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案.docx
《研究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性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性教案
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里的动植物,能说出常见动物或植物的名称。
能用不同的标准给动植物简单分类。
2、知道分类必须有一个分类标准,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出的分类结果也不同。
3、能提出自己或者小组的探究思路,小组合作做出寻访动植物的书面计划。
4、经理按照计划寻访动植物的活动过程,并能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
5、小组合作,画一张“校园动植物分布图”,从中体会到校园动植物的多样性。
6、在寻访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建议
本课的活动内容较多,建议分两课时进行。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人新课。
谈话:
(播放校园环境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图片)同学们,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校园生机勃勃。
你知道吗?
还有好多动植物朋友和我们一起生活在校园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些动植物朋友吧。
2.交流关于校园里的动植物的已有经验。
(1)把自己知道的校园里的动植物的名称写在书上,熟悉但不知道名称的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记录。
(2)学生交流,分享已有知识。
(这一阶段要让学生充分发言,学生如对自己熟悉的动植物说不出名称,可以让学生展示该植物或动物的简图,同学之间相互答疑,教师也可以作适当指导。
)
3.小组讨论,制定寻找、观察校园动植物的计划。
(1)小组讨论,做寻访计划,然后全班交流。
(2)教师指导学生完善计划。
(在短时间里写出书面的探究计划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还是有难度的,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学生逐步完善计划。
)’
①明确任务、确定路线图、确定观察工具和小组成员的分工等。
②观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怎么办?
要不要记录?
教师可以在课前做一些资料上的准备,也可以跟学校里的园工商议,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主动积极地寻求帮助。
)
(3)师生讨论观察中的注意事项。
①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
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哪些小动物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
)
②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观察者的问题。
(包括关注和爱护动植物的问题,保护观察地的环境的问题等,引导学生做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观察者。
)
4.小组按计划寻找、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
(此项活动所需时间较长,提醒学生需要利用一些课外时间完成活动计划。
要求学生坚持做好观察记录)
第2课时
1.交流。
你们在校园里寻找到了哪些植物和动物?
(可采取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交流小组成果的形式。
)
2.给动植物分类。
(1)小组讨论:
怎样给观察记录下来的植物和动物分类,填写植物分类卡和动物分类卡。
(分类的方法不必拘泥于生物学上的科学分类方式,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给动植物分类。
)
(2)交流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统计全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3.画一张“校园动植物分布图”。
(1)讨论:
怎样来表现校园里的动植物分布?
(怎样将校园动植物分布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现,对学生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图,给学生一些启发。
)
(2)学生观察:
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以直接画出实物图,也可以用平面图来表现学校的各个区域,用某种图标来表示动物或植物。
)
(3)设计小组的“校园动植物分布图”。
(4)交流并展示几个小组的作品。
4.分析校园里动植物分布状况。
(1)观察动植物分布图,什么地方的动物最多?
什么地方的植物生长得最好?
(2)你还有什么发现?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植物和环境的关系。
例如,有的动物需要躲藏在植物中,有的动物要以植物为食物;动物为植物传粉,为植物提供肥料,为植物松土等等。
明确动物、植物与人和睦相处的关系。
)
5.活动小结。
各小组对自己寻找、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的活动进行小结和评价,然后采用涂亮智慧星的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气温.
2.知道气象站是怎样测量气温的.
3.会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4.能根据数据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5.在测量气温时能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温度计,卷尺,气温统计表(用于统计学生室外测量的气温),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用的表格.
三,课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将故事:
小明的学校原来决定星期三开运动会,没想到星期三那天却下起雨来了.小明对小红说:
“真扫兴!
今天的运动会被雨给搅了,明天的天气不知道好不好?
”小红说:
“我们要是会预测天气就好了!
”
(2)教师提问:
“关于预测天气,你们想研究哪些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引导,巡视)
(3)引入今天的课题,板书:
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2.探讨,释疑
(1)提问:
什么是气温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空气的温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气温。
气温常常用摄氏度℃表示。
测量气温是观测天气的重要内容。
(2)估计教师里的气温。
(3)出示温度计,讲解怎样使用温度计,教师演示。
(4)分发温度计,学生分组测量。
(5)交流测量结果,说说哪些同学的估计与实际测量的结果相接近。
(6)教师提问:
“室外的温度与室内的温度一样吗?
”
(7)教师讲解到室外测量气温的要求。
(8)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发温度计,卷尺,分别到操场上、走廊里、草坪上,树荫下,水泥地面等地方测量气温,教师巡视指导。
(9)学生表测量结果填入表格中
-----年-----月-----日-------时
地点教室里树荫下走廊里草坪上操场上水泥地面
温度计离地
面的距离
温度(℃)
(10)比较用哪个气温代表学校里的气温更合适,说说自己的理由。
(11)阅读小资料。
(12)讨论:
如果没有百叶箱,应该把温度计放在什么位置册气温?
(13)学生选择一个位置测量起问并做好记录。
(14)交流测量结果。
3.学习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1)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
(2)讲解制作曲线图的方法。
(3)学生绘制曲线图。
(4)引导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统计图比较分析:
这段时间里,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最高气温是多少?
平均气温是多少?
4.总结与拓展
(1)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2)提问:
每天的同一时刻测量气温,做好记录,会绘制气温曲线图吗?
5.作业:
做一周内每天同一时刻气温曲线图。
五,教学后记
14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1、知道可以用云状和云量观测云。
2、知道云状的种类和云量的含义。
3、初步了解看云识天气谚语的含义。
4、会观测云状和云量。
5、欣赏云的美丽与神奇,体会到观测云的乐趣;意识到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云状和云量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人。
(l)提问:
不同的天气,云有什么不同?
(2)讲述:
观测云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云的观测。
(板书课题)
2、学习观测云状和云量的方法。
(l)谈话:
怎样观测云呢?
云状和云量是观测云的重要内容。
(2)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云状的分类以及图片。
(3)教师出示有关图片或者视频资料,让学生学习观测云状的方法,讲解云状与天气的关系。
(4)学生阅读教材上云量的文字资料。
(5)教师出示有关图片或者视频资料,让学生学习观测云量的方法,讲解云量与天气的关系。
第二课时
3、到室外观测云,记录云状和云量。
(l)讲述:
现在我们就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到室外去观测云
(2)讲解观测要求:
①认真观测、做好记录。
②分小组进行观测。
③遇到问题首先请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④轻言细语、不打不闹。
(3)学生到室外观测云,记录云状和云量。
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观测结果、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4、阅读看云识天气的谚语,了解其含义。
(l)学生阅读教材上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2)学生说一说每句谚语的含义,教师简要讲解。
(3)教师补充讲解一些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5、总结与拓展。
(l)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布置课外活动:
搜集更多的与云相关的谚语,利用这些谚语帮助我们观测天气。
教学后记
17明天的天气怎样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知道人们预测天气的方法和手段在不断进步
3、能举例说明天气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4、能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天气预报
5、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明天的天气进行预测。
6、意识到天气既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好处,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的视频资料或图片;先进的观测天气的手段和设备的视频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人。
谈话: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测量气温、观测风向和风力、观测云状和云量、观测降雨量,还知道了风和雨的成因。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几个关于天气的问题!
2、讨论天气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l)谈话:
我们首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
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
你能举例说明吗?
(2)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六幅图片,说一说:
图片上都画了些什么?
你还能说出哪些天气与生产生活相关联的事情?
(3)播放关于天气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的视频资料或者图片。
(4)提问:
你还能举出一些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吗?
(5)分小组讨论:
由此可见,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联系?
(6)集体交流,小结。
3、了解一些预测天气的设备。
(l)讲述:
要能准确地预测天气,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
除了气象站的观测仪器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设备越来越先进,气象预报的准确性越来越高!
(2)提问:
你知道哪些先进的观测气象的设备?
(3)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四种先进的设备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4)播放有关视频资料或者图片,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先进的设备及其作用。
4、讨论:
我们通过哪些途径可以知道天气预报。
(l)讲述:
气象站通过搜集、整理各种气象信息,发出天气预报!
(2)讨论:
我们通过哪些途径可以知道天气预报呢?
(3)交流小结:
除了可以通过看电视、听收音机、看报纸、上网等途径知道天气预报以外,我们现在还可以通过定制手机短信的方法知道天气预报。
第二课时
5、学习预测天气的方法,综合预测明天的天气:
(l)谈话: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看云识天气的方法,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预测天气的办法吗?
(2)讲解:
观察动物的表现和一些自然现象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
(3)学生阅读教材的两幅图片及文字资料。
(4)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表现和自然现象能反映天气变化呢?
(5)学生交流,教师补充讲解一些例子。
(6)谈话:
还记得刚开始学习这个单元时,小明和小红的对话吗?
那么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你能预测一下明天的天气吗?
(7)提问:
你准备怎样预测明天的天气?
(8)讲述:
请你将自己获取的有关信息和观测记录进行综合分析,预测明天的天气,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课上如果有时间,就在此之前带学生去获取有关信息,没有时间则由学生课外完成。
)
6、总结与拓展。
(l)谈话:
谁把自己今天学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2)布置课外活动:
预测明天的天气,晚上注意收看天气预报节目,明天进行实际观察,比一比,看谁的预测准确:
你的预测如果准确,就可以涂亮智慧星!
教学后记
(一)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研究大树中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融入自然。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知道怎样才是科学的观察。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准备:
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
(校园内)。
2、观察记录本。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你观察过大树吗?
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
曾经看到过什么?
2、小组回忆、讨论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回忆过去不经意间所看到和记住的有关大树的内容。
(2)学生讨论曾经观察过的大树。
(3)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3、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让你再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你想观察什么?
(2)学生讨论。
(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生成引导:
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A、“看”大树,“听”大树,“闻”大树,“摸”大树……
B、有顺序,如由远到近的观察。
4、带领学生观察学校中的一棵大树。
(1)观察前的要求:
A、注意安全。
B、爱护大树。
C、做好记录。
(用文字,也可以用图画。
)
(2)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5、交流、讨论,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5、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二)我的大树
一、教学要求
1、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
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情感。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等。
4、鼓励学生用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
学生拓展树皮用的白纸若干,几张放大树的照片。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3、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
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
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
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5、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三)各种各样的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活动中体验到叶的纷繁美妙。
2、让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探究活动过程。
(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较细致的观察。
(2)、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比较观察和测量。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进行方法的总结和创新。
3、获取一些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
1、学生记录纸。
教学活动设计:
一、引入
秋天是落叶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各种树叶。
二、学生到校园捡树叶
1、学生先说说捡树叶的注意点:
爱护花草树木,注意安全等。
2、学生到校园内捡树叶。
(注意点:
在活动前教师一定要对学校里的植被情况了解清楚。
学生可以捡到哪些落叶?
数量如何?
捡的时候会发生什么问题?
如果校园较小,植被较少,学生捡到的落叶是否会过于单一?
短时间内参加活动的学生过多,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捡不到叶的情况。
如果让学生在课前校外完成捡叶活动,教学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收集情况。
)
三、小组交流统计
1、教师出示统计表,学生进行统计。
你一共捡了几片树叶?
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你们小组共有多少种树叶?
数量最多的一种共有几片?
2、小组填写好统计表,各小组间交流。
注意点:
在进行统计前,教师要了解学生所捡叶的情况,对学生的统计活动做出充分的估计。
首先各小组所捡的叶的数量差异很大,多的达上百片,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统计和分类任务。
其次,像柏树之类的叶很难进行数量统计,教师事先要作指导准备。
四、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1、铺垫引导
准备同一种树上收集的两片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叶,先出示其中一片,设问:
这是怎样一片叶?
再出示另一片,设问:
这又是怎样一片叶?
学生观察并描述。
再设问:
两片是同一种叶吗?
学生讨论。
2、判断分析
请学生将最多的那种树叶全拿出来?
设问:
你们根据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你们根据什么,才说另外的叶不属同一种类?
注意点:
学生的分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后,可以让学生回过头来看看“二”中的分类结果有没有需要纠正的地方。
五、作业
课外再去捡一些树叶,统计一下共有几种树叶。
(四)一片完整的叶
教学准备:
1、各小组预备一些没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叶。
2、各组不同颜色的同种叶数片。
3、学生描画叶片大小的方格纸。
教学活动设计:
一、叶的颜色的观察
1、谈话引入,上节课中,我们对叶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如果有人问你叶是什么颜色的,你该怎么回答?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学生观察说说自己预备的叶,有哪些颜色?
4、让学生按颜色的变化给叶排排顺序。
5、小组代表,出示各组的排列情况并说说排列的依据。
6、再次设问:
如果有人问你叶是什么颜色的,你该怎么回答?
二、叶的形状观察
1、叶的颜色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形状相同吗?
2、学生观察,说说自己小组有哪些形状的叶?
3、小组尝试根据形状给自己的叶分类。
4、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分类情况。
三、叶的大小观察
1、(承前)让学生将其中一种形状的叶按大小顺序排列。
2、交流排列中遇到的问题,设问:
大小相近的叶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大小呢?
3、各小组研究探讨。
4、学生交流各组的方案。
5、教师总结比较叶大小的方法,适时提出描方格的方法。
6、学生描一描,试一试。
四、作业
用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叶拼一幅图画。
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默认分类2010-12-2107:
58:
40阅读28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课前分析:
通过对校园里的各类植物进行观察、统计、调查,了解周围环境,了解大自然中部分植物的特点,体会各种植物对人文环境的作用。
让学生树立爱自然、爱校园,爱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尝试各种观察方法,拍摄图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制作植物小档案。
并结合学校美化活动及科学和劳动课学习培植花草,美化校园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里植物的种类、数量、特点、作用等,并制成档案。
2、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变化,采集制作标本。
3、体会校园美丽景观,培养爱校情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4、培养合作探究精神,训练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
开题 (2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
开学了,我们又回到了美丽的校园。
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我们的校园越变越美了。
我们见证了校园这几年的变化,而校园里还有一些生命,它们美化装点着校园,同时也见证着学校的历史,伴随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你能猜出它们是什么吗?
(植物、大树……)
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
你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
知道他们生长的年龄和特点吗?
你认识它们的叶、花、果实、种子吗?
还有哪些问题想知道?
(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要想知道的话,怎么办?
(去观察、做调查)
二、 指导观察调查方法
1、 明确观察调查内容,设计调查表
⑴植物的名称、数量、位置、年龄、生长状况(填表)
⑵植物的特点:
外形特点、种类分布、种植方法、功能作用等(文字介绍或标本图片)
2、 成立调查小组,分工合作,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
过程指导(3-4课时)
一、 各小组汇报调查情况
二、 交流讨论所遇到的困难、问题或新的体验和发现
三、 指导制作“校园里的植物档案”
1、 搜索资料,将文字、图片记录,制作成电子文本。
利用电子邮箱传给老师。
(请教信息科教师)
2、 实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请教科学教师)
四、 分组、分工汇总资料,制作档案。
第三阶段:
展示成果,评选校树(3-4课时)
一、 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汇报活动进程。
二、 谈谈对校园里的植物的感受,及活动的收获。
三、 评选心中能代表我们学校的树木花草。
1、 提名
2、 根据资料为自己喜欢的植物设计宣传材料。
3、 设计组织调查投票活动,进行评选。
4、 统计结果并用合理形式向大家宣布。
第四阶段:
总结评价(2课时)
一、 交流收获和感受
二、 总结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评价同学的表现
四、 为美化校园、保护花木、保护环境出谋划策,付诸行动。