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资料教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315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8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管廊资料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综合管廊资料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综合管廊资料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综合管廊资料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综合管廊资料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管廊资料教材.docx

《综合管廊资料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管廊资料教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管廊资料教材.docx

综合管廊资料教材

  1新城区:

综合管沟为未来节能

一条管沟集中三类管线,超10家管线单位共用,既节约城市发展空间,又避免“拉链路”,以及重复建设带来的能耗,这成为新城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实际上,在建的中心组团新城区,不仅有综合管沟这样的大动作,更有公交车站将采用太阳能供电等诸多节能降耗的细节措施。

  综合管沟根治“拉链路”

  日前,当记者来到新城区启动区建设工地时,综合管沟建设已完成了工程结构建设,进入管线进沟工程阶段。

  综合管沟大致高近3米、宽3米多。

尽管分区域建设了支架,但仍有足够空间供人行走其中,并且每隔200米就有一个投料口,方便技术人员进入管沟内检修。

同行的新城办技术部部长李钦祥工程师说,首期建成的地下综合管沟,已覆盖整个新城区的启动区范围。

9.73公里的环状综合管沟里将聚集供水、供电、通讯三大类管线,涉及超过10家管线单位。

  相信许多人都目睹过这样的场景:

一条好好的马路,今天有人在路面上“开膛破肚”,铺设管线。

好不容易工程完工,马路恢复原状。

不料没几天,又有新的单位开挖路面,铺设管道……

  未来,在新城区,由于管线都集中到综合管沟中来,未来管线的铺设、维修将不需要再开挖路面就可进行。

这不但能有效避免由于铺设和维修地下管线而需要频繁挖掘道路,让市民免受道路开挖之苦,更可以避免与“拉链路”相伴而生的重复建设带来的能源等资源浪费。

  而除了能为未来“节能”以外,综合管沟的建设还有另一大好处,那就是为未来城市发展节约地下空间。

  从原来10多家管线单位各自为政,到这些管线全部进综合管沟集中管理,其中的便利与节约显而易见。

而新城工地的工程师们则一直强调一个事实:

综合管沟的建设,是从无序地使用地下空间资源到协调有序,达到资源共享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社会化、集约化的有效举措。

这在国内其他城市也并不多见!

  细节处不忘节能降耗

  当然,除了综合管沟这样后期社会效益显著的大工程外,新城区建设中的节能降耗工作更多地是从细节着手。

例如——未来的新城区公交车站,计划采用太阳能装置,以满足自身照明需要;未来的人行道地面铺设,将摒弃采用大理石的传统做法,转而采用环保透水砖,以此达到更好地涵养水分,节约绿化用水等目的;整个新城区的道路照明系统,也将采用系统节能管理等等。

  在工程师李钦祥等新城区建设者们心里,细节也是关键!

一座城市的现代化,并不是高楼大厦的代名词,而是科学地利用每一个细节的资源。

  “如透水砖,不仅成本要比大理石降低三分之二,其透水的特性,还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自然水,就算其成效只足以让绿化带每星期少开一次洒水系统,那也是一种节约!

为了适应未来发展需要,中关村采用综合管沟系统,一次性投资,将给水、电力、电讯、燃气、热力等管线进入综合管沟,其优点在于:

综合管沟随一级土地开发一次性施工完成,杜绝城市基础设施各专业单位在增设和维修地下管线时反复挖填道路造成的浪费,降低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总体费用;避免了由于开挖道路而造成的妨碍交通、影响城市景观等问题,保持路面的完整美观,保护了城市

采用综合管沟后,各种管线可以布置的更紧凑、更合理,可以有效地节省城市空间。

采用综合管沟,有利于将城市空中的电力电缆、邮电通讯电缆、道路照明电缆等缆线和杆柱转入地下,可以大大改善城市景观;

欧洲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先进地区,特别是在市政设施和公共建筑方面更是如此。

共同沟的发源地就在欧洲,早在1833年法国巴黎开始有系统规划排水网络的同时,就开始兴建共同沟。

1861年,英国伦敦修造了宽12英尺、高7.6英尺的共同沟。

1890年,德国也开始在汉堡建造共同沟。

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地下有共同沟30公里长。

俄罗斯的地下共同沟也相当发达,莫斯科地下有130公里长的共同沟,除煤气管外,各种管线均有,只是截面较小(2mx2m),内部通风条件也较差。

  日本国土狭小,城市用地紧张,因而更加注重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共同沟在日本开始兴建于1958年。

1963年,日本颁布了《共同沟实施法》,并在1991年成立了专门的共同沟管理部门,负责推动共同沟的建设工作。

到1981年末,日本全国共同沟总长约156.6公里,按照规划,到21世纪初,将达到526公里。

  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虽然国土辽阔,但因城市高度集中,城市公共空间用地矛盾仍十分尖锐。

美国纽约市的大型供水系统,完全布置在地下岩层的共同沟中。

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市,也有很发达的地下共同沟系统。

  二、国内共同沟发展概况

  1958年,北京在天安门广场的地下敷设了一条长1076米的共同沟。

1977年配合"毛主席纪念堂"施工,又敷设了一条长500米的共同沟。

此外,大同市自1979年开始,在九座新建的道路交叉口都敷设了共同沟。

  1994年底,上海浦东新区初步建成了国内第一条规模较大、距离较长的共同沟。

该共同沟全长11.125公里,埋设在路两侧的人行道之下,沟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横断面形状为矩形,由燃气室和电力室两部分组成。

共同沟还建造了相当齐全的安全配套设施,并建成了中央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显示系统。

  近两年,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热潮,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开始着手共同沟建设的试验。

如2001年,在济南市泉城路改建过程中,济南市下定决心上马共同沟工程。

整个工程分南北两条,分别宽3.4米、高2.75米和宽3.75米、高2.75米,内设监控、消防、通风、排水系统,地下还将建设主控室,系统由地下主控室控制。

2000年12月19日,杭州市专门召开了"关于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城市地下管线(共同沟)建设管理"的专题会议,开始着手研究用市场机制开发建设杭州城市地下管线共同沟的可行性。

浙江省的嘉兴市在开发秀洲新区过程中,也提出了建设共同沟的工作计划。

2002年,福建省漳州市也准备兴建一条长越65公里共同沟工程。

  在我国,台湾省已经建成了比较发达的共同沟网络,并先后制定了《共同管道法》、《共同管道法施行细则》、《共同建设管线基金收支保管及运用办法》、《共同沟建设及管理经费分摊办法》等多个法规及条例,推动共同沟的建设。

  三、国内外共同沟建设常用的三种形式

  

(1)干线共同沟

  特点:

干线共同沟一般设置于道路中央下方,负责向支线共同沟提供配送服务,主要收容的管线为通信、有线电视、电力、燃气、自来水等,也有的干线共同沟将雨、污水系统纳入。

其特点为结构断面尺寸大、覆土深、系统稳定且输送量大,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维修及检测要求高。

  

(2)支线共同沟

  特点:

支线共同沟为干线共同沟和终端用户之间相联系的通道,一般设于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下,主要收容的管线为通信、有线电视、电力、燃气、自来水等直接服务的管线,结构断面以矩形居多。

其特点为有效断面较小,施工费用较少,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

  (3)缆线共同沟

  特点:

缆线共同沟一般埋设在人行道下,其纳入的管线有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等,管线直接供应各终端用户。

其特点为空间断面较小,埋深浅,建设施工费用较少,不设有通风、监控等设备,在维护及管理上较为简单。

  四、安亭新镇共同沟工程

  市住宅局会同嘉定区政府,通过共同沟工程设计方案国际招标和专家评审,结合安亭新镇总体规划,考虑到环线道路和纬二路及其延伸段为宽40米路幅的交通主干道,各类市政设施管线布置最多,同时也是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

因此,拟实施"一环加一线"总长约6公里的共同沟系统,服务安亭新镇一期2.5平方公里范围。

纬二路及其延伸段一条直线共同沟长约2.3公里,主要服务护城河内区域。

环线道路共同沟长约3.7公里,主要服务护城河外部分区域。

  

(1)推荐系统方案管线布置及主要工程内容

  共同沟容纳的管线

  共同沟拟建设在道路一侧人行道下。

共同沟内敷设的管线有上水管、优质

水输配水管、电力电缆、通讯电缆和有线电视电缆。

燃气管以单独设置沟槽形式纳入共同沟。

  共同沟附属工程

  共同沟附属工程包括消防系统、排水系统、电气系统、信息检测与控制系统、通风系统、共同沟出入口及进料口等。

  共同沟中心控制室

  为了便于今后共同沟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和监控,需建设共同沟中心控制室,内设共同沟运行管理机构及仪表监测和控制中心,对共同沟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同时考虑建设一段可由中心控制室直达的参观段。

  五、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共同沟的建设,是一项初期投资规模较大的市政配套项目。

目前,我国在共同沟建设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作为结合安亭新共同沟设计及建设的依据。

因而,通过本课题的系统研究,在参照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关于共同沟设计标准及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镇共同沟的具体实施,率先在我国提出共同沟的合理建设标准,为共同沟的建设提供工程优化依据,从而能较大限度地节约工程投资。

  

(2)社会效益: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腾飞的龙头,人均GDP在"十五"期间将达到7500美元,并会以更高的标准来推进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率先实现现代化。

为了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和交通拥挤的矛盾,实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城市道路地下空间,就显得日益重要。

共同沟作为地下管线综合利用的形式之一,将市政管线紧凑合理地布置在共同沟中,有效利用了道路地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同时也提高了各种管线抵御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保证了社会生产的安全运行及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3)环境效益:

  随着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的景观及居住区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优美的城市环境,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共同沟的建设消除了城市道路上电线杆林立、架空线蛛网密布的视觉污染,减少了架空管线与绿化的矛盾,并有效地消除了地下管线因维修、扩容而造成的道路重复开挖。

在安亭共同沟的建设过程中,将推荐合理的系统布局和经济美观的结构形式,以达到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为城市整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并对改善城市空间、优化功能环境提供有益的帮助。

2共同沟建设中电气技术难点的探讨

1、引言

  所谓共同沟(城市综合管沟)是指将两种以上的城市管线集中设置于同一人工空间中,所形成的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共同沟以铺设城市生命线设施,不但可以减少对城市道路的反复开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对城市正常交通秩序的巨大冲击,并且可以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

根据日本阪神地震的防灾抗灾经验说明,共同沟对于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共同沟的建设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趋势和潮流,如东京、莫斯科、巴黎等国际著名大都市都建有数百公里长的共同沟,我国上海市也在浦东新区的商业干道张杨路建成了国内第一条现代化的共同沟,随后,上海又建设了嘉定区安亭新镇共同沟,深圳市建设了大梅沙—盐田坳共同沟隧道,国内其它一些城市也在建设不同规模的共同沟。

虽然发达国家的共同沟建设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加之国家尚无专门的设计规范,所以对于共同沟建设中的一些技术难点,为提出符合我国实情的解决方案,需要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主要讨论电力与通信缆线共沟时的相互干扰问题以及电力事故灾害的防护对策及改善措施。

2、电力与通信缆线的相互干扰问题

   一般而言,共同沟中总是收容电力与通信电缆,由于传统的通信电缆大多为同轴电缆,所以按照传统的认识和作法,因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电磁干扰。

我国的相关设计规范规定,两者不能共同铺设,既使要共同铺设,又必须保持一定的净距。

如果按此规范的要求达到共同沟的横断面设计,必将极大地增加共同沟的横断面尺寸,导致造价的上升并引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作为信息传输载体的介质,已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光缆,而材料的革命,彻底解决了两者的共同问题,即信息管线介质为光缆时,两者间的相互干扰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无需采取特殊的技术措施,就可以共同铺设。

从总体而言,以光缆作为信息传输的物质载体,已成为21世纪信息革命的趋势和潮流,但完全普及还需时日。

   当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信息传输的物质载体时,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消除电力与通信电缆间的电磁干扰问题。

共同沟内通信线路最易遭受电磁干扰,因为一方面通信属于弱电信号系统,对杂散信号的限制最为严格,另一方面电力与通信线路往往需长距离的并行,会累积电磁感应电压。

但共同沟内电力、通信共沟是必然趋势,因为电力、通信共沟一者可减少内部空间,节省投资,二者便于管理。

因此首先必须解决电力系统对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

  电磁干扰来自于磁场的纵向感应电压,此电压与负载电流、互感阻抗、不平衡率、电力电缆屏蔽系数、通信电缆屏蔽系数及背景磁场屏蔽等成正比,每项的减少将减少磁场的纵向感应电压,其中负载电流及不平衡率决定于用电状况,本研究已考虑其最大值,无法通过共同沟的规划改善,其余各项可通过电缆布置及加强屏蔽等措施加以改善,说明如下:

2.1电缆布置策略

电缆布置影响各电缆相互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将影响互感阻抗,互感阻抗有零序互感阻抗和正序互感阻抗。

若距离变大,则零序互感阻抗变小,有助于减少干扰;正序互感阻抗取决于各相电力电缆与被干扰线路距离的比值,此比值愈接近于1即被干扰线路与每相电力电缆愈等距离,则干扰愈小,若完全等距离(比值为1),则无正(负)序互感阻抗。

因此,“最大距离”与“等距离”是电缆布置的两大原则,其措施如下:

(1)电力电缆与弱电(60V以下)系统线路(特别是通信线路)应尽可能维持最大距离。

(2)同回路的各条电力电缆线应紧靠配置。

(3)三相电缆采用正三角形配置。

(4)同回路所有带电导线缠绕或完全换位。

(5)尽可能采用多芯电力电缆,将同回路所有相导体、中性导体及接地线容纳在同一条电缆内。

以上

(1)

(2)两项是基本措施,是必须要实施的项目,(3)至(5)项当有必要时择一实施,即当通信与电力电缆长距离平行,且平行长度超过一定值时才有必要实施,对于非多重系统接地的电力电缆(一般低压、35KV及110KV),只要实施(3)至(5)中的一项,可完全免除干扰忧虑。

2.2加强屏蔽措施

增设各种导体,可改善磁场屏蔽效果,其原理主要是产生感应电流磁场以抵消部分干扰源磁场。

    通常情况是增设三相屏蔽导体,屏蔽导体互连且多重接地,此时磁场感应屏蔽作用相当显著。

理论和实践证明,在三相电力系统中增加互连且多重接地的屏蔽导体来改善磁场屏蔽效果的措施是可行的,这可从干扰者(电力电缆),被干扰者(通信电缆)及背景环境(共同沟结构)三方面来实施:

2.2.1电力电缆加强屏蔽的措施

(1)屏蔽层或中性导体直接并联导体,且互连多重接地。

(2)使用导体材料(金属材料)做电流架或电缆槽,此金属架(槽)必须在纵方向电性连接良好且实施多重接地。

2.2.2通信光缆加强屏蔽的措施

(1)增加专用屏蔽导线,此导线应多重接地。

(2)同2.2.1项的

(2)款。

2.2.3共同沟结构屏蔽措施

(1)沟体结构钢筋做良好的电性连接,使用焊接或熔接技术,连接沟体钢筋。

尤其在纵方向的主钢筋应实施此种连接。

(2)预埋接地导线,可使用裸铜线埋设于沟体底部,一方面做屏蔽导体,一方面提供各种接地连接,效果最为显著。

   以上各项措施配合现场需要实施,基本上管道长度超过干扰安全长度时,才有必要择一实施;只有沟体结构的屏蔽措施,只要有22KV以上的高压电缆时就应实施。

3、电力事故灾害的防护对策及改善措施 

  共同沟内的电力事故,主要是指接地故障造成的人员及其他管线伤害的问题,至于电缆纵向感应电压所造成的端末设备障碍问题,因其安全长度大于干扰安全长度,故在解决干扰问题时即可同时解决本问题,且电缆接地措施可免除纵向感应电压对人员的接触电压伤害,故电力事故灾害的防护措施应以防范接地故障相关问题为重点,主要包括:

  

(1)人员安全的防护;

  

(2)高压闪络及爆裂的防护;

  (3)漏电的防护。

针对这些问题的防护策略及措施说明如下:

3.1人员安全的防护

对人员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这两种电压皆因较大的地电流导致共同沟内各处均可能有电位差的存在,一旦此电位差出现在人员手足之间则可能造成接触电压伤害,而若出现在双足之间则可能造成跨步电压的伤害。

防止此事故发生可由减少地电流、消除电位差及加强绝缘三方面进行,前者是通过各种“地电流的疏导措施”减少接地故障电流流入沟内结构物,消除电位差的做法是使人员与接触物之间加强绝缘阻抗以阻止电流流入人体造成伤害,具体说明如下:

3.1.1地电流疏导措施

   接地故障电流必须流回电源端(变压器室),此流回的路径(回路)若经过地中或地面,则人员亦受伤害。

因此,若能减少流入地中的电流量,则可增进人员的安全,其措施是加强电力电缆对接地故障电流分流的能力,通过各种导体与电缆中性导体、屏蔽导体铠装导体管的并联,即可加强分流能力,而消除电磁干扰中的加强屏蔽措施正合乎此项要求,即可同时减少干扰并增进安全。

3.1.2同电位措施

(1)作场所妥善接地配置

  在人员施工时有可能出现高电位差的地方增设接地网(或铺金属板),并将此接地网或金属板与高压电缆屏蔽导体、中性导体、管沟墙壁钢筋、通信光缆屏蔽导体及其他各种金属管线的接地导体互连,形成同电位,人员工作场所的接地电阻亦应尽量降低。

(2)人员穿导电衣裤、手套及鞋

施工人员穿着互连性好的导电衣裤及手套和导电鞋则可维持身体各部位同电位,当接地故障发生时,电流流过导电衣裤形成的回路,不经过人体可确保人身安全,但此项措施不能影响施工。

3.1.3加强绝缘措施

在可能出现高电位差的位置通过加强绝缘,可使流入人体的电流减少,而增强人员的耐压能力,其措施如下:

(1)工作场所加强绝缘措施

在高危险场所铺设绝缘材料(例如塑胶地板)可大量增加接触电阻而提高人员对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耐受度。

(2)穿绝缘鞋及手套措施

  此亦可增加接触电阻,提高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耐受度,通常只要穿绝缘鞋和戴绝缘手套,即可确保人员安全。

3.2高压闪络及爆裂的防护对策

   高压电缆绝缘破坏时,造成接地故障,有大电流及高压存在,高压可能会对邻近其它管线产生闪络(Flashover)并可能产生高热而出现爆裂现象,此可能破坏邻近管线。

可按下列措施避免或减少破坏:

(1)与高压电缆拉大距离;

(2)用防爆隔板隔开高压电缆与其他管线;

(3)高压电缆使用专用管线槽;

(4)采用分室配置,将高压电缆与其他管线隔开;

(5)上列措施基本上是针对60KV以上的电缆提出,但较安全的评估原则是35KV以上的高压即应考虑择一实施。

3.3漏电保护

   漏电现象基本上是一种高阻抗接地故障,因电流不大,不易由电力系统的断路器切离,故往往使漏电持续存在而不知,一旦人员碰触即造成伤害,防范漏电伤害应由下列几项措施来加以弥补:

(1)警示标志措施

   在有高压电缆的场所应明确标示其位置及各种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2)安装漏电探测器和报警器

   在人员进出和施工场所装设漏电探测器和报警器,一旦有漏电即可进行处理。

(3)加强维护检查

  施工前的漏电检测,接地检查及环境维护工作,如积水排除、防止动物进入沟内等皆可进一步加强漏电保护。

4.结束语

  电力、通信管线共沟的共敷问题是共同沟建设中的一个难题,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几段共同沟,几乎都没有把电力、通信管线共沟敷设,因为其电磁干扰问题难以解决。

受深圳市国土规划局委托,笔者于2001年做了《深圳市共同沟可行性研究报告》,几年来,对国内外共同沟做了深入研究,借鉴了国外(主要是日本)的先进经验,对此问题做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共同沟内电力事故的防灾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希望能对国内共同沟的发展有所帮助。

 

4推广综合管廊是大难题

“综合管廊是解决地下管线问题的发展方向。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地下空间中心主任陈志龙认为,通过在地下空间建设综合管廊,能够把所有的地下管线集中到一个空间里面。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地下管线的应用效率,而且检修方便。

但洪立波认为,地下管廊投入巨大,建成后租金昂贵,入住率不理想,难以普遍推广。

“国外一样有翻挖马路铺设管道的时候!

”面对巨大的经济损失,建设部城建司市政处处长刘贺明多少有些不服气。

他告诉《小康》,目前城市管道建设,第一是规划问题,第二是经济问题。

“目前,建设管沟(廊)的做法比较流行,但是,实际开展起来比较难办,因为管沟(廊)一次性投资太大,同时要把所有的管道集中一起安置,在法律上也没有相应的规定,所以,这个模式没有确立起来。

杭州城站广场1058米地下管廊于1999年12月竣工建成,总造价为890万元,另外需要设备共计600多万元。

而上海浦东新区1994年底建成的国内第一条规模较大、距离较长的地下管廊,其费用,包括设备在内每米近1.6万元。

在建中的北京中关村西区地下管廊项目实际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120万平方米,地下60万平方米,分为综合环廊部分和空间开发部分。

项目总投资约18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平方米造价也高达1万元。

此外,在具体操作中,尽管我国1997年就颁布了《地下空间管理规定》,可地下空间建设单位仍然不按定等深层施工,结果造成同城不同区域地下空间因深度不一,难以形成统一的地下交通网络和市政管道系统。

同时,由于各自为政,地下设施信息不共享,后开发的单位在施工时有可能遭遇既有的地下设施而放弃整个工程方案。

对此,洪立波称地下空间违规建筑为“地雷”。

5苏州工业园区的示范意义

难道中国的城市地下管道建设真的只有无可奈何?

洪立波对中国与新加坡联合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表示首肯:

“苏州模式是管线规划完后,施工、竣工,动态管理、资料管理都在管线所掌控,搞一条龙服务。

工业园办公室副主任姚文蕾告诉《小康》,园区开发之初,中新双方就互派专家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共同编制完成了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总体发展规划,其中就包括地下管线的规划。

工业园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建设原则,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做法,适度超前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

经过10年的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实现了道路、电力、电信、给水、污水、燃气、雨水、供热、有线电视开通,中新合作区内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备。

姚文蕾表示,园区的建设在具体的操作中,部分基础设施如燃气、给水、污水和供热等采用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

这些基础设施项目有专业公司承担建设任务,根据招商和发展的需要,园区管委会制定每年的建设项目,由各专业公司按专业分解确定相应的管网建设计划,并自筹资金配合道路的建设同时进行。

各源厂(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供热厂等)的建设也在政府的指导下提前安排,各专业公司适度超前建设,确保供应。

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督,资金调配也由各专业公司自行负责,建成后由各专业公司分别进行管理。

市场运作模式的建立,缓解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压力,加强了专业公司的责任感,减少了建设与运行管理之间的矛盾,避免了以前建设完成后移交管理模式产生的种种扯皮现象,极大地调动了各专业公司的积极性。

为了减少专业公司管网的渗漏,提高管网的安全性,事先对给水、污水、燃气管网的管材进行了筛选,提高了管材的质量。

同时不断收集有关新材料资料,在一定范围内试用,成熟后再应用于中心(管线管理所),以方便客户。

同时要求各专业公司深入一线,想用户之所想,上门为用户现场解决困难,尽可能为用户提供连续不断的服务。

6管线沉疴何时能解

可惜,在苏州工业园区做好的事情,在全国普遍没有做到位。

“管线管理应该从部门管理中剥离,成立专门机构加以管理。

”在中国地下管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贻芳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目前国家对管线问题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

《小康》调查,关于管线建设与使用等有关问题,目前尚无相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