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与说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1760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与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与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与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与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与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与说明.docx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与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与说明.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与说明.docx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与说明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与说明

一、考试性质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全区统一的选拔性考试,从教师应有的职业素质、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试结果将作为我区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的笔试成绩。

二、考试目标

能够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试者掌握教育心理学和德育工作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开展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以达到对报考群体初步筛选的目的。

三、考试内容模块及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精神,结合教育心理学和德育等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及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确定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教育心理学。

1.绪论。

(1)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2)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掌握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3)了解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

2.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

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及其特征,掌握关键期的定义。

(2)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了解认知概念及要素,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掌握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3)学生人格发展与教育。

了解人格概念及影响因素,理解同一性概念,掌握并运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4)学生个别差异与教育。

①学生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智力的含义,理解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运用卡特尔的智力理论,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②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感觉通道的差异,掌握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的含义及特点,理解如何根据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因材施教。

③学生性格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性格的含义及类型,掌握性格的特征,理解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并能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④学生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气质的含义及类型,理解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掌握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掌握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了解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主要表现,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等。

3.教师心理。

(1)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的职业角色。

了解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理解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了解如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加以实施。

了解角色的含义,理解教师角色的构成与特征。

掌握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阶段,包括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

(2)教师的威信。

了解教师威信的含义及影响因素,运用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3)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掌握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内涵,了解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及特征,运用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与方法。

(4)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掌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内涵及其作用,了解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运用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方法。

(5)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理解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含义,了解教师期望效应产生的过程及其影响,运用教师期望效应以及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的方法。

(6)教师的人格特征。

掌握教师人格特征的表现。

(7)教师心理健康。

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标准,以及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掌握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掌握如何应对教师职业倦怠。

4.学习心理。

(1)学习概述。

了解学习的概念及其作用,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学习的类型。

(2)学习的主要理论流派。

①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理解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了解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②认知学习理论。

了解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了解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了解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理解并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理解并运用罗杰斯的学习理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①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作用,掌握并运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掌握并运用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

②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及特征,掌握学习策略的分类。

(4)知识学习与迁移。

①了解知识的含义,理解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含义,了解技能、元认知的含义。

②掌握学习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了解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5)问题解决的学习。

理解问题解决的含义及过程,掌握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能联系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6)创造性思维。

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概念、本质与特点,理解智力、环境、个性等因素与创造性的关系,结合实际运用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5.品德心理。

(1)掌握品德的定义及心理结构。

(2)运用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了解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掌握促进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方法,了解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学策略。

6.课堂管理心理。

(1)了解课堂管理的内涵,掌握课堂管理的类型及阶段。

(2)了解课堂心理气氛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掌握并运用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调控策略。

(3)理解课堂纪律的内涵及类型,了解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阶段,掌握教师对课堂纪律问题的管理对策。

(二)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1.德育概述。

(1)掌握德育的概念,理解德育的功能。

(2)理解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4)掌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文件精神并能分析在贯彻落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2.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

(1)了解德育目标的概念与功能。

(2)理解确定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的依据。

(3)掌握我国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德育目标。

(4)掌握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5)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3.德育过程。

(1)了解德育过程的概念。

(2)掌握德育过程的结构与基本矛盾。

(3)理解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4)掌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其理论分析和解决学校德育实践中的现象与问题。

4.德育原则。

(1)理解德育原则的含义。

(2)掌握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3)运用德育原则分析学校德育实践中的现象与问题。

5.德育途径与方法。

(1)了解德育途径、德育方法的含义。

(2)掌握德育的主要途径。

(3)理解确定德育方法的依据,运用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解决德育实践中的问题。

(4)会运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与方法。

6.德育资源。

(1)了解德育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2)理解什么是德育资源意识,了解确立德育资源意识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

(4)运用和开发学校、家庭、社区、媒介等德育资源。

7.教育政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了解我国教育基本制度;理解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教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掌握《教育法》规定学校、教师保护学生权利的措施,掌握违反《教育法》的法律责任并进行案例分析。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理解《义务教育法》对学校教育教学、政府经费保障的规定;掌握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运用《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正确分析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理解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教师待遇制度的规定;掌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并运用相关规定进行案例分析。

(4)《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了解教师资格证的取得及管理制度;理解违反教师资格条例的法律责任;掌握教师资格取得的条件。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理解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责任;掌握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法律规定;运用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规定进行案例分析。

(6)《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不良行为的预防以及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法律规定;掌握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法律规定,并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思路。

(7)《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了解学生事故损害赔偿的规定;理解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和处理程序;掌握学校责任事故、无责任事故的法律规定,并运用相关的规定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出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措施。

(8)《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了解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理解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的举措;理解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9)《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

理解我国依法治教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理解增强教育系统法治观念的举措;理解全面依法治教的基本措施。

(10)了解《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主要内容,理解《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

(1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掌握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教育的规定。

8.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特征、功能与作用,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和标准,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作用。

(2)掌握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运用教师行为规范要求正确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3)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掌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自我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4)理解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掌握师德建设相关文件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内容、方法、途径等规定;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评价标准评判教师职业行为,结合实际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

相关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关于规范从教行为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意见(试行)》及其附件《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四、考试形式、考试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五、试卷结构

(一)题型与分值。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共90道题,共100分。

(二)考试内容与分值。

考试模块

分 值

绪论

约4分

学生心理与教育

约16分

教师心理

约12分

学习心理

约16分

品德心理

约7分

课堂管理心理

约5分

德育概述

约3分

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

约4分

德育过程

约5分

德育原则

约3分

德育途径与方法

约5分

德育资源

约3分

教育政策法规

约9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约8分

合 计

100分

(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赋分比例约为4∶4∶2)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例1】斯金纳的谜箱实验发现:

小白鼠在谜箱中乱窜,无意中压到谜箱中传送食物的杠杆而获得食物,后来多次同样的行为得到相同的结果,小白鼠按压杠杆的频率迅速增加。

该实验结果表明,对个体行为塑造起作用的是

A.分化B.强化

C.泛化D.类化

考查目的:

了解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解析: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他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

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当动物获得食物以后,按压杠杆的次数大大增加。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强化是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

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

在斯金纳的体系中,他使用强化而不是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与愉快情景相联系的行为的主观解释,而强化则是一个中性术语,简单的定义为能够增强反应频率的效果。

根据不同标准,强化分为不同类别。

本题的ACD选项不符合题意,属于了解层次,较难题。

答案:

B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0.5分

选B

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

分)

在各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答案给0.5分。

 

【例1】某小学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德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观看《花山壁画》等视频、担任义务讲解员。

这些活动运用的德育方法有

A.榜样示范法B.实际锻炼法

C.情感陶冶法D.理想激励法

考查目的:

运用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解决德育实践中的问题。

解析: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运用的德育方法主要有:

语言说理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理想激励法、品德评价法等等。

其中,榜样示范法是指教师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教育方法。

实际锻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

情感陶冶法是指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的一种教育方法。

理想激励法是指教师通过人格理想或价值理想等促进学生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

本题中组织学生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观看《花山壁画》等视频、担任义务讲解员运用的是情感陶冶法和实际锻炼法。

因此,选项BC是正确答案。

该题属于理解层次,容易题。

答案:

BC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2分

BC

0.5分

只选B;只选C

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判断各题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用T来表示,认为错误的用F来表示,并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

【例1】老教师汪某因教学任务繁重婉拒担任青年教师导师,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考查目的:

考核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掌握,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对教师的职业行为作出评判。

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教师岗位责任,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的教书育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还体现在对青年教师传帮带,即在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以及专业、教学等方面的传帮带,认真辅导,无私传授,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老教师以工作任务繁重拒绝担任青年教师导师,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认真辅导学生”的要求。

因此,汪老师以教学任务繁重婉拒担任青年教师导师,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该题属于理解层次知识,容易题。

答案:

T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0.5分

选T

0分

错选或未选

(四)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请分析以下材料,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的代码,并将其填涂在答题卡上。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答案给0.5分。

 

【例1】小杨是一名新入职的中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教师职业,他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现场观摩优秀教师授课;并主动上公开课,注意收集专家、同行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还反复观看自己的公开课视频,反思教学行为,做到对各教学环节都有准确而客观的了解,以便及时调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依据教学监控能力相关内容分析此材料,小杨采用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有

A.角色改变技术B.合作训练技术

C.教学反馈技术D.现场指导技术

考查目的:

运用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与方法。

解析: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1)角色改变技术。

其目的是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其参加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自觉地实现角色的改变。

(2)教学反馈技术。

其目的是使教师对自己教学各环节有一个准确而客观的认识。

(3)现场指导技术。

其目的是帮助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背景,选用最佳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其最终能达到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调节和校正。

本题的B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属于运用层次,较难题。

  答案:

ACD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3分

ACD

1分

AC;AD;CD

0.5分

单选A;单选C;单选D

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