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永泰公主墓导游词 精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456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游词永泰公主墓导游词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导游词永泰公主墓导游词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导游词永泰公主墓导游词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导游词永泰公主墓导游词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导游词永泰公主墓导游词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游词永泰公主墓导游词 精品.docx

《导游词永泰公主墓导游词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词永泰公主墓导游词 精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游词永泰公主墓导游词 精品.docx

导游词永泰公主墓导游词精品

永泰公主墓导游词

  篇一:

永泰公主墓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唐代帝王陵墓之冠-乾陵。

  那么在到乾陵之前,我先将乾陵有关概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乾陵位于陕西乾县城北6公里处的梁山上。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两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他们二人既是夫妻,又先后称帝,甚至一度更换国号。

  这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母亲是长孙皇后,因得到舅舅长孙无忌的帮助被选为太子。

  公元649年即位,成为唐朝第三代皇帝。

  因其体弱多病,实权操控在皇后武则天手中。

  高宗在位34年,公元683年病死于洛阳观贞殿,葬于乾陵。

  武则天,名瞾,祖籍山西文水,生于四川广元。

  父亲是个木材商,随李渊起兵反隋。

  唐初,因功被封为工部尚书。

  武则天从小随父母四处奔走,增加了许多见识。

  14岁时,因才貌出众被唐太宗召入宫中,封为才人,赐名媚娘。

  因为其与皇太子李治早有接触,太宗死后,她到感业寺做起了尼姑。

  高宗即位不久,便将她从感业寺迎回宫中,封为昭仪。

  武则天使用手段害死了萧淑妃和王皇后,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

  从此,她开始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开始,朝廷大事几乎全由武则天裁决,朝臣称高宗和武则天为二圣,实际上掌握最高权力的是武则天。

  高宗死后,武则天先后废中宗、睿宗、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继承了“贞观之治”开启了“开元盛世”,不愧为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

  公元705年,她传位于中宗李显,不久因病死于洛阳上阳宫。

  临终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次年5月,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因李治尊号为“大圣天皇”,武则天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后”。

  二人尊号中都有“天”。

  在《易经八卦》中,乾为天。

  陵址又正好位于唐京都长安西北,即八卦之乾方,因此称其陵园为乾陵。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保存较为完整的陵墓之一,也是唐代因山为陵的典型。

  据考证,乾陵陵园是仿唐长安的模式而建,由宫城、内城和外廓城之分。

  墓室置于宫城中心。

  象征皇权至高无上。

  内城四面各有一门,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由于时间久远,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门外。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司马道。

  在古代,帝王生前的专用道路叫御道。

  帝王死后,专为其修的道路称为“神道”,也叫司马道。

  参观的路上我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乾陵位于梁山上。

  梁山三峰耸立,以北峰为最高,海拔10479米,呈圆锥形。

  南二峰两峰东西对峙,峰顶各有土阙一座。

  如果从远处眺望乾陵,您会惊奇的发现,乾陵恰似一位睡美人,悠闲而肃穆地躺卧于天地之间。

  高耸的北峰是她微微抬起的头颅,端庄美丽,北峰上苍翠欲滴的松柏是她秀美的长发,舒展飘逸;司马道是她的玉颈,笔直圆润;南峰是她的胸脯,挺拔柔美;起伏的峰峦是她微突的腹部和舒展的双腿,与朦胧缥缈之中伸向一望无际的远方。

  只有这时,您才会赞不绝口的感叹这座源自山体造就的陵墓,竟是如此机巧的与她的墓主人联系在一起,成为这位女皇的绝妙象征,真可谓巧夺天工,惟妙惟肖。

  我们眼前这对石柱称为华表。

  这种建筑起源于远古,最初作为路标,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为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

  乾陵华表高8米,由圆石、仰盆莲花顶座、八菱形柱身、覆盖莲花座、双层方形基座五部分组成。

  莲花冰清玉洁,是佛门“善”的象征。

  唐代崇佛,又因莲与邻谐音,所以又象征佛以慈悲为怀,肩负普度众生的大任。

  因此,华表上下皆刻有莲花,其顶端的圆石,象征着天降甘露,如意吉祥之意。

  这对华表巍然屹立于司马道最前端是作为陵墓的象征,后统洋洋百余件巨型石雕,衬托出乾陵庄严肃穆的神圣气氛。

  华表北面是一对栩栩如生的翼马。

  他们目视远方,肢体强健,昂首挺胸,两侧的翅膀好似一朵朵彩云,有腾云驾雾,空中飞奔之势,富于浪漫神奇色彩,真可谓:

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这两匹翼马都属于波斯马,外形虽相似,风格却不同。

  西边的翼马轮廓爽朗,棱角分明。

  而东边的流畅优美,圆润柔和。

  翼马又叫天马,自古以来,人们就将它当作瑞兽看待,马长翅膀是一种想象的兽类形象。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这一对鸵鸟。

  腿长颈细,翩翩起舞,工匠们采用了高浮雕的手法,只用了淡淡的几刀,就将鸵鸟的形象勾勒得活灵活现。

  鸵鸟历经千余年风雨侵蚀,苔藓遍布,斑痕点点,更显得古朴粗犷,憨拙可爱。

  可能大家要问了:

为什么这里要放置鸵鸟呢?

我们知道,中国自汉、唐以来,特别是唐朝,与西域诸国的友好交往相当频繁,他们多次赠送鸵鸟到长安。

  这对石雕艺术品,是唐代中国与异域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写照。

  鸵鸟之上,有五对石马与牵马之人,他们均采用了圆雕,而他们的设置既是皇宫仪仗队伍的象征,又是唐朝皇帝文治武功的象征。

  接下来,我们看到十对护陵翁仲石人,高4米,重达数十吨,他们高大魁伟,头戴冠,高额粗颈,宽袍大袖,双手柱剑,并足恭立,目视前方,威严地守卫着陵园中的主人。

  在朱雀门外的西阙楼前,是《述圣记碑》。

  这是安葬高宗李治时,武则天为他立的功德碑。

  碑文由武则天撰写,中宗李显书,8000余字,内容是歌颂高宗的文治武功,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碑高63米,重896吨,由七块巨石组成,因此也称为“七节碑”,象征七曜,七曜是古人认为构成世界的七种基本物质:

日、月、金、木、水、火、土。

  七节碑寓意唐高宗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普照天下,光耀千秋。

  与《述圣记碑》遥遥相望的是《无字碑》。

  她高大雄伟,闻名于世。

  整个碑用一块巨石雕成,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988吨,碑首刻8条蟠龙,碑身两侧各刻有冉冉腾飞的升龙图一副,龙腾若翔,栩栩如生。

  龙首上有一振翅欲飞的金凤凰,出神入化,形象逼真,令人叹为观止。

  碑座阳面正中刻有狮马图,雄狮昂首怒目,十分威严,骏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

  此碑初立时未刻一字,故名“无字碑”。

  关于它的由来,历来说法很多:

一说表示武则天功高德大,取《论语》“民无得而名焉”之意;一说:

武则天雍容大度,立下此碑,供后人评说自己;一说:

此碑乃中宗李显所立,他既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背自己的心意去恭维她,又不愿意以儿子的身份对自己的母亲提出非议,故而立下此碑。

  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

  宋金以后,开始有人在“无字碑”上刻字,从此,无字碑成了有字碑。

  其中最珍贵的是用女真文字题写,旁有汉字翻译的《郎君行记》,女真文字早已绝迹,这段文字,为我们研究女真族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两通石碑的北边是61尊王宾石像,是武则天为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下令刻立的。

  石像身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蹬皮靴,背后刻有国名,姓名和官职。

  如今,石像头部均被毁,背后的文字也磨灭不清,只有两尊石像背后字迹比较清晰,从字迹分析,一人来自今天的阿富汗,另一人来自今天的伊朗。

  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咏诗曰:

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

  再往北就是梁山主峰-北峰。

  在北峰的半腰处,有一形交叉小道,这就是乾陵地宫的出入口所在地。

  地宫隧道长631米,宽39米,全部用石条填砌,石条间用铁水浇灌,异常坚固。

  据考证,乾陵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唐代帝王陵墓,“地下宝藏无恙否?

盛唐文物好探寻”据考古专家勘测,乾陵地宫中藏有大量的稀世珍宝,金银珠玉,锦帛绸缎,典籍字画,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由于诸多原因,乾陵地宫至今尚不能发觉,有朝一日乾陵地宫开启,幽宫里保存千年的稀世珍宝将重现天日,到那时将会出现世界的又一大奇迹。

  参观完乾陵,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它的陪葬墓。

  乾陵共有17座陪葬墓,比较著名的有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等。

  永泰公主为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死时仅17岁,中宗李显即位后,追封为永泰公主,并与其丈夫武延基合葬于乾陵北原,陪葬乾陵。

  懿德太子为中宗长篇二:

永泰公主墓永泰公主墓永泰公主名李仙蕙,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中宗李显的第七女,嫁于武则天的侄孙附马都尉武延基,公元701年,死于洛阳,年仅17岁。

  后与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永泰公主墓概况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发掘,这是解放以来发掘的唐墓中最大的一座。

  墓的四周有围墙,围墙南北长275米,东西长220米。

  墓区总面积为6050平方米。

  南门外排列着石狮一对、石人两对、华表一对,具有陵的规模。

  墓冢封土为覆斗形,高14米,每边长56米。

  墓为斜坡土洞砖室墓,全墓由墓道、五个过洞、六个天井、俑道、八个便房和前后墓室组成,象征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

  墓道全长87。

  5米,宽3。

  9米,墓室深16。

  7米。

  永泰公主墓曾被盗过,时间大概在五代或宋初。

  发掘时,在第六天井附近发现了一个盗洞,盗洞口有一副骨架,骨架旁边有一把铁斧,四周还散落有金、玉饰。

  估计是一伙盗贼为了能分得赃物,就毫不留情地把仍在洞内的最后一个同伙砍死。

  永泰公主墓被盗,石棺内的尸骨由于上千年地下水的浸泡已经残缺不全,并且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全部丢失,但仍出土了壁画、陶俑、木俑、三彩俑、金、玉、铜器等珍贵文物计1000余件。

  特别是三彩俑、造型精致、色彩鲜艳,文饰奇特,反映了唐代高度发展的陶瓷工艺水平。

  永泰公主墓壁画简介永泰公主墓的壁画是此墓最亮点。

  墓内壁画丰富多彩,墓道、过洞、甬道和墓室顶部都有壁画,主要为宫廷仪仗队、天体图、宫女图等。

  墓道壁画:

墓道两则壁画画有巨大的青龙、白虎和身穿紫、红、绿战袍,头戴幞巾、腰佩贴金宝剑的武士,最后两个牵着彩色马。

  他们排列在阙楼和六戟兵器架前,组成威严的仪仗队。

  中间为男女各半的侍从。

  墓室壁画:

前墓室象征客厅,壁画以着华丽服装的侍女为主。

  这些手中拿着各种生活用品的侍女体态丰盈,神态各异,有的似乎在悄声细语,有的似乎在点头赞许,有的则在环顾四周,他们仿佛正行进在路上,准备去侍奉主人,是唐墓壁画中的杰作。

  后墓室墓顶画有天象图:

东边是象征太阳的三足金鸟;西边是象征月亮的玉兔;中间是银河,满天星斗,颗颗在天体中都有固定的位置。

  这充分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天文学。

  石椁壁画:

后墓室中放置有一具石椁,石壁上线刻着15幅画面的仕女人物画,其造型之美,实为罕见。

  在这些人物中,有的上着披贴、下穿长裙;有的身着男装;有的身穿长褂,腰束锦带,带上缀有荷包;有的脚穿如意鞋;有的身着短袄长裙?

?

或捧壶,或托盘,或弄花,或拱手,或对话等等,所有这一切均展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情景。

  此外,石椁两扇门的顶部,还刻着一对鸳鸯,张开羽翼,相向飞舞,象征着墓内主人夫妻恩爱。

  这些画刻画姿态生动,线条流畅,刻工熟练,是唐壁画中的精品。

  由于千余年来雨水带着泥沙顺盗洞而下,使许多精美的壁画都遭到了破坏,实为可惜,但现在保留的这些足可以让我们一饱眼福了永泰公主死因之谜永泰公主,香魂依依;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生于帝王之家,唐中宗李显之女,武则天之孙女;喜荣华正好,年仅妙龄十之有七;恨无常早降,祸起萧墙一命归西。

  生之尊贵,葬之显赫,死因神秘。

  不错,永泰公主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

  仅仅活了十七年的她,死后却享尽荣华。

  这个与众不同的公主的哀与荣,使人沉浸在历史的迷雾中。

  据两唐书、《资治通鉴》记载,永泰公主与其夫武延基(武则天之侄孙)及其兄懿德太子李重润等,由于不满得幸于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胡作非为,私下议论,触怒了武则天,所以招致杀身之祸,于大足元年(701)九月壬申被逼令自杀。

  可《永泰公主墓志铭》中对永泰公主的死因的描述与史书所说全然不同。

  从墓志铭中“自蛟丧雄愕,鸾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来看,是隐喻武延基被杀,永泰公主为他守寡而孤独地生活着,并未同罹其害。

  另有言:

“(永泰公主)珠胎毁月,怨十里之无香,琼萼调春,忿双童之秘药。

  女娥**曲,重碧烟而忽去。

  弄玉萧声,入彩云而不返。

  呜呼哀哉!

以大足元年九月四日薨,春秋十有七。

  ”这就清楚地告诉人们,永泰公主不是武则天直接害死的,而是由于怀孕患病致死。

  在我看来,永泰难产是事实的,考古学家通过拼对化验骨骼也已证实她的骨骼确实纤细柔弱,尚未发育成熟,生育对她确实是有一定困难的。

  但是即便如此,永泰的死也一定和武则天有关系。

  感言看永泰公主墓,怀揣思索,静静地走进一个唐朝公主的梦。

  当走出时,我才发现原来所谓的繁华和容颜,对于时间,只是空虚和斑驳,远没有现实中几声蛐蛐的鸣叫,听的动心。

  无论是郡主,还是公主,无论是墓,还是陵,十七岁的李仙蕙都不会知道了,而对于年仅十七岁的少女李仙惠而言,她最大的要求只不过是与丈夫在一起,与兄弟姐妹在一起,开开心心,生几个儿女,自由地说话,诗意地生活。

  可是她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一切。

  生前无比凄清,死后无比荣华,这地下天上的巨大差异,除了叫活着的人看看外,除了给中宗李显些许安慰外,十七岁少女李仙惠,她能感受得到吗?

她快乐吗?

扫开随着历史的灰尘,摒尽远去的鼓噪声,千年之后,我们似乎仍能看到,李显作为父亲暗淡哀伤的心情。

  历史,过去的也罢,现在的也罢,且让它去。

  我们生活着,就是要学会给自己快乐。

  快乐是最终的追求和理想的目标,除此之外的其他都是次要的。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积极的努力奋发,在奋发的过程中享受付出的喜悦,也为将来享受舒适的快乐而积累资本。

  人不可以甘于平庸,但人可以甘于普通。

  皇亲国戚金波粒,冷酷无常索香魂。

  寻常百姓粗茶淡,挚爱亲情享天伦。

  这就是十七岁少女李仙惠最终给我们的一点启示吧。

  篇三:

乾陵和永泰公主墓乾陵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

  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

  气势雄伟壮观。

  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

  在1961年3月4日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中。

  梁山作为乾陵所在的主体,属于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

  可见乾陵建造工程浩大,也是其后期保护较完好的原因之一。

  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

  勘探表明:

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

  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

  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

  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

  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

  在乾陵,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以下三个事物:

无字碑、述圣纪碑和61尊无头石像又称为“六十一番臣像”。

  无字碑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武则天无字碑,它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约有100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

  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

  无字碑北靠东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雕刻精美,不愧为历代群碑之冠。

  武则天精心设计并树立的这块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不仅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人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丰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无字碑在无数人眼中不仅是乾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

  无字碑上无字的原因出现了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宋金以后,开始有游人题字于碑,使无字碑成为有字碑。

  再历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渐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

  但由于年代久远,前人后人无法沟通、协调和照应,历代题字鸡零狗碎,毫无章法,。

  其中惟有1135年《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这是用女真文字刻写的,旁边还有汉字译文。

  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此,碑上的文字成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述圣纪碑述圣纪碑,位于司马道西侧,与无字碑相对,是武则天亲撰、其子中宗李显书丹,为高宗歌功颂德的一通功德碑,北距西阙865米。

  碑为方形,顶、身、座共七节,表示日、月、金、木、水、火、土,寓意李治的文治武功光照天下,故又称“七节碑”。

  碑高753米,每边宽186米,重约896吨。

  顶部为庑殿式,屋檐四角雕刻一力士石像,檐雕斗拱中间为五节碑身,下为碑座,各部分用榫卯相接。

  初建有碑亭,碑亭建筑基址呈方形,南北1880米,东西1885米,但碑亭早已不存在了。

  述圣纪碑记述高宗文治武功之意,此碑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

  碑身五节除第一块和四块无字外,其余三块的正面及东西两侧均刻有字。

  碑正面碑文,文为骈体文,原文46行,行约120字,共约6000字,皆楷书,每个字笔画间都“填以金屑”,闪闪发光,照耀陵园。

  后因天长日久,金屑自然脱落,文字也大多剥蚀,仅第一、二、五石存留的1500多字还依稀可辨。

  无头石像无头石像即“六十一番臣像”位于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

  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

  这些石人残像高在米至米之间,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人们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

  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领紫袖的。

  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

  但最为奇怪的是,这些石像都是没有脑袋的,这就让人产生了许多的疑问,为什么乾陵会用这些没有头的石像守陵呢?

如果你仔细观察它们,会发现从这些人的脖子上可以看出石像的头被砸掉的痕迹。

  那么,这些石像的头部失踪是人为的呢,还是天灾呢?

关于石像没有脑袋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就是,这些石像的头部是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

  在明朝初期,有个外国使节到乾陵去游玩,发现自己的祖先竟然被立在这里给唐朝的皇帝守陵,觉得既有损国格,也有辱于人格,自尊心受到了强大的损害,篇二:

永泰公主墓导游词永泰公主墓导游词永泰公主墓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

  1960年至1962年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掘最大的一座唐代女性墓葬。

  经过修复和整理,从1965年起正式对外开放。

  整座墓坐北朝南,南北全长875米,宽39米,最深处距地面167米。

  它的结构保持了原始的土洞、斜坡、砖室的形制。

  由1条墓道、5个过洞、6个天井、8个便房、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组成。

  这样复杂的结构形式,象征着这位雍容高贵的公主生前安居的深宫大殿。

  阴间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封建贵族生前过着骄奢淫逸的寄生生活,死后还要把这一套搬入阴间,幻想在幽冥世界继续享受,因此在修筑墓葬时就依照生前的住宅修建陵墓。

  如果把墓葬内部结构看作是墓主人生前住宅的话,那么,后室就是居住的殿堂,前墓室象征嫔妃起居的内殿,甬道表示宫殿的长廊,天井是重重院落,便房是宫殿的厢房或侧室,过洞则是居室中的通道。

  永泰公主墓虽然早年已经被盗,但出土各类文物仍高达1000多件,尤其是墓室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时代感强烈,是难得的一批绘画作品。

  墓道如隧洞,向下斜坡形延伸,进入墓道,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地下画廊,左青龙、右白虎飞腾于流云中,在墓道里不但表示吉祥,而且表示方位。

  中国古代有"四神"之说,即《永泰公主墓导游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