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611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docx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docx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

第一课嘀格伢儿的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嘀格调》和《脚踏水车唱山歌》。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脚踏水车唱山歌》,能学会演唱《嘀格调》,并用明亮、流畅的生音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听赏《土家喜欢咚咚喹》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木管乐器及其音色,能自信大方的跳起摆手舞,并主动参与音乐听赏活动。

教学重点:

能用明亮、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及体会乐曲《土家喜欢咚咚喹》。

教学难点:

注意音色与节奏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工作

1、组织上课。

2、本学期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

二、新课学习《了解土家风俗》

1、播放《土家喜欢咚咚喹》

师: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谁知道刚才乐曲是与哪个民族有关?

(学生回答)你们学过或听过那些土家族风俗?

(对山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家寨,体验土家民情风俗,听,土家族的水车在唱着山歌欢迎我们呢?

让我们一起来练唱《脚踏水车唱山歌》.

2、电脑放《脚踏水车唱山歌》。

让我们来与他们一起唱一唱

(要求:

声音活泼,圆润,有弹性)

三、学唱《嘀格调》

出示《嘀格调》曲,大家边听边在心里默默学唱歌曲《嘀格调》。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在欢快的歌舞中了解了土家族的风俗民情,我国的少数民族众多,民间音乐舞蹈丰富多彩。

希望大家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走进精彩的民间文化大世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歌曲《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完成节拍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安静的聆听歌曲《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体验优美抒情的情绪,并能轻声跟唱歌曲。

2、能通过游戏自主学习了解2/4和3/4的含义,并能辨别这两种拍子的歌曲或节奏。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体验《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抒情优美的情绪

2、了解2/4和3/4的含义,并能辨别这两种拍子的歌曲和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嘀格调》。

三、学习新歌曲。

1、引导谈话,进入新的教学

刚才我们学唱了很活泼热情的歌曲,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曲风不一样的歌曲。

2、听赏歌曲《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

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能了解是几拍子的歌曲,并谈一谈对于歌曲的感受。

3、介绍:

《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是一首抒情优美又童趣盎然的优秀儿童歌曲。

歌词本身就象一首清新婉约,充满幻想的小诗,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风景淡雅的画学完成。

歌曲表现了少年儿童天真浪漫,富于幻想的精神风貌生活情趣。

4、复听,让学生能在心里默默跟唱,试着默唱自己的声部。

5、再听,让学生有情绪的轻声跟唱,注意提醒学生要“带着耳朵唱”,就是边唱边聆听。

6、让学生分两组复习或听赏《嘀格调》和《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这两首歌曲,学生讨论歌曲的拍号,了解这两种拍子的含义。

进一步深化对2/4和3/4含义的理解。

7、在书上找找哪些歌曲是2/4和3/4的拍子

四、总结全课。

第二课西部放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3、了解并认识能分辨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认识4/4拍号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能分辨能分辨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诗词,提问:

这几句诗词都描绘什么的?

是我国第几长河?

2、简单介绍黄河的历史文化。

 二、欣赏《黄河船夫曲》

1、播放《黄河船夫曲》,提问:

你听过能联想到什么情景?

你的心情如何?

2、介绍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

出示协奏曲的概念。

每听过一段,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l)聆听

师:

这歌声来自哪里呢?

生:

黄河上。

师:

河面上飘来的歌声会是谁唱的呢?

他们在干什么?

生:

船夫,在边划船边唱歌……

师:

对,这首歌就叫《黄河船夫曲》。

你听出它有几段歌词?

以什么形式出现?

生:

两段,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

这首歌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自由舒展的?

师:

这么悠长的节奏,让你感受到什么?

(2)跟唱。

三、听赏《刮地风》

1、放磁带,初听歌曲,感受明快的曲风

2、再听,并进行跟唱

3,比较两首歌曲的风格,说说感受

四、音乐知识

1、出示旋律,介绍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2、拓展,请生找一找

3、复习2/4,3/4拍号,认识4/4拍号,击掌体会强弱。

五、总结全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歌曲《走绛州》,随《拥军秧歌》跳秧歌舞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走绛州》培养学生用明快`活泼的声音唱歌能力。

2、通过讲解及学唱歌,使学生初步了解音乐具有塑造形象刻画性格的作用。

3、能跟随《拥军秧歌》跳秧歌舞。

教学重点:

 培养歌唱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部

1.歌声引进西部

(l)音乐引路

听歌曲《黄土高坡》。

(2)提问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叫什么?

它的风格怎样?

你能唱上几句吗?

师:

十多年前,这首歌曾红遍了全中国。

这么高亢、这么粗犷、这么豪放的歌曲它源自哪里呢?

咱们一起去找找看!

二、西部放歌

1、唱《走绛州》

(1)过渡语

 船靠岸了,船夫们坐下休息休息。

高原上随处都能听到悠扬的歌声。

你听,那边船夫的歌声刚落,这边又传来孩子们学唱的挑夫的歌!

(2)听听《走绛州》

(3)说说“走绛州”

歌中唱到“担上扁担走绛州”,“绛州”在哪里?

为什么要“走绛州”而不是“坐车到绛州”?

师:

“绛州”是古称,在今天的山西省新绛县,明、清时期,这里是商业发达的繁华之地。

我们现在要买东西都是拿钱到超市去买。

可那时候高原上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人们要买东西、卖东西都只能挑着担子走到绛州去。

于是就有了“担上扁担走绛州”的说法。

(4)学学挑担子

师:

你会挑扁担吗?

能学学吗?

(请l—2名学生学学挑担子的模样。

尽量模仿各种不同的姿势,如:

左肩挑右肩挑、换肩等等。

(5)学唱曲谱

出示歌谱,学生随电脑轻唱曲谱。

引导学生感受扁担一颤一颤的轻快的形象。

   (6)学唱歌词

 (歌词只有一句,其余全是虚词衬词,刻画了软溜溜的扁担一上一下颤动的形态与颤动的声音,生动形象、幽默诙谐,表现了挑夫们苦中作乐的心境。

所以,要唱得轻快、活泼、幽默。

三、扭秧歌《拥军秧歌》

1、教师示范,讲解扭秧歌的要领。

2、大家跟音乐一起扭起来四方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领略了黄土高原上极具魅力的民间歌舞,它们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希望大家都大胆地走近她,摘取她。

第三课鱼水情

教学内容:

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听赏《洗衣歌》、学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八三拍子的含义,能按其节拍规律击拍或划拍学唱歌曲的旋律。

2、能与他人合作,用优美和谐的声音学会合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并选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3、能联系近年来在抗洪抢险、救人、救火中解放军的英勇行为和感人事迹,结合本课三首音乐作品的听赏和演唱的体验,说说解放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1、体验和感受军民鱼水情。

2、歌曲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感恩军民鱼水情

1、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

(1)导入引用歌舞剧《白毛女》导入新课

(2)介绍了解中国旧社会的历史

(3)小结:

这部舞剧描述了旧中国东北农村的一户苦难人家的真实故事。

在很多影片中可以看到,在旧社会,中国老百姓深受三重压迫。

他们不仅要受帝国主义的侵略,而且还要受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

整个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全国军民奋勇抗战,誓死保卫了我们的祖国。

抗战胜利后,各地的老百姓都把八路军当成自己的救命恩人,他们纷纷拿出自家舍不得吃的蛋、粮食、枣儿等来欢迎八路军战士。

(4)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

了解歌词,都说了些什么?

(5)唱《大红枣儿甜又香》。

随音乐哼唱《大红枣儿甜又香》的旋律。

2、听赏《洗衣歌》

(1)看插图听赏《洗衣歌》

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河北的老百姓拿出了他们的特产——大红枣来欢迎八路军叔叔。

在我国的西藏老百姓又是怎样来表现他们和解放军是一家亲的呢?

(2)了解歌词。

说说藏族姑娘为什么要帮助解放军洗衣裳。

(3)跳《洗衣歌》。

随音乐跟老师跳西藏舞的简单舞步,感受军民浓浓的鱼水情。

二、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感受到河北人民和西藏人民与解放军之间的鱼水情,这节课我们也来表达我们的心意。

二、表现军民鱼水情

1、学唱歌曲

(1)初听《唱支最美的歌》了解歌的内容

(2)二声部学习

①反复听歌曲二声部。

②学习分组随琴学唱二声部的高低声部。

③声部合作学习

(3)学唱新歌

2、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说说解放军叔叔为我们所做的贡献。

 

第四课祖国在我心中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祖国印象》。

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听赏合唱《我爱我的祖国》时,感受、体验“我”和祖国之间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

2、能积极参与二部轮唱,体验轮唱的乐趣;能在音乐活动中将曲子按拍号分类存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二部轮唱、体验二部轮唱的乐趣;

2、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在每周都要进行升旗活动吗?

每当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

二、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1、全班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听录音范唱,整体感受歌曲的情境及节拍特点;

三、感受《我和我的祖国》

1、初听全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特点;

2、复听全曲,体验“我”和祖国永不分割的情感;

3、再听全曲,表现情感,可跟唱,身势律动等。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演唱歌曲《祖国印象》,并随机评价。

二、读谱学唱《美妙的歌声》

1、介绍各种演唱形式;

2、熟唱歌曲;

3、将全班分成两个轮唱组,并进行轮唱练习。

要求:

轮唱是不同时开始,但同时结束的演唱形式,结束时两个声部一定要整齐。

方法:

当第一声部唱到回时,第二声部从处进入,第一声部将反复一次,以便两个声部同时结束。

4、说说轮唱与齐唱的气份是否一样,轮唱有何特点。

三、课堂小结

 

第五课绿色的呼唤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愉快的声音学会演唱《小鸟,请到这里来》,积极参与这首歌曲的表演。

能主动参与即兴接唱的音乐创遍活动。

2、能认真听赏电子音乐《森林晨光》,并能用语言描述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3、能用欢快,明亮的音乐跟唱《绿色的歌谣》。

体验歌曲中的情感;能主动搜集与环保相关的资料并参与课堂交流。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轻快、圆润的声音演唱《小鸟,请到这里来》。

怎样指导学生创遍歌词、歌曲是本节课老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讲述《小鸟的故事》

二、导入

播放音乐《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听了这首曲子后你想到了什么?

结合你看到的一些现象来说一说。

三、导学

4、范唱

播放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四、学唱歌曲

第二课时

一、表现歌曲

(1)全班随乐轻唱歌曲;

(2)分角色演唱;

(3)用身势动作为歌曲配节奏。

二、、交流体会,升华美感

三、、听赏跟唱歌曲《绿色的歌谣》

四、课堂总结。

 

第六课渔夫与金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中的曲一至曲九;

2、能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剧的表演,并争取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或为同学的表演伴唱伴奏;

3、能根据剧情发展的变化为人物设计台词;能在表演活动中认识到贪得无厌的人最后只会一无所有。

教学重难点

1、准确唱出童话音乐剧个唱段并进行表演;

2、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地表演。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普希金的童话故事《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哪位能说说故事的结局怎样?

2、揭示:

我们今天就把这个童话唱出来

二、第一幕出海

1、曲一

(1)学生自学曲谱及唱词;

(2)学生齐声演唱曲一,并配乐进行初步表演尝试。

2、曲二、三

(1)天遂人愿,一条大大的金鱼被老公公的鱼网拖出了海面。

播放音乐:

曲二的音乐以及金鱼被网住的画面。

(2)学生跟着反复播放模仿金鱼做的动作,唱出曲二。

(3)金鱼求老公公放了它,老公公答应了吗?

启发学生:

唱出老公公善良和不求回报的感觉。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第一幕的曲目

二、第二幕贪婪

1、第一场要个木盆(曲四)

(1)对比:

老公公的心地是这样的仁慈,可当他回家后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老婆婆,却听到了不同的想法。

谁能扮演老公公、老婆婆说说他们之间的对话?

引导学生说出老婆婆不快、不满的语气。

体现出老公公老实懦弱的个性。

(2)播放曲四的音乐,学生跟唱曲四,注意#5的音准。

启发学生:

唱出老公公那种出尔反尔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3)全班齐读金鱼的话

引导:

读出金鱼知恩图报,真心祝福的感情。

2、第二场——第四场要新房子——要当女皇(曲五——曲八)

(1)串联过渡

金鱼满足了老婆婆的要求吗?

老婆婆是不是就此得到了满足呢?

她又提出什么新的要求呢?

(2)分组排练

出示曲五、曲六、曲七的唱词。

学生分组为它们设计台词对白,并根据曲四的曲调唱出相同曲调的曲五至曲七。

启发体会老婆婆日益高涨的贪心欲望。

(3)彩排表演

分组按顺序演出老婆婆从要新房子到当女皇的过程。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分配道具;有感情地说出自己编的台词;全组齐声有表情的唱出台词。

(4)故事收场

a、面对这个永远得不到满足的老太婆,好心的金鱼采取了什么行动?

b、老师范唱曲八。

c、学生跟伴奏音乐唱出曲八。

d、启发学生体会金鱼极不愉快和失望透顶的情绪。

三、课堂小结

布置表演任务,各组安排角色扮演及若干道具的准备。

 

第七课快乐的队日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学会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了解新疆的风俗民情,能主动参与新疆歌舞表演,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

2、在听赏《看马戏》时,能感受乐曲所表现的热闹场面并参与表演。

3、能参与他人合作设计一个有意义的小队活动,在参与活动中体验过队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歌曲学唱。

2、体验人们欢庆丰收,载歌载舞的快乐心情,从中受到热爱家乡、劳动的情感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一起外出过一个快乐的队日,请大家根据音乐及老师的动作,猜猜我们将要去哪里?

1、手鼓展示。

介绍乐器以及新疆的风俗人情。

2、跳跳。

看老师的动作,你能学学吗?

3、唱唱。

你还会唱其他的新疆歌曲吗?

二、学唱新歌

1、听听:

播放歌曲《在葡萄架下》。

2、拍拍:

找出出现最多的节奏。

3、练练:

(1)在节奏拍击的基础上进行练唱。

(2)练唱滑音、强音、波音。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唱唱上节课的曲子,重点各记号的表现。

二、学唱歌曲

1、朗读歌曲,说说歌词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跟唱歌曲。

3、划拍学习歌曲旋律。

4、依谱轻声学唱歌词。

三、歌曲表现

1、分析歌曲,体验情绪,激情演唱,师生合作。

2、加入打击乐伴奏。

四、拓展延伸

分组设计小队活动,下节课展示。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在新疆度过了一个愉快的队日。

请同学们设计自己的小队活动。

各小队是怎样设计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谁的最有意义。

二、活动展示

分组展示自己的小队活动。

三、活动总结

第八课长白山下的歌谣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朝鲜民歌《道拉基》和《阿里郎》,感受朝鲜人民的思乡之情,了解他们勤劳、俭朴的个性。

2、能用愉快、风趣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嘿呀》,体验朝鲜民歌“安旦长短”(节奏)的韵律,并能为歌曲伴奏。

3、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本课的各种音乐活动,增加自己对祖国民歌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演唱歌曲《嘿呀》,用“安旦长短”为歌曲伴奏。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我国有哪些名山,你们知道吗?

2、在我国有座长白山,山下住着一群朝鲜族的人们,我们去那儿看看。

二、听长白山的乐曲

1、听赏朝鲜民歌《道拉基》又名《秸梗谣》。

2、对比听赏合唱曲《道拉基》。

3、听管弦乐曲《道拉基》。

4、说说这三种表现形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5、谈谈感受与理解。

三、拍长白山的节奏

1、介绍长鼓。

2、用小鼓拍节奏。

3、说出强弱规律,引出节奏特点:

“安旦长短”。

4、分组自选打击乐器演奏,教师指导。

5、播放歌曲《嘿呀》的旋律,集体用打击乐器和乐打击。

6、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朝鲜族的民歌节奏叫什么?

2、你能哼一哼《道拉基》吗?

二、唱长白山的歌谣

1、播放歌曲《嘿呀》,学生用“安旦长短”伴奏。

2、出示歌谱,集体跟琴轻唱。

3、出示各小节中的“嘿呀”歌词,引导学生用兴奋、愉快的声音学唱“嘿呀”。

4、小组互相学习,依谱唱词。

5、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6、学生评价纠错,教师指导纠正。

7、集体跟琴齐唱。

三、课堂小结

 

第九课可爱的家乡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学会演唱《蓝色的雅特朗》,并能分别参与高、低声部的演唱;能积极参与“唱一唱”的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2、能正确识读

拍号,知道其含义和强弱规律;能随琴哼唱歌曲《蓝色的雅特朗》合唱部分的旋律。

3、能安静地聆听《还乡》,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

4、能随乐跟唱歌曲《故乡的亲人》。

教学重难点:

歌曲的二部合唱。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习

1、播放音乐《刘阳河》。

2、交流:

这是我们家乡的闻名全国、全世界的民歌。

她使我们感受到了可爱的家乡山美、水美、人更美。

3、揭题:

可爱的家乡。

二、创设情境,体验学习

1、听一听《还乡》

(1)介绍作者:

喜多郎。

(2)初听全曲。

(3)复听全曲。

2、唱一唱《家乡美》

(1)分声部学唱。

(2)两部合唱。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家乡美》

二、学唱歌曲《蓝色的雅特朗》

1、音乐知识:

八六拍子

(1)回忆八六拍子的强弱规律。

(2)用击掌表示拍子。

(3)学生用手势感受节拍的韵律感。

2、学唱歌曲

(1)感受旋律;模唱;

(2)学唱旋律

①学唱齐唱部分;

②分声部学唱;

③依琴轻声、完整练唱旋律;

④小组之间合作练习。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演唱歌曲旋律。

二、继续学唱歌曲。

(1)朗读歌词;

(2)轻声分声部演唱;(3)师生合作演唱;

(4)小组合作演唱;(5)全体演唱。

三、听赏与跟唱《故乡的亲人》

四、课堂小结

第十课音乐家贺绿汀

教学目标:

1、在自学或聆听《贺绿汀落水生还记》的过程中,对音乐家贺绿汀的人品有初步的认识。

在听赏和演唱活动中,能对音乐家贺绿汀及作品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在听赏乐曲《嘉陵江上》的活动中,了解音乐作品反映的历史背景和表现的情感。

能在地图上指出嘉陵江和长江的地理位置;能采用伴奏的形式参与《晚会》的听赏活动,感受音乐的气氛;能随乐哼唱《清流》,能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时光一去不回头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了解音乐家贺绿汀先生的生平及部分音乐作品;

2、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晚会》的表现和创编。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牧童短笛》。

二、自由介绍音乐家生平:

1、由学生自由介绍:

出生、经历、时代背景;

2、学生讲小故事;

3、老师或学生讲《贺绿汀落水生还记》;

4、过渡:

作为一名音乐家,我们就不能不说说他的音乐作品。

三、按历史线索介绍贺绿汀先生的作品

1、1903年湘江边出生;

2、1934年《牧童短笛》、《摇篮曲》分别荣获“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一、二等奖;

3、1934年的简介,教师演唱《天涯歌女》。

4、1937年重庆日军侵华引出《游击队歌》

学生聆听《游击队歌》轻快的旋律表现了游击队的什么特点?

5、1934年嘉陵江畔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结合教材聆听《嘉陵江上》。

四、课堂小结

简介作品,布置学生收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你能说说你所了解的贺绿汀吗?

2、汇报收集到关于贺绿汀的作品。

3、布置学唱一两首为下节课的活动做准备。

二、听赏与策划

1、聆听《晚会》。

2、老师简介作品。

3、思考:

这是一场怎样的晚会?

描述一下你想象的热闹场景。

4、策划下节课我们来歌唱贺绿汀的作品,用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表现演唱会热烈气氛。

三、听赏与跟唱《清流》

1、结合教材初听歌曲。

2、随琴哼唱旋律。

3、随音乐唱歌词。

四、课堂小结

准备下节课的演唱会。

 

第三课时

一、宣布“贺绿汀作品演唱会”的开始。

二、学生主持并开展

及时给予评价与指导。

三、活动小结

第十一课冬天的巡礼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听赏乐曲《冬》和歌曲《踏雪寻梅》,熟悉其音乐旋律,能说出或简述乐曲所表现的冬天之美和冬天之乐。

2、能与同学一起用明亮和谐的声音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银色马车从天上来啦》,体验冬天带给人们的欢乐。

3、能与同学合作演奏乐曲《溜冰圆舞曲》,表现冬天与小伙伴一起溜冰的乐趣;认识反复记号,并能在《溜冰圆舞曲》的演奏活动中正确地按反复记号反复。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演唱二声部乐曲《银色马车从天上来啦》。

2、感受与理解音乐,大胆地进行演唱与表现。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冬之景——亭上乐曲《冬》。

1、听一听:

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吗?

为什么?

2、想一想:

闭目聆听乐曲《冬》,想象画面。

3、说一说:

你所听到的乐曲表现的场景。

4、再听一听,说一说

三个乐章分别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

5、唱一唱

引导学生重点听赏乐曲的第二部分,全体同学随音乐哼唱第二乐段音乐主题。

二、冬之乐——听赏与跟唱《踏雪寻梅》

1、听赏歌曲,说说初听感受。

2、随乐学唱歌曲。

3、注意强弱的区分。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冬之礼——学唱歌曲《银色马车从天上来啦》

1、听赏歌曲

学生聆听歌曲,想一想冬爷爷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

2、理解歌词

(1)思考:

冬爷爷有什么愿望?

请大家读一读歌词,并理解体会。

(2)理解:

学生随歌曲旋律,自由朗诵歌词。

(3)讨论:

应该用一种什么心情去朗读歌曲歌词呢?

(欢快而坚定)

(4)朗读:

学生随歌曲旋律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1)视唱旋律;

(2)视唱歌词。

4、学唱歌词第二乐段

(1)分组分声部视唱旋律。

(2)思考旋律的特点。

(3)视唱歌词。

5、演唱全曲

二、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歌

我们听到了冬天的声音,唱出了冬天爷爷的愿望。

这节课我们演奏冬天的舞蹈。

二、演奏《溜冰圆舞曲》

1、用竖笛吹奏主旋律。

2、练习节奏:

唸拍手。

3、用打击乐器进行合奏。

4、介绍认识反复记号。

5、按照反复记号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