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道德与法治易错知识点笔记汇总.docx
《中考道德与法治易错知识点笔记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道德与法治易错知识点笔记汇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道德与法治易错知识点笔记汇总
中考道德与法治易错知识点笔记汇总
3月1日
1.名言:
(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3)“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
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意思是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2.少年梦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3.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4.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共同愿望,是根本利益所在。
3月2日
1.我们青少年如何为国家、世界发展贡献力量?
(1)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
(2)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3)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5)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6)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7)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
(8)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
3月3日
1.名言: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能认识别人的叫机智,能认识自己的人才叫高明。
告诉我们,人贵自知(认识自己很重要。
)
(2)“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意思是:
使用人的长处,事情就没有不成功的;避开人的短处,世上就没有废弃的人才。
(书本观点:
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
2.用发展的眼光,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3.用全面的眼光,既看到优点,也看到缺点。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是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
5.吾日三省吾身,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启示我们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7.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告诉我们要善于扬长避短
3月4日
1.名言:
(1)曾子曰: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意思是:
曾子说:
“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
(2)孔子说: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
意思是:
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3)《诗经》: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意思是:
他送我木瓜,我拿美玉回报他。
不是为了回报,珍重情意永相好!
(4)《庄子》:
“君子之交淡如水。
”
意思是:
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
(5)孟子:
“仁者如射:
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意思是:
行仁德的人好比赛箭的人一样:
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态然后放箭;如果没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反躬自问罢了。
(书本观点:
在竞争中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
)
(6)“交友投分,切磨箴规”是指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在学习上切磋琢磨,在品行上互相告勉。
3月5日
1.交友时我们要广交一切朋友。
(×)
朋友有益友与损友,我们要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2.朋友见证和决定我们的成长历程。
(× )
见证是对,决定是错
3.朋友越多越好,要广交朋友。
( × )
4.志同道合就不能讲原则。
(× )
5.要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可以通过他人来了解自己,下列能说明这个道理的有( C )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②“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
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谚语)
④“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易混淆知识
(二)
3月6日
1.名言
(1)“安其学而来亲其师,乐其友而源信其道。
”
意思是:
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老师是用来传播道理教授课业和解答疑惑的。
(3)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yú)!
意思是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这就是仁的根本。
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3.不喜欢某个老师,就不听他的课。
(×)
因为面对不同风格老师,要善于发现老师的优点。
4.对父母和长辈要言听计从。
(× )
5.减少沟通,避免亲子矛盾。
( × )
加强沟通
6.有效化解亲子冲突,只需父母做出榜样。
(× )
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7.师生交往中,接受表扬,拒绝批评。
(× )
8.化解与父亲的冲突,需要我们消除和父亲的所有差异。
(× )
9.亲子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化解的。
(√)
10.孝亲敬长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
(× )
尽孝在当下,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3月7日
1.名言
(1)罗曼罗兰说:
“人生不出售来回车票,一旦动身,决不返回。
”说明生命时光一去不复返。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说明生命是短暂的。
2.人类的生命最具智慧。
( × )
3.要关切他人的生命,漠视自己的生命。
( × )
4.面对挫折,我们不能借助外力。
( × )
5.生命的意义在于伟大,不在于平凡。
( × )
6.挫折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只有多经历挫折,才能拥有精彩人生。
( × )
7.生命来之不易,要尽情享受生命。
( × )
8.挫折对人有利无弊。
( × )
9.未成年人与同学结伴即可去江河游泳(× )
10.平凡的人生没有人生价值。
(× )
11.青少年要加大执法力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 × )
12.挫折是意志坚强的人成功的垫脚石。
(√ )
13.挫折是成功的胖脚石。
(×)
14.挫折越多越有利于成功。
(×)
易混淆知识做笔记(三)
3月8日
1.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是不正常的。
(× )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是正常的,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
2.学贵有疑,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
(√ )
3.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
(√ )
4.“行己有耻”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5.“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6.“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启示:
成就事业,要树立远大志向,坚持勤奋不懈。
( √ )
7.“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启示:
呵护友谊,要正确处理朋友间的竞争。
( ╳ )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启示:
人际交往,要学会赞美他人、欣赏他人。
( ╳ )
9.“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启示:
做人,要知廉耻,懂荣辱,不断追求完美境界。
( √ )
3月9日
1.负面(消极)情绪必然带来伤害。
( ╳ )
2.我们不能有负面情绪。
( ╳ )
3.合理宣泄:
在合适的场合大哭一场、放声高歌或大声喊叫、找朋友倾诉、通过剧烈运动等方式发泄。
4.转移注意:
跳舞、唱歌、散步、画画、爬山、听歌。
5.“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意思:
男孩跨骑竹马而来,围绕井栏旋转奔跑,小姑娘用手把玩着刚才从门前折回的青梅花枝。
形容儿童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意思: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3月10日
1.团结的诗句:
①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亩林。
②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③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
④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2.怎样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答:
(1)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并坚信一定能实现;
(2)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并遵守班集体的规章制度,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每个成员以“自治”精神主动参与集体规则的制定,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4)每个人从实际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为集体出力,
(5)理解包容,尊重差异,尤其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
(6)平等待人,与人为善,不因生活背景的差异而歧视他人。
(7)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与同学相处。
易错知识笔记(四)
3月11日
1.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告诉我们要善于扬长避短.
2.法律的特征:
(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最主要特征、最显著、最本质特征)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对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 ╳ )
4.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某某法,体现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5.某高官被法院判刑5年,体现: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6.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7.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8.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自我保护。
9.家庭保护—基础,学校保护--重要作用,社会保护--必不可少,司法保护--重要保障。
10.教育局做法属于社会保护
8.司法保护:
(1)公、检、法。
司法案件中,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
(2)公、检、法。
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
(违了法的未成年人)。
9.司法保护的一些例子:
(1)少年法院
(2)圆桌审判
(3)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案件
10.社会保护:
公检法,内容涉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易错知识笔记(五)
3月12日
1.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的意义(亲社会、负责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答:
(1)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
(2)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3)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
(4)有利于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利于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获得良好感觉。
(6)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2.规则有道德、纪律、法律等,其中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
3.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答:
(1)自由与规则是不可分的。
(2)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3)我国宪法规定: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4)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4.规则的作用?
答: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规则是具体的,秩序是概括的)
5.几个重要观点(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诚实守信、文明有礼)
(1)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2)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3)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尊重是维系人际交往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4)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5)文明有礼是一个立身处世的前提。
(6)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是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6.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7.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
8.国家利益 ﹥ 国家安全
9.维护国家利益(安全)是公民的义务。
易错知识笔记(六)
3月13日
1.网络有利与弊,应该远离网络,少发不良信息。
( ╳ )
2.学会“信息节食”,拒绝使用网络。
(╳ )
3.青少年要拒绝进行网络交流,自觉抵制一切谣言。
( ╳ )
4.只有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
5.违法行为的类别: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
(2)根据社会危害性分,违法行为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
6.民事违法行为
(1)例子:
如欠债不还、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侵犯肖像权、侵犯著作权、侵犯名誉权。
(2)民事责任:
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7.行政违法行为:
(1)例子:
扰乱社会治安、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冲红灯;(危害公共安全)
(2)责任:
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
8.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
(1)犯罪的三个特征:
(区分法律的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首要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
必然法律后果。
(三个特征的联系:
犯罪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
(2)例子:
盗窃罪,抢劫罪,贩毒,醉驾,xx罪-----
(3)犯罪的法律后果:
应受刑罚处罚。
9.刑法: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法律)
10.刑罚:
(1)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
(2)种类:
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包括: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3)特点:
主刑的特点:
只能独立使用,不能附加并用;附加刑的特点:
与主刑同时适用;独立适用。
(区分:
刑法是一部法律,刑罚是法律后果或处罚方式)
11.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
①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②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③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月14日
1.区分:
一般违法与犯罪
(1)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严格的法律(明显)的界限,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区别:
社会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受到的处罚不同。
(3)相同点:
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4)违法不一定是犯罪,犯罪一定是违法。
(5)吸毒是一般违法,贩毒是犯罪;酒驾是一般违法,醉驾是犯罪。
2.不良行为有:
旷课、夜不归宿、辱骂他人、强行索要财物、打架、赌博、偷窃。
3.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上述不良行为屡教不改,多次出现,吸食毒品。
4.未成年人有不良行为变成少年犯的经历让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说明什么道理)
①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人,如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有可能走向犯罪。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②从不良行为到犯罪是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我们要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
4.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5.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原因是什么?
个人:
①法治观念淡薄,不能依法自律。
②交友不慎,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
③不能抵制不良诱惑,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④不能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教育。
家庭:
疏于监管,教育方法不当,家庭成员不良影响。
学校:
忽视对学生思想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社会:
社会保护不到位,存在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
6.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
(1)非诉讼手段(如有关部门反映、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提醒:
非诉讼是最常用的方法。
(2)诉讼手段(即到法院打官司,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
注: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又叫“民告官”)
7.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经济困难)
易错知识笔记(七)
3月15日
1.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
(1)犯罪的三个特征:
(区分法律的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首要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
必然法律后果。
(三个特征的联系:
犯罪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
(2)例子:
盗窃罪,抢劫罪,贩毒,醉驾,xx罪等。
(3)犯罪的法律后果:
应受刑罚处罚。
2.宪法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
4.人权的实质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区分一
(1)公民-----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包括好人、坏人)
(2)人民-----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好人)
(3)权力----大权、统治。
(如国家权力-----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
)
(4)权利-----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益、自由。
(5)基本权利(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利(义务)。
(6)人权------作为人最起码享有的权利。
(人权的实质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7)人格尊严权--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6.区分二
(1)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享有立法权。
(2)审判机关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
(3)检察机关是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法律监督机关。
(4)行政机关是人民政府,依法行政;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务院。
(5)执法机关是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6)司法机关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7)监察机关是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权;对全国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实施监察;
(8)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
(9)参政党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3月16日
1.宪法如何组织国家机构?
(1)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2)组织方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