序形象展示…………………………17

第三单元古老河道水体景观…………………………18

结束语……………………………………………………19

前言

角山窑址位于鹰潭市月湖区童家镇大塘徐家村北,窑址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

经过五次科学发掘,在仅揭露的1500余平方米范围内,就揭示出烧成坑、半倒焰马蹄形窑、龙窑、陈腐池、炼泥池、蓄水池、蓄泥池、排水沟、工棚、灰坑、废品堆积坑等遗迹50余处,出土完整和可复原器物2000余件,刻划符号2500余个、250种。

角山窑址的年代贯穿整个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它是迄今所见中国先秦时期最大的窑场,窑场性质为专业性陶器商品生产基地,它以器型规范,形式多样,陶质坚硬,装饰优美的中高档陶制品源源不断供应闽、浙、赣、鄂地商品市场,同时少量陶瓷高端产品进贡于商王都,成为当时中国陶业的龙头基地,为中国陶瓷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历史贡献。

 

第一部分得天独厚的窑业基地

角山窑场处于狭长的童家河二级台地上,台地为冲积型台地,土质松软细腻,其土质是天然的制陶原料。

其不远处还有高岭土山丘,粘土掺入高岭土大大增强陶坯的刚性,又成为制瓷的原料;其台地前沿原有一条古河道,保证其制陶用水;周边丘陵起伏,生长着茂密的松树,提供了烧窑的上等燃料;通过古河道注入信江,又为窑业生产外销提供了水运便利。

组图:

角山窑址卫星图

角山窑址地

角山窑址全景

角山窑址近景

创作半景画:

角山窑址历史风采

创作说明:

画面展示角山窑场生产红红火火场面,包括外围的运输水道穿梭往来的独木舟、开采瓷土山、砍伐松柴、督陶官检验产品外销等历史场景。

电子沙盘模型:

角山窑窑场布局分布(根据考古发掘和勘探资料)

仿制景观:

入口拱形窑门

第一单元黄金水道舟楫之利

角山所在的鹰潭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地处闽、浙、皖、湘、粤、鄂六省交汇地。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史称“东连江浙,阻信江之门户”。

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信江在境内横穿而过,入鄱湖通长江,是内地连接东南沿海的重要河道。

水路运输是当时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穿城而过的信江直通鄱阳湖,流进长江,最后汇入大海,形成了一条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组图:

信江

图片说明:

信江,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

发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南的玉山水和武夷山北麓的丰溪水,在上饶汇合后始称信江。

干流自东向西流向,流经上饶、铅山、弋阳、贵溪、鹰潭、余江、余干等县市,在余干县境分为两支注入鄱阳湖,全长313公里。

信江,又名上饶江,古名余水,唐代以流经信州(今上饶)而名信河,清代称信江。

场景:

角山窑产品外销码头盛况

图:

信江中游的鹰潭老码头

图片说明:

鹰潭自古以来就是漕运的重要口岸和信江沿岸各种物资的集散中心。

由漕运发展起来的鹰潭码头,往来于赣、浙、闽、皖的商贾,经由水路来到鹰潭从事商贸活动,带来了鹰潭街面的兴盛和繁荣,而角山窑场外销路线成了鹰潭水运优势的基石。

模型:

角山窑产品外销路线电子图

图片说明:

考古发现表明,角山窑的产品在今浙江、福建、湖北与江西交界处均未发现,江西全境从南至北均有角山窑产品出土。

 

第二单元陶瓷原料储量丰富

角山窑址所在地有着丰富的陶瓷原料。

鄱阳湖冲击平原不仅带来了农耕发达之便,也带来了制陶之利。

这里的陶土原料就地取材。

角山的陶土成分主要由高岭土、水白云母、蒙脱石、石英和长石组成。

颗粒大小不一致,常含砂粒、粉砂和粘土等。

具吸水性和吸附性,加水后有可塑性。

颜色不纯,往往带有黄、灰等色。

陶土的含矿层位主要是白垩系上部粉砂质粘土,第三纪残坡积、冲坡积,第四系上更新统戚嘴组粉质粘土。

瓷土的原料则取自于窑场附近的低矮山丘,在表土层约50公分下见有。

角山的瓷土有类似于高岭土,它是一种灰白色,有丝绢般光泽的软质矿物。

这里的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其中的钠钾钙铁等流失,加上水变化而成的,这种作用叫作“瓷土化”。

组图:

角山作坊炼泥池内陶土

角山瓷土原料

瓷土原料景观:

角山高岭土山地址剖面

展品:

角山陶、瓷原料

第三单元易燃松柴上等窑料

松柴,为我国南方自古以来烧造陶器的主要燃料。

地处华南丘陵地区的角山一带,十分适宜松树的生长,上古时期,角山松林密布,这种烧窑的燃料全为油松树枝,因其火头大,烧出的陶制品坚固耐用,色泽光亮,敲击有金属之声,盛粮不蛀,盛水、酒不臭,深受客户喜爱。

组图:

角山松林山

角山松柴

展品:

角山松柴垛

角山松柴窑址碳粒

历史知识

(一)传说中的陶器发明人

女娲《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义》:

“俗话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神农氏《太平御览》卷八十三引《周书》:

“神农耕而作陶。

尧帝《世本•帝系》:

“帝尧为陶氏。

舜帝《史记•五帝本纪》: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宁封子《列仙传》卷二记“宁封子者,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

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

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

时人共其葬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焉。

(二)陶器发明的社会价值

1)陶器的出现,在人类文明史上首先通过外在之物(火)来改变事物的属性,将自然界处于自然状态的物质变成为一种全新的物质。

2)陶器作为日常生活主要器具,使人类生活进入熟食时代,为增强人类体质提供了基本保障。

由于不断增进营养,人类创新的思维也得到极大提高。

3)陶器时代为青铜时代的泥范铸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使中国的青铜器制作达到世界顶峰。

4)陶器是瓷器之祖,没有陶器的发明与创造,便没有后来瓷器的异彩纷呈和瑰丽的辉煌。

5)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定居与聚落生活的开始,也标志着文明创造与传播的开启。

图:

制陶图(088)

第二部分窑业遗存丰富完整

五次考古发掘显露出这是一处有科学规划,有管理体制,官办民营的大窑场。

窑场经营达六百年之久,窑业遗存密集而丰富。

先进的龙窑和半倒焰马蹄形窑、馒头窑引领窑场的先进烧造技艺;陈腐池内的高岭土告知此窑场的胎质坚硬耐用,其质量的可靠性;大量的废弃品坑,说明其陶制品是经过严格检验的;几乎每器都有陶工制作记号,又是各作坊主创优争优保质的亲笔承诺。

总之大窑场、大风范,诚实守信,保品牌的大国工匠精神历史记忆深深印在观者的脑海中。

组图:

历次考古发掘大场面

第一单元制陶作坊流程有序

角山窑场的陶瓷器制作有严格程序,从发现的作坊遗迹排列和布局来看,在陶瓷制作前,窑工要对原材料(陶瓷土)经过精心培育的程序。

首先是陈腐,使瓷土纯净。

然后是练泥,通过不断的搅拌或脚踏陶泥,使陶泥从“生泥”到“熟泥”,不断增加陶泥粘性,方可使用。

最后是蓄泥,将粘土放入蓄泥池加水保养,确保其粘性。

尔后的工序为拉坯成型,当时生产已采用轮制技术,窑工可以在陶车上拉坯制成各种器型,针对不同器型进行不同工序加工。

拉坯成型后,进入器表装饰工序,工匠利用陶垫支撑器内壁,用各种不同形状,不同纹饰的制陶工具,拍印出各种几何形组合纹样。

组图:

作坊建筑遗迹

陈腐池遗迹

练泥池遗迹

各式陶拍组合

泥塑群:

半敞开式泥木草原料的工棚,塑造人物与工序场景

展品:

各式陶拍

第二单元先进窑炉各显其威

角山窑场汇聚了当时中国南北的各种先进窑炉,这之中有龙窑、马蹄窑、圆窑(又称馒头窑)等,同时还保留初烧时期的露烧坑等。

这些不同的窑形对于烧窑温度控制、烧制产品种类、产品装烧量均不相同,产品质量也有所不同。

同时也反映出角山窑场的发展历程。

第一组:

初创时期的窑炉

露烧坑,即创场初级阶段的窑炉,相当于夏末商初阶段。

这种炉称半地穴式窑,先在地表掘一椭圆形坑,坑底先洒上一层碳屑,其上置烧制器,周围架木炭烘烧,火力无法控制,烧成温度较低,只能烧造700-800度的软质夹砂陶、泥质陶。

组图:

烧成坑遗迹

模型:

烧成坑电子模拟演示

第二组:

繁荣时期的窑炉

角山窑场发展至商代中晚期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

窑炉技术的改革创新是其发展的强劲动力。

由露天堆烧法改为封闭式控温烧造法,尤其是先进的炉型龙窑和马蹄窑的构筑,使角山窑场进入快速发展,不断做强做大的辉煌时期。

马蹄窑:

属于倒焰窑系列,即窑火点燃后,经过窑室顶部,又折向下部窑底向外喷出。

这样的火焰在窑炉内循环升降,促成其窑温升高,其窑室温度可达1200度左右,这对于烧造硬度高的陶器十分适宜。

组图:

马蹄窑

模型:

马蹄窑烧造电子演示

龙窑:

属于平焰窑。

龙窑具有自然抽力大、升温快的特点。

适合高温烧制器物,为烧成瓷器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汉至宋元,中国名瓷产地所使用的窑型多为龙窑。

由此可见,角山商代龙窑为中国陶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历史知识:

龙窑

龙窑又称长窑,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它依一定的坡度建筑,以斜卧似龙而得名。

龙窑出现于商代,这个时期的龙窑既烧制印纹硬陶,又烧制原始青瓷,即通常所说的“陶瓷同窑合烧”,至东汉晚期出现了专烧瓷器的龙窑。

早期龙窑一般长十几米到二十几米,到了宋代龙窑长达五六十米,一次可装烧上万件瓷器。

窑室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

多依山坡或土丘倾斜建造成一长隧道形窑炉,约与地平线构成10--20度倾角。

横断面积以窑头最小,便于烧窑开始时热量集中,利于燃烧,中部最大,窑尾大于窑头而小于中部,拱顶成弧形。

龙窑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以杂柴、松枝等植物为燃料,窑内火焰多平行窑底流动,火焰抽力大,升温快,降温也快,可以快烧,同时装烧面积大,产量高。

组图:

龙窑遗迹

模型:

龙窑烧造电子演示

第三部分窑业产品丰富多样

陶器发展到商代,在中原王都地区仍在承袭原始社会晚期软质夹砂陶为主阶段。

反之在称为“荒蛮服地”的南方,人们在追求一种全新的陶器,这种陶器具备有器形丰富,质地坚硬耐用,纹饰精美等特征。

角山窑场的经营者以创新的精神,生产出被考古界称之为“几何印纹硬陶”。

这种高质量的陶器在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加之规模化,批量化生产更证明此窑场之红火。

难怪中国考古界泰斗苏秉琦先生对角山窑发出“活了闽浙赣省一大片地区的青铜文化”的感叹!

第一单元创新产品几何印纹

印纹装饰是角山窑留给人们无声的语言。

依水而居的生活使远古的人们依恋江河。

从那错落有序的线条变化中我们似乎读懂了他们对水的情感。

他们眼中的波涛或者浩浩荡荡奔流壮阔,或从从容容旋转歌唱,生命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激扬。

于是便有了人们与神的对话,水的活泼、生动、自由、欢畅成为线条节奏、韵律、疏密、均衡的体现。

水的静止、波动、旋转又成为直线、波纹、涡纹的随意挥洒。

魔幻般的线条组合变化,变幻出丰富多姿的远古装饰文化。

组图一:

炊器类

陶甗

陶釜

陶鼎

演示:

陶甗与陶支脚组合炊煮食物

组图二:

盛食器

带把钵

三足盘

陶豆

组图三:

酒器

陶斝

陶杯

陶匜

组图四:

贮存器

陶罐

组图五:

几何形印纹硬陶片

几何形印纹硬陶拓片

展品:

角山出土几何印纹硬陶器

第二单元原始瓷器角山创烧

商周时期是从陶器过渡到瓷器的逐进阶段,也就是原始瓷发生的阶段。

原始青瓷所涂的釉子是用石灰石加粘土配置而成的,含铁元素,在氧化气氛中烧制成,所以呈青绿色、黄绿色。

角山发现的原始瓷器,胎骨显白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1200度以上,叩之有金属声。

化验证明:

这些原始瓷器的瓷胎与一般瓷器的胎骨,所含化学成分相似,用高岭土烧成,瓷釉光亮。

从瓷器的胎骨、施釉和火候看,基本上已具有了早期瓷器的特征。

组图:

角山原始瓷器

角山窑原始瓷器出土状

原始瓷颂语

当人们把河水注入散发着清香的泥土中的时候,泥土便拥有了灵动而奇特的生命。

人们把拌好的泥料先搓成泥条,再根据头脑中器物的形状,把泥条一根根首尾相接,盘旋而上。

人们欣赏泥条在手中千变万化的神奇,享受着泥条带给人们的瞬间韵律的美妙。

工匠们在盘筑自己的人生的同时,也盘筑起远古人类浩瀚的历史。

这里每一件原始瓷作品都是陶瓷史上的一段章节,而由此贯穿的历史就是以早期青瓷作为开篇所抒写的人类陶瓷艺术的巨制鸿篇。

第四部分产品外销性大窑场

角山窑场不仅是迄今所见中国商代最大的窑场,而且也是先秦时期最大的窑业遗产,它以其规模宏大,保存制陶工艺流程完整,上百吨窑业废品而被学者们定位商品外销性窑场。

加之众多的陶器批量生产刻划数字和窑主记号,更能证明其外销性。

同时同类器型从大到小序列成套规模生产也可佐证。

第一单元内外销售同时并举

角山窑产品不仅行销至今日的赣、闽、浙、鄂四省,同时在中原王都还见其高端陶瓷器的身影。

在闽、浙、鄂三省的商代遗址和贵族墓葬中均发现大量角山窑产品。

湖北武汉城市源地盘龙城商城出土的陶器就是以角山窑产品为主。

而江西境内的考古学文化,赣中的“吴城类型文化”、“赣北的万年类型文化”,其冠名为区域性文化,内涵有大量角山产品因素。

在远古商贸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角山经营者能把这一大片区域作为自己的经销地实属不易。

组图:

角山产品发现地的古代遗存、遗物

商代王都角山产品

第二单元高端产品树立品牌

角山窑之所以经营得红红火火,六百年长盛不衰,这与它的名牌产品——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瓷息息相关,除了这两种深受客户喜爱的日用品外,它还迎合了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

商代是个崇尚祭祀和征伐的时代。

角山产品中有不少仿中原列鼎祭祀制度,用陶器做成列鼎,以显示购买者身份,这种较之青铜器费用更低的祭器,一般百姓亦可享用。

面对这一庞大市场,角山经营者们始终树立“质量第一”的信条,这点我们可以从遗址中大量废品中见到,一个个废品坑,看似其貌不扬,却是大国工匠诚实守信精神的见证。

角山窑产品之所以行销,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江南的鱼米纺织之乡,从事捕鱼和纺织的百姓众多,为满足人们生产需求,窑场还安排了烧制渔网坠和纺轮类大宗产品。

组图:

角山废品坑堆积

角山祭祀产品

创作画:

角山窑工精选外销品

展品:

角山出土祭祀器和生产工具

第三单元刻划符号数学宝库

角山窑场不仅在陶瓷产品上独执商代中国陶瓷业牛耳,而且通过陶器上的刻划符号传达进入早期文明的数字与文字信息,它大大提升了角山窑场的历史地位。

角山窑工在陶器的口部、底部大都刻划记录产品数字的符号,现已发现刻划数字符号约2500个(组)。

从刻划符号的笔势分析,刻划用了专门工具。

对角山刻符的研究已成为考古界、文字学界的热点,如此众多的符号在中国首屈一指。

有学者认为是计算陶器批量生产的数字,这之中有五位进制和十位进制;也有认为是“南方的甲骨文”,刻符中有相当部分应是早期的占筮记录,应是“筮数易卦”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这些“筮数易卦”用的是阴阳相交而排列数字,可谓商代筮数易卦的“南方大本营”。

总之,它是一种角山窑工创造,比甲骨文更难识读的远古数字密码。

组图:

刻划数字符号陶片

刻划象形文字陶片

刻划占筮记录陶片

 

中外刻划数字符号表

中国

(一)西安半坡:

距今六七千年的刻划的符号中,有一些符号是表示数字的符号,从1至30,但10以前缺2、3、4和9。

(二)山东城子崖四千年前的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刻有7、10、12、20、30等数字符号。

(三)三千年前的商代,从清末民初开始,在商代晚期的殷墟都城(今河南安阳市小屯)发掘出大约10万片甲骨文,其中一块龟片上刻有1至10全部数字。

(四)除流传下来的中国甲骨文数字外,还有一种镌刻在金属(青铜)中鼎器皿上的文字,叫做“钟鼎文”或“金文”,它是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时代数字符号产物,

国外

(一)古巴比伦数字

第一种:

公元前2400年早期契形数字,只有两种符号。

用箭头指向右表示1,箭头指向左表示10.

第二种:

幼发拉底河下游乌鲁克出土的泥板上数字(公元前312—前64年),用树杈形表示1,用箭头表示10.

(二)古埃及数字

最古老的是象形文字,大约公元前3000年就已形成,是埃及第18代王朝的第四代法老图特摩斯(公元前1490—前1436年)的功绩碑,记录他统治第29年的战利品,是刻在砂岩上的浅浮雕。

(三)希腊数字

第一种,象形文字符号。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在希腊的克里甸发现了一种记载在泥板上的形象文字。

第二种,阿提卡数码(即古雅典数码)。

约在公元前6世纪发展成的。

第三种,希腊字田数码,大约在公元450年左右,爱奥尼亚人采用字田计数制度。

(四)罗马数字

古罗马人为了计算和贸易的需要,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形成,它以若干个相同符号并列,数字相加的总和;两个不同符号并列之一,若右边符号表示的数大于左边,则用“减法原则”,若右边符号表示的数小于左边,则用加法原则。

(五)希伯来数字

希伯来人源于米索不达米亚,后移居迦南。

一部分人成为巴勒斯坦人。

公元前13世纪末,另一部分人成为以色列人。

方体西伯利亚字田共22个,表示计数。

(六)泰米尔文数字

泰米尔文分布于印度的东南部和斯里兰卡的北部,见有“乘法累数制”。

 

第五部分拟建角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观览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

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为促进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与利用,规范考古遗址公园的管理,有效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单元泥火艺术遗址展馆

角山遗址博物馆是依托考古遗址,以发掘、保护、研究、展示为主要功能的专题博物馆。

该场所向人们展示特定历史和文化环境中的物质精神文化,帮助人们感性的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它是鹰潭早期工业文明与商贸繁荣的根脉所在地。

第二单元制陶工序形象展示

结合历次考古发掘成果以及调查勘探资料,在仅揭露的15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众多丰富的窑业遗存。

这些遗存涵盖了窑业技术的各个环节,包括:

瓷土原料采集、陶器制作加工、窑炉烧造等,这对我们研究商代窑业技术的发展及状况,以及技术与文化、技术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时空框架,为了向游客全面展示角山窑场的文化内涵,规划在遗址区采用模拟复原等手段对角山窑场工艺流程进行展示。

第三单元古老河道水体景观

窑场的古河道是遗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目前,古河道部分淤塞,但是河道轮廓保存基本完整。

因此,为还原遗址历史环境风貌,将保护范围内的老河道进行疏通,种植本土水生植物,作为遗址公园的重要水体景观。

组图:

角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

角山遗址公园重要景点效果图

结束语(代)

角山之光鹰潭荣耀

角山窑址的重要价值

·中国先秦时期最大窑场

·中国先秦时期烧造时间最长的窑场

·中国早期工业文明的重要见证地

·中国最早的商品性陶业生产基地

·中国商代陶业高端产品烧造重要基地之一

·中国早期瓷器烧造的重要源地之一

·中国率先同时期使用多种先进窑炉的窑场

·中国发现刻划数字最多的地点

图一:

中华文明探源专家组观看角山文物认定窑场始烧年代为夏末商初,距今约3800年前。

图二:

角山出土刻划“鸟”形图案陶盖。

传说商族是商辛氏的后裔,居黄河下游,有着悠久的历史。

舜时,商族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军事首领——契。

后来商人把他称为“玄王”,作为始祖,并编出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殷土芒芒”的颂歌来赞美他。

商朝以玄鸟为图腾,《史记·殷本记》记载:

有娀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

由此可见,由于夏商之际的朝代更替战争,北方窑工聚集角山,将玄鸟族徽图形刻于作品上,正是其对先祖的追思和崇拜。

图三:

北京故宫陶瓷专家来角山窑考察,认为角山窑是中国早期陶瓷烧造的杰出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