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理学教学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819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生理学教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生理学教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生理学教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生理学教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生理学教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生理学教学资料.docx

《最新生理学教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生理学教学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生理学教学资料.docx

最新生理学教学资料

 

最新生理学

生理学复习资料

反极化:

细胞膜去极化后,膜电位由0mV转变为外负内正的过程,即膜电位发生反转的过程称为反极化。

去极化:

细胞膜的电位由极化状态,即静息电位从-70~-90mV减小到0mV的过程被称为去极化,去极化是膜电位消失的过程。

负极化:

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很快减少到零,进而膜电位发生反转,由原来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动作电位: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内环境:

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泵功能贮备,或心力贮备。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一般是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血压:

是指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

潮气量:

每一呼吸周期中,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叫潮气量。

肺活量:

最大深吸气后,再作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余气量:

尽最大力呼气之后,仍贮留于肺内的气量,称为余气量。

功能余气量:

平静呼气之后,存留于肺中的气量,称为功能余气量。

最大通气量:

以适宜快和深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称最大通气量。

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横桥的运动引起肌丝滑行,原肌球蛋白滑入F-肌动蛋白双螺旋沟的深部,肌动蛋白分子上的活性位点暴露。

一旦肌动蛋白分子上的活性位点暴露,粗肌丝上的横桥就和它结合。

由于每个肌节中的横桥的运动,最终使肌肉收缩。

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

它们各有什么生理学特点?

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和等动收缩。

(1)向心收缩

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

(2)等长收缩:

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肌肉等长收缩时由于长度不变,因而不能克服阻力做机械功。

(3)离心收缩:

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

肌肉离心收缩可防止运动损伤。

离心收缩时肌肉做负功。

(4)等动收缩:

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

肌肉等动收缩时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等动收缩的速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一般人男女受试者上下肢肌肉的慢肌纤维百分比平均为40~60%。

但从每个受试者来看,慢肌纤维百分比最低的为24%,最高的为74.2%,相差范围很大。

说明在一般人中肌纤维的百分比分布范围很大。

研究运动员的肌纤维组成发现,运动员的肌纤维组成具有项目特点。

参加时间短、强度大项目的运动员,骨骼肌中快肌纤维百分比较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高。

相反,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慢肌纤维百分比却高于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速度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其肌肉中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

何谓内环境,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及意义。

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的相对稳定。

这些因素的相对稳定会使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

只有在内环境相对稳定时,人体组织细胞才有正常的兴奋性和生理活动。

内环境相对稳定,细胞新陈代谢才能正常进行,才有可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和各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

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1)长期运动训练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经过长时间、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

由于运动员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浆量为前提,所以血细胞容量的相应指标如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等比一般人低。

(2)长期运动训练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经过系统训练的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运动加快了对衰老红细胞的淘汰,代替以年轻的红细胞,降低了红细胞膜的刚性,增加了红细胞膜的弹性。

心肌的各种生理特性有何生理意义?

(1)自动节律性:

在于自律细胞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使整个新心脏活动,即使在没有外来刺激的作用下也能作自动节律性舒缩,心肌的自动节律性保证了心脏不停的泵血并使心脏的活动适应体内代谢的需要。

(2)兴奋性:

在于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的特别长,保证心脏有节律的单收缩。

(3)传导性:

兴奋在房室交界处传导的速度较慢,这就使心房收缩后,要经过较长时间才引起心室收缩。

因此,心房收缩可进一步将血液挤入心室,有利于心室的射血。

心房内和心室内兴奋传导的速度较快,使心房肌或心室肌产生同步收缩。

(4)收缩性:

心脏的收缩性同骨骼肌的收缩性的不同之处在于心脏不会产生强直收缩而始终保持收缩和舒张的交替的节律活动,从而保证了心脏的充盈与射血。

在心脏泵血过程中,左心室内压力、容积改变和瓣膜开闭是如何保证血液正常流动的?

腔室

时相

时程(S)

压力比较

房室瓣

半月瓣

腔容积

血流方向

心房

房缩期

0.1

房内压>室内压

缩小

心房→心室

心室

等容收缩期

0.06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内压

无变化

无流动

快速射血期

0.11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内压

迅速减小

心室→动脉

减慢射血期

0.14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继续缩小

心室→动脉

等容舒张期

0.06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内压

无变化

无流动

快速充盈期

0.11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内压

迅速增大

心房→心室

减慢充盈期

0.20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内压

继续扩大

心房→心室

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

心输出量的大小决定于心率和每搏输出量,而每搏输出量又决定于心肌收缩力和静脉回流量。

因此心率,心肌收缩力,静脉回流量都可以影响心输出量的大小。

(1)心率和每搏输出量:

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心率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增多都能使心输出量增加。

如果每搏输出量不变,在一定的范围内,心率加快,可使每分输出量增加。

但心率过快时,每个心动周期缩短,因此心室没有足够的充盈时间,以致使每搏输出量减少。

(2)心肌收缩力:

心肌收缩力强,射血分数愈高,每搏输出量就多,心输出量就增加 ;心肌收缩力弱,每搏输出量就少。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心室每次收缩并不能把其中血液完全排出。

(3)静脉回流量:

心脏输出的血量来自静脉回流。

血液由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主要取决于静脉血压与右心房内压的压差。

只有在压增大,静脉回流血量增加时,心输出量才能有所增加。

心力贮备在反映心脏机能上有何生理意义?

心脏的泵血功能能够广泛适应机体不同生理条件下的代谢需要,表现为心输出量可随机体代谢率的增长而增加。

心脏的贮备能力取决于心率和搏出量可能发生的最大最适宜的变化。

当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时,由于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活动增强,主要通过动用心率贮备和收缩期贮备使心输出量增加。

心力贮备的大小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对代谢需要的适应能力,也反映心脏的训练水平。

有耐力的人,心力贮备明显高于一般人,坚持体育锻炼的人,心肌纤维较粗,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因此收缩期贮备增加;同时,由于静息心率因训练而减慢,故心率贮备也增大。

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动脉血压的?

动脉血压的形成主要是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

心室射血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取决于每搏输出量。

(1)心脏每搏输出量:

由于外周阻力的存在,当心室收缩时,射入主动脉的血液只有一部分流至外周血管,另一部分贮存于主动脉和大动脉中,所以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张力增大,故每搏输出量越多,则贮存在主动脉和大动脉中的血量也越多,管壁所受的张力也越大,收缩期血压的升高也就越明显。

因此,当每搏输出量增加而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动脉血压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升高不多,故脉压增大。

运动中,每搏输出量增加,故收缩压也升高。

(2)外周阻力:

如果每搏输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加大时,心舒期中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动脉中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

外周阻力增加时,收缩期血压也升高,收缩压升高使血流速度加快,由于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的升高明显,所以脉压变小。

在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肌肉运动时,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发生哪些主要的功能变化?

这些变化是如何引起的?

(1)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

运动一开始,心输出量就急剧增加。

通常一分钟达到高峰,并维持在该水平。

运动时,由于肌肉的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加强,回心血量大大增加。

另外,运动时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使容量血管收缩,也有利于增加静脉回流。

(2)肌肉运动时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

通过体内的调节机制,各器官的血流量将进行重新分配。

使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内脏的血流量减少。

(3)肌肉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

运动时的动脉血压水平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关系。

如果心输出量的增加和外周阻力的降低的差不多,则动脉血压变化不大。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

(1)窦性心动徐缓:

这是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的结果。

一般认为运动员的窦性心动徐缓是经过长期训练,心功能改善的良好反应,故可将窦性心动徐缓作为判断训练程度的参考指标。

(2)运动性心脏增大:

运动性心脏增大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

通常以力量性运动为主的运动员是以心肌增厚为主;而耐力性运动员却以心室腔增大为主。

(3)心血管机能改善:

运动员的心率较低,故每搏输出量较大。

此外,经过训练心肌微细结构会发生改变,不仅使心脏在形态和机能上产生良好适应,而且也可使调节机能得到改善。

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何谓窦性心动徐缓?

它是如何产生的?

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

某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至40~60次/分,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动徐缓。

这是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的结果。

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有何意义?

(1)在正常情况下,脉搏频率和心率是一致的,所以常用测量脉搏来代替心率的测定。

A.安静时一般人和运动员心脏机能差异不大,只有在进行强度较大运动时,这种差异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

通过定量负荷或最大强度负荷试验,比较负荷前后心率的变化及运动后心率恢复过程,可以对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状况作出恰当的判断。

B.心率的测定还可以检查运动员的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

(2)血压也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状态的重要生理指标

A.清晨卧床时血压和一般安静时血压较为稳定,如果清晨卧床血压比平时高20%左右且持续两天,往往是机能下降或过度疲劳的表现。

B.测定定量负荷前后血压及心率的的升降幅度及恢复状况可检查心血管系统机能并区别其机能反应类型。

C.运动训练时,可根据血压变化了解心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

呼吸是由哪三个环节组成?

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呼吸是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

外呼吸是在肺部实现的外界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外界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与肺毛细血管中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运输是气体由血液载运。

内呼吸是组织毛细血管中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间实现的气体交换。

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慢的呼吸(尤其注重深呼气)比浅快的呼吸效果要好?

呼吸的目的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为了更有效地获取氧,提高肺泡通气效率比提高肺通气量更有意义。

因为在运动时期望在吸气时肺泡腔中有更多的含O2新鲜空气,呼气时能呼出更多的含CO2的代谢气体。

浅而快的呼吸和深而慢的呼吸,肺通气量可能是一样的,但肺泡通气量是不一样的。

浅而快的呼吸肺泡通气量小于深而慢的呼吸肺泡通气量。

浅的呼吸只能使肺泡通气量下降,新鲜空气吸入减少。

而深呼吸能吸入肺泡腔中更多的新鲜空气,使肺泡气中的空气新鲜率提高。

但过深过慢的呼吸,也能限制肺通气量进一步提高,并可导致肺换气功能受阻。

氧离曲线指的是什么?

哪些因素影响氧离曲线的变化?

氧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结合O2量的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氧离曲线反映了Hb与O2的结合量是随PO2的高低而变化,这条曲线呈“S”,而不是直线相关。

(1)特征及生理意义

“S”形氧离曲线的上段曲线坡度不大,形式平坦,这种特点对高原适应或有轻度呼吸机能不全的人有好处。

曲线下段曲线逐渐变陡,表示PO2下降,使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对人体的组织换气有利。

(2)影响因素

血液中PCO2升高、pH值降低、体温升高和2,3—DPG的增多都使Hb对O2的亲和力下降,氧离曲线右移,从而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O2;

运动时应如何进行与技术动作相适应的呼吸?

如何合理地使用憋气?

(1)呼吸形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

(2)呼吸时相与技术动作的配合(3)呼吸节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

合理正确地憋气方法是:

(1)憋气前的吸气不要太深;

(2)结束憋气时,呼出气应逐步少许地、有节制地从声门中挤出;(3)憋气应用于决胜的关键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