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7现代管理学版知识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1793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107现代管理学版知识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00107现代管理学版知识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00107现代管理学版知识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00107现代管理学版知识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00107现代管理学版知识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107现代管理学版知识重点.docx

《00107现代管理学版知识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107现代管理学版知识重点.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107现代管理学版知识重点.docx

00107现代管理学版知识重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

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利,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已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历史发展过程:

史前人类社会的管理、前资本主义的国家管理、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现代管理;

3、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4、前资本主义社会阶层国家管理特点:

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3)管理制度产生,但管理作用受限;4)提出管理思想,但经验管理占主导;

5、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新特征:

1)科学管理出现;2)实行分权管理;3)崇尚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重点;

6、1789年法国颁布《人权宣言》肯定了分权,1787年美国制定的宪法体现了分权原则。

7、泰勒倡导的设置计划层、实行智能制原则为生产领域分权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8、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1)系统化;2)科学化;3)法治化(是显著特征);4)民主化;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

9、现代管理强调民主参与,而区别于历史其他管理的表现:

1)组织沟通网络畅通;2)组织成员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组织领导尊重下层人员意见;3)有完善的民主参与制度;4)有健全的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

10、管理过程学派鼻祖--法约尔强调管理理论的“一般性”,即,公共和私人管理不存在本质差异。

11、公共管理的宗旨是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

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以利益为导向。

12、公共管理的主体:

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部分场合还有个体参加。

13、私人管理的主体:

个人(厂长、经理、董事长)、私人组织机构(公司、企业)。

14、公共管理以公共领域为对象,依据法律规范和依法律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

15、私人管理以私人领域为对象,依据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

16、管理在会社发展中的作用:

1)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5)能创造新的生产力;

17、管理是资源配置最基础的手段,科学管理是合理配置资源的保障。

18、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主要现在:

1)管理影响着生产力的存在状态;2)管理规定者生产力的实现程度;

19、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包括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方面的问题。

20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是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是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3)是软科学;4)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是自然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21、现代管理学特征:

1)变个性;2)开放性;3)严密性(标志现代管理学进入力新的发展阶段);4)实用性;

22、现代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础问题;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23、古立克提出“七职能论(POSDCORB)”,即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24、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的基本前提;2)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国情是立脚点;3)分析和借鉴国外管理理论是学习的种重要条件;4)掌握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是系统学的保证;

25、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2)定量分析法;3)历史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理论联系实践法;

26、比较研究法是指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和方法异同点研究,总结其优劣,以便借鉴或归纳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27、定量分析法是指运用自然科学,把握管理活动和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通过数量来研究和分析其规律的方法。

28、历史研究法是指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理论、思想予以总结,从中找出规律,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29、案例研究法是指对现实中的经典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和分析,把握不同情况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理论和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30、管理联系实践法是指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实践,通过实践检验其正确性与可行性,并不断总结新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主要内容:

1)简单的自然劳动分工思想;2)朴素的劳动协作思想;3)原始的组织思想;

2、管理思想包括行政、生产、教会管理思想。

其中行政管理思想是管理思想史上发展最早最全面的成果之一。

古巴比伦定制的《汉穆拉比法典》是人类史上第一部成为法典,共282条。

3、古埃及在行政管理方面的主要贡献是设立宰相职务,把神权与世俗权区分开来。

4、考底里耶著《政事论》是印度公共行政管理的奠基之作。

5、古代管理思想的局限性:

1)具有直观性,缺乏理论的系统性和深刻性;2)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具有强烈的等级观念,有许多反科学、反人类的一面。

6、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

1)斯密,1776年《国富论》对经济和政治做了卓有成效的论述,对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2)瓦特和博尔顿,贡献是发展了管理技术。

3)欧文,贡献首次提出关心人的哲学,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人际关系之父”。

4)巴贝奇,是科学管理的先驱,强调劳资协作,提出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5)尤尔,是管理教育的先驱,强调机械、道德、商业三原则。

6)麦卡勒姆和普尔,麦卡勒姆制定了严密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措施,并由普尔进一步发展,主张建立一种管理体系,归纳出健全管理体系三原则:

组织、沟通和信息三原则。

7、管理科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般认为,科学管理是从泰勒开始,1911年著《科学管理原理》,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8、科学管理理论是以“经济人”为假设。

9、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泰勒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科层管理组织理论。

10、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提供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一流的工人;3)提高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整个泰勒制的基础);5)设置计划层、实行智能制;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7)为现实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里革新”(变劳资对立为相互协作);

1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

1)开创了管理实证研究的先河;2)使人类的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3)科学管理是发展的。

12、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1)对人的看法是错误的;2)重视技术因素,忽视社会因素;3)所谓的“标准定额”只有经过挑选、技术成熟、具有充沛体力的少数人才能完成;4)泰勒制解决了基层、车间管理效率问题,未能解决企业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13、法约尔,是一般管理理论的代表,提出一般管理理论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1916年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4、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

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2)概况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计划是最重要的管理职能);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4)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14项原则;

15、法约尔提出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14项:

1)劳动分工;2)权利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报酬;8)适当的集权和分权;9)秩序;10)公平;11)保持人员稳定;12)首创精神;13)人员的团结;14)跳板原则。

16、法约尔的贡献:

1)为管理科学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框架,提出管理的五职能论,归纳了14项原则,奠定论管理学的理论体系;2)提出了一般管理的概念,形成了系统的理论;3)采用演绎方法全面研究管理问题;

17、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局限性:

过于追求管理理论的一般性,忽视了对具体管理过程的分析和技术层面的研究,缺乏可操作性。

18、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

19、早期行为科学又称为人际关系论,1949年正式将人际关系论定义为行为科学。

20、早期行为科学代表梅奥,1927-1932年霍桑实验,实验结论集中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21、霍桑实验的观点:

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人际关系状态;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2、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

提出的工业行为的新观点,为现代管理工作和管理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思想,为管理科学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气象;

23、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与古典管理理论相比的变化:

1)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2)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行为的研究;3)由监督管理发展到人性激发的管理;4)由独裁管理发展到参与管理;

24、后期行为科学理论主要包括: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即激励理论);2)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3)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

25、激励理论包括内容型、过程型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26、后期行为科学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有: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理论”、弗鲁姆“期望价值理论”、麦克雷戈“X-Y理论”、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

27、人的特性问题始终是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代表性理论:

麦克雷戈“X-Y理论”、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沙因的人性假设理论。

28、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1937年提出“一般系统论”概念,1945年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

29、1948年维纳出版《控制论》创立论控制论。

控制论的基本范畴是“信息”和“反馈”。

30、申农被认为是信息论的创始人,1948年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通信的数学理论》,标志着信息论作为一门独立科学诞生。

31、1961年孔茨《管理理论的丛林》归纳了各个学派理论上的差异,最大学派有管理过程、经验主义、人群行为、社会系统、决策理论、数量共计6个学派,1980年发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重要学派从6个增加到11个。

32、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对管理过程和职能的研究,代表人物孔茨、奥唐奈。

33、德鲁克是经验主义学派代表,著《有效的管理者》。

34、巴纳德是社会系统学派代表,著《经理的职能》,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35、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代表,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著《组织》和《管理决策新科学》,西蒙对决策理论的贡献在1978年获诺贝尔经济奖。

36、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1)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2)分析了决策过程中的组织影响,强调发挥组织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3)提出了决策准则,主张用“令人满意”准则取代最优化标准;4)归纳决策的类型,把决策划分为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37、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是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侧重以系统的观点考察组织结构及管理基本职能,代表作《系统理论和管理》和《组织与管理:

系统与权变的方法》。

贡献:

1)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2)对组织的运行进行了系统分类。

38、伍德沃德和菲德勒是权变理论学派代表,著有《工业组织:

理论和实践》、《领导方式的一种理论》。

权变理论思想:

管理中不存在最好的方法,相反,管理者必须明确每一情景中的各种变数,理解其关系和相互作用,把握原因与结果的复杂关系,从而针对不同情况灵活变通。

39、20世纪80年代,管理理论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原因:

1)科学技术迅猛发展;2)人类面临自然资源枯竭的危险;3)世界经济一体化;4)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5)电子计算机更新换代为管理活动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方法。

40、1981年大内提出Z理论。

X理论的前提问题:

怎样使人们的努力彼此协调起来产生最高的效率?

41、A型管理模式的特点:

1)短期雇佣制;2)迅速地评价和升级;3)职业发展途径的高度专业化;4)明确的、形式化的控制方式;5)个人决策与个人负责;6)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局部关系。

42、J型管理模式的特点:

1)终身雇佣制;2)缓慢地评价与晋升;3)职业发展途径的非专业化;4)微妙、含蓄、内在的控制方式;5)集体决策与集体负责;6)雇员之间、雇主与雇员之间是一种整体关系。

43、Z型管理模式的特点:

1)长期雇佣制;2)建立缓慢的评价和提升制度;3)拓宽职业发展路径;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5)集体决策;6)建立整体关系。

44、建立Z型管理模式的方法:

1)每个参与变革的人员都必须学习、理解Z理论基本原理和精神;2)全面审视企业的宗旨;3)广泛参与,集体决策,明确组织宗旨;4)培养管理人员的人际关系技能;5)检测每个人对Z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提高知识水平;6)发挥工会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7)实行稳定长期雇佣制;8)采用缓慢评价和提升制度;9)实行职务轮换,拓宽雇员职业发展路径;10)发动基层雇员参与改革;11)构建企业的全面整体关系。

45、1993年哈默和钱皮出版《企业再造》,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企业再造运动。

46、企业再造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技术为手段,以满足市场市场或顾客的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精减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物业流程,使产品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使企业发生质的变化。

47、企业再造的特点:

1)企业再造的目标是促使企业发生质的变化,提升竞争力;2)企业再造的任务是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反省和彻底性再设计;3)市场和顾客需求是企业再造的驱动力;4)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组织管理是企业再造的条件;5)企业再造的对象是企业过程;

48、企业再造以流程再造为出发点和归宿,其程序和要求:

1)设计企业再造管理团队;2)明确企业再造的原则;3)对企业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4)制定企业再造方案;5)组织实施和持续改善;

49、企业再造适用于三类对象:

1)问题丛生、面临危机,处于困境之中的企业;2)表面业绩不错,但潜伏危机已形成的企业;3)企业正处于发展高峰,但需要从战略层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50、绘制企业工作流程图,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功能障碍分析;2)重要性分析;3)可行性分析;

51、拟定企业再造方案应综合考虑的问题:

1)整合现行工作流程;2)实现各流程的衔接;3)全员参与,集思广益;4)设置项目负责人;5)尽可能减少检查、调整、控制的工作量;6)拟定和选择最优方案;7)制定与流程再造配套的变革计划,形成再造规划。

52、波特是竞争战略理论的代表,1980年著《竞争战略》,1985年著《竞争优势》。

53、竞争战略理论主要内容:

1)竞争战略的假设条件:

企业拥有类似资源和能力在企业之间是流动的,寻求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选择有吸引力的行业和定位,并对外部环境进行预测,企业战略理论应动态化注意竞争对手的反应。

2)竞争力的分析模型以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方、购买方、现有竞争者五种力量形式。

3)波特提出成本领先、差异化、专一化三种企业的基本战略,其他战略都以此为基础,其目的是确立竞争优势。

54、钱·金和莫博涅创立蓝海战略,2005年2月出版合著《蓝海战略》。

55、红海是指当前已存在的饱和市场,其利润前景暗淡,恶心竞争。

56、蓝海是指未曾开辟的新兴市场,这一市场客户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具有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

57、制定和执行蓝海战略的原则:

1)重建市场边界;2)注重全局而非数字;3)超越现有需求;4)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5)克服关键组织障碍;6)寓执行于战略。

58、蓝海战略重建市场边界(从海红突围的方法):

1)跨越他择产业;2)跨越战略集团;3)跨越买方链;4)跨越互补性产品和服务项目;5)跨越针对卖方的功能与感情导向;6)跨越时间。

59、定制战略布局四个步骤:

1)视觉唤醒;2)视觉探索;3)绘制新的战略布局图;4)视觉沟通。

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构建蓝海战略顺序:

买方效用、价格、成本和接受。

60、实施蓝海战略的组织障碍:

1)认知上的障碍;2)资源有限的障碍;3)动力上的障碍;4)政治上的障碍。

第三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

1)诸侯征战;2)政治混乱;3)经济体制变革;4)教育发达。

2、孔子《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3、儒家思想代表是孔子、孟子,管理思想:

1)中庸思想;2)人性善论;3)德治思想;4)民本思想;5)义利统一思想。

4、法家的管理思想:

1)商鞅,推行法治关键在于“权”,权力必须君主“独制”。

商鞅法治思想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2)慎到,统治者在“尚法”的同时,应注重“势”,被认为是“势治”派。

3)申不害,主张法治,注重“法术”。

4)韩非子,形成先秦时代法、术、势三者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成为国家治理、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

5、老子是先秦道家学说的创始人,道家管理思想:

1)“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2)持“人性本恶”理念;3)无为而治理念;4)朴素的辩证法思想;5)“少私寡欲”的行为准则。

6、老子所谓的“道”是指:

1)人类生活的准则;2)客观存在的宇宙本源;3)万事万物产生和发展规律;4)治理国家的规律和准则。

7、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墨家的管理思想:

1)兼爱思想;2)尚贤思想(尚贤任能,为政之本;不拘一格,选贤任能);3)尚同思想;4)节用思想。

第四章决策

1、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

2、决策的类型:

1)根据决策目标涉及规模和影响程度,分为战略和战术决策。

2)根据决策内容不同,分为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根据决策所处时期不同,分为平时和危机决策。

4)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分为初始和追踪决策。

5)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和可靠程度不同,分为确定型、非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

3、危机决策的特点:

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

4、追踪决策的特点:

1)回溯性;2)非零起点;3)双重优化(前一重是追踪决策的最低要求,后一重是追踪决策力求实现的根本目标)。

5、危机决策的构成需要具备三个要素:

1)决策问题突发、急剧,需决策者当机立断;2)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3)事态发展危机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且决策后果难预料。

6、预测与决策的联系关系:

1)预测服务于决策;2)预测贯穿于决策全过程;

7、预测和决策的区别:

1)预测侧重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

2)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突出领导艺术;3)预测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决策时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

8、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管理行为》、《挂你决策的新科学》)、马奇(《公司行为的一种理论》、同西蒙合著《组织》)。

9、决策理论学派的观点:

1)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2)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3)阐述了决策过程(情报、设计、抉择、审查四个活动阶段);4)提出了决策的准则;5)归纳了决策的类型(程序、非程序);6)研究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

10、理性决策理论提出追求最大利润,主要内容:

1)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2)设计了严格的决策程序;3)要求掌握详细的决策信息。

11、理性决策最优标准:

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结果与目标最为一致。

12、理性决策论将决策程序划分为六个步骤:

1)发现问题;2)提出目标;3)设计方案;4)预测后果;5)分析比较;6)选择最优方案。

13、西蒙提出有限理性决策论:

在决策过程中不存在最优决策,只有满意决策,主张以“满意决策”代替“最优决策”准则。

有限性决策理论强调决策理论的实用价值,使决策理论与实践趋于一致,更具有积极意义。

14、渐进决策理论由林德布洛姆提出,主张决策必须控制风险,保持决策连续性,反对决策大起大落。

主要内容:

1)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2)在是原有决策基础上做修改;3)决策必须控制风险;

15、渐进决策理论的评价:

1)将决策过程看成前后衔接过程,观点符合唯物辩证法思想;2)方法上强调事物变化量的积累,主张由量变而质变,观点有合理成分;3)对管理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6、渐进决策的局限性:

1)过于强调在原决策方案基础上修补,易束缚思想;2)相对保守,只适合相对稳定的环境。

集团决策理论由杜鲁门和莱瑟姆提出,认为公共决策是社会中不同集团相互斗争的结果。

主要内容:

1)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2)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妥协的结果;3)各个集团占有的资源不同,对决策的影响不同;

精英解决理论,最早可追溯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1970年戴伊和齐格勒合著《民主的嘲讽》,系统地提出该理论,主要17、内容:

1)社会分化为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只有少数人有权为社会分配价值;2)少数的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不是被统治公众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阶层;3)非精英人物向精英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4)精英人物在基本价值和维护社会制度方面的看法是一致的;5)公共决策反应了精英人物的主要价值观,公共决策的变化是渐进非革命性的;6)精英人物对公众的影响远远超过公众对他们的影响。

18、精英决策理论局限性:

忽略了在民主政治国家中公众的参与能力,以及公众参与对决策的影响。

19、现代决策体制按其功能可分为决策中枢(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决策咨询(是公共决策的“思想库”或“智囊团”)和决策信息系统(是决策中枢系统的神经系统)。

20、决策中枢系统的任务:

1)确认决策问题(是公共决策的逻辑起点);2)明确决策目标(关系决策成败);3)组织决策方案设计;4)选择决策方案。

21、现代决策的一大特点是“谋”、“断”分离(即咨询与抉择权分离),素质是决策者实施决策行为的资格,是发挥决策功能的基础,影响决策水平高低。

22、决策咨询系统的任务:

1)发现决策问题;2)参与决策方案的设计、评估和论证;3)提供决策预测研究(科学预测是公共决策的基本前提);

23、决策信息系统三个任务:

收集、加工和传递信息;

24、收集信息的注意事项:

1)信息的广泛性;2)注意历史连续性;3)有预测性;4)真实性;

25、信息加工的要求:

及时、准确;

26、信息传递的三种渠道类型:

纵向、横向、综合传递;

27、发现问题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察觉、界定和陈述问题;

28、确定决策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决策目标要有1)针对性;2)时效性;3)可行性;4)规范性;

29、拟定决策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1)提供多种备选方案;2)考虑决策方案的多因素;

30、决策方案优选阶段注意的问题:

1)要有一个优选的标准;2)优选只是一个相对概念;3)优选需要决策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果断的决策才能;

31、决策规则:

1)全体一致规则;2)多数裁定规则;

32、全体一致规则的特点:

1)成员享有平等的决策权;2)个体对集体的决策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3)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即最终方案使所有决策成员获利);

33、全体一致规则的缺点:

1)极少出现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情况;2)决策成本可能远超过收益,导致“无奈选择”或“策略性行为”;3)不适合决策成员较多的组织决策;

34、多数裁定规则有简单多数和绝对多数两种规则。

简单多数规则要求决策成员为奇数,是应用最广泛、程序最简单、最易于接受的决策规则。

35、简单多数规则决策的缺点:

容易形成少数控制多数,损害多数利益的局面,增加决策的外部风险。

36、绝对多数规则特点:

1)只要过半人数投赞成票,决策方案就可以通过,因为成本低;2)抉择出的方案对全体决策者都具有约束力,少数服从多数决定。

37、绝对多数规则决策的缺陷:

1)出现“多数剥削少数”的现象;2)出现“周期多数”或“投票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